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敢承認錯誤,打罵不能解決問題,正確引導讓孩子敢作敢當

2021-01-18 赫媽育兒

文/赫媽育兒

養不教,父之過,孩子的成長就是一個不斷犯錯,糾錯的過程。讓孩子認識到錯誤,勇於改正錯誤,才可以一步步完善自己的人格。正如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一帆風順,家長給孩子糾錯的過程,也充滿了坎坷曲折。

在上個周末,同事小程一家人聚在一起給爺爺過生日。過生日,當然少不了生日蛋糕,於是小程就提前準備了生日蛋糕。

到家之後,他就把生日蛋糕放在了小房間裡。可是,等到吃蛋糕的時候,打開一看,卻發現蛋糕被偷吃了一口。能做出這種事情的肯定是小孩子,大大小小有5個孩子,這究竟是誰幹的呢?

大家紛紛質問自己家的孩子,沒有一個孩子主動承認,都表示不是自己幹的。就在大家納悶的時候,小陳忽然發現自己兒子的嘴巴上沾有一點奶油。於是,他又問了一遍兒子,可是兒子還是沒有承認。一氣之下,小程打了自己的兒子,

他氣呼呼地對我說,這個熊孩子,經常性地做錯了事情不敢承認,打他,他都不會道歉的。

其實,這麼小的孩子犯錯也是很正常的,家長打孩子當然也是不對的,教育孩子最需要的就是耐心,尤其是在眾人面前要給孩子留個面子。家長要搞清楚孩子不願意承認錯誤的原因,選擇孩子易於接受的批評方式,正確的引導孩子勇於面對錯誤。 孩子不敢承認錯誤,這是人的一種保護機制。

一、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不敢承認錯誤呢?

孩子愛面子

雖然孩子年齡小,但他們也有爭強好勝的一面,尤其是知道自己做錯了事情時,也不想要承認,怕丟了面子,擔心會讓身邊的人看不上自己,這是自尊心在作祟。

家長的教育方式有問題

大多數家長崇尚棍棒底下出孝子,所謂的教育方式,不過就是打罵孩子。在這種教育方式下,孩子很容易產生驚恐、無所適從。因此,再次犯了錯誤,必然會想辦法逃脫。

錯誤的教育方式不僅僅不能讓孩子改正錯誤,而且還會激發孩子心理的叛逆情緒,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家長錯誤示範

當孩子犯了錯誤時,很多家長會第一時間呵護自己的孩子,認為自己的孩子沒有錯,甚至會幫著自己的孩子去隱藏問題,家長的做法看似讓孩子免於受罰,保護了孩子,實則起到了錯誤的示範作用。

孩子認為,家長可以隱瞞錯誤,可以混淆是非,那麼自己為什麼不可以呢?自然也就不會承認錯誤。 孩子犯了錯誤時,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孩子,孩子能坦然接受呢?

二、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

幽默式的批評

幽默的批評方式一般都是超高藝術的教育者對於學生採用的批評方式。將教育隱藏在妙趣橫生的對話中。引用一個經典的例子,學生遲到了,在門口戰戰兢兢,老師微笑著說,對不起,我今天又比你來早了。

讓批評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下完成,不僅僅能夠讓被批評者易於接受,而且還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先表達愛,再去展開批評

教育家簡.尼爾森說過,在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之前,先建立感情聯絡,先學會對孩子說我愛你,然後再表達自己的批評意見。

很多時候孩子犯了錯誤,自己也清楚錯了,只是不願承認,或許僅僅是為了和父母慪氣。因此,先學會說我愛你,讓孩子明白父母的愛意,在有愛的前提下,再去表達自己的批評意見,孩子更容易接受。

講故事的方式,故事具有代入感,更容易被接受

哈佛心理學家史蒂芬平克說過,與其對孩子說教,不如選擇孩子們容易接受的故事教育方式。因此,與其在孩子們面前說一大堆負面的批評語言,不如給孩子講一個故事,往往接受起來更輕鬆。

孩子通過感受故事裡面的情節,輕而易舉把自己帶入進去,更容易產生共鳴。父母在給孩子選擇故事的時候,儘量的應該選擇積極正面的故事,注意故事給孩子們要傳達的思想,以便於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父母們面對錯誤的態度,往往能夠決定孩子人生的高度。

三、那麼父母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勇於面對錯誤呢?

就事論事,弄清是非曲直

遇到事情,家長應該用平和的態度,蹲下來,和孩子一起來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不要肆意揣摩,應該要尊重事實。

尊重孩子,聽孩子把事情說完,給予孩子表達自己理由的權利,儘可能地還原事情的原貌。不要威脅孩子,更不要恐嚇,只需要弄清楚事情是什麼樣的就好。

不要包辦,引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每個人都應該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既然孩子闖了禍,就應該要讓孩子去承擔這個責任。

很多家長往往會急於表達自己的態度,甚至會代替孩子去道歉。這種處理方式,看似乾脆利落,其實會給孩子養成逃避的習慣。因此,讓孩子選擇處理方式,家長可以陪同,而道歉的話語,還是讓孩子親自說,從小就讓孩子勇於承擔責任。

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

家長能夠給予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言傳身教,平時家長們是怎麼做的,孩子也會學著家長的樣子去做事情。

我們總想要讓孩子改掉不認錯的毛病,可是,當我們自己犯了錯的時候,有給孩子道過歉嗎?家長做錯了事情,應該要及時對孩子說對不起。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會做錯事情,做錯了不可怕,勇於改正,一切還來得及。

孩子做錯了事情,家長首先應該要冷靜,和孩子進行正確的溝通,了解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孩子感受到,來自於家長的誠意,自然願意和家長一起去反思自己的行為,以一種積極的態度去面對自己犯下的過錯,不斷地完善自我。

在你的身邊,有沒有不願意承認錯誤的孩子呢,他們的父母都是怎麼對待他們的,你同意文中的觀點嗎?歡迎在下方給我留言。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家長應該正確的管教孩子,而非打罵或驕縱孩子
    膽小:因為父母的強勢,孩子長期時間處於弱勢的狀態下,會導致孩子膽小怕事,為人懦弱,做事情害怕出錯,也不敢有自己的想法,缺失個人的獨立性思維,長大以後也只會依賴父母,離開了父母就會慌亂無措一事無成。正確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應該是找到問題的根源,以溫和的方式去解決問題,而我們教育的目的也是為了引導、糾正孩子認知上的錯誤,並且一定是以孩子能夠聽明白,能夠理解的方式去做教育。在教育的過程中不要用最簡單的打罵孩子或者不管不顧的默認方式,而是應該用耐心去細心的教導,讓孩子能夠明辨是非。
  • 為什麼父母不能經常打罵孩子 影響有這些
    我相信每個父母打罵孩子的出發點是好的,都想讓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加出色,都想教育好孩子,但是打罵孩子並不能夠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只是父母自己的情緒宣洩,教育學家摩西曾經說過,父母的打罵是孩子墮落的淵源,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經常打罵孩子,孩子從您那學到的第一課就是,經常挨打的孩子和正常家庭的孩子長大後到底有多大的差距呢
  • 孩子喜歡惡作劇,家長別急著打罵孩子,正確引導才能解決問題
    因為孩子是有自尊心的人,他們經常被其他人否定,內心就會對肯定非常嚮往,但是孩子與大人的想法不同,就會使用錯誤的方法尋求肯定。在孩子世界中,能夠引起其他人劇烈反應的方式,就是證明他們並不像其他人口中講述的那樣糟糕。但實際上,惡作劇是一種消極行為,只會讓孩子錯上加錯。
  • 孩子犯錯不承認,家長別逼著認錯,常說這三句話孩子主動認錯
    文/每天育兒的媽媽看到孩子乖巧可愛,家長會滿心歡喜,而看到孩子犯了錯誤,還不承認,就像是看到洪水猛獸。無論如何,孩子需要敢作敢當,可是家長卻忘記了,眼睛也是會騙人的,不分青紅皂白就讓孩子認錯,會讓孩子對家長失去信任的。
  • 孩子被打罵後,有種情況就是孩子的「求救信號」,家長要注意了
    ,然後我們看到這一幕都不敢出聲,但是他的爸爸卻一直看著這根樹枝,愣愣的在原地沒有動,過了一小會後默默的轉身離開了。孩子「求救信號」的表現有些孩子嘴硬,有些孩子卻是在家長打罵之後就承認錯誤,但是有可能他們連自己錯在哪都不知道,他只是更怕繼續挨打,而且有些家長不分青紅皂白就打罵孩子,孩子被打後也不會承認,那樣的話恐怕錯的真的不是你家孩子吧,可能有誤解吧。
  • 打罵孩子是錯誤的教育方式,但是不打不罵的方式就一定有效嗎?
    教育孩子真的是一件令人頭疼的問題,打罵孩子都說是錯誤的教育方式,不打不罵孩子吧,有時候光說教講道理,語言顯得特別的蒼白無力,有些孩子即使是被打被罵之後,依然還是老樣子,家長也不知道該如何教育孩子是好了!
  • 孩子年紀小就可以隨意打罵嗎?真不要這麼做,後果承擔不起!
    導語:打罵孩子真的是正確的教育方法嗎?很多父母對待孩子不聽話的常見手段就是打罵孩子!但是打罵孩子真的有用嗎?甚至有些父母會覺得,孩子不打就教不好的錯誤的觀念。科學表明,打罵孩子不僅僅教育不了孩子,可能還會讓你和孩子的關係越處越遠!
  • 承認吧!越是無能的家長,越喜歡用打罵的教育方式來教育孩子
    育兒專家崔玉濤認為,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犯錯是他們的必經過程,所以打罵並不一定能帶來正面的效果。①打罵並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很多時候,家長對孩子的打罵,並不一定能解決實際問題。因為家長的打罵,只會讓孩子知道,自己可能做錯了事情,但並不能讓他們明白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事?所以家長的持續性打罵,也只能抑制住問題的發生,但並不能解決問題的根源。這也意味著孩子有可能會反覆犯一些錯誤,但是他們並不知道自己的問題究竟在哪?因此會陷入惡性循環當中,使得問題變得越發嚴重。
  • 不聽話的孩子靠打罵就能解決問題?當心是語言發育遲緩的症狀
    俗話說「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在老一輩的育兒觀念中,打罵是教育孩子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棍棒底下出孝子」由此而來。有科學研究表明,肌肉記憶要比大腦更有用,一次疼痛比說多少道理都有效得多。
  • 從小打罵侮辱孩子,用殘忍方式對待孩子,就能培養孩子抗壓能力?
    有一位家長提出了一個這樣的問題:這個社會是殘酷無情、唯利是圖的, 所以我用殘忍的方式教育孩子 ,能否幫孩子更好適應社會?從小打罵侮辱用殘忍的方式對待孩子,能否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孩子個性不同,教育孩子的方法也自然不同,但是,用打罵侮辱甚至殘忍的方式教育孩子,不僅不能增強孩子的抗壓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反而會害了孩子,甚至是會毀掉孩子,明顯的是錯誤的教育方式。
  • 孩子犯錯後拒不改正,可能是用錯了方式,低聲教育比打罵更有效
    視頻中這位母親下手極重,不知道的還以為她在把孩子當沙包打呢!這架勢可不像是母親打孩子,更像是在打仇人。孩子身嬌體弱,被這樣暴打,身體怎麼可能沒有問題?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克制住自己的怒氣,拒絕使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不要讓孩子受到來自父母的傷害。
  • 孩子犯錯時你還在打罵?正確引導才是最佳教育方式
    我們滿意於懲罰引發的即時效果,卻忽視之後的連帶反應——孩子會在當時屈從家長或老師給予的懲罰,暫時改正錯誤,其後用下面的方式一一回敬 :1、憤恨——認為這些懲罰對於自己來說不公平,認為大人是不可信的,心底產生憤恨的情緒。2、報復——暫避風頭,伺機回敬。
  • 孩子總是說謊,打罵只會變本加厲,不妨這樣做
    ……孩子說謊就像是上癮了,越打罵,反而越變本加厲,最後硬是把家庭生活過成了「偵查與反偵查」。如果你的孩子也出現了持續性撒謊的問題,用怎樣的方式解決才最恰當呢?和所有的教育問題一樣,重中之重就是家長們要找到孩子為什麼撒謊?
  • 孩子愛啃指甲,不一定是缺乏微量元素,解決好心理問題是關鍵
    從照片中可以看到,恬恬的指甲已經被咬得很禿很短了,跟正常孩子有明顯區別。朋友說,孩子這個習慣已經持續兩年多了,咬的手指都有些變形了,有時甚至還會把肉咬出血。朋友為了讓女兒改掉這個壞習慣,好說好商量不管用,甚至還動了粗,可還是沒有明顯效果。之後,她還帶恬恬去醫院檢查了微量元素,可沒發現任何問題,真是愁得「一個頭兩個大」。
  • 發現孩子偷東西怎麼辦?為什麼孩子會偷東西?家長如何引導?
    雖然小雎最後沒有偷東西,但是朋友覺得孩子有這樣的苗頭還是應該讓我知道一下。女兒雖然產生了偷東西的念頭,但是卻能關鍵時候還是能約束自己的行為,讓我驚訝的同時也有欣慰。 很多孩子在年幼的時候都有過偷東西的行為,家長們在發現的時候往往一下子就給孩子貼上了「偷竊」的標籤,反應過激,甚至打罵孩子,可是這樣真的就能解決問題嗎?
  • 孩子偷錢怎麼辦?家長別打罵,用以下方法處理讓娃受益一生
    就來問我,該怎麼解決才能不傷及孩子自尊心,又讓他改掉這些壞習慣。從家裡「拿」錢,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是不少孩子成長過程中都經歷的環節。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要知道孩子為什麼偷偷拿錢?孩子為何從家裡偷偷「拿」錢零花錢不夠花。很多家長對理財沒有一個明確的觀點,孩子都上初中了,還沒屬於自己的零花錢。或是零花錢太少,一個月只有5塊錢之類的,什麼都買不了。
  • 孩子犯錯後第一反應是撒謊?別急著指責,正確引導能讓孩子更誠實
    這也是為什麼孩子犯錯後的第一反應會是撒謊,而不是誠實承認犯錯。 不過孩子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反應,和家長在遇到孩子犯錯時的錯誤教育也有關聯,因此,孩子在犯錯的時候,別急著指責,正確引導能讓孩子更加誠實。
  • 培養孩子抗挫力,就要打罵教育?被打出來的孩子有什麼下場?
    文/小庚庚爸爸對孩子的家庭教育能影響孩子的一生,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喜歡使用打罵教育。每當看到孩子調皮搗蛋,不聽教誨,並且總是屢教不改時,相信很多家長都特別的頭疼。就是因為孩子不聽話,過於調皮任性,有的家長甚至會動手打孩子。
  • 孩子這個年紀會說謊,父母應該高興,學會正確引導你的「匹諾曹」
    媽媽說:你勇於承認錯誤就是好孩子啊,你已經幫媽媽清理乾淨了,媽媽原諒你了。孩子說謊的原因1、自我保護孩子在犯錯之後最容易撒謊,因為怕受到父母的責怪或者是嚴厲的懲罰,所以孩子出於害怕就會撒謊。孩子說謊並不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證明孩子的認知發展開始成熟,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的引導,不要讓孩子持續說謊,學會正確的引導孩子。孩子說謊時如何糾正?
  • 「虎爸」暴打兒子並發班級群:父母的打罵式教育,坑了多少孩子
    目前,這件事還在調查處理當中,而這位"虎爸"也對自己所做的行為表示非常後悔,認識到所犯錯誤的嚴重性,並在班級群中公開發布一封道歉信。孩子目前的情況狀態良好,身體健康,而孩子就讀的學校也約談了其父母,並對該父親進行單獨的心理引導,同時也在做好孩子的心理輔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