曼妙婆娑,並非娑婆世界

2021-01-08 奔跑的李小二

徐志摩在其《海韻》一詩中呼喊海邊一個起舞的女郎:「女郎,膽大的女郎!那天邊扯起了黑幕,這頃刻間有惡風波——女郎,回家吧,女郎!」「啊不;你看我凌空舞,學一個海鷗沒海波。」——在夜色裡,在沙灘上,急旋著一個苗條的身影——婆娑,婆娑。

一個「婆娑」寫盡了女郎舞蹈的曼妙,那麼「婆娑」(po suo)來自於何處呢?它與佛教中的娑婆世界的「娑婆」又有什麼不同呢?

-1-

「婆娑」最早來自於《詩經》中的《東門之枌》,屬於《陳風》中的一首。原詩如下:

《國風·陳風·東門之枌》

東門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東門外的白榆,宛丘上的柞樹。子仲家的姑娘啊,正在那樹下起舞。

穀旦於差,南方之原。不績其麻,市也婆娑。

選擇良辰吉日,奔赴南方之原。今日不用績麻啊,只在那集市婆娑。

穀旦於逝,越以鬷邁。視爾如荍,貽我握椒。

前往良辰佳會,與你相會漫步。美似錦葵的姑娘啊,情濃送我椒花一束。

據說,每年春天的某個良辰吉日,陳地的人們就在南方之原祭祀生育之神,並隨之舉辦盛大的男女相親活動。那一天姑娘們全都放下手中的麻,小夥們也都放下手中的農具,共同奔赴東門外的白榆和柞樹林,參加祭祀的狂歡活動。熱情的姑娘曼妙起舞,婆娑漫步,找尋那心中的情郎;小夥子們圍著姑娘,唱著情歌,放肆著熱烈的眼神。男女相悅時,心愛的姑娘越看越美似錦葵,她也把手中象徵定情物的一束花椒贈與心上人,兩情相悅,共敘幽情。

-2-

所以「婆娑」就是形容女子曼妙的舞姿和優雅的舞蹈。另一成語「淚眼婆娑」則是形容眼淚在眼眶中打轉,模糊了視線。也許也引申於這婆娑的舞姿,讓眼淚在臉龐曼舞、流淌,既刻畫了憂傷,又充滿了詩意。

因此淚眼婆娑只形容女子,即使那女子充滿憂傷,也楚楚動人、令人愛憐。

-3-

大家很容易把「婆娑」和另一個詞「娑婆」搞混,把娑婆世界寫成婆娑世界。一般人所想像的,認為娑婆世界就是「婆娑世界」,是舞動的世界、曼妙的世界,是一個美麗的世界。

其實這兩個詞是完全不同的含義,甚至完全相反。

「娑婆」是佛教裡的詞語,佛教裡的「娑婆世界」中的娑婆是梵音,有許多音譯,也可譯成「索訶」、「沙訶」、「沙訶樓陀」等。「娑婆」在梵文的原意是「堪忍」,或者「有缺憾」的意思。「娑婆世界」則是「忍土」或「有缺憾的世界」。即說我們所居住的這個世界是有缺憾的世界,但它勉強可以忍受。

所以,娑婆世界實際根本不是婆娑世界。

-4-

但是佛經還說,堪忍的世界只是普通大眾的觀點。在佛教的菩薩眼裡,充滿苦難和缺憾的婆娑世界,正是菩薩們尋找菩提大智慧的道場。菩薩們認為煩惱即菩提,缺憾即完美。在有缺憾的世界,菩薩們發一生宏願,救一切眾生,讓這世界更美好更曼妙。

這樣看來,現代人把娑婆世界當作婆娑世界,倒是一種誤打誤撞的菩薩觀點。

雖然如此,我們還是要先搞清楚娑婆世界本意是有缺憾的世界,再了解菩薩視缺憾為完美的態度,然後回歸娑婆世界是菩薩眼中完美曼妙的「婆娑世界」,才是正確的過程。

這個必不可少的尋覓過程,才是曲線之上升。唯有此,我們才能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地豁然開朗。

相關焦點

  • 娑婆苦,苦婆娑!
    娑婆苦,苦婆娑,大千世界緊張羅。光陰荏苒盡蹉跎,幾多人世任消磨。澄潭月,鏡樣磨,無風難起浪,何處引風波。人一世,空結網,為誰辛苦為誰忙!有朝一日無常到,兩手空空見閻王。傀儡戲,他你我,冥冥之中誰執掌,又是何人牽繩索。娑婆苦,多難數,根塵遷流無時已,幻化萬千境悽楚。
  • 印度舞:婆娑搖曳,曼妙妖嬈
    >大搜集網/DaSouji.com(唯美、奇趣、創意、知識、生活)旗下最美視覺類微信公眾號;欲與我們直接交流或商務合作請加個人微信號: DaSoujiwx印度舞蹈,曼妙妖嬈,婆娑搖曳,其歷史悠久,據說源於古時候人們對神的崇拜。
  • 婆娑世界,生命無常,唯愛永生
    「婆娑世界,前前無始,後後無終,幻出無色之花,天機道盤,因果輪轉,指月凝視,唯愛永生。」這是一首歌開頭的說白,我取其頭、尾,構成今天的標題。婆娑世界是佛教名詞,一說是宇宙,是前前無始,後後無終的,我們亦可以理解成,人,不知來處,不知歸處,你能把握的也就是這一輩子而已。佛經裡說的娑婆世界主要是指「人的世界」,人的世界是永遠存在缺憾而不得完美的世界。熙熙攘攘,來來去去,皆為利來,皆為利往。人活在這娑婆世界中就要受苦,而這苦字當頭卻也不見得立時就能體會。
  • 「娑婆」似乎是被「婀娜多姿」顛倒了的大千世界,眾生忍之
    「娑婆」不是「婆娑」,似乎是被婀娜多姿顛倒了的大千世界,眾生忍之。娑婆「 suō pó」是佛教術語,又雲"果報處",乃一切有情動物生死往來的世界,眾生所居,共有二十八層天,為聖者所厭而忍之。娑婆世界(梵文:Sahā-lokadhātu ),也即由佛所教化之現實世界。
  • 南懷瑾的語錄,道出了對「娑婆世界」的理解,讓人有了更深的認識
    什麼是婆娑?如果不去讀南懷瑾的回答,相信很多人都難回答的清楚,而網上說「娑婆世界」是為釋迦牟尼佛教化的世界。此界眾生安於十惡,堪於忍受諸苦惱而不肯出離,為三惡五趣雜會之所。其實對於我而言,說來說去,還是在說我們這個世界,離不開我們這個世界,也就是說離不開人的生活。一切文學倘若脫離了人類的生活,便稱不上文學,也不會獨立存在。
  • 在娑婆世界有一神力如來名釋迦牟尼,宣講《法華經》,得一切種智
    受持、讀誦、解說、書寫、供養這部經典這時,釋迦牟尼佛在文殊師利菩薩等無量百千萬億過去曾住在娑婆世界的大菩薩面前,在各位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四眾弟子面前,在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迦等天龍八部中面前
  • 娑婆怎麼讀?娑婆是什麼意思?
    娑婆的讀音是「suō pó」。娑婆是娑婆世界的簡稱,娑婆音譯為沙訶、娑呵、索訶,華譯為「堪忍」,因此世界的眾生,堪能忍受十惡三毒及諸煩惱而不肯出離,故名「堪忍世界」,或簡稱「忍土」。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被稱為「娑婆世界」,又名「堪忍」,意思是我們要忍受、忍耐這個缺憾不完美的世界。我們有過去生,現在生,未來生,種種因緣不是我們都能看到的。有的因緣我們受了,就了了,接下來就是一個新的開始。學佛後,在命運的苦樂中,我們一定要深信因果,以智慧為目,變「好人、老實人」為平等、柔和、慈悲的修行人。
  • 「云何有在娑婆,與不在娑婆之相」見性是心見,娑婆世界在法界中
    「云何有在娑婆,與不在娑婆之相」。其實報身已經圓了,圓同法界,歸於法界,到底是不是在娑婆,沒有娑婆,這些愛、恨、情、仇等等;生、老、病、死等等的苦,全都沒有,他本來就是這樣,這麼清淨,這真如本性,就是不必說是在娑婆,也就是在中道之中,早就已經不是屬於娑婆。但是他是娑婆的教主,是發心立願,成為娑婆世界的教主,也是「四生慈父」,這是他很甘願而來,他不是堪忍來的,他是自願、誓願來。
  • 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婆娑世界還是極樂世界?
    就問法會裡的人:「這裡到底是娑婆世界還是極樂世界啊?」他們回答道:「你能在你的心念裡去分別娑婆和極樂嗎?」意思就是:在我們的智慧世界裡你能去分別嗎?當時他覺得這個道理很對,但還是想知道這裡到底是娑婆還是極樂。這一段很有意思,對我們很有啟發。當佛菩薩加持他進入聖人世界的時候,那一念心的基礎,心、智慧的本基是顯現佛國的基礎。
  • 娑婆世界,想得人天樂,就有人天苦
    我們娑婆世界,要想得人天之樂,就一定有人天之苦。娑婆世界哪裡有隻有樂沒有苦的?比如說一個家庭,有美滿的快樂,就一定有家破人亡的苦惱,不可能永遠美滿,父母、妻子、兒女想永遠不分開,這是不可能的。樂的背後就是苦,樂其實是以苦作為代價的。就像一個硬幣的正面和反面,就像白天和晚上,誰也離不開誰。所以,娑婆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是不可能的,一定是苦樂參半的。
  • 《婆娑訶》:誰以「蛇」的身份存在?
    《婆娑訶》:誰以「蛇」的身份存在?「牛鬼蛇神」哪個字是善哪個字是惡?娑婆訶사바하(2019)導演: 張宰賢主演: 李政宰 / 樸正民 / 李在仁7.1分(豆瓣)娑婆訶2019-02-20(韓國)122分鐘劇情/懸疑/驚悚影片中加入了宗教鬼神元素,整體增添了神秘感和驚悚感。
  • 佛教中的「婆娑三聖」和「五方佛」,分別指的是誰,你知道嗎?
    所以,對於佛教中的「婆娑三聖」、「五方如來」也變得「小眾」起來,實在有些可惜~婆娑世界其實指的就是我們現在生活的這個世界,在佛教中認為這個世界的眾生忍受痛苦的能力是最強,不知道我們是不是應該為此感到驕傲呢?而與婆娑世界牽絆最深的佛教三位尊者便被成為婆娑三聖,即以釋迦牟尼佛為主,地藏王菩薩以及觀世音菩薩為輔的三位神佛,也不怪人們這樣稱之,他們確實是在民間普及程度較高的幾位呢。
  • 一念成魔,娑婆世界沒有佛!韓國爆款靈異推理片讓信仰遭遇危機
    要想繞開故事解剖影片的動機,必須弄明白「娑婆」的意思。根據佛教說法,人們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稱為「娑婆世界」。「娑婆」是梵語的音譯,意為「堪忍」。共有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說「娑婆世界」的眾生罪業深重,必須忍受種種煩惱苦難,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譯為「忍土」,被稱為「五濁世間」,是「極樂世界」、「淨土」的對立面,這裡容易產生各種罪孽;另一層意思,指菩薩或佛很能忍受勞累,在汙濁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眾生,表現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佛菩薩和眾生雖然都能堪忍,但區別在於,眾生的果報是緣於自私,貪慾,愚痴;佛菩薩的果報卻是緣於無私,有情,智慧。
  • 讀完這篇:讓你知道娑婆世界和極樂世界……
    極樂世界乘願再來是對眾生的認知而言,到極樂世界以後,對於再來者而言是在破無明以提高自己的功行,而不是看到哪親人在娑婆世界受苦就下來度……如果是這樣,還叫超三界嗎?之所以來娑婆是因為宿世情未了,是為破無明而來,而不是度所謂自性的眾生相,菩薩以下的九法界眾生一定是提升功行而乘願再來,而十法界眾生不可說不可說,這就是悟道的深度決定了見道的深度;按照這個方向「參佛」就會不知不覺地墮入「心外求相、心外求法」;當下眾生心裏面的「佛」僅僅是自性的影像而已,不是究竟圓滿的佛之相。
  • 娑婆是夢,極樂是真
    娑婆是夢,極樂是真慧淨法師娑婆是夢娑婆世界沒有一樣是我們所擁有的,有一首偈說: 人生誰都是過客,相守百年也是夢;世上萬般帶不去,一雙空手見閻羅。 到極樂世界的資糧,也是阿彌陀佛為我們完成的。 完成在哪裡?在第十八願所說的「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所以,我們往生極樂世界,並不需要我們自己去具備功德,因為阿彌陀佛點點滴滴都已經為我們完成好了,沒有一點缺少。 節選自《無量壽經大意》
  • 娑婆世界—問亞丁(終章)
    佛曰:這是一個婆娑世界,婆娑即遺憾。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舉目四望,看群山環立,雲籠霧繞,神山肅穆,湖水幽藍,白雪無瑕,這一切都是值得的。你來與不來,他們就在那裡,在這天地之間,歷經滄桑而默然。與我們而言,我們來過,懷著對天地的敬畏,對自然的感悟,體會這生命的意義!五色海折返至捨身崖,相當的不好下,非常的陡。
  • 屌絲玩家愛之聲安九娑婆柔媚演繹【天下3】
    美女歌手安九傾情演繹《婆娑》:《天下3》全景拍攝:玩家原創MV《娑婆》   悽美愛戀,跌宕劇情叩響心聲  半生亂世任流離,百年光陰等花期。這首沁人心脾的《娑婆》,詞曲皆由《天下3》美女玩家「安九」創作,她訴說的是一位女子為愛痴狂、拒斷輪迴的悽美故事:大鬧三途川、私倒孟婆湯,為的只是不墮輪迴,所以即使在佛陀面前,她也沒有絲毫膽怯;直到她重返人間,看見昔日情郎,伴著如花美眷安坐城垣之時,方才醒悟自己所作一切皆痴念;最後在佛陀的勸解下,她終還是飲了那一盞孟婆湯,用忘卻來成全來世的再見——只因人生皆有貪戀,那宿世輪迴,才令人深感敬畏。
  • ​婆娑訶
    在這大悲咒上,一共有14個"婆娑訶",每一個娑婆訶,都有六種意思;無論在誦持任何的咒上,有娑婆訶,就會有這六種意思。哪六種意思?注意…乾貨來了…意思是世上所有的災難都休息了,換句話來說:這個世界再也沒有災難,大家都能過得平安。
  • 從韓劇《來自星星的你》看「情不重不生娑婆」
    新朋友可點擊本文標題下「騰訊佛學」,查看微信帳號並加關注,點擊【查看歷史信息】閱讀之前發送內容~情不重不生娑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