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6日《申報》發表了日本投降的消息:「東京十五日中央社電日皇為萬世蘄求和平,十四日賜命政府,對中美英蘇四國通知接受波次坦宣言。同時,頒賜大詔,宣示接受四國共同宣言之不得已,並於十五日正午躬親廣播大詔。」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涉及亞歐兩大洲、太平洋大西洋兩大洋,先後有61個國家參與戰爭。而太平洋戰場上,日本帝國主義無疑是最強悍的敵人,日本的投降亦是帶來了二戰的結束。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日本的投降與美國投入廣島、長崎的兩顆原子彈是有著密切的關係,認為是原子彈致使日本發布投降宣言的觀點更是不在少數,但事實真是如此嗎?實際上,日本投降背後的最大原因並不是美國這兩顆原子彈的功勞,而是另有其人。1945年7月26日,美、中、英三國向日本發出了《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刻無條件投降,同時宣布了盟國佔領日本後所要實施的基本原則,以及重申了必須實施1943年12月1日宣布的《開羅宣言》。7月27日,日本國內由鈴木首相主持召開了最高戰爭指導會議,這次會議所討論的重點正是日本政府對《波茨坦公告》的立場問題。其中,日本主戰派並不將這一公告放在眼裡,甚至還擬定了一個「總決戰計劃」,堅決認為應該繼續戰爭,直至奪得勝利。最終,日本方面也沒有討論出一個明確的答案,沒有對《波茲坦公告》做出明確的回應。因此,美國於1945年8月6日在日本廣島上空投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原子彈,造成了廣島人民死傷10萬,間接死亡20萬以上。三天後,美國在日本長崎投入了第二一原子彈「胖子」,造成了4萬人死亡,4.5萬人受傷。儘管在教科書中普遍的觀點是認為原子彈爆炸直接導致了日本法西斯投降。但事實上,在兩顆原子投下後,日本方面不僅沒有迅速投降,反而是還堅持著抵抗到底的態度,日本國內的戰爭情緒並沒有因為原子彈的到來而有絲毫削弱。可見,將日本投降的直接功勞歸給了原子彈是有失偏頗的,真正讓日本投降的重量級武器應當是蘇聯的做法。眾所周知,二戰時期的蘇聯便已經是世界上的大國了,蘇聯的態度對於整個戰爭的局勢是有著非一般的影響的。因此,早在1945年2月時,美、英、蘇三國便在雅爾達皇宮內達成了協議,協議規定了反法西斯盟軍要保證蘇聯的一系列利益,以換取蘇聯對日本出兵。雖有這個協議在先,但蘇聯方面卻遲遲不出兵,這也就給日本造成了幻想:蘇聯不會出兵日本。在《波茨坦公告》發布後,日本主戰派所提出的「總決戰計劃」也都是基於蘇聯不至於參戰而提出的。日本對於《波茨坦公告》的模糊態度也是基於蘇聯不發聲的態度,想要看蘇聯到底會不會對日本宣戰。只是日本軍方沒想到的是,蘇聯終究還是對他們出手了。態度一直保持中立的蘇聯在8月8日晚,正式對日宣戰——史達林於8月7日籤署命令要求蘇聯遠東紅軍做好準備,在9日零時以150萬的兵力進攻日本在東北的「偽滿洲國」。於是蘇聯的參戰徹底打碎了日本軍方的如意算盤,他們開始認為要儘快投降。事實上,早在1945年4月11日的日本參謀長聯席會議中,一名負責情報的官員便預測道:「蘇聯無論何時參戰,日本人都會馬上意識到戰敗已不可避免。」當然,蘇聯於8月9日零時的進攻還是打了日本一個措手不及,蘇軍迅速消滅了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這次進攻也無疑使得日本遭到了沉重打擊,他們甚至恐懼蘇聯會佔領日本。因此,8月13日,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說道:「日本必須迅速投降,蘇聯不僅將佔領滿洲,朝鮮,庫頁島,還將佔領北海道。這將摧毀日本的根基。我們必須在還能與美國談判的時候結束這場戰爭。」種種可見,日本領導人確實對於蘇聯是有著很大的威脅,那麼為何日本會如此害怕蘇軍的到來呢?實際上,日本對於蘇軍的威力是有一定的恐懼感的,這還要源於1939年在中蒙邊界地區諾門坎蘇日兩國的諾門坎戰役,這場歷時4個多月的戰役,將日本關東軍徹底打敗。這就已經埋下了日軍對於蘇軍的一種恐懼感,更何況8月9日抵達東北地區的百萬蘇軍還是經過了蘇德戰爭洗禮的虎狼之師,且蘇軍所擁有的武器性能和數量遠遠壓倒了關東軍。當然,若是對上蘇軍的是二戰初期的關東軍,勝負或許還不好說。彼時的日本關東軍是出名的裝備精良且訓練有素,是公認的日軍中戰鬥力最強的部隊,擁有著「皇軍之花」的讚譽。但二戰後期的關東軍並非全是精良之師了,隨著戰爭的無限延期以及戰線的拉大,日本兵力已然顯得不足,為了讓兵力足夠,日本國內已經開始窮兵贖武了,諸如不斷地降低徵兵年齡、體檢標準等,雖然能夠迅速地增加兵源,但大量徵集來的新兵素質其實是遠遠不夠。除了兵源的問題,作戰後期的日軍其實也有了窮途末路的絕望心態,一直打戰,但卻一直打不了勝戰,看著戰友一個個地死去,一直等不到回家的喜訊。相信這樣狀態下的日軍其實已經是處於絕望的境地下了,士氣不足,內部也勢必混亂。因此,當8月9日黎明蘇聯的百萬大軍向滿洲各地正式發起總攻時,日軍無疑已經自亂陣腳了。司令部的一名新幹部齋藤便在後來的回憶中提及了當時的心情:「這消息晴天霹靂,該來的總要來的,這下可攤上天底下最大的一件事了。司令部上上下下頓時炸了鍋,仿佛要把屋頂給捅破。當年一窩蜂的亂象現在想起來依然能讓人背後發毛。」因此,當蘇聯紅軍出兵東北後,日本關東軍土崩瓦解,日本無奈在投降書上簽字,親手給二戰畫上了一個句號。至此,日本帝國主義的野心徹底破碎。在這場牽扯範圍前所未有的戰爭中,若是說日本投降是單純一個國家的功勞是有失偏頗的。若是除去美國原子彈、蘇聯出兵東北的功勞,中國戰場將日本拖在一個離不開的巨大泥潭中,不也是有著重要的功勞?正是各個國家的同心協力才有了最終反法西斯聯盟的勝利。但是,這一真相竟被瞞了70年,戰爭帶來的災難是整個世界的,是全世界人民的,勝利自然也不能歸結於某個國家、某支軍隊。當然,戰爭無論是勝還是敗,都沒有一定勝者,戰爭所帶來的代價和傷痛需要漫長的時間去撫慰,最大的犧牲者永遠都是普通的民眾。希望當下的和平能夠一直維持下去,不再出現令人悲痛的歷史。而作為中國人的我們,14年的屈辱歷史必將永遠地被銘記,不忘國恥,復興民族,是我們每個中華兒女的本分與指責!【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臺或媒體的文章,本平臺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本平臺並提供相關書頁證明,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