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打賞出新規!打賞不再是你想「賞」就能「賞」

2020-12-24 騰訊網

文|汐溟楊楊

「打賞」好比是古代社會街頭賣藝,來一場才藝秀,就能敲著銅鑼吆喝著「有錢的給錢,沒錢的捧場」。打賞就是圖個樂,按說我想「打賞」多少就打賞多少,法律、政府部門都無權幹涉。

我打賞,我願意,不行嗎?

還真不行。

2020年11月23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以下簡稱「廣電總局」)發布《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該《通知》的出臺

主要目的是加強對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的引導規範,強化導向和價值引領,營造行業健康生態,防範遏制低俗庸俗媚俗等不良風氣滋生蔓延。

相比之前出臺的直播監管政策,該

《通知》第六條對於各直播「打賞」問題作了更加嚴格的規定。

《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第六條

簡單總結,對於直播「打賞」的要求如下:

1、「打賞」必須實名制,未成年用戶不能打賞;

2、「打賞」金額有限制,超額打賞將暫停「打賞」功能;

3、主播出現違法行為的,平臺應將「打賞」返還用戶;

4、禁止暗示、誘惑或鼓勵用戶大額「打賞」,禁止引誘未成年用戶以虛假身份信息「打賞」。

從上述規定,我們可知《通知》重點要求對打賞用戶進行實名制管理,加強對未成年人打賞的禁止以及誘導打賞的限制。此外,

更重要的是《通知》進一步明確和強化了直播平臺、主播以及經紀代理對用戶--尤其是未成年用戶過度「打賞」的責任。

比如,要求平臺要對主播和「打賞」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要通過實名驗證、人臉識別、人工審核等措施,確保實名制要求落到實處,封禁未成年用戶的打賞功能。

此上種種對「打賞」的高限制,其實是對直播平臺、主播及經紀代理公司的高要求。

過去幾年裡,未成年人觀看直播並「打賞」過度經常佔據各類社會新聞版面:浙江9歲女童打賞主播10天刷掉18萬;未成年3個月偷劃母親40萬打賞女主播;11歲女孩打賞主播近200萬,稱不刷禮物會覺得沒面子……

熊孩子犯錯,家長買單。巨額「打賞」填飽了平臺、主播們的肚子,也讓一些本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更窘困的境地。

到底要不要對網絡直播平臺「打賞」功能進行管控和規範?如何管控和規範?這的確是當下面臨的很亟待解決的問題。

對於未成年人來說,由於身心發育尚未成熟,自控力和辨別力較差,動輒幾千、幾萬甚至幾十萬的高額「打賞」,大多是在父母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雖然家長的疏於監護具有一定責任,但也折射出直播平臺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對於未成年人「打賞」採取的相應措施存在諸多漏洞。

今年5月份,最高法出臺的《關於依法妥善審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二)》明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未經其監護人同意,參與網絡付費遊戲或者網絡直播平臺「打賞」等方式支出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適應的款項,監護人請求網絡服務提供者返還該款項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這裡的「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主要指的就是未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面對未成年人「打賞」亂象,最高法即要求各地法院支持未成年人「打賞」返還。但這還遠遠不夠,這是結果發生後的「拯救」方案。

此次廣電總局發布的《通知》,是從源頭開始遏制「打賞」亂象的行為,規範直播平臺經營模式,禁止提供、引誘未成年打賞,著重明確和加強了直播平臺的相關責任和義務。

該《通知》的發布一方面將有利於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高額「打賞」行為,另一面,該《通知》的執行也將造成平臺、主播們以及經紀代理公司的收入大幅減少,對他們而言,這是個「災難」。

「未成年人打賞亂象」並非平臺、主播們一方過錯導致,也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夠解決。但是對於未成年的教育和價值觀引導,那就不是僅僅一個家庭的責任了,而是整個社會都要擔起責任。

作為社會成員中重要的一份子,直播平臺、視頻平臺等新興網際網路企業和有影響力的主播、藝人等公眾人物,更應承擔起引導未成年人樹立正確價值觀的責任和義務。

汐溟版權律師團隊,影視娛樂行業律師團隊,專為影視投資人、製片人、導演、編劇、演員藝人等提供法律服務。

THEEND

相關焦點

  • 輿情|遊戲直播打賞新規來了!網絡直播亂象將被有效遏制
    業內人士指出,新規的出臺,無疑會對網絡直播行業規範化發展發揮進一步的保障作用。打賞雖自願,但打賞者該有的「後悔權」也不應剝奪,對於主播們來說,來自粉絲冷靜思考後的打賞,那才是「真愛」,收下也更心安理得。
  • 一文讀懂廣電新規:直播打賞將被限額
    、直播電商門檻變高,無人直播灰產要涼、直播打賞增設限制,未成年人被禁打賞、平臺責任變大等五個方面為大家帶來分析。 在本次新規中,又進一步指出,對點擊量高、成交量虛高、「打賞」金額大、業務類別容易出問題的直播間,建立人機結合的重點監看審核機制,跟蹤節目動態,分析輿情和原因,及時採取措施,防止導向偏差和問題。 由此可見,平臺對明星、頭部主播直播帶貨監管將逐漸收緊,數據造假、刷單等行為將被嚴厲打擊。
  • 【新規出臺】廣電總局新規禁止未成年直播打賞,哪些情況可追回打賞?
    國家廣電總局近日下發《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要求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未成年用戶不能打賞。《通知》一出,立即引起社會公眾的關注。今後再有「熊孩子」給網絡主播打賞,這錢能討回來嗎?
  • 廣電總局新規禁止未成年人直播打賞,哪些情況可以追回打賞?
    疫情以來,中小學生在家中上網課更多了,「熊孩子」們在網絡平臺「一擲千金」打賞主播、給遊戲充值等現象也頻繁發生。不少家長向平臺申請退款遭拒而起訴,而訴訟結果各有勝敗。國家廣電總局近日下發《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要求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未成年用戶不能打賞。
  • 直播打賞冷靜期,能讓直播打賞冷靜下來嗎?
    據第45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5.6億,較2018年增長1.63億,佔網民整體的62%。網絡直播的大風吹過,吹來了商機,也吹來了亂象。直播打賞行業規範的推出可能會帶來哪些影響,「直播打賞將設置冷靜期」的出現能解決上述疑難雜症嗎?
  • 網絡直播「新規」就要來!3類行為要被「管」,這種打賞一律無效
    當然在這一背景下,網絡直播也逐漸成為了一種趨勢。以前很多主播都是靠才藝賺錢,比如在直播間唱唱歌、跳跳舞,然後通過用戶的打賞來賺錢。而今年以來直播又和電商沾上邊,直播帶貨逐漸成為了新的趨勢。在網絡直播盛行的背景下,「瘋狂打賞」的行為還是層出不窮的。有些活躍在直播間的「神豪」動輒就刷百萬之多,一天打賞個幾萬塊還是不成問題的。
  • 網絡直播打賞行為規範將出臺:限制高額打賞 激情打賞設置冷靜期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網絡直播打賞行為規範即將出臺,限制高額打賞,對激情打賞設置冷靜期網絡直播打賞行為將迎來首部行業規範。21世紀經濟報導獨家獲悉,直播行業打賞行為管理規則出臺的主要目標是解決目前網絡直播中存在的激情打賞、高額打賞和未成年人打賞三大問題,未來將通過行業自律的方式對上述三種打賞行為加以限制和規範。
  • 網絡直播新規公布:直播打賞將實名制 未成年人不能打賞
    11月23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站發布《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通過實名驗證、人臉識別、人工審核等措施,確保實名制落到實處,封禁未成年用戶「打賞」功能。
  • 這回輪到秀場直播平臺,廣電總局新規確定直播打賞必須實名制
    這回輪到秀場直播平臺,廣電總局新規確定直播打賞必須實名制 這回輪到秀場直播平臺,廣電總局新規確定直播打賞必須實名制直播業再迎監管政策。
  • 直播打賞將設置冷靜期: contribution 的中文意思居然是「打賞」 | 商務英語
    》預計年底前將出臺,將解決激情打賞、高額打賞和未成年人打賞三大問題,設置打賞冷靜期,限制高額打賞,通過人臉識別等技術手段對未成年人打賞行為進行甄別。對此,你怎麼看? 「用戶打賞」用英語怎麼說?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網絡直播:網絡視頻直播(live video streaming)是指人們可以通過網絡收看到遠端正在進行的現場音視頻實況,比如賽事、會議、教學、手術等等。
  • 直播打賞劃紅線:打賞實行實名制,未成年用戶不能打賞
    網絡直播已經成為一門職業,無論是表演、遊戲還是賣貨,觀看直播已經成為網友們日常的一種娛樂和消費習慣。為加強對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的引導規範,昨天(11月23日),國家廣電總局下發了《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通知規定,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未實名制註冊的用戶不能打賞,未成年用戶不能打賞。
  • 【面試熱點】直播「激情打賞」將有冷靜期,但這還遠遠不夠
    所謂激情打賞,就是一定時間內的不斷打賞,對於這類行為平臺應當在產品策略上進行調整,要求平臺對單筆打賞的最高值進行限制,並給用戶設置冷靜期,當打賞頻次和金額超過設定的閾值,平臺就會自動進行提示,建議用戶冷靜一下,避免「打賞一時爽,破財淚兩行」。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直播領域確實是亂象紛呈。一些主播為了獲益,用各種套路來誘導用戶消費。
  • 10歲孩子打賞主播10萬,你如何看待青少年「打賞門」事件?
    近期,有媒體報導了關於「抗疫護士10歲兒子打賞主播10萬」一事,引起了相關的討論。針對這一事件抖音短視頻官方回應稱,經過查證屬實,確認是未成年人在未經監護人允許的情況下對主播進行了10萬元的打賞,平臺已經在24日對打賞帳戶進行了全額退款。這則新聞的爆出,引起了眾多網友熱評!「在家不好好上網課?翹課看直播?」「媽媽是英雄,孩子是熊孩子」。
  • 400萬打賞只有5萬真金:網紅直播打賞套路有點兒深|德外視窗
    註:國內主流直播平臺對打賞的分成比例(數據來自36氪,譯者製圖)直播打賞一度被稱為中國特有的商業模式,當觀眾向主播送出價格不等的物品,系統會把禮物以動畫展現出來,硬是給虛擬消費賦予了些真實感。其實,這一模式在海外也存在,直播平臺Twitch就在2016年上線了名為「歡呼」(Cheering)的功能,觀眾可購買不同檔次的代幣並在直播時送出,像體育比賽中不斷吶喊助威的球迷一樣,給主播充分的排面。
  • 直播亂象迎來強監管:主播須實名 未成年人不能打賞
    原標題:主播須實名 未成年人不能打賞 直播打賞必須實名認證、未成年人不能打賞、打賞資金須設置延遲到帳「冷靜期」……近日,國家廣電總局、市場監管總局接連發布直播平臺及電商直播監管新規,直播亂象迎來強監管。
  • 清朝打賞的金瓜子是何物?堪比黃馬褂,但皇帝不敢多賞,因為貴!
    影視劇中,我們時常聽到這樣一段話「賞黃金萬兩,絲綢百匹,欽此」通常皇上的打賞的確以黃金白銀為主,但金銀製品也並不少見。記得《甄嬛傳》中,皇上就曾賞賜給沈眉莊一把「金瓜子」。當時沈眉莊說要分給蘇培盛一些,可蘇培盛卻忙說「不敢不敢。」這金瓜子究竟是何物?為何連大紅人蘇培盛都不敢收下呢?
  • 直播平臺迎來強監管 主播須實名 未成年人不能打賞
    本報記者 孫奇茹  直播打賞必須實名認證、未成年人不能打賞、打賞資金須設置延遲到帳「冷靜期」……近日,國家廣電總局、市場監管總局接連發布直播平臺及電商直播監管新規,直播亂象迎來強監管。  直播打賞將有「冷靜期」  「00後」女孩打賞主播65萬元;9歲男孩刷父親信用卡1.6萬元為主播打賞;海南12歲小學生打賞主播花掉環衛工母親4萬元辛苦錢……近年來,未成年人在直播間花費父母血汗錢大額打賞主播的新聞屢見不鮮。
  • 沙發管家推出打賞功能後,這個APP獲得打賞最多!
    按照現在流行的趨勢,當年在朋友圈看到非常好的原創文章,或者在其他平臺看到非常贊的文化作品,一般情況下都是可以直接給作者打賞的,以表示對原創者辛勤付出的鼓勵與支持。不久前,沙發管家也推出了這樣一個打賞功能。沙發管家平臺上有數量龐大的智能電視應用,這些電視應用有的是團隊的作品,有的是個人開發者努力的結果。沙發管家推出這樣一個打賞功能,讓使用者可以給自己喜歡的應用之間打賞。
  • 藏在直播帶貨背後的直播打賞
    但實際上,相比帶貨,直播打賞依然是主播們「名不見經傳」的收入來源。主播一場直播的打賞收入會有多少錢?以抖音這位小姐姐為例,總收入4億音浪。本場直播收入36.4萬音浪(左上角),在線人數10.5萬人(右上角)。
  • 土豪一分鐘打賞100萬網紅被「嚇」哭,要不要辣麼誇張?
    你寫得好,賞!現在有很多上班族喜歡訂閱一些微信公眾號,微博號等等,其中一些號在文末開通了「讚賞」功能。讚賞的金額少到幾毛錢,多到幾百元,關注的粉絲可以隨意打賞。你表演得好,賞!在過去一年當中,視頻直播平臺野蠻生長,幾乎在同一時間,國內出現了數十家移動視頻直播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