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對舌,肝對目,脾對口,肺對鼻,腎對耳,養五臟,做好這4補!

2020-12-23 大醫本草堂

人體才是世界上最精密的儀器,人類經過幾千萬年的進化,可能有人問為什麼我們五官長這樣?或許這是個謎,但是人體的五官也不是隨隨便便長的。

在中醫的理論中,人的五官是人體五臟的反射區,在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言:心開竅於舌、脾開竅於口、肺開竅於鼻、肝開竅於目、腎開竅於耳。意思就是說,五官的變化可以反映人體內五臟的健康情況。

心對舌,肝對目,脾對口,肺對鼻,腎對耳,養五臟,方為健康!

一、君主之官,心臟

心開竅於舌:舌頭的顏色,形態,軟硬度等都是反應出心臟的健康與否。

正常人的舌頭,是淡紅有光澤,大小適中很靈活,還有一層薄白的舌苔,並且味覺靈敏,有這樣的特徵,就說明心臟的氣血和功能健康。

舌有瘀斑:心臟的氣血部不通則淤堵所致,或是心血管堵塞,伴有心慌,氣短等症狀。

舌色泛白:可能是心血不足,貧血表現,或是溼氣重也會導致泛白的顏色。

舌色發紅;是心中的虛火過旺,舌尖糜爛,疼痛,是心有實火上炎導致。

舌下青筋:可能是靜脈曲張,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二、將軍之官,肝臟

肝開竅於目:我們眼睛是通過肝血的滋養,和肝氣的疏洩維持健康。

眼睛乾澀:是肝血不足,不能運送營養,滋養眼睛,導致乾澀,灼痛,眼睛酸痛等症狀,肝血

不足的人睡眠也不是很好。

眼睛流淚:也就我們說的迎風淚,是肝臟的收斂功能下降導致的。

眼睛有紅血絲:除了其他原因,和肝火過旺,肝陽上亢有直接的關係,並且伴有視力模糊,或

是脾氣暴躁,經常愛生氣等症狀。

眼睛發黃:是肝臟實質性病變的重要依據,可能患有肝炎等問題。

眼睛黑眼圈:熊貓眼,除了熬夜外,要注意肝功能的減退,不能更好的代謝色素,導致很眼

圈,色斑的沉澱等。

三、倉廩之官,脾臟

脾開竅於口:脾主運化,脾功能症狀,營養充盈,氣血充足,人的口唇就有紅潤有光澤。

唇色淡白:脾胃虛弱,氣血虧虛。

口中反酸:是脾胃不和,導致我胃中反酸。

口發紅甜膩:是脾胃的溼熱,胃火過旺的表現。

口臭:脾的運動功能減弱,脾氣虛弱,導致毒素的堆積所致。

口潰瘍,起泡:脾臟的火旺,脾熱,導致的我們說的上火了。

四、相傅之官,肺臟

肺開竅於鼻,在西醫眼中,肺與鼻都是屬於呼吸系統,我們靠鼻呼吸,進入肺臟。

流鼻涕:如果是風寒入肺,我們會流鼻涕也是感冒的表現,如果平時總流鼻涕,就是肺氣虛弱所致。

鼻子紅:是肺的燥熱所致,內活過旺,多吃清肺,涼肺的食物。

鼻子出血:由於肺的陰氣不足,導致陽氣過旺,導致鼻子出血的症狀。

嗅覺不好:肺氣不通於鼻,所以不能便香臭。

五、作強之官,腎臟

腎開竅於耳,五官中的耳朵是腎臟的反射區,耳堅者腎堅,耳不堅者腎脆。

耳朵泛白:這樣的人伴有手腳冰冷的症狀,這是先天的腎氣不足,陽氣不足導致。

耳垂小:耳垂小、薄的人,說明腎的精氣不足,腎氣虧損。

耳朵發黑:一般都是腎臟在發生損傷或是病變的表現。

聽力下降:一般老年人都會聽力下降,就是腎臟功能的衰竭所致。心對舌,肝對目,脾對口,肺對鼻,腎對耳,養五臟,做好這4補!

1、補五臟茶

茶也是養生之道,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對於茶的喜愛也是推崇。也可以飲一杯養五臟的代茶飲。

養腎

人參,百草之王,補脾益肺,大補元氣,滋養五臟,固本培元,可輕身延年。

養肺

百合,入心、肺二經,可寧心安神,滋養肺臟,調和五臟,提高人體的免疫力。

養胃

丁香,促進腸胃消化以及排毒的作用,溫性茶,有著暖胃去胃寒的好功效。

養肝

蒲公英,入肝、胃二經,清肝護肝,增加代謝,並且有降胃火,消胃炎,殺死幽門螺旋桿菌的作用。

養心

葛根,更有「三降」之稱,所以有利於保護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養肝腎,滋脾胃,潤心肺,五臟調和,方為健康。

2、補五臟食

一味小中藥,補五臟,它就是五味子,有補益身體、安神助眠的效果。

《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孫思邈稱常服它補五臟之氣,武則天用它補益身體。

中醫講「酸、甘、苦、辛、鹹」五味入五臟,與肝、脾、心、肺、腎相對應。

五味子,保護心肌、改善心功能,還能安神、健腦。

五味子,保肝護肝,調理慢性肝炎,修復肝臟損傷,預防酒精肝等疾病的發生。

五味子,滋補腎臟,增加腎臟的功能,並且防止其他疾病引起的腎臟併發症。

五味子,收斂肺氣止咳化痰,是一味治久咳虛喘的良藥。

五味子,有機酸可保護腸道胃黏膜,另外,對脾腎虛寒導致的久瀉不止也有很好的功效。

3、補五臟色

中醫講,五臟對五色,人體與自然是密不可分的。

心臟喜歡紅色,所以常食紅色的食物養心,像西紅柿,枸杞,大棗等。

肝臟喜歡綠色,綠色的食物入肝臟,而綠色有保護視力的作用,綠色可以消除肝癌患者的恐懼感。

脾臟喜歡黃色,小米是最養胃的粥,也是最便宜的,最佳的補品。

肺臟喜歡白色,肺是喜歡乾淨的臟器,所以它喜歡也是乾淨的顏色和食物,像百合、銀耳等食物,有清肺的作用。

腎臟喜歡黑色,黑色的食物養腎,也有人說,男主腎,所以男人有、喜歡黑色的人較多。

4、補五臟功

健身氣功八段錦,是古人很流行的調理身體的氣功,中國近代著名書法家于右任一直在練習八段錦。

站式八段錦口訣:

兩手託天理三焦,左右開弓似射鵰。

調理脾胃須單舉,五勞七傷向後瞧。

搖頭擺尾去心火,兩手攀足固腎腰

攢拳怒目增力氣,背後七顛百病消。

#肝#

相關焦點

  • 心、肝、脾、肺、腎,搞懂七情與五臟的關係!
    首先來說七情太過會損傷相應之髒:即心在志為喜,過喜則傷心;肝在志為怒,過怒則傷肝;脾在志為思,過度思慮則傷脾;肺在志為悲為憂,悲憂過度則傷肺;腎在志為恐,過恐則傷腎。1怒則氣上、怒傷肝肝「在志為怒」,心「在志為喜」,脾「在志為思」,肺「在志為憂」,腎「在志為恐」。
  • ​《黃帝內經》曰:「五藏化液,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是謂五液.」
    一、水火交互,淚由悲生心臟是五臟和人身的總主,兩目是它的通竅,面部的光華色澤是它的外在表現。所以人有得意的事,則神氣集中在兩目,假如有失意的事,就表現出憂鬱之色。所以悲哀就會哭泣,泣下的淚是水所產生的。水的來源,是體內積存的水液,而積存水液的,是至陰,至陰就是腎臟之精。來源於精的水液,平時不外溢。腎中的陰精固攝著它,所以淚水不會自行流出。
  • 從「一竅不通」說起:肝開竅於目 心開竅於舌
    「五臟常內閱於上七竅也……」「七竅」,即指頭面部七個孔竅:目(二)、鼻、舌、耳(二)、口。五臟的精氣分別通達於七竅,所以五臟有病,往往能從七竅的變化中反映出來。具體說來:肝開竅於目  是說肝的精氣通於目,肝臟的經絡又上聯目系,而目的視力,要靠肝血的濡養。
  • 唐代六字訣之黃庭內景五臟六腑補瀉圖原文和注釋
    肺臟圖治肺用咽,咽為瀉,吸為補。肺,金商也,五臟之華蓋,本一居上對胸,有六葉,色如縞映紅。凡丈夫至八十、肺氣衰,魄離散也。重三斤三兩。西方白色入通於肺,開竅於鼻,在形為皮毛,肺脈出於少商。肺者,諸髒之長氣之本也,是以諸氣屬之。久臥傷氣。天氣圓於肺,蓋呼吸之精源,為傳送之官治,又為魄門上玉堂。肺者,相傳之官也,治櫛出焉,於液為涕。涕者,肺之津液,腎邪入肺則多涕。
  • 五官對應五臟,滋養五臟,要注意舌、目、口、鼻、耳的哪些信號?
    人長得好不好看,一方面是父母遺傳的因素,一方面則是和五臟的變化有關係。有句話叫做「你的五臟是啥樣,長相就是什麼樣」,並不是沒有道理的。五臟健康的人,五官長得會比較好看,舌頭、眼睛、嘴巴、鼻子和耳朵,各方面會很勻稱、乾淨。反之,五臟不好了,這些地方會開始「變醜」,透露出信號。
  • 中基基礎理論-五臟-筆記
    五臟「藏」,是指藏於體內的臟腑組織器官,包括五臟、六腑和奇恆之腑。  「象」,是這五個生理病理系統的外在現象和比象。  藏象,指藏於體內臟腑及其表現於外的生理病理徵象及與外界環境相通應的事物和現象。  (4)肺朝百脈,主治節:肺朝百脈,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過經脈而聚會於肺,通過肺的呼吸,進行氣體的交換,然後再輸布到全身,同時起到輔心行血的作用。  肺主治節,指肺氣具有治理調節肺之呼吸及全身之氣血津液的機能。
  • 青囊讀書會 說醫話藥聊紅樓之「益氣養榮補脾和肝湯」
    於是張友士開具一方,名曰「益氣養榮補脾和肝湯」,具體方藥為:人參 二錢、白朮 二錢土炒、雲苓 三錢、熟地 四錢、歸身 二錢酒洗、白芍 二錢、炒川芎 錢半、黃芪 三錢、香附米 二錢、制醋柴胡 八分、懷山藥 二錢、炒真阿膠 二錢蛤粉炒、延胡索 錢半酒炒、炙甘草八分(引用建蓮子七粒去心、紅棗二枚)。張友士對預後也作了大致判斷:「這病尚有三分治得。
  • 中秋特輯 | 中秋賞月聽古琴 琴音調氣益肺脾
    中醫學認為,秋氣與人的肺相通。肺開竅於鼻,其外現在人的皮膚毛髮。秋天雖然秋高氣爽,但也帶著燥氣,燥為陽邪,易耗津液;津液損耗則肺氣虛。肺氣虛就很容易出現鼻幹口燥、乾咳、喉痛等上呼吸道症狀,及皮膚緊繃、幹癢等症。寒露節氣後氣候轉寒涼,寒涼會使氣機收引,影響肺的宣發功能。肺在情志為悲憂,即指肺與悲憂的情志關係密切。
  • 古人說的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有依據嗎?
    這七情,是喜、怒、憂、思、悲、恐、驚。而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等等,成為中醫情緒致病的主要理論。對於這些總結,古人的依據在哪裡?又該怎麼樣解釋呢?而怒傷肝,就是在人暴怒引起肝膽之氣橫逆時,表露出面紅目瞪、氣逆嘔血、心中煩亂、善怒,甚至神昏暴厥的狀態。
  • 脾胃喜歡甜的5種甘味食物補脾養胃、防胃病
    生山藥具有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的功效,經常用於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咳喘、腎虛遺精、帶下、尿頻等症;熟山藥具有補脾健胃的功效,常用於脾虛食少、洩瀉便溏等症。總體而言,補陰宜用生山藥,健脾止瀉宜用熟山藥。生山藥主要是以湯匙刮成泥,配熱飯食用,或者是煮熟食用,對於養胃補虛是非常好的。
  • 七竅通五臟,從七竅變化可看五臟健康狀況
    中醫講,肝藏血,而血又是眼睛活動最直接的物質基礎,所以,肝血的盛衰會直接影響到視覺功能。若肝血不足,目失所養,則兩眼昏花、視物不明,出現如夜盲等問題;若肝經火盛,可見眼紅腫痛;肝陰虛,可致眼糊乾澀,或也可見眼珠不靈活、斜視等;肝氣鬱結過久,則能導致口苦目眩。「肺氣通於鼻,肺和,則鼻能知香臭矣。」
  • 音樂療法——五臟配五音
    讓情緒興奮者聽平和憂傷的樂曲,是最常用的方法,還可以使樂曲與情緒同步,幫聽者宣洩過多的不良情緒,例如以如泣如訴的樂曲帶走悲傷、以快節奏的音樂發洩過度興奮的情緒。陰陽五行體系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臟:肝、心、脾、肺、腎五音:角、徵、宮、商、羽五竅:目、舌、口、鼻、耳中國音樂追求的清、靜、淡、遠的意境,與中醫學提倡順應自然「恬惔虛無」的法則出一轍。肝——五臟中的將軍肝比較喜歡爽朗、豁達。
  • 冬天進補好季節,試試它,益脾肺補元氣
    有中醫指,冬天是服用人參和高麗參進補的好時機,兩者都具有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養血等功效。至於平日常見的花旗參則用以清熱解毒,宜秋夏服用。不過,人參和高麗參並非人人合用,究竟什麼人適合吃參進補,哪些人應避免長期服用,又有什麼食療推介?
  • 脾與肺
    因此,脾經透過絡胃,主升與肺經取得重要聯繫,這在經脈體系是主流論述,如《靈樞·動輸》云:「胃為五藏六腑之海,其清氣上注於肺,肺氣從太陰而行之,其行也,以息往來,故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亦再動,呼吸不已,故動而不止。」 3、肺脾相關的五行規律 肺脾相關的五行規律體現在相生規律的運用,即「培土生金」。
  • 五聲對五臟,根據聲音診斷臟腑健康!
    呼、笑、歌、哭、呻,合稱為五聲,根據中醫五行學說理論,五聲與臟腑的對應關係為:肝,在聲為呼;心,在聲為笑;脾,在聲為歌;肺,在聲為哭;腎,在聲為呻。五聲的異常可反映臟腑功能的異常,臨床有一定的診斷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