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癮=毒癮?一大批溫哥華80、90後正在被社交媒體毀掉...

2021-02-20 大溫有料

前段時間,一座諷刺川普的雕像在義大利揭幕,這座雕像以川普的形象創作,手持一柄「推特劍」,上面刻著推特「Dazi vostri」一詞,意思是:這是你的關稅

雖然這座雕像的主旨並不是推特,但自從這位美國第45任美國總統上任以來,便創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推特治國」風格。

這種以總統為首的有趣風格背後,也是美國人日漸增多的上網時間。

隨著移動智能設備和社交網絡在過去十年中的飛速發展,人們花在網上的時間也越來越多。

其中,行動裝置的平均使用時間(包括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已從2008年的每天0.3小時增加到2017年的3.3小時。

據南加州大學安嫩伯格分校(USC Annenberg)關於美國人數字生活調查的新數據顯示:美國人平均每周上網24小時。

其實,這樣的情形現在幾乎已經司空見慣了,因為很多人已經逐漸發現,不論什麼時候,他們的網絡好友幾乎總是在線狀態。

自2000年以來,美國人平均每周花在網上的時間從9.4小時增加到了23.6小時。其中,花在家裡上網的時間從每周3.3小時增加到了17.6小時。

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曾對「社交媒體上癮」進行過研究,這其中的「上癮」不僅僅是指某人隨便開玩笑說自己上網時間太多,而是指過度的瀏覽社交網頁已經對一部分人的決策力產生了不良影響... ...

 據美國科技媒體TechCrunch報導,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探索「社交媒體成癮」的概念。他們發現,在日常生活中,那些大量使用社交媒體網站的人表現出的行為特徵,無異於吸食古柯鹼或海洛因的「癮君子」

密西根州立大學(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首席作者兼助理教授達爾•梅西(Dar Meshi)表示:「全球約三分之一的人在使用社交媒體,其中一些人因為過度使用已經出現不適應環境的跡象。

包括達爾在內的研究者們對這一現象進行了研究,並將論文發表在《行為成癮》雜誌上,這也是第一次有人研究社交媒體的使用和冒險決策能力之間的關係。

他們找來71名參與者,首先要求他們對自己的Facebook使用情況進行評分。該評分採用一種名為Bergen Facebook成癮量表(Bergen Facebook Addiction Scale)的方法。

這種方法用來測量他們對Facebook的心理依賴程度,類似於「上癮」。調查中的問題包括用戶對該平臺的關注程度、無法使用該平臺時的感受、試圖退出的嘗試,以及Facebook對他們的工作或學習產生的影響。

接下來,研究對象要完成一個愛荷華博弈任務(IGT),這是一個用來評估決策力受損的經典方法:向參與者提供四副虛擬獎勵或懲罰相關的紙牌,並要求他們從中選擇紙牌,以最大化他們的虛擬獎金。

同時,參與者還被告知,有些牌比另一些牌好,如果他們想做得好,就應該避開壞牌,從好牌中選擇。

通過觀察,研究人員發現,那些自稱是Facebook深度用戶的參與者在IGT上的表現實際上比他們的同齡人更差,他們頻繁地使用兩種壞牌——這兩種牌能帶來即時收益,但最終會結果還是損失。

在IGT測試結束後,研究者發現,參與者使用社交媒體的次數越多,他們在選牌時的表現就越差。反之,使用社交媒體的次數越少,參與者在任務中的表現就越好。

更出人意料的是,這一結果與藥物濫用者的結果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濫用阿片類藥物、古柯鹼、甲基苯丙胺或其他毒品的人在IGT任務中也有類似的結果,這表明他們在決策方面也存在同樣的缺陷。

不僅如此,社交網絡的日益發達也正在影響著人們的作息、生活方式和身心健康。

曾經有文章稱,美國人也是八小時工作制,但他們每天卻只睡四五個小時,第二天依然精力充沛,這是為什麼呢?

然而現實並非如此。

據美國衛生部門一項調查顯示,美國有三分之一的人因為長期睡眠不足,將康狀況已經亮起了紅燈。

2016年,美國疾控中心曾發布數據稱,通過對全美50個州和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隨機電話調查後顯示:美國人整體缺乏足夠睡眠。

對此,疾控中心的健康部門主管就曾建議美國人適當注意生活方式,例如早睡早起規律作息、不要在臥室裡放置電視機、電腦和行動裝置等。

然而,這種睡眠不足的現象已經蔓延到了美國的青少年中。

據 TIME 2018年10月的一篇文章介紹,美國的青少年在過去兩年中「幾乎經常上網」。文章還稱這些孩子很有可能是受到了父母的影響,「跟隨父母的腳步」

據估計,美國成年人每天盯著電視或數碼設備的時間已經達到約10個小時。這樣的數據不免讓一些家長開始擔憂,他們擔心孩子們花太多時間在電子屏幕上——尤其是智慧型手機上,可能與最近青少年抑鬱症和自殺率的上升有關。

密西根大學的一項研究報告也顯示,美國有43%的家長認為他們的孩子睡眠質量不佳。在這些家長中,有56%的人表示,是電子產品特別是手機和社交網絡,剝奪了他們的孩子的睡眠。

據悉,這項研究一共調查了1000多位家長,他們孩子的年齡在13歲到18歲之間。進行這項調查的研究人員表示,電子產品和社交網絡引發的睡眠問題在美國青少年中很常見。

據最新數據顯示,Facebook月度活躍用戶已經超過20億;

ins月活躍用戶近10億,且增速越來越快;

Twitter雖然不及前兩者,但也維持著5億左右的月活...

日益發達的科技和社交媒體將世界各地的人們聯繫起來,為很多人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便利。

但另一方面,社交媒體究竟會將人們帶向何方,誰也不知道。

就像密西根州立大學的達爾教授所說的那樣:「我相信社交媒體對個人有巨大的好處,但當人們無法控制自己時,黑暗的一面就產生了。

最接地氣!最勁爆!

各種溫哥華獨家爆料!都在這兒!


是的,VanPeople精彩內容越來越多

逼得我們只能把更多超級狠料都放在這了

溫哥華最會玩的人都已經關注了!

加小編,拉你入群!

最接地氣!最勁爆!

各種溫哥華獨家爆料!都在這兒!

溫哥華最會玩的人都在這裡!

相關焦點

  • 網癮=毒癮?一大批美國人正在被社交媒體毀掉...
    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曾對「社交媒體上癮」進行過研究,這其中的「上癮」不僅僅是指某人隨便開玩笑說自己上網時間太多,而是指過度的瀏覽社交網頁已經對一部分人的決策力產生了不良影響... ... 據美國科技媒體TechCrunch報導,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探索「社交媒體成癮」的概念。
  • 社交媒體,這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正在毀掉人類
    其中的一名專家將如今活躍在社交媒體上的用戶,稱之為「人類期貨」,而以社交媒體為首的科技平臺正是這個大範圍交易人類期貨的市場。   用最直白的話來說,「如果你沒有花錢買產品,那你就是被賣的產品。」我們就是這些正在被售賣的產品。
  • 網癮戰爭20年
    陶宏開背後的標籤很多:美籍教授、社會學家、教育學家,以及他被世人所熟知的身份——網癮專家。陶宏開自稱美籍華人、華中師範大學特聘教授。在其與網癮少年鬥爭的幾年間,其自稱巡迴過20個城市,舉辦超過80場講座,直接轉化百餘網癮少年。
  • 中國網遊歷史,至80,90年代的「網癮」時代的我們
    中國網遊歷史,至80,90年代的「網癮」時代的我們,我們早些年的時候可能沒有忌諱從正確的時間玩過那一些所謂改變了網遊歷史的遊戲,對於我們國人,在那個經歷了遊戲禁令的年代來說,我們一開始玩過的遊戲大部分小霸王FC遊戲PC網路遊戲跟PC單機遊戲光碟遊戲跟街機,大致都是超級瑪麗
  • 父母幾種行為,正在慢慢毀掉孩子,後一個是很多80後爸媽的通病
    ,經常,父母一些不經意的行為,正在慢慢毀掉孩子。父母三種行為,可能正在毀掉孩子1、喜歡打擊孩子不少父母認為「勝不能驕」,所以在日常總是有意無意的打壓孩子,在公開場合也會習慣性謙虛,聊起孩子的時候總是會說他們的不足,就算考得好也歸咎於運氣好罷了,努力也是因為不聰明。
  • 媒體說,這些電視劇是90後小時候記憶的經典!80後認同嗎?
    雖然有點暴露年齡,但蟲子天下還是想說,作為80後的一員,這些電視劇真的是小時候經典的回憶!但是,在媒體報導當中,卻稱這些電視劇是90後小時候記憶的經典!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在蟲子天下的印象當中,這些電視劇,應該是80後的回憶,為何說是90後小時候的經典?80後認同嗎?
  • 90後環球小姐奧莉維亞·庫爾普最新ins社交媒體個人照片
    > 《全球INS最新動態》有深度的挖掘世界美女ins上面的90
  • 網癮防治擬入法 如何戒掉網癮
    網癮,主要指的是上網者由於長時間的習慣性沉溺在網絡時空當中。對於網際網路產生的一種強烈的依賴性,以至於控制自己的行為狀態還有心理狀態。  根據調查發現,換上網癮的人群,一般多為處在11到18周歲的青少年,一般男性居多。因為這些青年在這個階段大腦的發育並不成熟,很容易就會被迷惑,心理的能力非常的弱。如果這個時候患上網癮的話,心靈就會變得更加的脆弱,作為家長有義務去幫助孩子重新戒除網癮。以下這些方法可以有效幫助孩子們戒除網癮,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 軟禁、洗腦、毆打致死,靠殘害孩子發財的網癮學校,為何遍地開花?
    有媒體梳理過近年來見諸報端的12例戒網機構發生的案件後發現,超過9成涉事機構存在體罰學生的情況。 由此引發的事故幾乎年年發生,輕則重傷,重至死亡。 另一名在「適當的懲戒教育」中喪命的小志,只有14歲。
  • 出身名門卻家庭破碎、身陷毒癮,她一生坎坷,卻願留給世間歡樂
    她一生演的角色不多,但僅憑一個角色,就成了上至60後、下至90後,整整好幾代人的「國民女神」。40年來,她從年輕美貌的少女變成了滿臉風霜的老婦,經歷了數不清的坎坷,人們對她的愛卻並未因為容顏老去而消退。凱麗·費雪,這個美國人心中永遠的「公主」,因心臟病突發去世,享年60歲。消息傳出,推特刷屏,無數人悼念。
  • 制定「網癮」診療規範不必界限分明
    目前,我國尚沒有關於這一領域的診療規範,但正在制定之中。「網癮」影響孩子的前途與健康,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成為一個必須直面的話題。有人認為,「網癮」可以說是一個僅次於「毒癮」的社會毒瘤,尤其是對青少年來說,「網癮」的危害更大,它不僅體現在影響身體健康上,還體現在造成認知障礙、心智情商失常、逃避現實與社會適應困難、學業荒廢、人際關係惡化、嚴重的心理衝突等等方面。
  • 疫情下,網課與網癮的應對之道
    網課&網癮? 偶然&必然 在這個特殊的網課階段,家長會產生某些焦慮的情緒,無法全程陪伴孩子學習,學生有電子產品依賴,缺乏運動,視力下降,宅家不願社交等種種問題
  • 紅遍東南亞,泰國90後影星呂愛惠最新ins社交媒體個人照片
    《全球明星INS最新動態》ins上面的泰國90
  • 梅根·馬克爾渴望她的「明星光環」,而哈裡王子正在毀掉它
    哈裡王子聲稱不需要媒體過度關注我一直認為,像梅根·馬克爾和哈裡王子這樣希望利用自己的品牌變現的夫婦,在發表公開聲明時兩個人應該站在同一立場上。我更加覺得那本哈裡與梅根的傳記中的內容應該夫妻雙方審核後才會出版。但是,從哈裡王子那裡得到的信息與他和梅根的現實生活完全不同。
  • 臺灣90後宅男女神姚採辰Ines,ins上的最新社交媒體個人照片
    《全球INS最新動態》有深度的挖掘世界美女臺灣90
  • 周杰倫入駐快手,80、90後青春的代言人
    5月29日,周杰倫在快手上開通了首個中文社交媒體帳號,帳號名為「周同學」,認證周杰倫,個性籤名為「周杰倫首個中文社交媒體帳號,全網唯一,只在快手」。「周同學」的粉絲數一直飛速增長,短短一天時間,粉絲數就已經突破80萬。
  • 香港90後演員模特黎紀君Christy Lai最新ins社交媒體個人照片
    《全球INS最新動態》有深度的挖掘世界美女香港90
  • 網癮、菸癮、各種癮,一個改變,即可戒掉?
    通過調查後發現,其中有35%的人嘗試過毒品,而20%的人已經上了癮。我們知道,一旦上癮的人很難戒掉,即便是成功戒掉了,也很可能再復吸,甚至有人認為海洛因成癮這是永久性不可逆轉的。但是那些駐紮在越南的士兵在返鄉之後卻表現出了完全不同的結果。其實成癮的人在一年內只有5%的人復吸,三年內只有12%的人復吸。也就是說大部分人沒有經過任何專業的介入便成功戒癮。這個數字簡直令專家們都目瞪口呆。
  • Netflix紀錄片《社交困境》讓用戶重新評估Facebook等社交媒體
    來源:新浪科技Netflix發布名為《社交困境》(The Social Dilemma)新紀錄片後,社交媒體用戶正在重新評估是否應該在Facebook和Instagram等平臺上開設帳戶。這個90分鐘的片子聚焦主要科技平臺的負面影響,並採訪了曾在谷歌和Facebook等公司工作的矽谷告密者。在很多方面,他們都在為自己的作品發出警報。Facebook前高管蒂姆肯德爾(Tim Kendall)在被問及他最擔心什麼時表示:「短期內,我最擔心的是內戰。」
  • 十年網癮一輪迴
    wower是一個人群,指網路遊戲《魔獸世界》的玩家。你以為他們是什麼人?「高職」,中二病,乃至網癮少年?他們同樣成立家庭,養育子女,如果你問他們的另一半是不是同為遊戲玩家,他們會告訴你一千個不一樣的答案。將80後的NGA與00後的B站在上周驟然聯繫起來的,恰恰就是親子關係。文章開頭提到的少女誘騙事件中,身陷其中的00後少女本人,有一位來自NGA的80後媽媽。家庭與「愛情」的衝突,長輩與小輩的代溝,種種糾結,當年的「網癮少女」面對如今的「網戀少女」,心情不可謂不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