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一篇,雷鋒網介紹了用多點觸控做大屏交互的X-Board智能茶几,並盤點了當下在大屏幕上的各種交互方式。繼多點觸控之後,基於視覺的手勢和姿態識別也是這兩年大屏幕交互的熱點。最早普及的如Kinect,2013年最火的硬體當屬於Leap Motion,而上個月微軟發布的HoloLens則被好多業內人士仰慕,號稱「有神一般的視覺識別技術」。而這次,雷鋒網採訪了uSens的費越博士,他們團隊恰好在做與HoloLens中的視覺識別非常相似的產品。
費越是一位研究人機互動12年的專家,前後在諾基亞、摩託、松下和亞馬遜的研究院工作,參與過很多神奇項目的項目的研發。這些神奇的項目包括一套Windows XP/2000時代便上線的3D桌面,能用空鼠操控的3D電視UI,能夠凌空互動的廣告機,視覺識別跟大屏幕互動的方式非常之多。有意思的是,我們發現當下並沒有普遍在大屏幕應用的這類方式,而費博士團隊現在主攻的方向是將視覺識別用在虛擬實境。
uSens 是何方神聖? 體感技術酷炫在哪裡?uSens(凌感科技)成立於2013年,費越是創始人之一,在uSens成立之前,費越以及他的團隊就致力於進行人機互動方式的研究:
2002-2004年,費越就利用業餘時間開發了一套Win XP時代便上線的3D桌面;
2008年-2009年,在松下工作期間,費越和他的團隊又開發了一款觸摸式遙控器, 中間是一個常規的按鈕,兩側為觸控面板,搭配3D電視UI,實現智能化的人機互動;
2010年,費越又進一步研究出了集成了觸摸和空中手勢動作的三維遙控器,並製作了相結合的三維電視界面。這個系統提供了酷炫的體驗。 並在2012年變成產品開始和電視一起銷售;
2011年,費越和團隊研發出了3D虛擬實境牆,用戶通過體感設備,在一面100英寸的液晶屏前,通過走動、手部動作、語音可以產生一種沉浸式的體驗;
2012年,他們又研發了虛擬實境體桌面,通過頭部跟蹤實現了具有全息視覺效果的虛擬實境顯示,通過手勢識別,可以讓人直接和虛擬物體交互 (類似阿凡達裡的三維地圖/沙盤);
2013年,費和他的團隊成立了uSens,他們是在美國留學及工作多年的中國高科技工作者,有多年在矽谷世界著名大公司從事人機互動,電子產品設計,軟硬體設計的經驗,uSens的核心技術是以三維手勢識別、頭部跟蹤為主的三維輸入技術和虛擬實境的三維輸出技術。
目前,能從uSens官網了解到的具體產品是指感一體機(FVT Fingo virtual touch )和凌指(Fingo),FVT是一臺能夠"凌空互動"的廣告機;而Fingo是一個由一個小型傳感設備和一套軟體系統組成的體感設備。硬體主要是傳感設備,可以捕捉手指的各種形態及活動。軟體分為4個主要部分:底層的算法,用於處理手的圖像;手勢識別庫,儲存了一些人類最常用的手勢;可以給第三方二次開發使用的SDK及可編程接口;第三方可以用該接口來開發一些手勢識別的應用程式。
Fingo作為一種近距離、高精度的手勢識別設備,適用於大屏、小屏和『無屏』;通過藍牙/Wifi方式與智能電視、手機或者平板電腦相連;提供手寫輸入,三維交互功能,Android應用可以不加改動就可以在電視上使用。
uSens的CEO何安莉告訴雷鋒網,目前他們正在做一款設備,並計劃將把它放到Kickstarter上進行眾籌。
體感技術在大屏上的應用以及難點Windows 和滑鼠帶來個人電腦的普及,觸控螢幕和 iOS/Android 帶來行動裝置的全面推廣,但對於大屏幕而言,觸摸類的應用並不適合大屏幕,大屏幕的應用場景與手機、Pad等中小屏幕也不盡相同,那末,體感技術在大屏幕上能做些什麼呢?
費越告訴雷鋒網,體感技術在大屏上的應用,主要可以分為三類:1、體驗休閒娛樂類的遊戲,進行輕量運動。例如Kniect就涵蓋競速、舞蹈、格鬥、冒險等眾多運動類型;
2、代替遙控器完成瀏覽、換臺、點播等功能,當你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可以輕輕揮手,在不同的界面之間自由操作,聽音樂、換頻道、瀏覽頁面,一應俱全。當然,語音技術也是實現這一操作不錯的選擇,但二者也並不矛盾;
3、玩高精度、重型遊戲。輕量級的遊戲可能無法滿足發燒友們的需求,隨著體感技術的發展,大屏能提供的體感遊戲也會更加精彩。
總之一句話,讓大屏酷炫起來,科技感十足!費越告訴我們,體感技術在大屏幕上應用,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來實現,一是直接生產如凌指這樣的智能硬體,然後把它與電視或盒子無線連接;另一種就是與終端廠商合作,把技術集成在智能電視或者盒子中。
第一類實現方法:直接生產智能硬體在費越看來,在大屏幕上進行休閒遊戲以及輕度運動等,Kinect目前可以滿足使用,
Kinect這類技術分為兩部分: 1代能夠採集深度圖(depth map)的硬體,2代根據深度圖計算出人體形態動作的算法。
Kinect 1代的硬體是基於結構光方法,由以色列的PrimeSense公司開發。這類技術現在已經不少公司都可以做到。但2代計算人體動作的算法技術要求很高,目前只有微軟掌握成熟的算法。
此類設備不需要任何計算機視覺方面的計算,但硬體成本高,目前的市場看,還遠不到爆發的程度,晶片設計,攝像頭的成本都比較高。而且主要的交互還是停留在大肢體動作,使得用戶體驗上不是很好,勉強應付舞蹈,運動這類應用。這個低精度嚴重限制了應用範圍,都是小眾市場。
另一類產品便是基於多角成像這一技術的生產的Leap Motion和uSens公司的Fingo。這種技術的基本原理是使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攝像頭同時攝取圖像,就好像是人類用雙眼、昆蟲用多目複眼來觀察世界,通過比對這些不同攝像頭在同一時刻獲得的圖像的差別,使用算法來計算深度信息,從而多角三維成像。
費越還告訴我們,多角成像是三維手勢識別技術中硬體要求最低,但同時最難實現的,技術要求較高,多角成像不需要任何額外的特殊設備,完全依賴於計算機視覺算法來匹配目標,相較於結構光或者光飛時間這兩種技術成本高、功耗大的特點,多角成像能提供「價廉物美」的三維識別效果。
第二類結合方式:與終端廠商合作談到第二類實現方法,費越告訴雷鋒網,uSens更偏向於做整套系統,其核心商業模式是賣整機,以及授權技術。而在中國進行授權合作,卻並不容易。
以智能電視為例,已有國內的電視製造廠商與uSens進行合作洽談,將uSens的體感技術集成在電視中,這樣既可以獲得現金收益,也有益於將uSens的技術向市場轉化。但鑑於廣電總局的規定,usens無法自行開發UI,只能在電視機原有的作業系統上進行適配,而且電視中的OS往往並不是電視硬體製造商開發,而是第三方比如阿里雲OS開發。所以和智能電視的適配和整合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因此,在授權技術方面,uSens遇到了阻力,想必這也是電視生產廠商遇到的阻力。
除了讓大屏酷炫起來 體感技術還能做什麼費博士告訴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體感技術不僅可以通過大屏展現,還可以和虛擬實境相結合,具體的發展方向包括:
1、休閒類的遊戲,輕量級遊戲,將體感技術與虛擬實境想結合,不一定要藉助大屏才能玩遊戲,可能帶上一個眼部設備,你就會有身臨其境的滲透感;
2、軍事、醫療的模擬教學,比如可以根據已有資料建模,進行模擬手術,That’s cool !
3、虛擬實境的界面交互,未來的UI,會從二維變為三維,你將不僅僅在一個平面的環境裡進行辦公、購物、娛樂,你去到一家餐廳,菜單是三維立體的;你在淘寶上購物,你瀏覽的每一件衣服都可以在身上試穿,等等。
什麼叫酷,這就叫cool。系列回顧:
1、創新大屏交互之——你所不知道的多點觸控技術
2、讓大屏愛上你的新技能,你get了嗎?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