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6日上午8時16分,美國「依諾阿蓋依」號機組駕駛著B-29型轟炸機在日本廣島上空投下了名為「小男孩」的人類歷史上第一顆原子彈。
在原子彈於廣島上空600米處爆炸後,廣島瞬間被火海和濃煙籠罩,爆炸帶來的衝擊波和強光更是讓廣島成為名副其實的人間地獄。
在原子彈爆炸的當天,廣島共有8.8萬餘人死亡,後續死亡人數增至20萬以上,方圓14平方公裡內共6萬多幢房屋被摧毀,廣島瞬間成為一座死城。
不過儘管小男孩原子彈幾乎摧毀了廣島,但喪心病狂的日本軍國主義很快對民眾隱瞞了真相,只宣稱廣島遭到了隕石的襲擊。他們頑固地認為美國只有一顆原子彈,日本仍然有本土玉碎的資本。更重要的是,蘇聯還可以為日本調停。
但緊接著在8月9日上午11時30分,美國又在日本長崎投下第二顆原子彈,當天就造成6萬餘人死亡。而在這顆名叫「胖子」的原子彈爆炸前的8月9日凌晨,150多萬蘇軍從三個方向對盤踞在東北的關東軍發起了全面進攻,日本的後路被徹底斬斷。
在日本朝野一片慌亂的情況下,美國宣布如果日本不投降,那麼馬上會有第三顆原子彈落下。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日本裕仁天皇終於決定無條件投降,並在8月14日錄好所謂的投降詔書,隨後在8月15日向全世界公布。至此日本宣布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落下帷幕。
從二戰末期日本被中美英蘇等反法西斯同盟聯合絞殺的情況來看,即便沒有這兩顆原子彈,日本也逃避不了一敗塗地的命運。
既然結果都是失敗,那麼如果美國沒有給日本種蘑菇,日本會有怎樣的結局?會比現實情況更好嗎?靜夜史認為這當然不可能。之所以這麼說,主要是因為以下原因:
1、美國更憤怒
儘管美國在太平洋戰爭後期發明了「跳島戰術」並逐漸逼近日本本土,但越靠近日本,美國受到的抵抗就越激烈。
除了首次出現傷亡人數大於日本的硫磺島戰役,美軍在三個多月的衝繩戰役中更是傷亡超過10萬人,而因日本神風特攻隊造成的美軍傷亡也越來越多。
日本的困獸猶鬥,除了令美國驚駭,更令美國憤怒,否則杜魯門也不會選擇原子彈這樣的大殺器。
而如果沒有原子彈,美國的進攻勢頭毫無疑問不會減弱,除了李梅火攻會將更多的日本城市燒成焦炭,美國主導的代號為奧林匹克的日本登陸計劃必將使日本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摧殘。
所以,原子彈作為美國對日本的怒火發洩,某種程度上說避免了更多日本人死於戰火。
2、日本更悲慘
二戰時期的日本,不是一個正常的國家。
雖然很多人說日本軍國主義分子是罄竹難書的,廣大日本人民是無辜的,但現實情況是「原子彈下無冤魂」,日本民眾的罪行絕不比軍國主義分子小。
作為地狹人稠且地質環境惡劣的島國,日本人的危機意識是全民性的,所以所謂的日本人民不僅為軍國主義政府提供了數百萬的兵員,貢獻了大量的開拓團甚至慰安婦,他們還崇尚為天皇而戰,為天皇而死。
到戰爭後期,日本軍國主義更是強迫民眾當炮灰,所謂的神風特攻隊見證了日本帝國主義的最後瘋狂。
而隨著反法西斯同盟逼近日本本土,日本軍國主義更是叫囂著1億玉碎,明顯就是想著同歸於盡。
所以,兩個原子彈的最大作用就是徹底震懾住了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使他們意識到就是日本人死光了都不會勝利,於是日本最終選擇了投降,避免了日本的徹底完蛋。
3、蘇聯更瘋狂
原子彈雖然炸在日本頭上,但卻怕在蘇聯心裡。儘管史達林在波茨坦會議上面對手握原子彈而洋洋得意的杜魯門時表現得波瀾不驚,但內心的驚訝甚至恐懼始終揮之不去。
而當美國將原子彈投向廣島和長崎,雖然蘇聯消滅關東軍也是風捲殘雲,但卻在軍事佔領日本問題上「迎難而退」。
因為美國太平洋戰區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嚴厲威脅蘇聯不許登陸北海道,再加上當年的蘇聯海軍力量相對薄弱,所以蘇聯在佔據了南千島群島之後選擇了罷戰息兵,日本由此避免了德國那樣被同盟國分割佔領的命運。
可以說,雖然被美國單獨控制失去了更多的自主權,但日本也由此避免了成為美蘇爭霸的最前沿,可以說美國的兩顆原子彈客觀上維護了日本的統一。
等到美軍姍姍來遲並全面佔領日本之後,麥克阿瑟對日本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造,為日本經濟的騰飛鋪平了道路。某種程度上說,雖然原子彈奪走了幾十萬日本人們的性命,但對於整個日本而言卻是功德無量。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公眾號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