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花果果園到「煤鹽古道」,再到川威集團,12月2日下午,記者跟隨威遠縣委書記於進川進行了一次調研採訪。採訪中我們發現,作為工業大縣,威遠正在特色農業、文旅產業等領域展現「野心」。
去年底,威遠印發《「再造一個產業威遠」實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力爭全縣GDP達到500億元,爭創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強縣。
今年,威遠再次入選西部百強縣,但排名相對靠後。想要連續上榜乃至衝擊更高的排位,夯實建設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增長極的基礎,威遠還需補齊哪些方面的短板?又有哪些具體路徑與抓手?採訪中,於進川坦誠地給出了解決方案。
□王晉朝唐廣 四川在線記者王國平 劉川
既要「參天大樹」,也要培育生態綠洲
記者:外界有種說法,一旦川威「打噴嚏」,威遠整個工業就會「感冒」。如何破解這一局面?
於進川:川威集團對於威遠工業來說,是一棵「參天大樹」。川威發展得越好,支柱作用越明顯。我們一方面要讓這棵「參天大樹」長得更大、更茂盛,同時還要培育生態綠洲,通過延伸產業鏈把新能源、新材料、新裝備製造、新食品醫藥等產業做起來,讓生態綠洲充滿生機。這樣,整個存量就做大了。
另外,還要解決增量問題。我們要加大合作力度,抓住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內江市處在成都和重慶中間,威遠作為內江的一分子,正好借勢借力。在這樣的國家戰略下,成渝中部必然會有一個崛起的過程。有眼光的企業家,一定會選擇往中間走。
將做大存量和引進增量兩者結合起來,就能讓威遠的產業遍地開花。
記者:這是去年底威遠印發《「再造一個產業威遠」實施方案》的考量?
於進川:我們的初衷是補齊傳統產業改革創新不夠好、轉型升級不夠快,一二三產發展不夠均衡、融合度不夠高等方面的短板。
按照這個思路,我們實施了五大行動。第一是壯工業,剛才已經說了。第二是強農業,突出「東藥材+南無花果+西櫻桃+北茶葉+全域生豬」的產業格局。第三是活商貿,今年威遠被評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已經有了一些成效。第四是興文旅,按照全省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的要求,把文旅產業興起來。第五是促民營,制定了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具體措施。通過這五大行動,我們努力再造一個產業威遠。
六大措施「興文旅」,重點打造4張名片
記者:威遠有很多特色農產品,但大都未形成品牌效應,這一問題如何破解?
於進川:對,這個問題直擊要害。下一步我們需要著力解決品牌塑造以及和地方如何建立連結的問題。以威遠無花果為例,種植面積達5.2萬畝,佔全國集中連片種植面積的23%左右,但在外界的知名度不高。為此,我們爭取到2023年第七屆國際園藝學會世界無花果大會舉辦權,這將是大會首次在亞洲舉辦。我們通過展會等多種渠道,讓無花果成為川果的一張名片,以後大家一提到威遠就想到無花果,一提到無花果就想到威遠。
目前,我們制定了品牌推廣計劃,組織品牌企業在成都等城市開設「威遠特產店」,積極參加博覽會、展覽會、交易會,助力更多威遠品牌走出去、走得遠、走得好。
記者:威遠的文旅產業長期被工業大縣的稱號所掩蓋。剛剛您提到的「興文旅」行動,具體有哪些舉措?
於進川:主要有六大措施。一是抓資源普查,完成威遠縣文化和旅遊資源普查,查明927個旅遊資源、1941個文化資源,威遠穹窿、騎龍坳雲霧、石板河等7個五級資源,極具開發價值。二是修編《威遠全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三是抓景區突破,致力創建更多國家A級旅遊景區,發揮引擎帶動作用。目前,世界無花果博覽園成功創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實現了威遠國家A級旅遊景區零的突破,石板河旅遊景區也通過了省上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的初評。四是抓項目建設,形成全方位、多體驗的全域旅遊項目群。五是抓品牌打造,重點打造「威遠穹窿、無花果、足球、黃老五」4張文旅名片。六是抓政策扶持,設立年度2000萬元文旅發展專項資金,推動天府旅遊名縣創建。
記者:產業發展,交通先行。威遠是內江兩個不通高鐵的縣(市、區)之一,威遠交通如何改善?
於進川:「十四五」期間,威遠將著力在「內聯」「外暢」上下功夫。「內聯」,完善城市骨架路網體系。「外暢」,著力打造「1456」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1」即1個通用機場,「4」即成自高鐵等4條鐵路,「5」即5條過境高速公路,「6」即6條國省幹線公路。這樣,威遠能成為眉山、資陽、內江、自貢、瀘州的地理中心和交通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