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的好,十億人民九億麻,還有一億在觀察。
如果說,只能有一個凝聚全中國人民的娛樂項目,那必然非麻將莫屬了。
什麼!發大水了?才這麼點兒高度,根本不影響玩兒麻將!
什麼!天兒太熱了,好辦!那就分兩批,一批去溶洞打麻將,另外一批穿上泳裝去遊泳池打麻將。
就連快要遭遇世界末日的《流浪地球》中,北京地下城裡的居民們還在悠然自得的打著麻將。
補充《流浪地球》的劇情抖一下機靈,俄羅斯人有多麼喜歡喝伏特加,中國人就有多喜歡搓麻將。如果劉培強和馬卡洛夫還活著,肯定會去「貝加爾湖」釣魚,馬卡洛夫絕對會用伏特加招待劉培強,而劉培強肯定會再拉上幾個摯友,教他們一塊「搓麻」。
麻將的起源
首先,麻將起源於中國,這點毋庸置疑。
但是具體起源於中國的哪個地方,卻十分撲朔迷離,別看現在川渝人民視麻將為「半條命」,但是依照史料,最有可能的誕生地在「江浙地區」。
在江蘇太倉市曾有皇家的大糧倉,常年囤積稻穀,以供「南糧北調」,畢竟自古「蘇湖熟,天下足」嘛。
糧多自然「雀患」頻生,每年因雀患而損失了不少糧食。然而管理糧倉的官吏不能坐視不管,發動群眾一起去抓捕麻雀,為了獎勵捕雀護糧者,便以竹製的籌牌記捕雀數目,憑此發放酬金,這就是太倉的「護糧牌」。
麻雀牌三種基礎花色的名字叫做「萬、束、筒」,對應現在的「萬、條、餅」。
「筒」的圖案就是火藥槍的橫截面,「筒」即是槍筒,幾筒則表示幾支火藥槍。「索」即「束」,是用細束繩串起來的雀鳥,所以「一束」的圖案以麻雀代替,幾束就是幾束鳥,獎金則是按麻雀的多少計算的。「萬」即是賞錢的單位,幾萬就是賞錢的數目。
如「東」「南」「西」、「北」和「中」、「白」、「發」等,分別代表了使用火槍需要考慮的風向,以及是否命中、以及是否發放了酬金。
(ps:所以「發」在最開始並不是現在麻將所引申出的「發財」的意思)
但是如果人們不守著糧倉旁住著,「雀患」將依然很嚴重,於是這些人就變成「職業守倉人」,閒來無聊,只好用手中的「護糧牌」進行遊戲,1994年央視春晚黃宏小品《打撲克》中,兩個老同學在火車上用名片打牌,就是這個思路,目的只是為了「殺時間」。
所以現如今川渝人民這麼火熱的愛麻將是有原因可尋的。
《麻雀放浪記2020》
這樣來看,應該是只有中國人或者華人才會玩兒麻將,但是最希望將麻將加入奧運會項目的不是中國,而是日本,並且他們已經付諸行動,希望將麻將作為競技項目加入2022年北京冬奧會。
這並不是說說就了事了,為此,他們成立了一個「sports麻將議員聯盟」,特地把二十名日本國會議員召集起來,就為了看一部「麻將」題材的電影《麻雀放浪記2020》,在日本全國上映是在今年的4月5日,為此還成立了推特號。
「sports麻將議員聯盟」請議員看電影,目的是得到議員的「強大背書」,並推動麻將入奧。事實上,自民黨的秋元事務局長在看完電影後當即發表感言,「麻將能活躍大腦,對兒童教育和預防老年痴呆都有很大幫助!」
「sports麻將議員聯盟」的麻將大神們紛紛出來發表推特來表示自己喜悅的心情。
這是麻將的運動職業化,十分期待(麻將)能夠成為奧林匹克競技種類之一,沒有比這更棒的了,真是麻將界的革命啊!
麻將是頭腦的運動,是技術的競爭,也是智慧的較量,要早些成為奧林匹克的競技種類啊!
日本人是如何看待「麻將」的呢?
看來,日本人也同樣和我們中國人一樣喜歡打麻將,可能程度還不在我們之下,我們現如今打的火熱的「全自動麻將機」就是日本人發明的,然後雀友(松岡機電)引進中國,才開創了中國麻將機行業。
日本街頭巷尾,你只要稍加留心就能看到「麻雀」招牌的店面,這裡的「麻雀」指的不是中國的「麻雀」,而是麻將,不要以為日本人會專門去為了「吃麻雀」開個居酒屋。
日本麻將室的內部環境是這樣的(ps:總感覺像是撞球廳改成的麻將室)
但同樣是麻將,在日本眼中卻和中國人眼中有根本性的不同,麻將在中國人眼中是一個親朋好友「小賭怡情」的「娛樂項目」。
但是在日本人眼中卻是一個「競技類項目」,在本質上和「圍棋」、「象棋」等較為類似,麻將在日本人的世界中,基本上可以等同於「四個人的圍棋」。
所以日本有一個健康麻將協會,他們本身就致力於「用麻將提升健康」。
因此日本麻將群體之廣,你可能難以想像,上至耄耋之年的老人,可以預防老年痴呆,下至幼稚園的孩子,可以開發智力。在日本,麻將可以說真正意義上達到了「全民運動」。
東京電視臺的綜藝《那樣不行!你的常識非常識》,有個「奇特育兒術」專題,主人公正是一位「天才麻將少女」!
這個主人公,還在上小學的中林小雪不用上補習班也能取得好成績的原因是,被慶應大學的母親鼓勵,放學後去麻將房打八圈麻將。
她的母親認為,麻將能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和「集中力」。
俗話說,「牌品即人品」,在打麻將中還能看清楚一個人的「定力」,不在乎一時的輸贏,同時因為麻將人數是四人,還可以進行「交流」,促進感情。
並且,在日本,如果麻將打得好,可被看做是「高智商」和「學霸」的表現。
在日本,各種麻將聯賽層出不窮,而且獎金豐厚,有些職業選手的年收入,能達到一千萬日元(約六十萬人民幣),不過相對於日本國棋——「將棋」來說,還是遜色不少。
中國網友們也異常興奮,都感覺自己能夠有機會參加奧運會了,甚至不惜拉上耄耋之年的爺爺奶奶。
麻將比賽,中國群眾基礎固然重要,但是麻將是否能夠像桌球一樣讓日本人恐懼呢?
看到沒?打不打臉?「賭博心態」和「競技心態」果然還是不能比,而作為新一代的90、00後,肩扛「引領健康麻將潮流」的大旗,將麻將「競技化」才是主要任務。
如果你還不會打,那麼請記住這一則萬能公式:
n*AAA+m*ABC+DD(m、n可以等於0)
好了,你可以先在電子平臺上大展身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