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體,這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正在毀掉人類

2021-02-23 WALKSLOWLY

真正的現實並不存在

我們能做的就是無限接近現實

2018年,我在衡山和集做講座。在提問環節,有一位現場觀眾舉手問我:「徐老師,我在刷社交媒體常常會因為看到不同的新聞而心情波動,一會兒亢奮、一會兒焦慮,我不知道該怎麼辦,你有什麼建議嗎?」

我當時的回答是:「你的潛意識在告訴你『關掉那個APP』,不要再看了。」    

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媽剛好在家人群裡甩了一條她從抖音上下載下來的「2021年最新騙局」的短視頻。好幾次大半夜我經過他們的臥室去洗手間的時候,常常會看見我爸在刷抖音,屏幕反射的光照著他的臉影影綽綽的。   

你有沒有意識到,我們好像已經離不開社交媒體了?

我們幾乎無時無刻地、無意識地在滑動的手指,通過來自無數個機構或個人的帳號,閱讀、傳播、評論這些訊息——並對這些深信不疑。  

我們以為自己在社交媒體上所看到的「世界」就是世界,所看到的「真相」就是真實,並為認同的觀點搖旗吶喊,認為自己能夠戰勝所謂的人工智慧,將它收為己用——假如說這些都是人類狂妄自大的錯覺,你會作何感想?  

 或許悲觀,也或許是危言聳聽。原本為了推動社會發展、促進人類生活的科技正在重新改寫我們的歷史,它甚至成為了動搖和侵蝕社會結構的工具,並製造了文化戰爭。   

《監視資本主義:智能陷阱》和《真相之後:造謠與假新聞》

上述這些,是源自我在看完紀錄片《監視資本主義:智能陷阱》和《真相之後:造謠與假新聞》的第一感想:

隨著科技以難以預估的速度發展,社交媒體正在藉助算法在我們的大腦深層進行編程,為我們植入無意識的習慣,小到你的點讚、轉發,大到你成為社交媒體上的意見領域,我們幾乎每一個人都避無可避地以一己之力抵抗著成千上萬的工程師和超級電腦——在完全的無意識中。 

《監視資本主義:智能陷阱》(下文簡寫為《監視》)是 Netflix 於2020年以社交媒體為主題的推出的一部紀錄片——我願意將年度最佳的紀錄片頒發給它,因為它讓自詡為「善於利用社交媒體」的我頗受震撼,它讓我意識到原以為自律、自製就能夠抵抗的人工智慧比我們想像的更為強大,也忽然發現曾經妄想勝過它的自己顯得是多麼地愚昧和無知。

這把名為「社交媒體」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是由我們所有人親自打造、親自懸掛到自己的頭頂,而我們每一個人既是受害者,也是幫兇。




《監視資本主義:智能陷阱》


在《監視》中,導演邀請了一批曾經就職於google、pinterest、twitter、instagram 等技術產業的眾多專家們談起了社交媒體軟體的運行機制和數據分析的狀況。其中的一名專家將如今活躍在社交媒體上的用戶,稱之為「人類期貨」,而以社交媒體為首的科技平臺正是這個大範圍交易人類期貨的市場。   

用最直白的話來說,「如果你沒有花錢買產品,那你就是被賣的產品。」我們就是這些正在被售賣的產品。

《監視資本主義:智能陷阱》

仔細思索一下,我們是否在瀏覽微博、朋友圈時常會收到奇怪的廣告,這些由廣告商花錢買單的廣告幾乎塞滿了我們的每一個社交媒體平臺,且防不勝防。而後,你會發現,你和你的朋友收到的廣告訊息還不盡相同:譬如你是時尚愛好者,你會很有可能收到是美妝護膚品的廣告;若你是美食愛好者,就有可能收到餐飲打折等廣告,就仿佛是有一個隱藏在暗處的數據分析者正在將每一個使用者細細解剖,將個中的經絡梳理成數據標本——我們喜歡統一將這種現象稱之為「大數據時代」。   

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記載, Facebook 運作的方式是基於一種名為「海量規模蔓延實驗」(Massive-Scale Contagion Experiments)。該研究表明,其他人在 Facebook 上表達的情緒影響著我們自己的情緒,構成了通過社交網絡大規模傳染的實驗證據。

據數據統計,人們在周一時情緒低落,周四則容易興奮,因此營銷公司會根據人們的情緒不同而因時制宜、推送相關的訊息。Facebook 會依靠一個自動系統來識別積極或消極的詞語,它會不停地收集你的個人情緒,將它們轉化為訊息,然後向你推送相關的廣告。 

《監視資本主義:智能陷阱》中的「海量規模蔓延實驗」

這些社交軟體的構建機制在於以「人類期貨」為目標而產生的「預判能力」,首先會為每個人建立一個「關注模型」(Attention Extraction),再根據個人的信息、情緒進行預判,之後這個數據模型會逐漸完善,就像上圖中從最初一個模糊不清的3D模型,到逐漸變成了五官清晰、與真人無異的模型,而擁有最優秀模型的公司就是「人類期貨」市場的大贏家。   

舉一個最常見的案例。當我們在淘寶網站上進行購物時,是不是時常會發現當自己點入某件產品連結的頁面時,頁面下方會同時推送你相關的產品推薦/其他人在購買什麼,事實上這就是對你的喜好和需求在進行二次分析。等你點入其中的某個連接時,它會迅速對你的選擇進行分析,再次推送其他的相關訊息……最後你會發現購物車裡的東西越來越多。  

或許有人會說,難道我們不能進行自我控制嗎?

很顯然,這非常難。

《監視資本主義:智能陷阱》

引用紀錄片中生物學家的說法「社交媒體是新時代的毒品」,開發者在開發時就是在構建一個以人類自身為獵物的軟體,自己也會受制於它。片中,前Pinterest 的程序開發人員就說了這麼一番耐人尋味的話:「即便我是這個軟體的開發者,我也深受影響,難以自拔。」  

如果一個東西不是工具,那麼它就會在你身上有所求、引誘、操縱你。   



《監視資本主義:智能陷阱》

我們是否有注意到,當你放置了某個社交媒體APP數小時後,它會不停地推送給你一些非常具有「標題黨」屬性的訊息和新聞,包括且不僅有「你的朋友正在看什麼」、「你關注的誰剛做了什麼」、以及一些與明星相關的熱點、八卦新聞等,它們都會不斷地出現在你的待機屏幕上,不斷地誘惑你再次打開它們,隨後讓你陷入新的惡性循環。   

數據證明,1940年至2020年,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幾乎是成指數地向前發展,而人腦的進化發展根本趕不上這樣的速度

《監視資本主義:智能陷阱》

人工智慧早已經操控了整個世界,算法有著自己的思想,它是一個會自主進化的機器,並且進化迅速。當技術超越人類的弱點時,我們會對它上癮,受它所控,隨後會導致我們的自我控制情緒能力下降:兩極分化、激進化、激化憤怒、計劃虛榮……一切根源都是因為它在壓制人類的天性,挫傷人性。 

《監視資本主義:智能陷阱》

 「假新聞」(Fake News)、謠言正在社交媒體上四起。各種各樣的陰謀論充斥著我們的視野,那些不經查證的訊息因為大量的轉發、評論,從荒誕不經的「虛假」成為了看似板上釘釘的「事實」。

2020年上線的HBO紀錄片《真相之後:造謠與假新聞》就是講述了假新聞和謠言是如何正在瓦解這個社會的信任感和人與人之間的聯繫。

片中提到,「假新聞」在推特上傳播的速度比真實新聞要快上6倍,它仰仗的正是我們自認為的「公開、真實」的評判,卻也在無形中讓我們陷入了信息繭房的危機,而且我們沒有意識到各種謠言的產生都是有傾向性的。   

《真相之後:造謠與假新聞》中一名政客這樣說道

我們正在處於一個「後真相時代」——「有一部分人為了自身的利益,正在利用這些科技、無視客觀事實,盲目迎合受眾的情緒與心理,使用斷言、猜測、感受等表達方式,強化、極化某種特特定觀點抹黑對方,博取眼球效應和支持率」。   

《監視資本主義:智能陷阱》

這是一個將信息武器化的時代。社交媒體,究竟是真實的揭露者還是推波助瀾的幫兇? 

紀錄片《真相之後》和《監視》同時提到了一個新聞事件——「披薩門」(Pizzagate)。2016年,在總統大選時期,一則聲稱希拉蕊·柯林頓和民主黨精英在華盛頓一家名為「桌球彗星」(COMET)披薩店經營兒童性交易團夥的陰謀論被廣泛流傳。   

《真相之後:造謠與假新聞》

當時柯林頓的競選辦公廳主任約翰·波德斯塔的私人電子郵箱被黑客入侵,後者在他的郵箱中發現了大量和披薩有關疑似兒童性交易相關的「暗號」。隨後,有心人故意在Reddit 發布這一則不實消息,暗指披薩店正在進行不法兒童性交易,而後又在4chan、8chan和Twitter等社交媒體上散播披薩店涉嫌經營兒童性交易的事件。披薩店在那之後備受各種騷擾,甚至還有死亡威脅。一個月後,一名來自北卡羅來納州的男人視自己為故事中可能會拯救到孩童的英雄,他手拿步槍闖入披薩店,並在餐廳內部開槍,威脅老闆詹姆斯·阿萊凡蒂斯和店員交待「那些被囚禁的兒童究竟在哪裡」。   

耐人尋味的是,在當時整個傳播途徑中,所有自詡正義之士的網民們在阿萊凡蒂斯的社交媒體上像鬣狗一樣群起而攻之,在他的社交帳號裡尋找其涉嫌兒童性交易的「證據」,包括他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教女在後花園奔跑、喝牛奶的照片,都被有心之人解讀為「具有兒童性暗示的犯罪證據」——這是否像極了我們為了抓住某個人的痛腳,恨不得翻遍對方的所有社交訊息,從中尋找出蛛絲馬跡後,為其定罪的方式? 


《真相之後:造謠與假新聞》中「桌球彗星」披薩店的員工

陰謀論似乎總是能夠引起大眾的關注,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狂歡浪潮,然後幾乎所有人都抱著吃瓜的態度,肆無忌憚地尋找著蛛絲馬跡,為「真相」添磚加瓦。

這些「證實偏見」(*我們的大腦同樣會選擇性的留下符合我們既有觀點的記憶,而忘掉那些與違背我們自有觀點的事情)讓所有人都認為自己手握確鑿的證據,板上釘釘地確認披薩店店主是不折不扣的兒童性犯罪者。隨後,這場網絡暴力就演變成了現實生活中發生的行兇案。 

《真相之後:造謠與假新聞》

在事情發生後,店主阿萊凡蒂斯在鏡頭前說道:「我們無法澄清本身就是虛假的新聞,但這些謠言本來是可以避免發生的。」

「披薩門」固然是一件非常極端的事件,但是我們也應該認真思考一下是不是自己也曾經目睹、甚至參與過這樣的社交媒體的無意識網暴現象?而這些可能僅僅只是出自我們的正義感,只是未曾想像過它從一開始的出發點就是存疑的?

《真相之後:造謠與假新聞》

去年8月,在微博上引起熱議的「羅冠軍性侵案」,女方以一條長微博,講述了自己被前任性侵、PUA的經過,引起了大量善良的網友轉發支持。但是不料,事件沒過多久就反轉,女方口中的性侵者前男友羅冠軍在社交媒體上為自己澄清「是被冤枉」的,同時他給出了一些錄音、聊天記錄等相關證據,自證清白。在劇情反轉後,許多網友在他的微博評論處為自己對他的誤解而表示歉意,但不可挽回的事實是羅冠軍在現實生活中已經是「社死」(社會性死亡)的結果。諷刺的是,大部分曾經義憤填膺討伐他的不少大V也只是將先前轉發的討伐他的微博進行刪除,並未作出任何公開表態,就好像事情從未發生過一般。   

耐人尋味的是,在女方律師發布聲明表示「自己是冤枉羅冠軍」的前提下,依然有不少網友在社交媒體上認為「她一定是受了男方的脅迫,才會發這樣的聲明」。在某種政治正確的主張下,這場羅生門的後續影響依然還在發酵中。

同年9月,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羅翔因為發了一條微博,被網友捕風捉影,認為他在暗諷當日的頒獎大會,遂對他的往日的微博進行了排查式的尋找蛛絲馬跡,最後給他貼上了各種標籤。結果,羅翔在微博上表示「暫時不再更博」。   

諸如此類的事件舉不勝舉,社交媒體的匿名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惡意中傷、誹謗的催化劑,也是攻擊者的溫床。信息繭房所誕生的「部落主義」正在摧毀我們的理性和邏輯,讓我們被情緒所掌控。越是極端化的觀念越是容易獲得支持,非黑即白,逼人站隊,最後形成新一輪賽博大戰——這些都是人類的情緒被機器大信息數據收集後的分類,而這些「部落」的最終形成都是依託前者,我們被數據刻意地劃分成了敵對的陣營,我們眼前只有自己想看到的「真相」,並對它深信不疑,甚至為此衝鋒陷陣。   

《監視資本主義:智能陷阱》

可怕的是,即便是當我們試圖在社交媒體上為自己澄清誤會時,也已經主動走入了平臺為你設定好的遊戲規則。殘酷的真相是,當我們走進由他們設立的遊戲規則中玩時,我們是永遠無法贏過對方的。   

另一方面,青少年們正在收到來自社交媒體的各種威脅。過度在意社交媒體上自己的粉絲數、點讚、評論的多少,讓許多青少年不停地自我懷疑、心存自卑,產生各種不良影響,譬如抑鬱、焦慮等。這些毫無預防的年輕人可能會因為羨慕社交媒體上別人營造出的光鮮亮麗而陷入自毀的傾向中,譬如過度整容、貸款提前享受等。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尚未完全形成的他們試著從外界這些肉眼可見的轉發、點讚中獲得自我存在感的價值,將自身的意義架設在這些匿名者的評價中——甚至後者的評論並不都是客觀的,有些甚至帶著其他的企圖,但是他們也絲毫沒有察覺。

《監視資本主義:智能陷阱》

韓炳哲的《在群中:數字媒體時代的大眾心理學》提到,信息疲勞綜合症就是由過量信息引起的一種心理疾病。患者會抱怨分析能力下降,無法集中注意力,普遍焦慮,或者失去承擔責任的能力。產生這種心理疾病的原因就在於我們所有人都面對著快速增加的大量信息。

《在群中:數字媒體時代的大眾心理學》

「技術不是人類存亡的威脅,是技術能夠把社會中最壞的東西帶出來的能力,社會中最壞的東西才是人類存亡的威脅。如果技術創造了公眾混亂、憤怒、無禮,彼此缺乏缺乏信任,孤獨、疏遠、更加兩極分化,讓人更加分散注意力,無法集中在真正的問題上……那只會導致社會無法自愈,轉移成一種混亂的形式。」

人道技術的創新,原本是為了服務和幫助人類,但如今正在毀滅我們。我並不是一個樂觀主義,至少我認為在科技與人類的這場較量中,人類正處於劣勢。

那麼,我們究竟該怎麼做,才能夠避免未來繼續惡化?  

 在《監視》末尾,有一位專家給出了他的意見: 

1、我們要永遠學會自己選擇;

2、尋找信息來源,判斷是真實; 

3、耐心地察看不同的觀點,避免非黑即白的觀點。  

或許我們憑藉一己之力確實無法抵擋成千上萬臺的計算機構成的人工智慧,但當我們意識到自己身處禁錮時,那就是變革的開始。 

《監視資本主義:智能陷阱》

- end -

相關焦點

  • 《黑鏡》S5E2《碎片》:科技成癮,懸在我們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很多人手上有不止一部行動裝置,每個小時多次刷新社交應用,甚至有人一天沒有手機就產生焦慮。這種現象被稱為科技上癮症。」社交網站癖是科技成癮最嚴重的一個細分症狀。芝加哥大學研究小組曾經對250個人做了調查,統計了調查對象一天在終端設備上的瀏覽記錄,最後發現:戒掉社交網站比戒掉菸酒還難。對很多人來說,上不了Facebook,登不了微博,看不到朋友圈,還不如叫他們去死。
  • 塑造歷史的十大傳奇武器,原來達摩克利斯之劍長成這樣
    達摩克利斯之劍達摩克利斯之劍是一種神話武器,起源於西西里。達摩克利斯在狄奧尼索斯國王的宮廷裡是個朝臣,當國王提出與朝臣交換位置時,他正幫助國王在宮廷中讚美他。達摩克利斯立即接受了這個提議。然而,當狄俄尼索斯坐在王位上後,他指出了懸在寶座上的劍,只有一匹馬的毛。
  • 一大批美國人正在被社交媒體毀掉...
    前段時間,一座諷刺川普的雕像在義大利揭幕,這座雕像以川普的形象創作,手持一柄「推特劍」,上面刻著推特「Dazi vostri」一詞,意思是:這是你的關稅。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曾對「社交媒體上癮」進行過研究,這其中的「上癮」不僅僅是指某人隨便開玩笑說自己上網時間太多,而是指過度的瀏覽社交網頁已經對一部分人的決策力產生了不良影響... ...
  • 一大批溫哥華80、90後正在被社交媒體毀掉...
    前段時間,一座諷刺川普的雕像在義大利揭幕,這座雕像以川普的形象創作,手持一柄「推特劍」,上面刻著推特「Dazi vostri」一詞,意思是:這是你的關稅。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曾對「社交媒體上癮」進行過研究,這其中的「上癮」不僅僅是指某人隨便開玩笑說自己上網時間太多,而是指過度的瀏覽社交網頁已經對一部分人的決策力產生了不良影響... ...
  • 達摩克利斯之劍,滴滴順風車不是那麼「一路順風」
    順風車是懸在滴滴頭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劍,兩年前滴滴經歷了巨大風波後,決心下線整改,回歸的滴滴順風車,任何細微舉動都在所有人的視線範圍之中。近日,為了增強用戶和平臺之間的黏性,嘀嗒出行上線了「順風聲浪」,這是移動出行這一行業內第一個由用戶深度參與平臺治理的共建社區,該社區搭建起了用戶和平臺之間的溝通橋梁,主旨是為了探討順風車服務中的可行性。這兩年滴滴順風車負載了巨大的壓力,這些壓力催促著滴滴向前看的同時,不要忘記回頭看看過去。作者:電商報 金江
  • 翠鳥之前,誰的頭上懸著達摩克利斯之劍?
    這裡的玉蟲也就是金蟲,《正倉院考古記》有關於玉蟲的解釋,「玉蟲為吉丁蟲科之一種,翅極綠而有光澤並帶紅線,細巧美麗,歷久不壞,鑲嵌中之珍品也。」正倉院的鎮館之寶「玉蟲廚子」佛龕,更是向我們展示了玉蟲鑲嵌這一南朝流行的工藝技法。在斑斑駁駁的卷草之下,湧動著幽幽的螢光,歷經千年依然神秘動人。
  • 汽車後市場AB面:萬億市場 達摩克利斯之劍懸頂
    來源:中國經營報汽車後市場AB面:萬億市場 達摩克利斯之劍懸頂文|夏治斌 童海華自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國車市持續低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1~10月,汽車產銷分別為2044.4萬輛和2065.2萬輛,同比下降10.4%和9.7%。
  • 地緣關係,小語種電影引進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第一,老片新映,像《海上鋼琴師》、《美麗人生》,都位列豆瓣電影榜單top250,這兩部影也是近五年來義大利電影片在內地院線票房的top2。最明顯的是,日本和印度這兩年在國內院線上映的電影數量越來越多。尤其是日本電影,疫情後定檔的就有《假面飯店》、《菊次郎的夏天》,《數碼寶貝:最後的進化》公布上映後,就引來一大批「爺青回」。
  • 《K》達摩斯之劍
    為了調查事情的真相,「赤之王」周防尊率領吠舞羅,「青之王」宗像禮司率領Scepter4,都在全力追趕伊佐那社,並在追趕的過程中互相衝突。莫名其妙的伊佐那社亡命奔逃,邂逅了一身黑衣的長髮少年夜刀神狗朗(即前任無色之王三輪一言的弟子),從此,伊佐那社的命運之路飛速的向著不可知的方向發展……
  • 社交媒體對人際關係的影響
    社交媒體為人類提供了一個虛擬的世界,在這個虛擬世界裡,人們可以重建他們的聯繫結構,同時幫助傳播思想,然而,也會在彼此之間建立一堵牆。社交媒體已經成為人類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因此交流顯得不再那麼費力。
  • 今日電影 | 《人類之子》:真實地科幻片
    《人類之子》(Children of Men)是由阿方索·卡隆執導,克裡夫·歐文、朱麗安·摩爾、麥可·凱恩主演的英國劇情片。該片改編自「推理小說第一夫人」P·D·詹姆斯的同名推理小說,講述的是人類滅亡前的英雄救世之戰的故事,2006年9月22日在英國上映。「人類之子」是一部關於未來的科幻片。
  • 三體:人類為什麼不感謝面壁執劍的羅輯?
    人性之惡,往往叫人匪夷所思,可人性之善又不一定會帶來更加光明的未來。在劉慈欣的《三體》系列中,當程心接任第二任執劍人的一刻,羅輯立即被有罪審判。程心說道「人類不感謝羅輯。」羅輯成為執劍人的原因在《黑暗森林》中,面壁者羅輯費勁千辛萬苦才頓悟了宇宙中的黑暗森林狀態。但是這個狀態讓羅輯深感恐懼,為了驗證其真實性,他自嘲般的發出了一個咒語。
  • 如果森林全部被毀掉了,人類會因此而滅絕嗎?
    地球之肺被破壞了,可是許多的人毫不在乎,因為亞馬遜叢林遠在巴西等南美洲國家,八竿子和我們打不著。這不,前段時間澳洲的又一場大火,火煙氣飄向空中,幾乎把整個天空都遮住了,不僅是在澳洲的農村,就連澳洲的城市都被這黑壓壓,一大片一大片的煙煙火給遮住,澳洲人看著天空無奈在無奈著,甚至連呼吸都成了問題。
  • 人類正在「集體自殺」?2020年成史上最熱年,這僅僅是開始
    不過,雖然2020年即將過去,但是並不意味著人類從2021年開始,就會進入到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氣象環境之中,因為如今伴隨著溫室效應的影響,地球的警鐘也早已敲響了,留給人類的時間,如果人類不能夠減少碳排放、實現碳中和,遏制住溫室效應,那麼,時間真的不多了。人類正在「集體自殺」!
  • 臉書前眾高管再爆料:社交媒體摧毀人類正常生活,他們感到深深自責
    臉書前眾高管再爆料:社交媒體摧毀人類正常生活,他們感到深深自責神州日知 祗舍近日,多位臉書前高管爆料,社交媒體摧毀了人類正常的交往方式和社會形態,使人們放棄對生活的管理,迷失靈魂。這些科技公司的前高管為自己曾參與和發展社交媒體,感到深深自責。此前,本號已發過相關報導,詳情參見文末「推薦閱讀」。
  • 平權法案——達摩克利斯之劍,還是駛向光明未來的方舟?
    然而,這只是不少在美華人反對平權法案的開始。從那以後,他們把平權法案看成是懸在華裔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而走上了一條與其奮力抗爭的路。那麼平權法案到底是什麼?它對華裔意味著什麼?本文作者提供了詳細的分析。
  • 社交媒體——被打開的潘多拉魔盒
    真實線中,「矽谷良心」、前谷歌道德設計中心員工哈裡斯痛陳社交媒體打開的潘多拉魔盒裡的一個個魔鬼——錯誤信息、操縱人的思想、成癮性、信息繭房、人的觀念極化以及社會分裂。哈裡斯說:「這不僅僅是一場爭奪我們注意力的戰鬥,這可能是人類的終結。」 為了坐實社交媒體是魔鬼的論斷,一個又一個重量級的證人「出庭」被傳喚作證。
  • 真理之劍
    助益您的信息,盡在本公眾平臺請點擊右上角U2靈性的實相關注真理之劍
  • 豆瓣高分經典電影之搶救車諾比丨附資源
    1986年4月26日凌晨的1點23分,隨著前蘇聯烏克蘭地區傳來的一聲爆炸,彩色的火焰衝上千米高空,車諾比核電站發生了爆炸,這也是人類和平使用核能以來最大的一次慘劇。事故造成31人當場死亡,爆炸後的核能嚴重洩漏導致上萬居民送命或致病,至今仍有被放射線影響而導致畸形的胎 兒出生。
  • 明星衣櫥「發難」媒體記者,2016年是創業公司訃告之年嗎?
    據界面記者方園婧的公眾號文章稱,6月12日文章發布後,明星衣櫥方面公關人員聯繫其進行補充採訪澄清事實。但當晚明星衣櫥即與爆料人聯合發布聲明稱「沒有接受過我(界面記者)的採訪」。補充採訪也未成行。這是第一輪交鋒。6月14日,社交軟體脈脈的匿名區,與天涯論壇上都出現了公布界面記者方園婧及其家人個人信息的帖子,稱其為收受競爭對手利益輸送的「黑公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