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培元,身體元氣如何補?

2020-12-23 騰訊網

元氣是一個熟悉而模糊的概念,我們常常聽說,元氣不足、要補元氣。究竟什麼是元氣?用現在的語言怎麼表達?

元氣是中醫的一個概念,流傳了兩千多年,用現代的西醫語言來描述元氣就應該是這樣說:每個人的生命力是不同的,這個生命力是人體的各臟器功能的綜合指標。

人體的各臟器功能都有一個健康指標,它包括:最佳的健康指標——健康指標的上線;最低程度的健康指標——健康指標的下線;和閾值——就是健康上線和健康下線中間的值,閾值越大,代表人的調節能力越強。

一般來說:健康值的上線越高,往往代表人的健康越強,人的生命力越強;如果健康下線程度偏低,並且低過下線的值,人體就進入了亞健康狀態。這個亞健康狀態用中醫來講,就是「虛」。

它的特點是多系統、多臟器、多功能的虛弱。而不是單一系統、單一臟器的功能不足。具體的來說:往往由於精神壓力大,導致神經系統過度虛弱。

最初引起的症狀往往是:很想睡,但睡眠質量不高,近一步嚴重,就會產生多夢、易醒;再進一步嚴重,就會產生早醒、睡眠時間反而過度偏短;更為嚴重時,就容易出現夢中驚醒的情形。當出現夢中驚醒的次數較多之後,就容易產生抑鬱症,精神分裂症等。

當然還會出現其它臟器功能不足的表現,如:脾胃功能虛弱,則容易產生胃脹、不消化、便秘等症狀;如肺功能虛弱,則容易產生疼天寒咳、皮膚粗糙等症狀……

這種亞健康狀態,也就是元氣不足的表現,是不能用傳統的補養來治療的。因為,它們並不是由於各臟器功衰退而導致的疾病。它們的真正原因是:各臟器功能的不足,導致了各臟器功能的失調。也就是說:失調才是亞健康狀態、「虛」的狀態的真正原因。

因此,對於亞健康狀態、對於虛的症狀、對於元氣不足的症狀,西醫是以治病為主,以消除體內的疾病為主要目標,而中醫是以補養和調理為主,最佳的辦法是中醫的調理,而不是治療。

中藥中有許多補元氣的藥材,比如:人參、黃精、黃芪、白朮、黑芝麻等。補元氣的辦法,當然不能用苦參、玄參、太子參這些寒冷的參,那樣會使虛弱的身體更加虛弱,而且溼寒加劇;也不能用人參、紅參、黨參這些大補的參,那樣會出現「虛不受補」的情況。導致上火、興奮、失眠等症狀。

用黃精來補元氣或許是不錯的選擇。張華《博物記》中說:「昔黃帝問天姥曰:天地所生,有食之令人不死者乎?天姥曰:太陽之草名黃精,食之可以長生。」這大概是有關服食黃精的最早記載。

東晉道士兼著名醫藥家葛洪,在他的《抱樸子·仙藥》中亦講過黃精「服之十年乃可大得其益」「昔人以本品得坤土之氣,獲天地之精,故名」。

用黃精泡水喝,有補氣養陰之效。黃精茶能夠補充元氣,調節身體亞健康脾胃虛弱、腎元不足的情況。

相關焦點

  • 新安醫學養生觀之固本培元,先後天相顧,惜精保氣
    固本培元思想是新安醫家所特有的學術思想之一,首倡者乃汪機。汪機的卻病養生思想在於扶助中焦脾胃以補益元氣,其將調攝人體生機之陰陽、培護生命之元氣的「固本培元」思想提到了較高的地位。孫一奎首創「命門動氣」之說,認為命門為腎間動氣,有名而無形,命門動氣為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根,《孫文垣醫案》中載有「壯元散」「壯元湯」等固本培元之方劑。
  • 元氣強,命就長!常吃「三黑」,常按「三穴」,養腎補元氣
    元氣是我們生命的根本,是生命得以維持的真氣、元氣,也是健康的根本。所以古人認為,想要長壽,就要「密固天真」,好好地保養元氣。常吃這3種黑色食物,都能幫我們補養腎氣腎精,從而補元氣。 「三穴」中的第一個是命門穴
  • 何謂元氣?真正解讀元氣!
    中醫治病常說,人以元氣為本,要培元固本。那麼,何謂元氣?元氣都有哪些作用?元氣對於健康真的非常重要嗎?我的理解是:我們的生命即是元氣,與邪相對則稱正氣,與陰相對則稱陽氣。元氣與陰邪不兩立,元氣健旺,則陰邪自退。元氣從何處來?一則,源於五臟六腑的平衡;二則,源於心神安和,君火明亮;三則,滋於腎家和脾家,為先後天之本。
  • 丹田拍打功,強壯內氣培補元氣(丹田養生領導者-金靈元甘露)
    丹田養生領導者-金靈元甘露丹田拍打功-強壯內氣培補元氣丹田拍打功身體的姿勢      丹田拍打的身體不限姿勢,可以站立,臥式,坐式,樁式,行走,登山,跑步,都可以進行拍打。這樣的專注專心,一心一意,丹田拍打才可以良好地起到強壯內氣、培補元氣的效果,也可以說強壯丹田力的效果。
  • 淨網2020 固本培元強基層 凝心聚魂增本領
    全國公安機關尤其是基層派出所把理想信念教育作為育警鑄魂、固本培元的戰略工程常抓不懈。在主題教育中,全國公安派出所通過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強化理論武裝,增強「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自我教育和自我錘鍊意識,提高運用黨的創新理論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能力,切實築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
  • 培元固本散治諸虛百損(李可老中醫)
    培元固本散由人胎盤、鹿茸片、紅參、靈脂、三七、琥珀組成基礎方。餘從60年代末開始試用,以參茸胎盤治大病後久損不復得效。唯有的病人,用後有滯悶感。蓋虛必夾瘀,虛甚反不受補,蠻補反致氣機滯塞,欲速則不達。遂加三七,補中有通、有化,虛證用之,可以平穩收功。至70年代中,拜讀嶽美中治老年病之人參、三七、琥珀末方論,大受啟迪,遂成上方。
  • 一招補回來!
    一個人元氣充足,在冬季就不會手腳冰涼、膝蓋冷痛、後腦冷暈,不會有老寒腿、胃寒、宮寒等問題,手腳是溫暖乾燥的,身體是溫熱舒適的。氣的防禦作用,就是人體免疫力、戰勝病邪的正氣。一個人元氣充足,就不會經常感冒、遭受風寒風熱風溼等,不會輕易被病毒感染;即使被病邪入侵,也能擋在經絡皮毛層次,不會引發嚴重後果。
  • 中醫提醒:補元氣很重要,靈芝或成新選擇!
    古賢認為,所謂天真即老天賦予事物的天然性質或本來面目,上古醫家引申為得以維持人體生命的真氣、元氣。元氣源自先天,主宰著我們的生命與健康。我們的生命離不開元氣。但不少人不理解元氣,也不知道如何固守元氣,甚至做了耗損元氣的行為還不自知。元氣足,百病無元氣是生命之本,元氣充足則健康,元氣受損則生病,元氣耗盡則死亡。
  • 心對舌,肝對目,脾對口,肺對鼻,腎對耳,養五臟,做好這4補!
    心對舌,肝對目,脾對口,肺對鼻,腎對耳,養五臟,做好這4補!1、補五臟茶茶也是養生之道,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對於茶的喜愛也是推崇。也可以飲一杯養五臟的代茶飲。養腎人參,百草之王,補脾益肺,大補元氣,滋養五臟,固本培元,可輕身延年。養肺百合,入心、肺二經,可寧心安神,滋養肺臟,調和五臟,提高人體的免疫力。
  • 獨家|元氣家族相關事宜解答
    歷代修煉家也認為,在這個時候練功容易與自然界中的元陽之氣相互感應,我們且不說修煉成仙,先把身體正氣培養起來,抵禦外邪是首要。答:中醫養生上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各種亞健康問題歸其根源都是身體的正氣少了,抵擋不了外界的侵害而使身體受傷害。
  • 人之所以生病,是因為身體很「窮」
    如果把元氣比喻成金字塔尖,元氣匱乏會影響身體氣血。 形形色色的各種病,可以簡化為五臟六腑的病,再簡單點,就是氣血兩個病,最終歸結化一,就是元氣一個病。 如何補元氣? 體質不同,方法不同!
  • 脾胃虛弱、疲乏無力可能元氣不足了!一道家常蓮藕菜,清熱生津補元氣!
    補元氣我們身體裡的「元氣」和「邪火」是種對立的關係,如果元氣盛,邪火就衰;如果邪火盛了,那我們的元氣就不足了,元氣不足會導致邪火更盛,如此惡性循環,百病自然就找上門來。所以,我們一定要護好我們的元氣,不要讓邪火盛起來。到底身體中的元氣從哪來呢?您身體中的元氣足不足呢?元氣又叫真氣,它是生命的原動力,它無處不在,循環在全身各處,調控促進全身臟腑、四肢百骸的運動。如果元氣足,我們身體就健康、精力就充沛,自然可以長命百歲;反之,如果元氣衰,我們就體弱多病,影響壽命。
  • 今日白露,防秋燥,養腎氣,此時身體養不好,秋冬病邪追著跑!
    今日白露,是一年當中晝夜溫差最大的節氣,如同沙漠中的乾燥一樣,溫差過大會讓空氣中的溼度驟降,如何預防秋燥問題需提上日程。另外,為了預備過冷秋寒冬,補養腎氣也是十分必要的。須知,白露養不好,秋冬病邪追著跑! 一、白露之後補養腎氣 「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
  • 這些食物對身體恢復有好處
    但是癌症患者因身體本身的特殊性,在食物的選擇上需要考慮很多內容,那麼癌症患者究竟吃什麼補品才對身體好呢?一、人參湯:人參含有豐富的人參皂苷Rg3,其對於癌症的治療意義是非常大的,能夠達到培元固本、恢復元氣的作用,尤其在化療後服用人參湯不僅僅能夠降低手術後的副作用,還有助於身體體能的恢復。
  • 王新陸:智慧中醫養生固本 提升免疫健康人生
    在防止疫情的過程中,免疫力的提升成為社會的關注焦點之一,那麼,中醫是如何從理論和實踐方面幫助人體提升免疫力的呢?全國著名中醫內科專家、教授王新陸圍繞「智慧中醫 養生固本」的主題展開深入探討,揭示了養生固本的深刻內涵。  抗擊疫情 中醫對症下藥緩解症狀有療效
  • 大補元煎,主氣血大虧,精神失守之危劇病.
    大補元煎,出自《景嶽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