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上周的愛奇藝尖叫之夜,大家有沒有看呢?
臺上星光熠熠,臺下也是熱鬧非凡。
隨著鏡頭移到後臺,一幕幕接地氣的畫面可謂是年味十足。
各路明星,有搓麻將的,吃火鍋的,按摩腿的,甚至還有打撞球的!
前有「認真乾飯人」潘瑋柏。
後有「麻將高手」秦嵐。
誰能想到秦嵐剛剛還在臺上唱著溫柔的歌,下臺就已經搓起了麻將。
認認真真打麻將的她,熱心網友紛紛猜測她是不是為了搓麻才來參加晚會的。
畢竟,麻將的吸引力太大了,誰打誰知道...
不僅中國人喜歡打麻將,這種娛樂活動甚至走向了世界。
甚至成為不少外國人的業餘愛好。
直至最近,在美國,「麻將」卻被推上風口浪尖...
美國推「新式麻將」引爭議
年初,一個名為The Mahjong Line網站,推出了兩款「新式麻將」。
分別發布了巴黎粉和天窗藍兩個版本,一套價值425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750元)。
若不是看到熟悉的長條形狀,可能大家都很難第一時間反應過來這是麻將。
當然,西方人對麻將進行創新和再設計,或許還能說得通。
但引爆輿論點的,卻是該網站創辦人對於這款「新式麻將」的態度。
根據網站的介紹(目前該頁已更換文案),她們認為傳統中式麻將儘管好看但卻「了無生趣」。
最重要的是,傳統麻將並「不符合她的審美」。
所以,為了能讓使其「更具個性」以及「更加時尚」,所以她們覺得應該革新麻將的樣式。
同時,因為革新了麻將的樣式,所以她們也一併「優化了麻將的玩法」。
甚至主打口號是「不是你媽媽打的那種麻將」。
在這款麻將上市後,很快就收到了上千封投訴信。
以至於她們不得不發布一則聲明。
總的來說,原文大意就是「對不起但是我很棒」的論調。
這也進一步激化了當地華人的不滿。
有華裔議員認為「請把該有的漢字元素物歸原主,以及不要依據你的個人審美來篡改我們獨有的歷史與文化」。
華裔社會學家則表示,「她們的行為和言論並沒有尊重中國文化,甚至還有一種凌駕其上的、虛浮的優越感在作祟」。
一位麻將研究專家則認為,「這(指踩一捧一的營銷文案)本身就是自相矛盾、難以自圓其說的」。
儘管如此,她們也沒有從網站上撤下「新式麻將」產品。
只是修改了一些不太妥當的描述,然後繼續買賣接單。
尊重還是挪用?
這次的「新式麻將」並非孤例。
近些年來,類似的事件不間斷地出現,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2018年5月,在猶他州舉辦的高中生畢業舞會上,發生了一件這樣的事情。
女高中生Keziah在舞會上穿著傳統中式旗袍,讓她「火」了一把。
短短一周時間,她的推特成為了支持方與反對方唇槍舌辯的戰場。
其中分享量最高的評論是「我的文化不是你的禮服」。
有網友表示,自己不會刻意去穿其他國家的傳統服飾。
更有人直言,如果不是Chinese,就不要亂穿旗袍。
2019年,金·卡戴珊曾想為自家內衣品牌起名「Kimono」(意即和服),同樣引起了日本網友的不滿。
不久之後,歌手Kacey Musgraves因穿著越南傳統服飾奧黛(Ao Dai)拍攝大膽出格的照片而被抨擊。
就在去年,在美妝界風行過的「狐狸眼妝」更是被批「種族歧視」。
由此也引發了大家對於「文化挪用」(cultural appropriation)這個概念的熱議。
文化挪用,意為將本不屬於本地的異域或其他民族的文化資源借用過來,從而對本地的文化形成影響,也創造出新的文化產品和現象。
很多時候,大家會把它和「文化剽竊」進行掛鈎。
這可能造成該文化的意義發生改變、讓被挪用的一方感到不被尊重、破壞原先的經濟生活、強化權力不對等、增加刻板印象和種族歧視等等。
誤解與爭議
要說到過度解讀中國文化然後翻車的例子,可謂是數不勝數。
比如,在2018年「一戰成名」的D&G。
但如果只看這個備受爭議的視頻,辱華還是沒有辱華,都有各自的道理在。
然後接下來自家一頓迷惑操作,徹底葬送了自己在中國市場的份額。
杜嘉班納,走得很安詳。
除此之外,怎麼能少得了奢侈品界一年一度的「中國元素比醜大賽」。
比如巴黎世家以「90年代鄉村影樓風格」的七夕廣告。
官方更是這個系列的定義為「沙漏包塗鴉系列」:結合特別定製的中文書法塗鴉,宛如情意綿綿的手寫情書。
還有上周新鮮出爐的牛年限定廣告。
但凡花上1%的心思,也做不出這樣的設計。
還有「LV 2021 春夏男裝大秀上海站」奇怪的打開方式,被網友稱為「鄉村大舞臺」。
被吐槽最多的當屬開場這段「舞驢」...
為了入鄉隨俗,看得出來LV是在很努力在接地氣了...
有時候,你甚至都分不清這是在走心還是敷衍。
再說回這次的「新式麻將」,引發爭議的點主要還是創始人們那「不諳世事」的解讀。
自詡為自己「麻將」的革新者,甚至表面這是一種「使命」,未免過於居高臨下而不自知。
神秘莫測的胡牌規則、千變萬化的搭牌技巧,研究並熟操它,這些本身也是一種樂趣。
在此之外,打麻將還有什麼特別意義呢?
大家不妨看看「著名麻友」茱莉亞·羅伯茨是怎麼說的...
最後,大家還有什麼想要補充的,可以在評論區進行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