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佔網民整體62%!4個案例揭秘直播亂象「冰山一角」

2020-12-20 騰訊網

根治亂象,讓網絡直播揚帆遠航

在張家界市武陵源區乖么妹土家族織錦基地,織錦工人利用網絡平臺展示土家族織錦製作過程。新華社發

【聚光燈】

近幾年,網絡直播行業發展迅猛,正在逐步成為部分網友休閒娛樂的主要途徑,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直播帶貨進一步走紅,網絡直播的覆蓋用戶規模更是超過5.6億人。然而,井噴式的網絡直播形式也提高了亂象的衍生概率,如何讓網絡直播在井噴的同時實現規範發展,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對此,國家網信辦等部門對網絡直播行業開展專項整治,兩個月來,各部門依法處置158款違法違規直播平臺,掛牌督辦38起涉直播重點案件,督促平臺清理有害帳號及信息,封禁一批違法違規網絡主播,明確直播打賞作為平臺和主播履行服務合同的法律性質。在網絡直播與公眾生活日益密切的今天,只有徹底整治其中的各種亂象,才能讓網絡直播為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賦能。

技術賦能直播行業發展空間巨大

案例:隨著越來越多人走進信息技術帶來的數字生活,文化領域的各類直播日漸風靡。日前,第十屆江蘇書展舉辦期間,沈石溪、韓青辰等多位作家走進網絡直播間,為書迷們推薦好書,並與書迷們「雲上」實時互動。據悉,此次的直播環節共吸引了上百萬人次的觀看量,空降直播間的作家、編輯們也對直播帶貨十分讚賞,認為這是書展現場活動的補充,打破了空間的限制,給他們提供了和更多網友「雲會面」的機會。

中國的直播業發展有萌芽期,迎來過爆發期,也有平穩期,總體來看,直播行業的發展穩步向前。

業內人士介紹,中國最早的網際網路直播起源於2005年,多為「秀場直播」,也就是「唱歌跳舞聊天室」。2014年後,隨著移動網際網路與人工智慧技術的高速發展,直播行業迎來了發展最為迅猛的時期,無論是遊戲還是音樂、無論是教育還是美食,花樣繁多的直播形式極大地拓寬了直播行業的邊界。

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第45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5.6億人,佔網民整體的62%,其中泛娛樂直播行業移動用戶規模超過1.5億人。此外,預計2020年中國企業直播服務領域市場規模將突破50億元,同比增長150%,至2024年市場規模將達191.29億元,行業發展空間巨大。

「與傳統媒介中的電視直播、電臺直播不同,網絡直播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門檻變得越來越低,這也是各個直播平臺迅速崛起,以最快速度佔領市場的主要因素。」中研普華研究員閆素飛表示,網絡直播不受時空限制,可隨時隨地播放,同時可與網友實時互動,所以網絡直播的受眾群體龐大。

不過,也正因為低門檻、低準入,網絡直播行業也存在大量良莠不齊的現象。南京大學長三角文化產業發展研究院研究員郭新茹表示,在數字經濟技術的推動下,我國網絡直播平臺發展迅猛,泛娛樂化、強交互性的特點使其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而經濟利益、社會名望的誘惑也致使部分網絡直播平臺所發布的內容存在明顯失真、失範的現象,對網絡直播平臺內容進行規範化管理已刻不容緩。

日前,國家網信辦等8部門聯合召開工作部署會,對深入推進網絡直播專項整治和規範管理進行再部署,推動研究制定主播帳號分級分類管理規範,提升直播平臺文化品位,引導用戶理性打賞,規範主播帶貨行為,促進網絡直播行業高質量發展。

「作為大量沒有名氣的主播中的一員,我自己的直播通常以表演才藝為主,但是觀眾往往寥寥無幾。」鬥魚直播平臺的主播馮翀表示,一些主播僅靠行為古怪、故弄玄虛吸引「流量」,就能獲得平臺的推薦,缺乏可持續發展後勁。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朱巍指出,對於某些庸俗低俗的直播內容,成年人能夠做出理性判斷並及時屏蔽。可是,對於價值觀人生觀尚未完全形成的青少年,其不良影響可能較大。平臺應該進一步加強並嚴格執行管理,對不良主播堅決說不,優化後臺算法和推薦,引導用戶多關注積極健康的文化內容,從源頭制止主播的失範行為。

亂象頻發莫讓直播帶貨成「帶禍」

案例:「在直播上看到的玫瑰花特別飽滿,又鮮豔又水靈,沒想到寄到家裡不僅花朵打蔫,好多支還出現了腐爛的情況。」回憶起5月份在某直播帶貨平臺上購買的玫瑰花,家住上海的劉宇就滿心怒火,「當時正值『520』前夕,本來玫瑰花就是直接郵寄給女朋友的,這麼一弄,節日的氣氛瞬間被破壞。」在當天的直播帶貨中,像劉宇這樣的顧客還有很多,雖然經過多方協調,鮮花供應商承諾對消費者進行100%的賠償,但是這樣的消費經歷,卻讓更多被直播帶貨所吸引、準備躍躍欲試的消費者保持了客觀理性的觀望態度。

受疫情的影響,2020年直播帶貨的火熱程度超出許多人的預想。從各路明星紛紛加入,到大批企業家以及官員的加入,再到淘寶、京東以及快手、抖音的角逐,直播帶貨儼然成為2020年最大的「風口」。

單場觀看人數破千萬、商品上線「秒」光、開場幾十分鐘成交額過億元……從最開始販賣食品、日用品,擴展至汽車、房子到疫情期間各地方直播銷售土特產,直播帶貨以迅雷之勢快速進入我們的生活,直播帶貨儼然成為電商營銷促銷的「新法寶」。

但在火熱的同時,頻繁翻車、假貨不斷、刷量造假、質量存疑和售後無門等問題層出不窮,似乎也將直播帶貨帶入風口浪尖。目前,在一些國內電商專業消費糾紛調解平臺中,就有不少關於直播帶貨的投訴。其中,在新浪黑貓投訴平臺上,搜索關鍵詞「主播」的投訴消息,投訴量將近2000條,問題主要集中在虛假宣傳、出售假貨、退換貨以及售後問題上。

「我有過多年在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網購的經歷,但是直到現在對於直播帶貨還是敬而遠之。」26歲的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張慶楠說,直播帶貨的交易過程不僅有主播、有商家還有供應商,這種錯綜複雜的關係總讓人覺得像「一錘子買賣」。

近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了「618」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其中提到,直播帶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直播帶貨商家未能充分履行證照信息公示義務;部分主播特別是「明星主播」在直播帶貨過程中涉嫌存在宣傳產品功效或使用極限詞等違規宣傳問題;產品貨不對板,平臺主播向網民兜售「三無」產品等。

中國消費者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邱寶昌介紹,直播帶貨的本質是廣告行為,若網絡主播將未使用過的產品推薦給消費者,一旦產生糾紛,網絡主播應承擔直接責任。若網絡主播既是代言人又是經營者,在直播帶貨的過程中,虛標交易量,誇大產品作用,使得消費者衝動消費,行政機關可以結合實際違法情況,對其處以不同金額的罰款。若其所推銷的商品質量不合格,消費者購買使用後出現問題,可根據相關法律規定,要求網絡主播及商品生產經營者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目前直播帶貨中的確存在很多問題,其中的一些亂象已經違背了社會的公序良俗,帶來了負面價值導向,讓直播帶貨變成了『帶禍』。」邱寶昌說,對於行業本身來說,這種亂象會使用戶流失、產業發展跑偏,從而影響行業的長遠發展。

跨界「出圈」提升主流文化在直播中的競爭優勢

案例:今年的清明假期,閉館中的故宮博物院聯合多家媒體,首次進行了網絡直播。據了解,故宮直播共進行了三場,全網總瀏覽量超過4.3億,其中總播放量約1.9億,話題討論總量約2.4億。全程看直播的北京市民張越說,博物館乾貨多、話題有感染力,有些寶貴的場面更是難得一見,所以她早早留出時間等待每一場直播。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指出,這是故宮第一次嘗試以直播的形式為觀眾呈現其春日、建築和空靈之美,相比於平時的人頭攢動,此次直播也讓很多人看到了故宮少有的一面,希望廣大觀眾通過網際網路走進故宮,了解故宮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汲取文化的力量。

「回顧這兩年網絡直播行業的發展,如果用一個關鍵詞來概括,我認為是『出圈』。原本受眾群體比較固定的直播被越來越多的大眾所知曉。」KK直播副總經理都漢鈞說,如今直播不僅僅是茶餘飯後的談資,更深入每個人的生活,「直播+教育」「直播+旅遊」「直播+體育」「直播+電競」……直播界限的拓寬,為未來帶來更多可能。

隨著技術的全面普及和各行各業的加入,如今的網絡直播已進入發展關鍵時期,如何讓內容更有傳播力,是每一個從業者必須思考的問題。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張曉紅認為,從崛起到井噴,直播行業僅用了3年時間。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直播行業的選擇面更寬,一些傳統商家和機構也紛紛登場,行業面臨深度洗牌。

郭新茹指出,網絡直播間不僅具備個人屬性,還具備公共屬性。從這個角度來說,主播也是公眾人物,其一言一行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有關部門應該出臺系列規範網絡主播平臺的政策法規,對違規違法內容類別進行明確界定。引導扶持優質內容生產,提升對直播平臺內容的信息監測、追蹤能力。扶持獎勵為地方實體經濟線下引流達到一定規模的直播平臺、明星主播,加大對直播帶貨行業刷單、虛假宣傳、假冒偽劣等不良行為的懲罰力度。

此外,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創新工程首席專家高宏存也坦言,數位化社會,網絡文化內容生產呈現出參與主體多樣、技術與內容形式創新疊加、互動參與創造內容等新特徵,與此同時以當代風尚與傳統價值、多元化與主旋律、個體自由與剛性管理等為代表的網絡多元文化價值的摩擦持續深化,給網絡文化內容管理規制帶來治理難題。因此,要從治理主體、管理機制、技術管理方式、法律法規完善及網絡倫理建設等方面入手,構建系統的網絡文化內容監管治理體系。

「在內容方面,直播的發展也為文化的傳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當前我們應該抓住全民直播的關鍵期,大力傳播和發展主流文化,鼓勵和支持傳播主流文化和傳統優秀文化的博主,通過平臺政策來提升主流文化在直播行業的競爭優勢。」張曉紅說,隨著5G時代的到來,直播會繼續跟更多行業、產業、場景結合碰撞,相信在不久的未來,會有更多更高品質的直播產品呈現在大眾面前。

相關焦點

  • 直播亂象、個人信息洩露 依法治網迫在眉睫
    這份總計由7個部分組成的綱要專門拿出一個部分對依法治理網絡空間進行規劃。這一方面反映出國家層面對網絡建設的重視,也反映了網絡治理的緊迫性,更反映了網民的訴求。  綱要中強調:(要)完善網絡信息服務方面的法律法規,修訂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研究制定網際網路信息服務嚴重失信主體信用信息管理辦法,制定完善對網絡直播、自媒體、知識社區問答等新媒體業態和算法推薦、深度偽造等新技術應用的規範管理辦法。  綱要直接提到了網絡直播問題,很有針對性。相關數據表明,截至今年6月,我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已達5.62億,佔網民整體的59.8%。
  • 壹快評|直播亂象、個人信息洩露,依法治網迫在眉睫
    這份總計由7個部分組成的綱要專門拿出一個部分對依法治理網絡空間進行規劃。這一方面反映出國家層面對網絡建設的重視,也反映了網絡治理的緊迫性,更反映了網民的訴求。綱要中強調:(要)完善網絡信息服務方面的法律法規,修訂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研究制定網際網路信息服務嚴重失信主體信用信息管理辦法,制定完善對網絡直播、自媒體、知識社區問答等新媒體業態和算法推薦、深度偽造等新技術應用的規範管理辦法。綱要直接提到了網絡直播問題,很有針對性。相關數據表明,截至今年6月,我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已達5.62億,佔網民整體的59.8%。
  • 部分直播平臺亂象叢生 直播不能什麼都播
    目前,網絡直播行業蓬勃發展。《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已達5.6億,佔網民整體的62%。然而,在行業競爭和利益驅動下,一些直播平臺亂象叢生。防疫期間,全國大多數網民上網時長明顯增多,有的直播平臺利用這一時機,為追流量、抓眼球,任由主播穿著暴露、言語粗俗、行為惡劣,通過「送福利」、低俗表演等方式吸引用戶進行高額打賞,甚至誘導未成年人進行充值打賞,所涉及的舉報案例居高不下;有的直播平臺主播向網民兜售三無產品、假冒偽劣商品等,嚴重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擾亂正常網絡購物市場秩序……網絡直播平臺的這些違法違規行為,嚴重破壞網絡生態,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帶來惡劣影響
  • 中紀委:給直播亂象敲警鐘,有未成年人一月打賞7000元,77%網民認為...
    國家網信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內31家主要網絡直播平臺普遍存在內容生態不良現象,其中包括色情低俗內容、網絡賭博等亂象。同時,一些平臺留言互動、彈幕和用戶帳號註冊疏於管理,違法違規信息層出不窮。有的直播平臺利用疫情期間網民上網時長增加的時機,通過低俗表演等方式吸引用戶高額打賞,甚至誘導未成年人充值打賞。
  • 評論|直播亂象
    國家網信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內31家主要網絡直播平臺普遍存在內容生態不良現象,其中包括色情低俗內容、網絡賭博等亂象。同時,一些平臺留言互動、彈幕和用戶帳號註冊疏於管理,違法違規信息層出不窮。有的直播平臺利用疫情期間網民上網時長增加的時機,通過低俗表演等方式吸引用戶高額打賞,甚至誘導未成年人充值打賞。北京朝陽法院曾披露,有未成年人一個月打賞7000餘元,更有甚者,一年內打賞65萬餘元。
  • 中國網絡視頻用戶達8.5億,佔網民整體的94.1%
    國內速遞中國網絡視頻用戶達8. 5 億,佔網民整體的94.1%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廣播影視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視聽新媒體發展報告(2020)》顯示,截至 2020 年 3 月,網絡視頻(含短視頻)用戶規模達
  • 直播帶貨的繁榮與亂象_思想理論_人民論壇網
    【關鍵詞】直播帶貨  成因  亂象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識碼】A2016年被稱為「直播元年」,之後直播行業呈現井噴式的增長。根據CNNIC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調查的數據,2016年12月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到3.44億,到2020年3月突破了5.6億,佔網民整體的62.0%。同期,直播用戶佔網民整體的比例也大幅度上升了15個百分點。
  • 輿情|遊戲直播打賞新規來了!網絡直播亂象將被有效遏制
    近年來,網絡直播新業態頻出,但同時一系列亂象也隨之而來,屢禁不止。比如直播平臺用戶在巨額打賞後,有的深陷債務危機甚至妻離子散,有的因非法挪用公款或詐騙錢財鋃鐺入獄,還有未成年人動用家裡的「救命錢」打賞主播等等。
  • 傳播淫穢色情低俗信息,抖音被罰給直播亂象敲警鐘
    國家網信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內31家主要網絡直播平臺普遍存在內容生態不良現象,其中包括色情低俗內容、網絡賭博等亂象。同時,一些平臺留言互動、彈幕和用戶帳號註冊疏於管理,違法違規信息層出不窮。有的直播平臺利用疫情期間網民上網時長增加的時機,通過低俗表演等方式吸引用戶高額打賞,甚至誘導未成年人充值打賞。
  • 人民日報海外版:直播不能什麼都播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直播不能什麼都播(雲中漫筆)目前,網絡直播行業蓬勃發展。《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已達5.6億,佔網民整體的62%。然而,在行業競爭和利益驅動下,一些直播平臺亂象叢生。
  • 社區團購踩到疫情坑:進口肉亂象,只是生鮮供應鏈的冰山一角
    進口肉亂象,只是生鮮供應鏈的冰山一角通過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將電商之手伸向複雜的生鮮品類,這就導致平臺需要與背景複雜、標準化程度低的農貿供應商打交道。無論是傳統商超、阿里盒馬、京東,還是前僕後繼倒掉的那些生鮮電商,在生鮮這個品類上都是趟過很多坑,教過很多學費,其中最大的學費就在供應鏈上。
  • 抖音被處頂格罰款,中國紀檢監察報:給直播亂象敲響警鐘
    國家網信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內31家主要網絡直播平臺普遍存在內容生態不良現象,其中包括色情低俗內容、網絡賭博等亂象。同時,一些平臺留言互動、彈幕和用戶帳號註冊疏於管理,違法違規信息層出不窮。有的直播平臺利用疫情期間網民上網時長增加的時機,通過低俗表演等方式吸引用戶高額打賞,甚至誘導未成年人充值打賞。
  • 抖音因傳播低俗信息被處頂格罰款 給直播亂象敲響警鐘
    國家網信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內31家主要網絡直播平臺普遍存在內容生態不良現象,其中包括色情低俗內容、網絡賭博等亂象。同時,一些平臺留言互動、彈幕和用戶帳號註冊疏於管理,違法違規信息層出不窮。  有的直播平臺利用疫情期間網民上網時長增加的時機,通過低俗表演等方式吸引用戶高額打賞,甚至誘導未成年人充值打賞。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整治直播亂象 營造健康清朗網絡生態
    為追求流量、吸引「眼球」,組織主播用低俗表演吸引用戶高額打賞;直播跳河、拼酒、吃燈泡,為「漲粉」譁眾取寵,極大扭曲了社會價值觀;散布謠言、傳播迷信,大肆宣揚歷史虛無主義和拜金主義錯誤思潮;兜售三無產品、假冒偽劣商品,嚴重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擾亂正常網購市場秩序……大力開展行業專項整治,營造積極健康清朗的網絡生態,正是網絡直播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網絡直播發展,呈現井噴之勢。
  • 韓娛亂象,勝利只是冰山一角,娛樂公司成權色交易中心
    韓娛亂象,勝利只是冰山一角,娛樂公司成權色交易中心文/小竹最近韓國的娛樂圈是熱鬧非凡,張紫妍陪睡門的問題還沒處理清楚,又被爆出勝利事件,讓人大跌眼鏡的同時會發現,所有喜歡的愛豆都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搞不好下一秒你喜歡的那個韓國愛豆就會牽扯其中。
  • ...有未成年人一月打賞7000元,77%網民認為直播平臺存低俗內容
    國家網信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內31家主要網絡直播平臺普遍存在內容生態不良現象,其中包括色情低俗內容、網絡賭博等亂象。同時,一些平臺留言互動、彈幕和用戶帳號註冊疏於管理,違法違規信息層出不窮。有的直播平臺利用疫情期間網民上網時長增加的時機,通過低俗表演等方式吸引用戶高額打賞,甚至誘導未成年人充值打賞。
  • 短視頻飛速崛起 直播帶貨如火如荼
    其中,後浪、直播帶貨兩大熱詞就來自今年蓬勃發展、也是更迭最迅速的網際網路賽道——直播短視頻領域。  年度熱詞「直播帶貨」  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最新發布的第46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中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5.62億,較2020年3月增長248萬,佔網民整體的59.8%。
  • 線上文化休閒呈現供需兩旺趨勢,網絡直播用戶規模實現爆發式增長
    12月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休閒綠皮書:2019~2020年中國休閒發展報告》指出,線上文化休閒呈現供需兩旺趨勢,網絡直播用戶規模實現爆發式增長。
  • 2020直播帶貨「出圈元年」:狂歡、退潮與亂象
    根據移動網際網路研究機構QuestMobile發布的數據,今年有近7成用戶通過觀看直播下單的金額佔「雙11」購物消費10%以上。「雙11」第一波搶購期,手機淘寶觀看直播的用戶佔比達到41.6%。從配角到C位主角,直播在「雙11」當中的角色變化成為2020年直播帶貨火熱「出圈」的最好註腳。
  • 截至6月,我國網民9.40億,佔全球五分之一
    截至2020年6月,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3.81億,佔網民整體的40.5%;在線醫療用戶規模達2.76億,佔網民整體的29.4%;遠程辦公用戶規模達1.99億,佔網民整體的21.2%。二是「網」羅科技,「新基建」注活力擴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