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是否相信命運,也是個大問題。我們曉得很多人一提到命運,就認為是迷信;可是那些說命運是迷信的人,最為迷信。你告訴他,像你這樣頭腦那麼清楚,那命運對你真沒有辦法。「嗯!差不多!」他已經中毒了。所以世界上最迷信的人是什麼人啊?知識分子。越是講這樣迷信、那樣迷信的人,他就是一個非常迷信的人,你們仔細觀察那個心理就知道。關於這個命運的問題,究竟有沒有命運?這是哲學上非常嚴重的一個問題。
我們看《列子》中的這一篇《力命》,這兩個字用得非常好,尤其這個「力」字,這就看到中國文化是跟印度佛學文化相吻合的東方文化了。佛學後來翻譯命運叫做「業力」,這個業包括善、惡、無記。無記屬於非善非惡、在好壞之間的莫名其妙的東西。這三種力量都屬於業,佛家講到業,講到人為什麼有命運,因為人有所謂過去生,認為生命是連續的,這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我們只能夠講到這裡為止。一個人一生的遭遇,命運的安排究竟有沒有?
世界上有許多事情不可抗拒,是莫名其妙來的,在中國文化裡有一個代表名詞叫做「命」。這是一個代號,抽象的,並不是說你生下來的八字就固定了一生,而是說,命是前生的業力帶來的。研究唯識就了解,所謂種子生現行,就是命運的道理。命運可不可以轉變呢?可以轉變,我們自己可以控制,一切唯心,心的轉變就可以轉變命運。但是這個轉變非常困難,要莫大的善行功德才能夠轉變得了。
很多人為了這個命運而低頭,我還記得幾十年前,有一位前輩的讀書人告訴我,唐宋以後讀書人必須要通三理。第一醫理,因為中國文化以孝道治天下,父母生了病自己要懂得醫理。第二命理,孔子說「父母之年不可不知」,父母年齡知道了,然後算算八字啊,了解一下他們大概還有幾年可活,那麼這幾年就不敢出門了。第三地理,父母死了之後,要懂地理,找一個好地方埋葬。
這位老前輩還權威性地說,算八字非懂不可。什麼理由呢?他說孔子也在《論語》裡講「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他這一句話就解釋錯了,孔子講「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並不是要你會算命。但是孔子的思想以及我們傳統的思想,關於命,的確是個大問題。古今多少人都向命運投降,不只中國如此,現在在西方,尤其在美國,算命也非常流行,還有一所大學特別開了算命的課,當然不是正式的課,但是已經開了這個風氣。
西洋算命,印度算命,埃及算命,中國算命,每一個民族的文化,所用的算命方法都不同。十七八年前,一位外國朋友從歐洲來,你先給我算算看!他一張一張像撲克牌一樣擺了一桌子,搞了三四個鐘頭,算了半天,我只好笑了一下,也不過如此。可是你說不靈嘛,也有一點靈,可以斷定這個人容易生哪一種病,這一點特別靈。他說我的牙齒、耳朵、眼睛這三處容易出毛病,我說一點沒有錯,這一點我承認。
每個民族的文化都很妙,都有它一套特長,所以我們看世界文化,不要只站在一個立場。站在東方立場看西方文化,好像一毛錢不值;站在西方立場看中國文化,那是野蠻。這都是錯誤的,各方面接觸多了,就發現各有各的特長。我經常說,我們大學開哲學系、哲學研究所,只能說是學哲學的,沒有出過一個哲學家;等於你們都學過科學,並不是科學家,大家只是學一些科學、哲學的常識罷了。真正大哲學家在什麼地方?像我們看到鄉下的老太太,真像大哲學家。
據我所知,有人一個大字不認識,一輩子就守著一間破房子。你們大家心煩了還去看一場電影、到街上喝杯咖啡,她們也不知道咖啡是什麼東西啊!她們一輩子就是在夕陽西下時,弄一條破板凳放在門口,看看田地上的草啦,看看下雨啦,看那個烏鴉回窩啦,看那個雞咕咕叫啦,夜盲雞找不到雞窩啦……那比你們看電影、跳舞快樂得多了。你問這些老太太,為什麼能夠在這裡過一輩子啊?哎呀!我命不好,這都是命啊!她們很安詳,人生再痛苦她們也沒有什麼煩惱,那是自己的命。老太太,你這個孩子不對啦、不好啦!哎呀!命,我的命。她們絕不自殺,你看她們有多好的哲學修養。倒是我們許多學了哲學的人,還有跳樓自殺的,再不然去跳海的,哲學都沒學通,所以還不如鄉下人。
我們年輕的時候,在西南邊疆一帶,那個山裡頭多窮苦啊!那真是「古道西風瘦馬」。至於什麼叫做「小橋流水人家」,哪裡看到橋,哪裡看到水啊!什麼都沒有,都是「荒郊野嶺人家」,可是那些住在小茅棚的人也過了一輩子。我經常騎馬到那個地方,覺得騎在馬上那個威風實在沒有意思,如果我能夠在這個地方修個茅棚住一生多好!可是我這一生到現在還做不到,這也是命,這就是命的道理。
力跟命是兩種東西,力是個現實力量。譬如有名的《唐詩三百首》總念過吧!裡面有李商隱寫諸葛亮的兩句詩:
管樂有才原不忝 關張無命欲何如
「管樂有才原不忝」,讚嘆諸葛亮同管仲、樂毅一樣。諸葛亮平生自比歷史名人管仲、樂毅,詩人說這個不是假的。但是諸葛亮也沒有大成功啊!幫了那個劉老闆,佔了四川一角,過了一二十年就完了!「關張無命欲何如」,關公、張飛沒有封王之命,不過如此,這就是命。
中路因循我所長 由來才命兩相妨
勸君莫強安蛇足 一醆醇醪不得嘗
這首詩是杜牧講自己,「中路因循我所長」,這是他的長處,事情做一半就算了,看看覺得後面沒有什麼結果,算了,中間夭折了——我的個性有點像他,所以經常引用他的詩。「由來才命兩相妨」,有學問、有本事、有才能,但是沒有這個命有什麼辦法呢?有人又沒有學問,又沒有本事,又沒有能力,但是他有這個命。這兩句是唐詩裡面的名言,是哲學思想的最高境界。
所以我經常告訴青年同學,研究中國哲學的不通詩詞,很多哲學的寶貝東西都錯失了。「勸君莫強安蛇足」,他說人生有時只需把握一點現實,得過且過,今天好就是今天,明天就不需要考慮了。已經畫好一條蛇,你再添個腳就不是蛇了。如果你自作聰明,在那個現實世界裡添一點,「一醆醇醪不得嘗」,分明一杯很美的酒,已經吃到嘴邊,你想給它加一點點東西,完了!這一杯酒也喝不成了。這就是道家的思想,也是詩人的境界,也是中國的一種人生哲學思想。
關於力命的資料很多,上次講《莊子》也說過,「有聖人之道,無聖人之才」,也沒有用;「有聖人之才,無聖人之道」,也沒有用;要有聖人之道,也要聖人之才,才能成為一個聖人。我們學佛也一樣,你說有道,有了般若智慧,如果沒有福報、福德,也修不成;有福德、福報,智慧不夠也修不成。所以學佛講福智二嚴,就是智慧與福德的兩種莊嚴成就。換句話說,也就是才與命的問題,因為道與命也是要並重的,缺一而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