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6日以及9日,美國分別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放兩個原子彈。
這是原子彈第一次向世人綻放出它耀眼的光輝——頃刻之間,爆炸所過之處一切灰飛煙滅,數十萬人化為灰燼。
對於日本遭受原子彈打擊,很多人是表示支持的,畢竟日本帝國主義對他國的侵略,所造成的傷亡人數可不僅僅只有幾十萬而已。很多人認為,日本挨上這兩顆原子彈完全是活該!
不過,依然有很多人對日本遭受原子彈深表同情的。他們或許因為本身有一顆「善良之心」,亦或許沒有遭受過日本的迫害,沒有親眼目睹過日本的暴行,不明白日本的惡。因此對於喪生在原子彈之下的日本平民深表同情,紛紛譴責美國的這一行為。
愛因斯坦就是其中之一。
愛因斯坦是公認的繼伽利略、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他一生崇尚和平,雖然出生在德國,但是自小就看穿了德國政府好戰的本性,將德皇軍隊稱之為「打仗的妖怪」。因此他自中學起,就放棄德國國籍,想做一個不依附於任何國家的「世界公民」。
他在物理學領域取得眾多成就之後,憑藉其強大的影響力,多次發表和平演講,反對戰爭。在希特勒看來,愛因斯坦等此類頂尖學者,若不為己用就是敵人,因此,希特勒懸賞兩萬馬克要他的人頭。
△希特勒在演講
其實當時德國對於原子彈的研究進度是要高於美國的,美國之所以提前將原子彈製造出來,愛因斯坦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原子彈的成功乃是美國眾多科學家的智慧結晶,愛因斯坦雖然沒有直接參與到研發原子彈的工作中,但是他的質能方程E=MC^2公式卻是原子彈成型的基礎定理之一。因此,理論上愛因斯坦也是原子彈的製造者之一。
當日本原子彈爆炸,愛因斯坦看到日本平民傷亡的龐大數字後,並未因為原子彈的威力而沾沾自喜,反而陷入深刻的自責與心痛之中。他立刻致電美國總統杜魯門,質問他為何要將原子彈對日本投放。
愛因斯坦平時性格溫和,甚至非常喜歡開玩笑,但是此刻他對於美國總統杜魯門都發起了脾氣,由此可見他是有多麼憤怒與後悔。
愛因斯坦認為,德國法西斯乃是侵略主義,希特勒德國如此好戰,若他們率先研究出原子彈,對於世界將是一場災難。相比之下,他更願意讓美國率先將原子彈研究出來,用以牽制德國。然而美國對日本投放原子彈這件事卻打破了愛因斯坦的初衷,此刻他對當初的抉擇後悔不已。因此他忍不住說道:「早知如此,我寧願當一輩子的修表匠!」。
對於愛因斯塔的質問,杜魯門並沒有回答 ,而是反問了愛因斯坦兩個問題:
1.在這場戰爭中(二戰),共有多少人死去?2.如果不投放原子彈,之後在對日本的作戰中,又會有多少戰士死在戰場上?
杜魯門也不等愛因斯坦回答,繼續說道:
1945年2月盟軍與日本在硫磺島戰役中陣亡6871人受傷21865人;4月衝繩戰役傷亡7萬餘人。之後盟軍還要在日本九州以及關東登陸,根據上面兩次戰役後的數據分析,接下來的兩次登陸戰預計傷亡將在100萬以上!
愛因斯坦聰明無比,他立刻就明白了杜魯門意思,之後也是陷入沉思:
是啊,相比較日本給世界帶來的傷害,原子彈給日本造成的傷亡實在是微乎其微!
愛因斯坦心地善良,但是戰爭避免不了流血,並且戰爭本身就是日本挑起的,他們要為此付出代價!最終,想明白之後,愛因斯坦也平靜了下來,隨後表達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