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抑鬱這條「大黑狗」

2020-12-23 騰訊網

二戰時期,英國首相邱吉爾在演講中連講三次「永不放棄(Never give up)」來鼓舞士氣。然而,看起來如此積極的首相先生,卻時常被抑鬱糾纏:那條名叫「抑鬱」的大黑狗,一有機會就咬住他不放。

在當今,這條黑狗奪去了無數人的生命;然而大眾對此毫無概念:

1. 公眾想當然地認為抑鬱就是「想不開」,是「心態」的問題(對於抑鬱症,最無效的一類話便是「你要樂觀點,要開心」這樣的雞湯),不給予重視。

2. 還有些人看到他們經歷嚴重抑鬱症的家人甚至都很難離開自己的床鋪,便會升起一股憤怒:「真是矯情!這麼點小事反應這麼大,就是吃的苦少!」「還自殺?真是做作!」。一些粗暴的家長便直接用拳頭「教訓」因為抑鬱症輟學的孩子。很不幸的是,這些家長偏執地迷信所謂的「挫折教育」,我的朋友的父親便是這種情況。當然,有需求便會有市場。

3. 另外,大眾傾向於對於幫助恢復腦化學平衡的抗抑鬱藥(antidepressant)和情緒穩定劑(mood stabilizer)產生強烈的排斥,僅僅是他們害怕「副作用」(我經常聽到「是不是激素藥?會不會傷腦?」這樣的說法),因此「擅自停藥」和轉向「替代療法」的現象確實很常見。如果你或者你的親友被嚴重的抑鬱症所折磨,請務必尋求專業幫助,以及按照處方服藥。我在之後會給出輔助性的建議,但是這些並不能代替醫療診斷和治療。為了消除誤解,我將會在下一期以漫畫的形式來解釋抗抑鬱藥是怎樣起作用的。

4. 因為受到迷信「挫折教育」和「是藥三分毒(排斥藥物治療)」的家長們,他們傾向於盲目聽信不合格的教育培訓機構(之前曝光的xx書院就是一個典型)的宣傳,導致孩子遭受創傷性應激障礙(那些糟糕的回憶會持續折磨孩子們的心智通過回憶閃現和噩夢)。

那麼,抑鬱究竟是什麼呢?

首先來講,抑鬱症並不是單純的「心情不好」。我們每一個人都會在特定狀況下(比如說,親人離世和失業)經歷一段時間的情緒低落,這是正常的現象。考試考砸了被母親訓斥,或者上班遲到被老闆點名批評,如果遇到這些情景時感到高興,那豈不是很荒唐。

任何情緒的存在都是合理的,而且對幸福(well being)來說意義重大。但是,抑鬱症的「心情不好」如同無法吹散的陰霾,不僅遮擋了任何美好的事物,還使得正在經歷這種狀態的人陷入令人窒息的絕望。抑鬱症類似與癌症,在緩慢地吞噬生活的質量,甚至讓你喪失繼續活著的勇氣,最終導致死亡——前者是在絕望和無意義中自我了結,而後者是在疼痛中的持續消耗。

與抑鬱相對的並不是「快樂」,而是「活力」和「平靜」。

你感到心情不好會仍然繼續你的工作,但是對於被嚴重的抑鬱症折磨的人而言,掀開被子從床上爬起來都是很難的事情。在功能神經影像檢查中,抑鬱症的大腦對唾手可得的獎勵無動於衷,他們的「獎勵系統」(與動機和成癮相關)死氣沉沉,怪不得他們如此欠缺活力——再也沒有足夠的多巴胺激勵他們去做一些事情了,甚至是起床這樣對常人毫不費力的事情。感到疲憊,身體酸痛(炎症的體現),這些是抑鬱症常伴隨的軀體症狀。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人同時會伴有腸易激症候群,這種狀況與壓力和焦慮等情緒問題相關;而且,更糟糕的是腸道菌群的紊亂會通過「腸腦軸」加重情緒的問題,引起炎症(過度的免疫應答)。一些研究顯示,迷走神經刺激療法對抑鬱症有所幫助。

我在前文所提到的「平靜」是抑鬱的反面。抑鬱症除了有持續的心境低落,還會感到煩躁。壓力和焦慮時常與抑鬱症相伴,這些會導致皮質醇水平上升。持續高水平的皮質醇會使海馬萎縮,這會引起記憶力下降,更難去調控壓力。杏仁核投射向下丘腦,通過HPA軸(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使得皮質醇等壓力激素的分泌量增加。海馬會抑制這個進程,與杏仁核的作用相互拮抗,從而形成穩態。抑鬱症伴隨的高皮質醇水平會導致海馬萎縮,從而使得這個抑制作用減少;與此同時,杏仁核也存在過度激活,這些合起來導致的後果便是一個惡性循環:皮質醇升高——海馬萎縮——海馬抑制HPA軸皮質醇釋放的功能弱化——皮質醇繼續升高。

曾經經歷過抑鬱症的人會抱怨「那一段時間感覺自己腦子不靈光」,在並不是錯覺,而是事實。長期維持高水平的皮質醇,除了會使海馬萎縮之外,還會讓前額葉皮質無法正常地發揮功能(這可以解釋為什麼總有人會上考場緊張到腦子一片空白)。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與集中注意力、工作記憶、調節情緒、認知靈活性、規劃和抑制衝動等「執行功能」有關。海馬參與了記憶的形成。所以,不要怪有抑鬱症的人「懶」了,他們只是力不從心而已。他們的大腦需要時間和周圍人的耐心以及合適的支持來重獲活力。

在這裡總結一下,抑鬱症會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困擾:

1、感覺糟透了:持續低落的心境,永無止境的沮喪,煩躁,焦慮和壓力以及吞噬一切的無力感。可能會伴有無意義感和自殺的念頭。

2、到處都不舒服:抑鬱症會伴隨軀體化症狀,比如疼痛、腸胃不適、疲勞等。當然睡眠問題是最常見的,比如難以入睡、早醒、睡眠中斷、嗜睡等狀況。

3、腦袋短路:抑鬱會損害認知功能,記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體現在難以完成工作或者功課。不過不要驚慌失措,畢竟這些只是暫時的。要信任自己的大腦是擁有很強的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他/她永遠不會拋棄你;請接納這種狀態,給自己一點耐心。

那麼,如何進行自助,以及如何給正在經歷抑鬱症的人提供幫助呢?我要聲明的是,不要進行「自我診斷」,更不要聽信搜尋引擎。如果你懷疑自己抑鬱了,最好做一個專業的測評。

1、嘗試意識覺察練習,也被稱為正念(mindfulness)。只有意識到自己此時此刻的狀態,自己的想法,才可以去判斷這些是否合理,以及改變他們。這些自動負性思維(Automatic Negative Thoughts)如同「螞蟻(ANTs)」鑽進褲子一樣讓我們感到不適。

心意如同風中的燭火一樣飄忽不定,當你在冥想時(把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事物上,一般是呼吸或者眉心,也有念誦瑜伽真言或者關注自己的感覺),你難免會胡思亂想——即使是冥想經驗豐富的瑜伽士(yogi),他們在剛開始冥想時仍然會有這種情況(只是他們非常擅長察覺和控制自己的心智,進而進入更深層次的冥想而已)。

正念便是專注當下,你覺察到自己的胡思亂想,接納它的存在,並再一次把注意力拉回到最初專注的目標。自我控制便是如此:覺察到自己偏離了目標,停止執著於那些將你的注意力帶走的事物,再度回到原先的軌道上。「覺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是一切的前提——畢竟多數失控和苦惱是起源於「漫不經心」。接下來我介紹「覺察呼吸」這個練習,它可以培養對自身狀態的覺察力。

你坐在椅子上,保持脊柱挺直,或者盤腿坐在墊子上。調整姿勢,使得自己感到舒適。閉上雙眼,來感受你的呼吸,你可以把雙手放在腹部,也可以感受氣流進入你的鼻孔,或者其它的部位讓你覺察到呼吸的律動。不要刻意去控制呼吸,因為隨著你變得平靜下來,呼吸本身會發生變化,這個進程是自然的。你可以在最開始的時候默念「吸氣」和「呼氣」,來幫助你進入專注的狀態;然後,開始感受自己的呼吸。如果走了神不要責怪自己,也儘可能從那個念頭裡抽離出來,重新回到專注呼吸這個練習中。最開始可以從10分鐘開始練習,然後逐漸延長時間,可以使用計時器。

如果你認為這是一個無聊的苦差事,但我希望你可以記住,冥想是改善額葉功能的有效方法,會使前額葉皮質的灰質變厚。它可以減輕壓力,降低皮質醇水平,甚至有助於改善記憶。你還記得上文所寫的「抑鬱症如何蹂躪大腦」嗎?

2、嘗試去閱讀認知行為療法(CBT)相關的自助讀物,不要被「療法」這兩個字給嚇到。心理治療並不是都需要躺在躺椅上,和白鬍子怪老爺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講童年時期發生的事情;而且,解決問題並不需要追溯那些陳年舊事兒,畢竟問題是當下的、近期的。我承認童年經歷影響了你如何思考和感受,以及你所構建的內心世界的「心靈地圖」是什麼樣的。想要擺脫這些思維模式,雖然說對童年的理解以及回憶的重構可以產生一些啟發,然而,我們首先要能夠意識到自己的非理性的信條:

我們強求自己或者他人(「應該」化);

認為一種事物或者一個人不是好就是壞(非黑即白);

看到一件事物的一部分便貿然斷定它的整體(以偏概全);喜歡胡亂給自己和其他人貼標籤(「標籤」是一種限制,是無形的囚籠);

對一切反應很誇張(糟透了,不可能)甚至去「佔卜未來」;

情緒化推論(類似於這樣「你就是個笨蛋,因為我很生氣」,仔細一看,確實很荒唐);

把自己的責任推得一乾二淨,或者與這個截然相反:本來不全是你的錯,你卻把責任獨攬一身(個人化)。

人並不是理性的動物,雖然很多詩歌在讚頌人類高貴的頭顱,然而,情緒本身仍然是「驅動力」。情緒(emotion)便是使(e-)之行動(motion)。理性是駕馭情緒的藝術,而不是壓制情緒。

質疑,可以讓那些使自己瘋狂的非理性信條在瞬間崩塌,你可以嘗試問自己「憑什麼」 、「有依據嗎」、「如果不x會怎樣」。你會發現之前你深信不疑的想法是荒謬的。在這樣的基礎上,回到問題本身,然後思考,如何做才可以真正地解決這些(有建設意義的想法和積極的行動)。

3、鍛鍊身體,不意味著一定要去健身房!我承認對於一些重度抑鬱的人來說,起床都會很耗費體力,不妨嘗試冥想。當你下床之後,會發現自己感覺好多了,你可以在在家裡走走,做家務,以及嘗試練習瑜伽。對於正在經歷輕度和中度的抑鬱的人來說,不會像重度抑鬱一樣精力和體力幾乎枯竭。需要按照自己的情況來選擇合適的運動,盡力而為,量力而行。

4、一些物質可以改善情緒。色氨酸是合成5-羥色胺的原料,這是一種讓人感覺平靜的神經遞質,抗抑鬱藥便會提高5-HT的水平。酪氨酸(可以由苯丙氨酸轉化得來)則可以合成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他們對維持情緒和精力至關重要。另外,我建議喝點茶。茶含有茶氨酸,這種物質可以增加5-羥色胺和多巴胺的釋放,可以舒緩情緒改善注意力。

5、在最後,睡眠很重要。睡前避免濃茶、咖啡、酒精和劇烈運動。電子產品會嚴重地幹擾睡眠,所以,不要再躺床上玩手機了。睡前的時間裡,可以進行類似於閱讀(不要用手機或者平板電腦,別告訴我你在看恐怖小說)和冥想這樣輕鬆的活動。

6、要允許自己成為人類(難免會犯錯誤),而不是神(完美、理想化的存在),完美主義和完善(追求接近完美的進程)本身背道而馳。筆者本人便有強迫的傾向,一味地追求「記住那些內容」;當我聽說他們一踏出教室門記憶「瞬間清空」,我才知道遺忘是一種常態。我曾經因為自己「記憶力差」和「注意力不集中」來譴責自己,然而,現在我看來,我已經盡力了。

未名腦腦說

不要怪有抑鬱症的人「懶」了,他們只是力不從心而已。

抑鬱症除了有持續的心境低落,還會感到煩躁。壓力和焦慮時常與抑鬱症相伴。

相關焦點

  • 抑鬱像條黑狗,喜歡咬住我們,掌握這三種方法:擺脫「黑狗」追隨
    當我們脆弱的時候,當我們失去信仰的時候,當我們沒有支撐力的時候,那麼抑鬱這條黑狗就會悄然而至,緊緊跟隨著抑鬱症患者。如果自己跑得快,那麼這條黑狗就被自己甩了,如果自己跑得慢,甚至咬住自己的衣服,那麼跑起來就更慢,這樣就會被它拖到疲憊不堪,任由這條黑狗折磨了。
  • 抑鬱——我們該如何與生命中的黑狗相處?
    除此之外,也有我們身邊最普通的陌生人們,正在經歷著這條黑狗的折磨,有些人害怕迎來一樣的目光而不敢自己生病了,還有一些人甚至不知道黑狗已經悄然來到自己的生活。抑鬱這條隱匿在我們生活中的黑狗,已經於無形當中帶走太多人。然而,在萬千灰色人群中,就診率僅有4%,絕大多數抑鬱症患者選擇了隱藏,甚至有相當一部分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有不同程度的抑鬱症。
  • 成長|我有一條黑狗,它名叫抑鬱
    就像一個視頻中說的一樣:我有一條黑狗,它名叫抑鬱。每當這黑狗出現,我就感到空虛,生活也慢了下來。他總不期而至地出現在我的面前。黑狗讓我變得像個老人一樣,整個世界好像都在享受生活,而我卻只能與黑狗相伴。那些曾帶給我的快樂事情,忽然消失了。它讓我失去食慾,它蠶食掉我的記憶和集中精力的能力。拖著這條黑狗,無論到哪裡或者做什麼,都需要超人的力量。
  • 趕走抑鬱這一隻黑狗 - 三藏
    將抑鬱症比作如隨影如形的黑狗,這個說法是英國前首相邱吉爾說的。看來名人患抑鬱症的不在少數,比如飾演憨豆先生的羅溫艾金森,還有美國喜劇演員金凱瑞。我們國內演藝界患抑鬱症的藝人也非常多,比如主持人崔永遠,歌手陳琳,已故演員喬任梁,等 等 。
  • 一個中老年人對抗抑鬱症的故事:我最終打敗了這條「黑狗」
    但現在,我心中的那條黑狗告訴我,那不過是一大堆沙子和水罷了。而我竟無法反駁。」。(左:胡克斯 右:諾瑪)這段話來自維克多·胡克斯(Victor Hooks),這篇文章的主角,一位有著詩人靈魂的勤勞品質的愛爾蘭人。
  • 接納是勝過抑鬱「黑狗」的開始
    邱吉爾把抑鬱症比做「黑狗」,大半輩子都在與這隻黑狗抗爭。後來我慢慢明白,勝過抑鬱症並不是把這隻「黑狗」當包袱徹底甩掉,而是學會跟「黑狗」和平共處,也就是處理好跟它的關係。無論處理什麼關係,跟他人、自己還是大自然,都要接納,而不是抗拒。跟抑鬱症的關係亦是如此。
  • 世界衛生組織宣傳片喬任梁因抑鬱症去世抑鬱症這隻黑狗
    >我有一條黑狗,它的名字叫抑鬱。每當這條黑狗出現,我就感到空虛,生活也慢了下來;它總是不期而至的出現在我面前;黑狗讓我變得像個老人一樣;整個世界好像都在享受生活,我卻只能與黑狗相伴;那些曾帶給我快樂的事情,忽然消失了;它讓我失去食慾;它蠶食掉我的記憶力和集中精力的能力;
  • 喬任梁去世四周年,抑鬱的黑狗怎麼就不放過我?
    每年的這天,喬恩都會發一張粉色的天空,因為這是他最喜歡的。喬任梁離世的時候才28歲,是一條生命正值的大好青春年華,鮮活燃燒的黃金時期。據悉,他生前就向身邊人透露過自己被抑鬱症折磨的苦痛,可是大家對這個疾病都一知半解,不懂如何幫助,才會面對他的求救信號顯得「無動於衷」,也就有了他意外離世的遺憾。
  • 喬任梁去世四周年,抑鬱的黑狗怎麼就不放過我?
    每年的這天,喬恩都會發一張粉色的天空,因為這是他最喜歡的。喬任梁離世的時候才28歲,是一條生命正值的大好青春年華,鮮活燃燒的黃金時期。據悉,他生前就像身邊人透露過自己被抑鬱症折磨的苦痛,可是大家對這個疾病都一知半解,不懂如何幫助,才會面對他的求救信號顯得「無動於衷」,也就有了他意外離世的遺憾。
  • 成長改變是勝過抑鬱「黑狗」的關鍵
    我認識的一位患過癌症和抑鬱症的高級心理諮詢師,也認為抑鬱症比癌症更難治。為什麼抑鬱症會比癌症更痛苦呢?因為癌症只有身體的痛苦(癌症引發的抑鬱症另當別論)。絕大多數癌症患者還是會覺得自己有人愛,還是有信心和自尊心,希望活著。抑鬱症是身體加精神上的雙重痛苦。除了頭痛、失眠、心慌、胸悶等軀體症狀,抑鬱症還有精神上的無意義感、無價值感、絕望、羞愧。
  • 抑鬱症這條大黑狗,請你離我遠遠的!
    相信大家這兩年早就被「sm」、「抑鬱症」的字眼刷屏了~在驚訝、惋惜和悲痛之餘,「抑鬱症」這個詞又一次走進大眾的視野。 還記得崔永元和趙本山、宋丹丹在春晚上的小品《小崔說事》其中有一個崔永元抑鬱的梗,其實那不是玩笑,崔永元真的患過抑鬱症。他曾在微博中提到「患病期間,一聽到要離開人世就非常快樂」。 抑鬱症的可怕你想不到,哥哥張國榮、最美「黃蓉」翁美玲、陳寶蓮、李恩珠等,他們都是因為抑鬱症而死的。
  • 他們為何都患抑鬱?抑鬱症真的是黑狗?咬死無數天才?
    他們為何都患抑鬱?抑鬱症真的是黑狗?咬死無數天才?文|田田說史《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裡寫到,道說:「這裡是人間」;佛說:「這裡是六道之一」;上帝說:「這是天堂和地獄之間的戰場」;哲學說:「這裡是無盡無窮的辯證迷霧」;人文說:「這裡是存在」;歷史說:「這裡是時間的累積,所有的解釋都在這裡」。看來這個世界是有無數面的不規則體。
  • 如何面對抑鬱症這隻「黑狗」
    如何面對抑鬱症這隻「黑狗」 2020-08-04 17:4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抑鬱症(黑狗)並不可怕,教你如何戰勝他!
    而後來其娛樂圈好友相繼爆料我們才逐漸明白其實開朗是表面他心裡的黑狗早已伴隨多年而我們很多人心裡也住著這條黑狗我們只有正視它,和它和平相處才不至於走上死亡的不歸之路~首先我們要有幾個認知:抑鬱症是一種病,不是簡單的不高興,這沒什麼不好意思,不能承認的,它也有輕重之分
  • 【心理短片】科普動畫|抑鬱症科普——我有一條黑狗!
    華夏思源專注做心理學教育10年 累計培訓30萬名諮詢師線上最大的教育平臺 《我有一條黑狗,它名叫抑鬱》 當抑鬱來襲的時候,怎麼描述它才足夠準確?
  • 金鐘鉉遺書:抑鬱最終將我吞噬|如果抑鬱使你失去歡樂 請一定看這篇
    一條條鮮活的生命消逝,我們才意識到,要比以前更謹慎的對待身邊正在抑鬱的朋友或家人不要認為外向的人不會抑鬱用papi醬的話說:如果有一天你一個非常外向的朋友跟你說他最近很痛苦這種情緒被邱吉爾形容為「黑狗」。2015年,國外抑鬱症患者Matthew Johnstone繪製了插畫來表現抑鬱症患者的感受,並創作了短片《我有一條黑狗,它名叫抑鬱》,後來成為世界衛生組織的公益宣傳片。這是一部關於如何與抑鬱相處的短片。
  • 抑鬱症這隻黑狗到底長什麼樣
    抑鬱症這隻黑狗咬上我了。我卻無法向我周圍的人證明它的存在,更無法描述它的樣子。他們不相信我,不能和我感同身受。所以,你真的了解抑鬱症嗎?首先,抑鬱症是一種病心理疾病,更是一種大腦功能疾病。當大腦的神經遞質因為某種原因出現紊亂,人體就會出現失眠、焦慮、強迫、抑鬱、恐懼等症狀,表現為抑鬱症、雙相情感障礙、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大腦疾病。我曾經也和大多數人一樣,認為得抑鬱症的人就是不夠堅強,不用吃藥,不用看醫生。到後來才明白,由於大腦發生功能性病變或器質性病變,患者遭遇意志無法控制的精神障礙和痛苦。
  • 面對抑鬱症這隻黑狗不要怕,總有許多辦法來馴服它
    心中的抑鬱就像只黑狗,一有機會就咬住我不放。 ――邱吉爾有些人勇敢地與抑鬱症這隻黑狗抗爭,卻還是被它壓製得動彈不得,沒能驅走抑鬱的陰霾。
  • 我有一條黑狗,他名叫抑鬱 I had a black dog, his name was depression
    —— 致我們所愛的人to the people  that we love_____________我有一條名叫「抑鬱」的黑狗。I had a black dog. His name was depression.黑狗一來,我就會感到空虛,生活百無聊賴。
  • 為什麼抑鬱症又叫做黑狗?
    ——馬修·約翰斯通自二十出頭起,馬修便身患抑鬱症,看黑狗在生命中時來時往。面對被黑狗充斥的生活,他曾奮起反抗又無力地躺倒在地,努力自救卻還是被黑狗制服而無法動彈。黑狗一度令他徹底屈服,幾乎失去生存下去的勇氣和決心。然而憑著一絲抗爭的意志,他決定尋求專業的幫助和指導,正視黑狗,不再獨自抵抗,並逐漸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