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餐廳到造餐飲平臺,大龍鳳創始人在唱哪出戲?

2021-02-27 紅餐網

彪哥(原名魏旭翔)在廣州餐飲圈是著名的「懂吃」的品牌創始人,一手打造大龍鳳、祿鼎記等「餐飲潮牌」,當年帶著團隊,不僅硬生生將剛問世便遭遇禽流感的大龍鳳盤活,還成了著名的「排隊餐廳」。在創造了大龍鳳、祿鼎記的成功後,「城會玩」的彪哥又開始操盤「聯合造食」,試圖打造全國首個基於餐飲的生態平臺。

彪哥聊大龍鳳怎麼玩營銷

專做廣東名菜雞煲的大龍鳳,幾乎是伴著禽流感疫情誕生的。

2013年,彪哥看上了雞煲這個廣東的著名美食,想在這個著名品類中,塑造出一個品牌。於是,大龍鳳在廣州應運而生。

▲大龍鳳創始人彪哥(原名魏旭翔)

開業不到3個月,禽流感來襲,重災區廣州幾乎「全城恐雞」,跟雞有關的飲食一落千丈,「專業賣雞」的麥當勞、肯德基都挽不住頹勢,而這對剛剛「出生」,又專做雞煲的大龍鳳來說,無異於一場巨大災難。

▲粵劇演員成為大龍鳳吸睛的第一步

幾乎沒人能想到,大龍鳳這個全新的品牌,宣傳還沒鋪開、還未收穫口碑、沒有顧客沉澱,居然能在這場禽流感襲城中生存下來,包括大龍鳳的創始人彪哥自己。

更讓人沒想到的是,大龍鳳開業近4年,除了在和禽流感抗爭的那年,等位的隊伍排了3年。是什麼讓這個「零基礎」的品牌成為大眾心目中的「潮店」,寧願排隊都要等?彪哥把它歸功於那場差點沒毀了大龍鳳的災難。

「災難」鑄就「排隊基因」

既然問題出在雞,出在禽流感,彪哥就帶著團隊研究禽流感,生把大龍鳳的團隊都弄成了禽流感專家。

團隊弄明白了禽流感的原委,就開始從源頭杜絕禽流感,到全廣東去找好雞,哪個養殖場的雞健康,哪種雞肉質鮮嫩,怎麼運輸、保鮮更安全.

大龍鳳也在這個過程中,明確了自己想要的雞的種類。彪哥坦言,為了控制成本,保證人均消費在70~80之間,大龍鳳選雞的標準不是最貴的,而是最安全的,最適合做雞煲的。

同時,由於禽流感感染人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進食未完全煮熟的病雞,大龍鳳在篩選出優質雞種,杜絕病源後,還有構築了第二道防線,就是保證每一個雞煲都是100%全熟。

大龍鳳也在宣傳上順勢打出:我們用心做雞,你們放心叫雞。應景而直戳消費者痛點。

但這些努力都是消費者看不見的,看不見,就等於不信任。

於是,彪哥和他的團隊就一桌一桌向顧客宣傳、解釋。但如果每次都貿然衝上去跟顧客交流,很多顧客會覺得突兀,大龍鳳就不斷製造為消費者服務的機會,然後在服務中「植入」禽流感常識,及大龍鳳品質的宣傳。

不少顧客慢慢開始試著相信、嘗試大龍鳳,有吃、有玩,還不用擔心禽流感。在這個過程中,大龍鳳也學會了怎麼去做服務,很多顧客都是在那個時候變成大龍鳳死忠粉和義務宣傳員,為大龍鳳積累了第一批種子用戶。

在禽流感中,大龍鳳不僅沒有死掉,反而在一種幾乎沒有競爭對手的狀態中,完成了口味的改進,口碑、人氣的原始積累,當禽流感過去,大龍鳳便開始爆發,開業近4年,到今天4家店,仍然每店排隊。

有時候,可能正是被逼得無路可走了,才走出了自己的路。

把傳統用年輕人能接受的方式傳達

除了取得消費者信任、口味好,促成大龍鳳排隊的原因,在於大龍鳳的營銷,年輕人覺得它好玩、很「潮」、符合個性,而彪哥把這功於大龍鳳的兩個基因,一是危機中完成進化的雞煲、服務,一個就是貫穿整個大龍鳳的粵劇文化。

傳統的粵劇怎麼會和「潮」掛上鉤呢?

「其實我們是想向年輕人傳播一些傳統文化」,看著父輩們每天熱愛、自己聽著長大的粵劇逐漸沒落,彪哥一直想做點什麼,「但要用年輕人能接受的方式去傳達」。

最開始,大龍鳳嘗試過直接在餐廳中播放粵劇,但幾乎沒人理,年輕人更喜歡流行音樂,不喜歡粵劇那種咚咚鏘鏘的聲音。

但這個過程中他們發現,年輕人雖然不喜歡聽粵劇,卻非常喜歡粵劇的戲服,大龍鳳店門口「全副武裝」的花旦、小生,幾乎成為商場的「風景區」,路過的年輕人都要去合照。

▲大龍鳳專為粵劇演員開闢演出劇場

所以,在之後的推廣中,大龍鳳是有選擇性、循序漸進的,先從年輕人喜歡的視覺上切入,不光在門店加入穿戲服的粵劇演員,還把餐廳裝修得像個戲院,當年輕人開始被吸引,開始感興趣,又從聽覺上向年輕人傳播粵劇。

大龍鳳現在已經開始找一些音樂人,做粵劇改編的粵語歌曲,希望更多年輕人去接受粵劇的唱腔、文化。

除了在門店上做功夫,大龍鳳還擅長跨界營銷這種網際網路界常用的手段。

大龍鳳第一次跨界合作,是參加廣州寶馬周年慶,正是粵劇文化,讓大龍鳳在其中吸睛無數。粵劇演員一身戲服出現在寶馬的周年慶典,最現代的汽車搭配最傳統的戲服,碰撞出無數火花,成為全場焦點,很多人通過這場活動認識了大龍鳳。

▲粵劇演員坐著奔馳外送大龍鳳雞煲

之後彪哥「變本加厲」,在和奔馳的合作中,直接讓粵劇演員們穿著戲服,坐著大奔去寫字樓送雞煲。試想,戲服、大奔、雞煲,三個根本不搭嘎的元素,居然和諧地出現在你眼前,你會不會駐足停留,拍個照,發個朋友圈?

這就是大龍鳳的跨界營銷,一切都建立在「雞煲」、「粵劇」這兩個基因上。「確定好基因,所有的品牌策劃、活動,其實都是圍繞這兩個基因去展開。」

確定的基因,其實就是大龍鳳品牌營銷策劃的核心,合作方因為這個核心被吸引,合作時圍繞這個核心策劃,獲得傳播,又引來更多品牌合作的靈感,形成良性循環。

打造首個餐飲生態平臺

在大龍鳳上,可以說彪哥嘗夠了傳統、新潮融合碰撞,以及跨界合作的甜頭,既然跨界都能合作,餐飲界內部本身,怎麼就不能有更多合作,更開放呢?

「聯合造食」就是餐飲界開放合作的一個實驗品。

彪哥一次找辦公室時,不僅想為員工提供一個辦公室、會議室、餐飲需要的實驗廚房,還要學習谷歌這些網際網路企業,給員工娛樂、休閒的空間,但除了辦公工位,會議室、實驗廚房、休閒區的使用率是很低的,一個品牌、一個公司很難負擔,怎麼辦?

現在汽車、自行車都可以共享了,為什麼辦公室不可以共享?於是聯合辦公的雛形在彪哥腦中形成。

現在,一個4000多平米的「聯合造食」辦公室已經落地廣州琶洲,不僅擁有眾多獨立辦公室、休閒區、實驗廚房等硬體,還有眾多讓人欣羨的軟體。在入駐「聯合造食」的品牌中,除了各家餐企,還有從品牌策劃、logo設計、店面設計,到原料供應商、設備供應商,再到地產商、資本方等,餐飲生態鏈上的幾乎每一環,你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甚至包括各類培訓。

▲聯合造食眾多辦公間,可容納數十個品牌

就像大龍鳳和寶馬、奔馳的合作,如果當年彪哥沒有找寶馬、奔馳的資源,是不是營銷就會打一些折扣?

而這樣的餐企不在少數,餐飲界各方諮詢不對等、資源不互通的狀態由來已久,如果各家餐企不僅靠自己的資源打拼,整個餐飲界更開放,會是什麼樣?你的閒置資源可能對我有大用,我的也一樣。

可能有人覺得,這不就是網際網路流行的孵化器嗎?但彪哥說,不,「聯合造食」不是個孵化器,而是只關注餐飲的生態平臺。

▲聯合造食有可共用的實驗廚房

聯合辦公,讓餐企更好地溝通,實現「互助」,只是「聯合造食」的初級形態,隨著餐飲生態鏈上各環節企業越來越多地進駐「聯合造食」,整個平臺就是個大的資源圈,平臺上每個企業都能享受到「共享」資源的福利。

其實,中國餐飲很多難題是自己給自己造成的,比如各企業間互相製造壁壘。而隨著眾多新餐飲的進入,餐飲已經在向著更開放的方向發展,賣烤肉的可以和賣烤串的合作,日料餐企和日料餐企也可能不是對手,而是合作者,實現「共贏」。

彪哥理想中的「聯合造食」,就是這樣一個可以系統性地涵蓋餐飲生態鏈上各環節的生態平臺,就像一個小型生態系統,可以企業可以在其中交換資源、互幫互助,自我供給,自由生長。

▲公共辦公區域的每盞燈都有插座,可以在任何地方插電,辦公

而「開放」,是「聯合造食」的根本。在「聯合造食」,還有一項會員制,你不一定要在這裡租一間辦公室才能享受這個平臺的資源,只要是會員,都可以在公共區域辦公,參加各種交流沙龍、培訓,新餐企學習老品牌的經驗,老餐企了解年輕人的想法。

和餐飲有關的一切,好像都可以在「聯合造食」這個生態平臺中找到一席之地。

彪哥說他不想靠「聯合造食」賺錢。這話,我信。

說實在的,想靠租金、會費賺錢,頂多賺些小錢,賺不了大錢。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阿里巴巴當初做淘寶,讓這麼多中小企業免費賣東西,不僅不賺錢,還燒錢,但當它經營起一個網購的生態,誰會懷疑阿里巴巴的賺錢能力呢?而它現在依然不靠淘寶入場費賺錢。

當然,「聯合造食」剛起步,沒人知道未來它會怎樣,但更開放、更多合作一定是未來餐飲的方向,未來甚至會頻繁出現併購、收購。這不是什麼壞事,中國餐飲至今沒有出現一家可以稱為巨頭的「國產」上市餐企,也和長久以來大多數餐企相對孤立的發展模式有關。

現在看來,至少「聯合造食」已經走在一條探索正確的道路上,我們只能祝它好運。


記者 |  紅餐網_陳言

視頻 |  紅餐網_羅小莊

內容交流  |  請加微信:hongcw66 
 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 18026395830


↓↓↓點擊「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大龍鳳:將戲院搬進餐廳,翻臺率堪比「綠茶」的雞煲店!
    彪哥說,「我們希望打造成為廣州市地標餐飲,透過門店傳遞和傳承廣州文化」大龍鳳,是從粵劇中衍生出來的,劇團中每個人都各施其職,群策群力,演繹出一場場精彩大戲。如今寓意一群人分工合力唱一場大戲,一群人一起做好一件事。「我們也倡導這種團結協作的精神,認真研究並做好一件事,即在大龍鳳這個舞臺上演繹精彩雞煲!
  • 海天森燕《遇見莆田餐飲人》--專訪新加坡莆田餐廳創始人方志忠
    本期《遇見餐飲大咖》帶您走進「新加坡金字品牌獎」餐廳--新加坡莆田餐廳的創始人方志忠。驅車從莆田來到我並不熟悉的江口,經過彎彎繞繞的村道,最後到達江口厚峰村,新加坡莆田餐廳食材加工廠,也見到了網上盛傳的「方叔叔」!
  • 滿大街國潮餐廳,「國潮風」還能吹多久?-虎嗅網
    小龍坎的成都寬窄巷子店推出了「國潮風」門店,隨後其推出以弘揚傳承「龍」文化為特色的高端子品牌小龍翻大江火鍋酒樓,視覺形象融合了懸龍、紅椅、古建築、園林等,陸續開出成都春熙路店、西安大雁塔店、上海外灘店。
  • 餐廳遇困,捨得改、守得住,方能化險為夷
    沒有哪一家餐廳的發展能一帆風順,基本上都要經過幾輪調整。定位不準要改,菜品不對要改,甚至裝修不合理改的也不在少數。因此,當餐廳生意不好時,要懂得找原因,捨得改。  林先生想在廣州近郊的一個村子開了家農家菜館。村子裡面有幾個小景點,經政府投資改建後打造成一個小型的旅遊景區。平時村子裡遊客並不多,但一到周末附近的人都愛到這個地方閒逛吃點小吃。
  • 扎堆開餐廳、批量請網紅,明星餐廳背後竟是同一個操盤手?
    天然呆奶茶和賢合莊火鍋雖然是以關曉彤和陳赫的名字開的店,但其最大股東同樣是至膳這家公司。這家「深藏功與名」的公司成立於2011年,在公司簡介中,至膳自稱是一家餐飲品牌孵化平臺,最大特點之一是進行「跨界」創意美食。這裡的跨界,似乎指的就是明星與餐飲的跨界,至膳通過為明星提供資本和專業的餐飲運營能力,解決食材供應、菜品開發等一系列問題。
  • 網際網路+餐飲下,如何能把餐廳開得更好?寫好餐飲文案首當其衝
    我們開餐廳,目的很簡單,往小了講,就是掙錢,往大了講,就是家國情懷。新餐飲環境下,開餐廳只是賣產品已經OUT了,我們需要把品牌、產品、服務或者品牌的情懷通過媒介傳達出去,讓消費者知道,進而更加喜歡你。文案之於餐飲,就好比廚師之於菜品,廚師用心去感受生活,那麼他就能炒出美味的菜品。餐飲品牌掌舵者,只要用心去感受生活,就能創造出讓人尊重的餐飲品牌。
  • 明星開餐廳為什麼難成「餐飲明星」
    今年初,李冰冰、任泉、黃曉明3位明星合作投資的火鍋店在三裡屯開業,餐廳佔地1700平方米,名為「熱辣壹號」。與此同時,歌手袁成傑也在今年開始做起了餐飲生意,據悉,其開的「祥興記生煎」在北京、上海都有分店,數量已經達到10家。同樣是今年5月28日,黃曉明的甜品店在上海開業。此外,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2013年餐飲業普遍遭遇寒冬時,依舊有不少明星加入到其中。
  • 前四代網紅餐廳覆滅,全因為不踏踏實實開個好餐廳
    從趙小姐不等位,到黃太吉,再到喜茶,三四代網紅餐廳的不斷迭代,或許會給出答案。 上海長樂路上一家裝修精緻的店—趙小姐不等位,開始走紅。最火爆時,排隊相當誇張,隊伍總能繞上幾圈,吃頓飯起碼要等倆小時。趙小姐不等位開啟了中國網紅餐廳的發展序幕,在營銷思路還不成熟的2013年,走紅原因依舊值得探究的:1)小清新的餐廳環境(現在在環境方面下功夫依舊是造網紅店的一個方向)2)故事加持:這家餐廳是丈夫給妻子的生日禮物,因為兩人都愛吃,好餐廳都要排隊等位,所以丈夫就在長樂路上開了這家餐廳,讓妻子趙小姐從此吃飯不等位。
  • 7位餐飲創始人齊聚探討餐飲轉型變革之路
    新消費者:95、00後消費群體正在逐漸成為消費主流   新場景:單一的堂食消費不復存在,衍生出外賣、外帶、零售新的消費場景   新競爭:產品已經是做好餐飲的根本,而營銷、組織等多元化的競爭力才是餐飲品牌之間的壁壘。   新場景和新消費者造就新體驗,新消費者和新競爭打造新品類,新競爭和新場景開創新商業模式,三者共同構建餐飲行業新餐飲。
  • 【餐飲案例】翠華餐廳李遠康:從外賣仔到上市公司老闆
    一個脆譁奶油豬、一碗鹿兒島豬軟骨撈公仔麵、一杯香滑奶茶,上班族們還在埋頭品嘗這份經典早餐時,出品方翠華餐廳已經在港交所敲鐘。這就是今天《廚道快報》與各位餐飲人分享的目前中國唯一一家在港上市掛牌的「茶餐廳」。到茶餐廳嘆杯奶茶,一直是很多香港人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
  • 「賣場+餐飲」再添玩家,家樂福年內將開百家自營餐廳
    家樂福開餐廳了,「Mr.福」全國首店落地上海!「超市+餐飲」的融合又有了新的玩法。蘇寧家樂福首家自營餐廳即將開業。餐廳取名「MR.福」,首店開在上海古北家樂福超市賣場內。餐廳營業面積700平米左右,設有240個座位,及單獨的收銀櫃檯。餐廳營收業績計入賣場。
  • 家樂福開餐廳「打劫」餐飲市場,該模式有何優劣?
    密碼導言 近日,著名商超品牌家樂福公告宣布今年內開100家餐廳,取名MR.福。蘇寧家樂福推出首家餐廳「MR.福」。 01 家樂福開餐廳「打劫」餐飲市場 上海古北的家樂福餐廳門店,於6月16日正式營業。據悉,這並不只是一家普通的餐廳。「MR.福」是家樂福親自操盤的重點項目,從餐廳名字到店面裝潢,再到菜單設計、菜品定製,全部由家樂福團隊獨立完成。
  • MUJI開了首家機場餐廳,除了提供餐飲還能帶來什麼?
    6月3日,Café&Meal MUJI無印良品咖啡餐廳在深圳寶安機場T3航站樓正式開業,無印良品再次向餐飲界邁進一步。儘管MUJI跨界餐飲行業已有多年經驗,但將餐飲店開在中國機場還是首次。作為中國首家機場Café&Meal MUJI,該餐廳與其它餐飲店有何不同?除了提供餐飲,機場餐廳又將為消費者帶來哪些驚喜?
  • 富二代開餐廳4個月300萬打水漂!光知道定位就想做餐飲?
    幾年前讀過一本書《贏在起點》,書中詳述餐飲酒店籌建步驟及前期準備工作,全程數據化,細緻入微手把手導入,仿佛現代餐飲酒店開店模版,只需按程序步驟代入即一切就緒,一直以來也被田源奉為籌建經典。 然近年,愈來愈覺此書尚未完全寫盡餐飲酒店籌建前期所必需的步驟。贏在起點,起點在哪?以何為界?是定位嗎?
  • 張旭 |瓦倫丁、王的江湖品牌創始人 餐飲行業萬能選手
    張旭瓦倫丁西餐廳創始人王的江湖創始人新疆旭日星輝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創始人改革開放40年,新疆餐飲40人張旭應邀接受大小通吃節目專訪,講述他成為餐飲行業「萬能選手」的故事。1.進入餐飲行業2.當時德克士有5大部門,各個崗位他挨個過了一遍,對餐飲行業有了基本的了解。2004年上島咖啡當學徒,學習製作咖啡、茶飲、調酒的技藝。2005年-2009年進入連鎖餐飲品牌——綠茵閣,前期主要負責出品和管理,後開始餐廳的管理。
  • 無印良品開餐廳了你造嗎?
    「無印良品開餐廳?」很多聽到時或許都會疑問,無印良品不是賣家居、文具和服飾用品的品牌嗎?怎麼會跑來開餐廳?是不是希望透過餐廳的擺設,讓顧客實際體驗,好提高餐具和桌椅的銷售?其實,像無印良品這樣的跨業開餐飲的品牌其實還不少,例如法國知名保養品品牌歐舒丹(L'OCCITANE)在2012年底,在臺北國父紀念館附近開了歐舒丹咖啡(L'OCCITANE Cafe);臺灣服飾品牌a la sha也於今年在臺中開了a la sha咖啡(à la sha Càfe),更不用說被時尚男女暱稱為「小b咖啡」的午茶名店、法國知名服飾品牌Agnès b.的Agnès b.
  • 餐廳復業5道檻,道道難倒餐飲老闆
    除了三大件,餐廳還要準備消殺物資,如消毒櫃、洗手液、淨化器,做好日常消殺工作:在開封開飯館的春天說,在餐飲群看到復工的通知後很高興,可是一看復工的條件就懵了,「我一看要求就頭大,我們做餐飲的工具太多了,要達到這個標準,不知道有幾家餐館能做到。」防疫物資昂貴難買,餐廳員工多消耗大,是復業後必須面對的問題。
  • 「超市+餐飲」升級:家樂福賣場將標配自營餐廳,年內開100家
    餐廳取名「MR.福」,首店開在上海古北家樂福超市賣場內。餐廳營業面積700平米左右,設有240個座位,及單獨的收銀櫃檯。餐廳營收業績計入賣場。家樂福自營餐廳定位平價私房菜,餐廳內可堂食成品菜,提供和標準餐廳一樣的堂食場景體驗。超市和餐廳、線上平臺則同步銷售餐廳的半成品菜,顧客買回家簡單加熱即可。
  • 必讀周報:全國餐飲陸續恢復;老鄉雞創始人抱母雞開發布會;海外多家...
    甘肅、四川等地陸續放開餐飲經營3月16日,甘肅省商務廳、甘肅省市場監管局聯合下發《關於全面恢復餐飲企業復工營業的緊急通知》,明確指出,各餐飲服務單位要在建立疫情防控工作制度的基礎上,從即日起全面恢復堂食就餐。並且表示,各地各部門不得對餐飲企業復工營業設置審批、備案等條件,還允許臨街餐飲店臨時越門佔道經營等。
  • 瘋狂的餐飲創業 網紅餐廳「僱託排隊」背後的陰謀
    點評美團等O2O平臺對餐飲最大的影響,是改變了餐飲業的流量入口,同時,將顧客的消費數據和口碑留了下來,便於後來的消費者決策。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口碑的力量變得前所未有的強大。但是,由於喝杯奶茶這件事實在是太小,沒有幾個消費者閒的蛋疼喝完後還給個點評。逛逛大眾點評就會發現,消費低的餐飲品類,評論數少的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