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給直播亂象敲警鐘,有未成年人一月打賞7000元,77%網民認為...

2021-01-11 每日經濟新聞

據中紀委網站消息,1月8日,全國「掃黃打非」辦通報:近期,根據群眾舉報線索,北京市「掃黃打非」辦指導北京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總隊對抖音平臺進行約談,對其傳播淫穢色情低俗信息行為作出頂格罰款的行政處罰。

全國「掃黃打非」辦負責人指出,對大型網際網路企業加強內容監管,是為了促使其在法治軌道上更加健康發展,有利於規範網絡傳播秩序,構建良性競爭的大環境。監管部門及時敲響安全管理的警鐘,就是要提醒網際網路企業時刻不能忘記內容安全的主體責任。

網絡直播平臺暴露出泛娛樂化、內容雜亂、虛假營銷等亂象,77.1%的網民認為直播平臺存在低俗內容

「我不能露臉,我要過了10萬訂閱才能露。」2019年7月25日,鬥魚主播「喬碧蘿殿下」在連麥直播時「意外」發生「蘿莉變大媽」的「翻車事件」,平時用來遮擋臉部的圖片不見了。事後,儘管一位花費10萬元刷禮物的男粉絲註銷了帳號,喬碧蘿卻在話題傳播發酵中收割了大波流量,粉絲數暴漲。

這場鬧劇引人深思。喬碧蘿本是一名普通的遊戲女主播,一番炒作下來,人氣遠超往日積累。後經平臺調查核實,該事件系其斥資28萬元,自主策劃、刻意炒作。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網絡表演(直播)分會將其列入主播黑名單,封禁期限5年。

不需要身份證,甚至不需要任何資料,一臺手機就可以實現網絡直播。低門檻的網絡直播讓普通人具有快速躥紅的可能,但直播平臺上諸多問題的出現讓其成為眾矢之的。

號稱品牌燕窩,實為風味飲料糖水。就是這樣的假冒產品,卻在直播間賣出57820單,銷售金額達1500餘萬元。2020年12月23日,廣東省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知名主播辛巴旗下公司罰款90萬元,銷售企業罰款200萬元。

直播亂象,不僅僅停留於網絡營銷。疫情期間,虎牙推出「一起學」欄目,其網課視頻下方含有大量遊戲廣告,可直接跳轉遊戲頁面。鬥魚在教育板塊中,同樣存在醒目的遊戲廣告。

2020年6月10日,地方網信辦依法約談處置虎牙、鬥魚等10家網絡直播平臺,直指部分遊戲類和秀場類直播平臺存在低俗內容,藉助網課渠道推廣網遊等問題,要求相關平臺分別採取停止主要頻道內容更新、暫停新用戶註冊、限期整改、責成平臺處理相關責任人等處置措施,並將部分違規網絡主播納入跨平臺禁播黑名單。

國家網信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內31家主要網絡直播平臺普遍存在內容生態不良現象,其中包括色情低俗內容、網絡賭博等亂象。同時,一些平臺留言互動、彈幕和用戶帳號註冊疏於管理,違法違規信息層出不窮。

有的直播平臺利用疫情期間網民上網時長增加的時機,通過低俗表演等方式吸引用戶高額打賞,甚至誘導未成年人充值打賞。北京朝陽法院曾披露,有未成年人一個月打賞7000餘元,更有甚者,一年內打賞65萬餘元。

「眼下,一些網絡直播平臺暴露出泛娛樂化、內容雜亂、虛假營銷、直播門檻低等亂象。」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張旻說。

艾媒諮詢一項調查顯示,中國網民對在線直播平臺的內容評價普遍較低,77.1%的網民認為直播平臺存在低俗內容,90.2%的網民認為直播平臺的整體價值觀導向為一般或偏低。

準入門檻低、流量變現快、監管成本高,滋生各種亂象

種種網絡直播亂象,危害匪淺。從內容看,一些直播平臺出於逐利目的,對內容缺乏有效監管,使得一些不宜公開的內容公之於眾,破壞了健康的網絡環境。從主播與受眾的關係看,為完成平臺分配任務,一些主播挖空心思迎合受眾趣味,打賞機制促使他們使盡渾身解數慫恿粉絲「刷禮物」,不少受眾付出大量金錢。一些網絡直播展示低俗、惡搞等不良內容,部分受眾沉迷於此無法自拔,特別是對正處於價值觀形成階段、缺乏鑑別力的青少年而言,更讓人憂心。

「流量為王,做短視頻當然最看重流量啊!粉絲喜歡看的東西,就是你生產內容的方向。」以分享日常生活為賣點的短視頻達人「兔牙仙仙在努力」告訴記者。

有流量,才有收入。創作者在直播或短視頻平臺可以通過信息、廣告、粉絲打賞、付費、電商運營等方式實現多維度變現。「兔牙仙仙在努力」表示,自己成為短視頻達人的契機,是一條隨意拍攝的短視頻意外登上了系統推薦頁,吸引了第一批粉絲。「一個月的打賞結算下來,足有5000多元。」

這當然得建立在流量基礎之上。「一個視頻哪怕內容再豐富、做得再用心,如果沒有觀眾,統統白費。一些創作者為了賺快錢,會用惡搞、扮醜、譁眾取寵的方式吸引眼球,也不乏有人會打『擦邊球』。」

短視頻的節奏極快,短短15秒中,如果前3秒不夠吸引人,用戶可能就會划走。直播亦然。這麼多人同時直播,怎樣讓大家看到自己?和普通的歌舞才藝相比,惡搞、低俗、炒作等內容,似乎更容易吸引粉絲,一些創作者因此極力追求帶來強衝擊的感官刺激,只為讓人多停留幾秒鐘。

「作為網絡文化的產物,短視頻兼容了碎片化接受情境和感官化內容形態兩種特徵,迎合了受眾填補閒暇時間的需求或獲取感官刺激的心理。」深圳大學傳播學院教授常江認為,一些用戶追求感官衝擊,一定程度上滋長了低俗內容的傳播空間。

「低俗視頻、低俗直播肯定是違規的。用戶一舉報,平臺就會封號,但是一個號被封、換一個繼續的大有人在。」一名網紅經紀人在採訪中表示,為了吸引創作者,短視頻、直播平臺幾乎不會對用戶註冊設置門檻,「一部手機+一個帳號,普通人也可以月入過萬」的「變現傳奇」,吸引了大量「淘金客」。此外,一些「網紅機構」手握多個平臺帳號,以此降低被封號的成本。

在資本的推動下,部分視頻平臺瞄準「流量就是收益」的盈利模式,在內容審核上降低要求,對低俗內容「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暗中鼓勵。用戶瀏覽中,注意力大多被哪些視頻吸引,停留時長多久,點讚評論了哪些內容,都會被平臺系統算法記錄下來。為了「投其所好」,算法會儘量多地給用戶推送同類型的作品。

電商直播成增長最快的網際網路應用,但消費體驗仍有待提升

直播是一個無限廣闊的市場,並且仍在快速擴張中。

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的《2020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中國短視頻用戶超過8億,網絡直播用戶達5.62億。2019年,短視頻市場規模達1302.4億元,網絡直播達843.4億元,分居網絡視聽產業第一、第三位。

短短數年,短視頻已成為僅次於即時通信的第二大網絡應用,我國用戶平均每天在短視頻應用上花費的時間長達110分鐘,60.4%的用戶每天都會看短視頻。相較於綜合視頻(網絡電視劇、電影、綜藝)、網絡直播、網絡音頻等,短視頻是增速最快、佔比最多的視聽領域。

短視頻快速實現市場規模拓展,背後是抖音、快手等短視頻APP對用戶的大量獲取。據官方最新數據,抖音的日活躍用戶已在2020年8月突破6億,截至12月,日均視頻搜索量突破4億,而快手的日活躍用戶也已突破3億。

業內普遍認為,短視頻和網絡直播將成為網絡視聽行業的主要增量。與傳統直播平臺相比,短視頻平臺很大程度上分流了其直播受眾,已成為用戶最常使用的網絡直播平臺,快手、抖音、虎牙、鬥魚就是其中代表。

2020年增長最快的網際網路應用,非電商直播莫屬。《報告》顯示,電商直播用戶規模達3.09億,佔網民整體的32.9%。但直播間的消費體驗仍有待提升,直播購物的產品滿意度僅為51.5%。

任何國家的法律都不允許把醜行、惡行當作網絡流量和賣點。尤其是大型網際網路平臺,其用戶數量龐大、動輒億計,其中不乏青少年。如果直播平臺傳播大量有關色情、暴力、犯罪、消極頹廢心理的內容,勢必產生難以預估的負面影響。

「網際網路企業既要講發展,也要講責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史部教授祁述裕說。

如何有效加強網絡直播監管是國際社會普遍面臨的難題,落實平臺責任及保護未成年人是重點

2017年4月16日,美國俄亥俄州37歲的史蒂夫·史蒂芬斯因為與前女友之間的矛盾,隨機射殺了一位七旬老人,並在臉書上直播。「殺人直播」事件,將臉書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此後,臉書開始通過機器、自動化軟體、人力實時監控等方式,屏蔽不良視頻。

據杭州市律協網際網路信息專業委員會委員、浙江法豆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魏宏巖介紹,與國內專門出臺網絡直播的規範不同,美國網絡直播的監管是基於以往的判例和成文法的綜合監管,其重點之一是保護未成年人,嚴禁向未成年人傳播色情淫穢信息,禁止傳播兒童色情內容。

網絡直播行業在韓國同樣是新興行業,遊戲和「吃秀」是韓國網民喜聞樂見的直播形式,但直播行業從業者受到的約束也不少。

據魏宏巖介紹,根據韓國《促進使用信息通信網絡及信息保護關聯法》和《個人信息保護法》,禁止網際網路用戶傳播非法信息。對直播網站來說,如果不主動屏蔽有關淫穢、違法和涉嫌詆毀他人名譽的網絡文章和影像資料等,要承擔法律責任,最高將被處以3000萬韓元的罰款。

歐盟在網絡直播監管中,實行未成年人保護與網站內容監管雙管齊下。歐盟要求網絡直播平臺肩負起加強內容安全審查、上報網絡輿情等方面的責任。2016年5月,歐盟出臺了《視聽媒體服務指令》,強化視頻分享平臺的責任意識:提供視頻和類別標註的平臺必須保護未成年人,使其免受有害內容影響,並保護所有公民免遭煽動和仇恨。歐盟委員會2020年12月15日公布《數字服務法案》,擁有4500萬(相當於歐盟總人口10%)以上用戶的在線平臺有義務主動審查、處理和及時刪除虛假信息、恐怖主義、仇恨言論等非法內容,審查其平臺是否存在危險或假冒偽劣的第三方產品,並公開廣告商信息和排名信息的算法參數等,違規者將被處以最高達其年營業額6%的罰款。

「雖然對於網絡直播的監管各有側重,但注重網際網路企業的主體責任和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是很多國家直播監管的重點。」魏宏巖說。

維護網際網路文化市場秩序,加強對網絡直播的內容監管

網絡直播本質上是信息傳播,同其他網際網路服務一樣,具有傳播速度快、影響範圍廣等特點。加強對網際網路直播服務的監管,尤其是內容監管,勢在必行。

目前,我國網絡直播行業監管涉及包括網信、廣電、文化在內的多個主管部門。2016年,國家網信辦、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文化部分別發布《網際網路直播服務管理規定》《關於加強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網絡表演經營活動管理辦法》,對網絡直播行業進行規範。近年來,全國「掃黃打非」辦通過「淨網」等專項行動重拳出擊,多家頭部網際網路企業被約談整改,向整個行業釋放出嚴格監管的信號。

「由於網絡直播和短視頻的實時性等特徵,對其監管注重過程監管和平臺協管,由平臺代替政府承擔部分內容監管的職責。」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傳媒研究所研究人員楊傳張介紹,首先是進行身份認證,即「後臺實名、前臺自願」,做到內容可追溯;其次是實時舉報、即時阻斷機制,配備監管人員24小時巡查直播間;第三是信用等級管理體系和黑名單制度,對進入黑名單的網際網路直播使用者,禁止再次註冊帳戶;第四是內容審核制度,配備專門的內容審核人員對上傳平臺內容進行審核。

「事前審批與網際網路文化產品時效性強、更新速度快的特徵不相適應,而事中阻斷和事後處罰則更加符合網際網路文化產品的特徵。」祁述裕認為,還可利用黑名單制度、信用體系制度、舉報制度等事後處罰措施,加大處罰力度和企業試錯成本,維護網際網路文化市場秩序。

「什麼人都能利用直播平臺進行帶貨,什麼貨物也都能進行直播銷售,導致帶貨過程中惡性低價引流、虛假宣傳、假冒偽劣等問題。」針對直播營銷行業亂象,楊傳張認為,治理的關鍵在於設立「帶貨」門檻,對直播平臺實施違規處罰、限期整改措施,對直播人員設立嚴格的準入審核和逐出處罰,對直播貨品建立嚴格的過濾篩查標準和溯源機制。

「作為平臺運營方,我們也不願意被認為是『低俗搬運工』。」一名知名短視頻平臺產品經理告訴記者,如果成本低、同質化嚴重、導向不正常、沒有營養或單純誘導消費的內容充斥平臺,將直接導致用戶流失。「優質的內容創作者是增加用戶黏性的關鍵,靠一時刺激吸引流量無益於平臺的長期發展。」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有未成年人一月打賞7000元,77%網民認為直播平臺存低俗內容
    監管部門及時敲響安全管理的警鐘,就是要提醒網際網路企業時刻不能忘記內容安全的主體責任。網絡直播平臺暴露出泛娛樂化、內容雜亂、虛假營銷等亂象,77.1%的網民認為直播平臺存在低俗內容「我不能露臉,我要過了10萬訂閱才能露。」2019年7月25日,鬥魚主播「喬碧蘿殿下」在連麥直播時「意外」發生「蘿莉變大媽」的「翻車事件」,平時用來遮擋臉部的圖片不見了。
  • 傳播淫穢色情低俗信息,抖音被罰給直播亂象敲警鐘
    監管部門及時敲響安全管理的警鐘,就是要提醒網際網路企業時刻不能忘記內容安全的主體責任。網絡直播平臺暴露出泛娛樂化、內容雜亂、虛假營銷等亂象,77.1%的網民認為直播平臺存在低俗內容「我不能露臉,我要過了10萬訂閱才能露。」
  • 抖音被處頂格罰款,中國紀檢監察報:給直播亂象敲響警鐘
    監管部門及時敲響安全管理的警鐘,就是要提醒網際網路企業時刻不能忘記內容安全的主體責任。網絡直播平臺暴露出泛娛樂化、內容雜亂、虛假營銷等亂象,77.1%的網民認為直播平臺存在低俗內容「我不能露臉,我要過了10萬訂閱才能露。」
  • 抖音因傳播低俗信息被處頂格罰款 給直播亂象敲響警鐘
    監管部門及時敲響安全管理的警鐘,就是要提醒網際網路企業時刻不能忘記內容安全的主體責任。  網絡直播平臺暴露出泛娛樂化、內容雜亂、虛假營銷等亂象,77.1%的網民認為直播平臺存在低俗內容  「我不能露臉,我要過了10萬訂閱才能露。」
  • 評論|直播亂象
    深挖造假背後,產業鏈的成熟運作促成了亂象的產生。針對消費者,有真人刷單、150元一萬假數據的操作等供主播選擇,而針對商家,主播又可以通過對價格做手腳來抬高銷售額。造假行為不僅能「對症下藥」,還不會受到任何懲處。造假成本與收益的巨大差異,讓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其中,而隨著產業鏈的不斷擴大與完善,必然會有更多的受害者遭受欺騙與損失。放眼於大環境,相關法律條例缺失與平臺放任不為都是亂象的「助推手」。
  • 未成年人網絡打賞亂象該治了!(雲中漫筆)
    「9歲女童打賞主播花光家裡10萬彩禮」「護士的10歲兒子打賞主播10萬元」「孫女玩手機遊戲花光奶奶救命錢」……一些未成年人因遊戲充值和為主播打賞花費家長「巨款」的新聞屢見不鮮。錢該不該退?退多少?近日,最高法給出明確意見,為治理未成年人打賞亂象加設法律屏障。
  • 輿情|遊戲直播打賞新規來了!網絡直播亂象將被有效遏制
    今年兩會,也有人大代表注意到了網絡直播打賞的相關問題,人大代表李君將提交建議,呼籲加大網絡直播監管整治力度。他還建議規範平臺規則,關閉平臺打賞功能。 關於直播打賞的話題一時之間引起各方熱議。有網民認為只關閉直播打賞功能並不能杜絕直播打賞亂象,也有網民認為直播行業必須重稅等。
  • ...平臺亂象為何屢禁不止 專家學者呼籲給未成年人營造清朗網絡環境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焦敏龍)國家網信辦近期會同相關部門全面巡查國內31家網絡直播平臺的內容生態,依法約談處置虎牙直播等10家存在傳播低俗內容等問題的網絡直播平臺。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日前測試發現,包括被約談平臺在內的許多手機直播App,仍存在註冊登錄無法有效識別用戶年齡、存在軟色情內容等有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長的亂象。
  • 直播打賞冷靜期,能讓直播打賞冷靜下來嗎?
    近兩天,有消息稱《直播行業打賞行為管理規則》預計年底前出臺,旨在解決網絡直播中存在的激情打賞、高額打賞和未成年人打賞問題
  • 直播亂象迎來強監管:主播須實名 未成年人不能打賞
    原標題:主播須實名 未成年人不能打賞 直播打賞必須實名認證、未成年人不能打賞、打賞資金須設置延遲到帳「冷靜期」……近日,國家廣電總局、市場監管總局接連發布直播平臺及電商直播監管新規,直播亂象迎來強監管。
  • 網絡直播亂像屢禁不止,怎麼保護1.75億未成年網民?
    主播君的話 近日,國家網信辦再次約談多家網絡直播平臺。網絡直播中亂象重重,影響著未成年網民的身心健康。對此,我們該如何解決? 未成年網民數量持續增長,2019年已達1.75億。專家認為,應建立精準有效的未成年人身份年齡認證系統,運用人工智慧大數據算法加強手機直播App不良內容監管,給未成年人營造清朗的網絡環境。 網絡直播都有哪些亂象?
  • 法治日報:禁止未成年人直播打賞是務實選擇
    近年來,「9歲女童打賞主播花光家裡10萬彩禮」「15歲熊孩子拿父母血汗錢刷給主播20萬」等新聞不時出現,不少未成年人身陷打賞泥潭不能自拔。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每10個觀看直播的用戶中,就有1個是未成年人。在此語境下,國家主管部門出臺封禁未成年人網絡打賞的最嚴監管制度,體現了依法規範直播打賞的理性,這對治理未成年人網絡打賞亂象,可謂正當其時。
  • 未成年人打賞事件後續 被抖音覬覦的「血汗錢」追回了嗎?
    近日,又一則未成年兒童在抖音主播誘導下重金打賞、家長追討無門的投訴,出現在黑貓投訴平臺。該家長稱,因疫情期間無法開學,十歲孩子每天用手機上網課,趁著大人不在場時,誤入抖音主播直播間,在主播誘導下偷充抖幣,為該主播狂刷了價值16710元人民幣禮物。
  • 「直播新禁」:未成年人禁止打賞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李旻對此表示認同:「未成年人對網絡主播進行長期打賞,可能會使其父母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不利。」不僅是家長對此事有擔憂,在老師們看來,封禁未成年人的打賞功能是非常有必要的。
  • 抖音涉黃被罰巨款,直播平臺堪憂!
    以下為中國紀檢監察報「給直播亂象敲響警鐘」文章:1月8日,全國「掃黃打非」辦通報:近期,根據群眾舉報線索,北京市「掃黃打非」辦指導北京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總隊對抖音平臺進行約談,對其傳播淫穢色情低俗信息行為作出頂格罰款的行政處罰。
  • 從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名制看直播亂象
    (楊樹林)近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其中明確要求,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未實名制註冊的用戶不能打賞,未成年用戶不能打賞。
  • 保定小學生一天打賞網遊主播7000元!這錢該退嗎?
    晨晨是易縣某小學3年級的學生,今年9歲,一年多前迷上了王者榮耀、吃雞等電腦網路遊戲。今年春節期間,晨晨用媽媽的手機註冊了一個名為「開心每一天」的微信號,用於收姑姑、舅舅、舅媽等親人的新年紅包。打開微信錢包查看交易明細後,齊女士腦袋轟的一下大了:兒子偷偷綁定了自己一張平常不用的建行銀行卡,並將裡面的7000多元幾乎揮霍一空!齊女士發現,這些錢都是在3月4日至5日兩天內完成的消費。她焦急地跑到當地銀行營業廳列印了消費清單,發現這些錢都是打給快手直播平臺的同一個帳號。兩天內共涉及41筆,其中3月4日從早晨8:27至20:39一天涉及36筆超過了7000元,最多的一筆2178元。
  • 直播打賞出新規!打賞不再是你想「賞」就能「賞」
    《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第六條 簡單總結,對於直播「打賞」的要求如下: 1、「打賞」必須實名制,未成年用戶不能打賞; 2、「打賞」金額有限制,超額打賞將暫停「打賞」功能; 3、主播出現違法行為的,平臺應將
  • 廣電總局新規禁止未成年人直播打賞,哪些情況可以追回打賞?
    今後再有「熊孩子」給網絡主播打賞,這錢能討回來嗎?新規要求實名制禁止未成年人打賞受疫情影響,很多中小學生在家「觸網」機會增多。二審過程中,小劉及其代理人認為,小劉作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進行的巨額打賞行為與他的身份、年齡以及家庭經濟狀況都不相適應,其行為應為無效。直播平臺認可了是小劉本人打賞主播的,但辯稱16歲的小劉已初中輟學,且年滿16周歲之後獨立生活,小劉應被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所以,直播平臺不應返還打賞金額。
  • ...元7個用於視頻直播號打賞 網友吐槽:聊天軟體這麼花裡胡哨幹什麼?
    據悉,微信豆是用於支付微信內虛擬物品的道具,可以在視頻號直播中購買虛擬禮物。記者將IOS更新到最新版本後發現,此次更新主要是針對視頻進行了功能優化。在微信個人信息頁面,出現了「微信豆」一欄,用戶點進微信豆頁面,可以進行充值,價格方面,7個1元、126個18元、350個50元、896個128元、2086個298元、3626個518元,充值數量多並沒有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