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規出臺】廣電總局新規禁止未成年直播打賞,哪些情況可追回打賞?

2020-12-24 澎湃新聞

疫情以來,中小學生在家中上網課更多了,「熊孩子」們在網絡平臺「一擲千金」打賞主播、給遊戲充值等現象也頻繁發生。不少家長向平臺申請退款遭拒而起訴,而訴訟結果各有勝敗。

國家廣電總局近日下發《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要求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未成年用戶不能打賞。《通知》一出,立即引起社會公眾的關注。今後再有「熊孩子」給網絡主播打賞,這錢能討回來嗎?

新規要求實名制禁止未成年人打賞

受疫情影響,很多中小學生在家「觸網」機會增多。「熊孩子偷刷大遊艇」「11歲男孩花光父親20萬手術費」「9歲女孩打賞主播5萬」等未成年人大額充值網路遊戲和巨額打賞主播的事件頻頻曝出,這不僅不利於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還讓一些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此次國家廣電總局下發《通知》,要求網絡秀場直播平臺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未實名制註冊的用戶不能打賞,未成年用戶不能打賞。平臺不得採取鼓勵用戶非理性「打賞」的運營策略。對發現相關主播及其經紀代理通過傳播低俗內容、有組織炒作、僱傭水軍刷禮物等手段,暗示、誘惑或者鼓勵用戶大額「打賞」,或引誘未成年用戶以虛假身份信息「打賞」的,平臺須對主播及其經紀代理進行處理,列入關注名單,並向廣播電視主管部門書面報告。《通知》還要求對初步篩查不符合要求的直播內容進行清理整頓;對整體不符合開辦直播業務條件和能力的平臺,應通報有關部門,組織聯合關停其直播業務。

男孩打賞女主播近160萬終返全款

男孩小劉就多次「豪爽」地打賞主播。近兩年來,小劉使用父母用於生意資金流轉的銀行卡,多次向一家科技公司的帳戶轉帳,用於打賞網絡直播平臺女主播,打賞金額總計高達近160萬元!小劉父母得知後,希望直播平臺能退還全部打賞金額,但遭到拒絕,於是雙方對簿公堂。

一審法院判處該直播平臺退還部分金額。小劉提起上訴。二審過程中,小劉及其代理人認為,小劉作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進行的巨額打賞行為與他的身份、年齡以及家庭經濟狀況都不相適應,其行為應為無效。

直播平臺認可了是小劉本人打賞主播的,但辯稱16歲的小劉已初中輟學,且年滿16周歲之後獨立生活,小劉應被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所以,直播平臺不應返還打賞金額。經過多番溝通協調,近日雙方最終達成了庭外和解,小劉申請撤訴,直播平臺自願返還全部近160萬元的打賞款項,目前已履行完畢。

究竟是未成年人還是家長打賞?

該《通知》出臺前,2月底至3月初,男孩小戴於一網絡平臺充值7萬餘元,用來購買平臺禮物打賞主播。其父母發現異常後報警,警方協助向平臺申請退款無果。小戴父母認為,小戴是限制行為能力人,其購買行為與其年齡不相符,是無效的。於是,小戴起訴平臺要求退款。

而該網絡平臺稱,小戴使用他母親的銀行帳戶充值消費,視為經過其母授權同意;平臺的《直播用戶服務協議》已就未成年用戶的充值消費使用行為作出約定,並加粗提示,已盡到提示義務;涉案帳戶聊天內容中,有「明天還要照顧兒子」「帶小孩怎麼多睡」的表述,明顯有成年人使用的痕跡,不能證明是小戴使用。

法院認為,在原告方整個帳號存續期間,都有成年人聊天的跡象。且根據原告陳述和該帳號之後仍存在消費打賞的事實,應認定帳號有其他人員在使用,不能認定相關打賞行為系小戴作出,故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不滿8周歲打賞無效一律退回

在廣電總局的《通知》出臺之前,我國《民法典》已經對未成年人打賞行為作出明確規定,並對8周歲以上的限制行為能力人和8周歲以下的無行為能力人分別進行了規定。其中,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行為能力人,其行為需要根據其年齡、智力狀況來區別對待。

北京石景山法院法官楊潔認為,法院審理此類案件過程中,不會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行為認定為完全無效,也並非完全有效,而需結合具體個案中未成年人的行為與其身份、年齡、智力狀況、所參與的遊戲類型以及家庭經濟狀況等因素綜合判定;不滿8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此可見,若可證明參與網路遊戲充值和網絡平臺打賞的未成年人不滿8周歲,則屬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其網絡打賞和網絡充值行為是絕對無效的,一律應當退回,監護人可要求網絡平臺返還,網絡平臺也應予配合。

上述《通知》明確規定了禁止未成年用戶打賞,相較於《民法典》將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的打賞行為效力進行區分規定,有人質疑:《通知》的規定是否過於嚴格,存在「一刀切」的現象?

楊潔認為,無論是無民事行為能力還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與成年人相比自制力和辨別能力都較差,因此禁止未成年人打賞是務實的選擇。《通知》的出臺是倒逼網絡直播行業整治,加強管理,若想妥善解決未成年人網絡充值打賞糾紛,家庭、網絡平臺、網絡主播都應承擔起相應責任。

平臺應盡義務否則承擔法律責任

楊潔法官認為,網絡平臺應高度重視未成年權益保護,落實青少年模式,防範未成年人沉溺網路遊戲,對「打賞」「充值」等行為設置更嚴格的驗證方式。按照上述《通知》要求,相關平臺要加強對「打賞」用戶的實名制管理,通過實名驗證、人臉識別、人工審核等措施,確保實名制要求落到實處,封禁未成年用戶的打賞功能。平臺要對用戶每次、每日、每月最高打賞金額進行限制。在用戶每日或每月累計「打賞」達到限額一半時,平臺應有消費提醒,經簡訊驗證等方式確認後,才能進行下一步消費,達到「打賞」每日或每月限額,應暫停相關用戶的「打賞」功能。若直播平臺做不到上述規定,除了可能會受到行業處罰以外,亦因未按照《通知》的規定盡到相應義務,在家長起訴要求返還孩子打賞錢的訴訟中,還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而網絡主播亦應恪守規則,不得引誘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的身份打賞,為未成年人營造健康、清朗的網絡環境。

今後家長仍要在過錯範圍內擔責

很多時候,未成年人都是在父母不知情的情況下,通過父母的銀行帳號充值打賞。家長就需舉證證明自己並不知情,孩子未取得其允許。若家長採取放任默許態度,或無法證明充值行為系孩子所為,那麼,充值打賞行為就很難以「未成年人系限制行為能力人、法定代理人未予追認」而被認定無效。

妥善解決未成年人網絡充值打賞糾紛,是家庭和網絡平臺共同的責任。家⻓作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應按照最有利於監護人的原則履行監護職責。《通知》不能成為家長做「甩手掌柜」的護身符。網絡運營平臺若已設置合理的防範手段,監護人對未成年人的行為存在監護不當等過錯,則監護人仍應在過錯範圍內承擔責任。

法官提示,家長應妥善設置手機支付方式,並保管好支付密碼,勿輕易透露給孩子,並應監督孩子合理利用網際網路,建立對網絡世界的正確認知和健康理念;同時減少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時間,給孩子多些陪伴,以實際行動言傳身教。

圖文來源:河北網信管理執法

原標題:《【新規出臺】廣電總局新規禁止未成年直播打賞,哪些情況可追回打賞?》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廣電總局新規禁止未成年人直播打賞,哪些情況可以追回打賞?
    疫情以來,中小學生在家中上網課更多了,「熊孩子」們在網絡平臺「一擲千金」打賞主播、給遊戲充值等現象也頻繁發生。不少家長向平臺申請退款遭拒而起訴,而訴訟結果各有勝敗。國家廣電總局近日下發《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要求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未成年用戶不能打賞。
  • 這回輪到秀場直播平臺,廣電總局新規確定直播打賞必須實名制
    這回輪到秀場直播平臺,廣電總局新規確定直播打賞必須實名制 這回輪到秀場直播平臺,廣電總局新規確定直播打賞必須實名制直播業再迎監管政策。
  • 直播打賞出新規!打賞不再是你想「賞」就能「賞」
    2020年11月23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以下簡稱「廣電總局」)發布《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該《通知》的出臺 相比之前出臺的直播監管政策,該 《通知》第六條對於各直播「打賞」問題作了更加嚴格的規定。
  • 國家廣電總局發布《通知》禁止未成年用戶直播打賞
    隨著網絡直播的發達,直播打賞早已不是新鮮事,涉及未成年人的打賞糾紛更是多次上演。針對這一情況,近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相關通知,對於直播打賞的多項內容進行了規定,並明文禁止未成年用戶進行打賞。每天連續直播數小時,每個月幾乎天天開播,就連吃飯睡覺都在直播間裡,這就是網絡主播海鷗的生活,她告訴記者,作為娛樂主播,每天都會收到粉絲的打賞,每個月來自打賞的收入在數千元到萬元不等。
  • 一文讀懂廣電新規:直播打賞將被限額
    《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嚴格規範涉及直播平臺,帶貨主播以及未成年人直播打賞等方面的多種行為。、直播電商門檻變高,無人直播灰產要涼、直播打賞增設限制,未成年人被禁打賞、平臺責任變大等五個方面為大家帶來分析。
  • 網絡直播新規公布:直播打賞將實名制 未成年人不能打賞
    11月23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站發布《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通過實名驗證、人臉識別、人工審核等措施,確保實名制落到實處,封禁未成年用戶「打賞」功能。
  • 國家廣電總局:直播打賞設置延時到帳期 未成年用戶不能打賞
    【國家廣電總局:直播打賞設置延時到帳期 未成年用戶不能打賞】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未實名制註冊的用戶不能打賞,未成年用戶不能打賞。此外,平臺應對「打賞」設置延時到帳期,如主播出現違法行為,平臺應將「打賞」返還用戶。
  • 網絡直播「新規」就要來!3類行為要被「管」,這種打賞一律無效
    這些人通過在網絡上打賞來獲得成就感,在直播這行發展了這麼多年後,各大平臺基本上都有那些「神豪」級別的玩家。不過隨著「新規」的出臺,往後直播打賞也將迎來更多規範。從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網絡表演(直播)出臺指導規範來看,預計最快12月就能出臺。而此次出臺的規定,主要針對的是網絡直播這3類打賞行為。
  • 「直播新禁」:未成年人禁止打賞
    11月23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站發布《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要求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未成年用戶不能打賞。未成年打賞事件頻發2020年以來,未成年人在遊戲平臺和網絡直播平臺的較大金額消費案件頻發。尤其在疫情網課期間,未成年過度虛擬消費案件爆發式增長,儘管最高法出臺相關指導意見,但家長在退款維權時,普遍會遭遇「找客服難」「客服推諉」「退費流程人為設置障礙」「舉證難」「時間長」「退款難」等一系列難題。
  • 廣電總局加強網絡直播管理 封禁未成年用戶打賞功能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3日發布「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要求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要通過實名驗證、人臉識別、人工審核等措施,確保實名制要求落到實處,封禁未成年用戶的打賞功能。
  • 事關直播打賞!國家廣電總局出手了!
    事關直播打賞!國家廣電總局出手了!(下稱《通知》),《通知》要求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未成年用戶不能打賞;平臺應對用戶每次、每日、每月最高打賞金額進行限制。
  • 直播亂象迎來強監管:主播須實名 未成年人不能打賞
    原標題:主播須實名 未成年人不能打賞 直播打賞必須實名認證、未成年人不能打賞、打賞資金須設置延遲到帳「冷靜期」……近日,國家廣電總局、市場監管總局接連發布直播平臺及電商直播監管新規,直播亂象迎來強監管。
  • 直播平臺迎來強監管 主播須實名 未成年人不能打賞
    本報記者 孫奇茹  直播打賞必須實名認證、未成年人不能打賞、打賞資金須設置延遲到帳「冷靜期」……近日,國家廣電總局、市場監管總局接連發布直播平臺及電商直播監管新規,直播亂象迎來強監管。  據國家廣電總局官網23日發布的《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未實名制註冊的用戶不能打賞,未成年用戶不能打賞。  此外,平臺應對「打賞」設置延時到帳期,如主播出現違法行為,平臺應將「打賞」返還用戶。平臺不得採取鼓勵用戶非理性「打賞」的運營策略。
  • 廣電總局發布通知監管直播行業,關注頭部主播、禁止未成年人打賞
    實名制管理打賞,禁止未成年人打賞近兩年來,在遊戲氪金之外,打賞成為了又一種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費、消耗家庭中積蓄的非健康消遣方式。未成年人是否可以打賞主播的話題也一直引起著社會的熱議。針對未成年人非理性打賞的社會問題,廣電總局此次在通知中規定:「封禁未成年用戶的打賞功能。」與此同時,為了將打賞功能規範化,促進直播行業生態的良性發展,倡導全民理性消費,「通知」還規定:(1)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
  • 國家廣電總局出手,未成年人不能在直播間打賞
    來源標題:國家廣電總局出手,未成年人不能在直播間打賞 未成年人在直播間刷父母錢打賞的新聞頻見報端,如今,監管出手了。
  • 輿情|遊戲直播打賞新規來了!網絡直播亂象將被有效遏制
    今年兩會,也有人大代表注意到了網絡直播打賞的相關問題,人大代表李君將提交建議,呼籲加大網絡直播監管整治力度。他還建議規範平臺規則,關閉平臺打賞功能。 關於直播打賞的話題一時之間引起各方熱議。有網民認為只關閉直播打賞功能並不能杜絕直播打賞亂象,也有網民認為直播行業必須重稅等。
  • 直播打賞劃紅線:打賞實行實名制,未成年用戶不能打賞
    網絡直播已經成為一門職業,無論是表演、遊戲還是賣貨,觀看直播已經成為網友們日常的一種娛樂和消費習慣。為加強對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的引導規範,昨天(11月23日),國家廣電總局下發了《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通知規定,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未實名制註冊的用戶不能打賞,未成年用戶不能打賞。
  • 廣電總局出手,嚴管頭部主播,嚴禁未成年人打賞
    實名制管理打賞,禁止未成年人打賞近兩年來,在遊戲氪金之外,打賞成為了又一種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費、消耗家庭中積蓄的非健康消遣方式。未成年人是否可以打賞主播的話題也一直引起著社會的熱議。針對未成年人非理性打賞的社會問題,廣電總局此次在通知中規定:「封禁未成年用戶的打賞功能。」
  • 法治日報:禁止未成年人直播打賞是務實選擇
    法治日報11月25日消息,針對網絡秀場直播平臺頻頻出現的流量造假、打賞爭議等問題,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3日發布《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要求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封禁未成年用戶的打賞功能。對點擊量高、成交量虛高、「打賞」金額大、業務類別容易出問題的直播間,要建立人機結合的重點監看審核機制。
  • 李佳琦回應直播帶貨新規:主播要對消費者負責,對團隊嚴格規範
    李佳琦回應直播帶貨新規:主播要對消費者負責,對團隊嚴格規範  olivia chan • 2020-11-28 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