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被國內玩家冷落的電視遊戲,正在通過智能電視迅速回歸。入場的,不僅有微軟、索尼、任天堂三大主機廠商,有中興、華為、TCL這些硬體大佬,也有小米、百度、360、阿里巴巴四大網際網路巨頭。業者預測,電視遊戲爭奪戰會在第三季度提前打響,其中呼聲最高的一支力量,可能來自於周鴻禕的奇虎360。
【前情提要】
1983任天堂紅白機上市
1991國產小霸王遊戲機橫空出世,和《超級馬裡奧》、《魂鬥羅》、《街霸》、《雙截龍》等無數山寨遊戲卡一起,紅遍大江南北
1995前后街機文化流行,玩家們陸續接觸到《三國志吞食天地》、《合金彈頭》、《拳皇》、《西遊釋厄轉》等經典單機遊戲
1997前後早期一批基於dos系統的PC單機遊戲誕生,比如《大富翁》、《紅色警戒》、《仙劍》。98年windows98問世,《CS》、《星際》、《魔獸爭霸》大行其道
2000國務院發布《關於開展電子遊戲經營場所專項治理的意見》,利好後來的電腦遊戲獨大
2001盛大代理韓國2D《傳奇》,次年傳奇私服出現,一舉將陳天橋推上中國首富寶座,此後《天堂》、《奇蹟》等網遊亦曾紅極一時,同時也將網遊文化推向第一陣營;第四大主機世嘉宣布放棄硬體業務轉型。
2003暴雪發布單機絕唱《魔獸爭霸3:冰封王座》,次年發布網遊神作《魔獸世界》;叫好不叫座的單機遊戲公司、工作室相繼倒閉,遊戲公司紛紛把重心轉向網遊
2005前後國內網遊巨頭雨後春筍般冒出,《魔獸世界》成就九城,《徵途》成就巨人;盛大不堪輿論壓力,轉型做盛大盒子——一個網際網路環境下的超級家庭娛樂終端
2008前後基於塞班系統的智慧型手機遊戲流行
2010前後安卓系統取代塞班;原先遭唱衰的頁遊逐漸走俏
2012前後iPhone4街機化,iOS、安卓設備促成手遊百花齊放,同時形成百度、360兩大遊戲分發平臺分庭抗禮局面;頁遊、手遊衝擊端遊獨大地位
2014安卓電視遊戲主機——360大酋長問世,顛覆傳統遊戲概念,提供體感空鼠遊戲手柄、雙搖杆手柄、攝像頭動作模擬三種操控方式。
海外遊戲市場,沒有一個能像國內那麼有故事。
【巨頭亂戰】
安卓電視遊戲入主客廳娛樂
除了360大酋長安卓電視遊戲主機和華為TRON,其餘以遊戲為賣點的遊戲盒子都已經悉數上市。其中,草草上市的FunBox、T2價格高掛698、699元,內容及服務卻未能符合兩家對硬體配置的「溢價」。價格親民的小米盒子、天貓魔盒、百度影棒均出自巨頭之手,但是硬體用料太省,跑起遊戲極為費力。因此,早有硬體野心的周鴻禕決定及時出手,聯合運營商小蔥遊戲推出了360重磅硬體——360大酋長遊戲主機。目前,該機器尚處在產品內測階段,因此是否像傳言那樣搭載XTR3D體感遊戲技術,可以支持《VR網球》、《GoDance》、《極品飛車18》等多款視頻遊戲不得而知。
【未來展望】
奇虎360用體感遊戲徵服電視遊戲市場
遊戲圈有戲言:「單機靠實力,網遊靠精力,頁遊靠財力,手遊靠電力」。360要做的安卓電視遊戲,兼而有之。就目前而言,安卓電視遊戲以手遊移植為主,周鴻禕也選擇360重金投資的國內最大安卓電視遊戲平臺、小蔥遊戲來負責這塊業務。為了轉化「劃屏」為遊戲控制器操作,360、小蔥遊戲聯合北通,對遊戲外設做了多項優化,使得《植物大戰殭屍2》、《現代戰爭4》、《天天酷跑》這類大作在電視上變得簡單而易上手。
當然,僅僅依靠手遊提供核心內容,是FunBox、T2之流的硬傷,完全不足以對即將入華的三大主機構成威脅,也無法從PC端和移動端挖到數量龐大的用戶。奇虎360的想法是,先以體感視頻遊戲為切入口走差異化路線吸引玩家,同時也通過SDK設計,引導GAMELOFT、SEGA一眾知名CP來製作屬於安卓電視遊戲平臺的「三大ACT」、重度FPS、ARPG甚至是MMO遊戲。
可以肯定的是,奇虎360的安卓電視遊戲願景在理論上是可以實現的。
首先,當前採用28nm工藝、Kepler架構的英偉達K1晶片足以運行《英雄聯盟》等超大型遊戲,而下一代Maxwell(麥克斯韋爾)架構擁有6144個CUDA核心、8GB顯存、512位寬,跑60幀、1080P遊戲綽綽有餘。
其次,XTR3D這樣的體感遊戲技術,將來一定能像現在的觸屏技術一樣普及,讓Kinect、wii成為歷史。
最後,CP已經開始注意到安卓電視遊戲這個第四大遊戲形態,《女神聯盟》開發商遊族網絡SVP方師恩在最近的一次遊戲論壇上,就提到過安卓電視遊戲的無限前景。
現在的問題是,有想法的廠商、平臺們如何說服玩家支持並消費安卓電視遊戲?「內容」,答案是肯定的。
電科技專注於TMT領域報導,青雲計劃、百+計劃獲得者。榮獲2013搜狐最佳行業自媒體人稱號、2015中國新媒體創業大賽總決賽季軍、2018百度動態年度實力紅人等諸多大獎。
投稿請登錄:http://www.diankeji.com/member
商務合作請洽:marketing#diankeji.com
聲明:本站原創文章文字版權歸電科技所有,轉載務必註明作者和出處;本站轉載文章僅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電科技立場,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