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螢屏作品回歸現實主義題材 觸摸生活肌理表現真實人性

2021-01-09 人民網

原標題:觸摸生活肌理 表現真實人性

  《歸去來》劇照。 資料圖片

  當前,電視劇創作正以強有力的姿態回歸現實主義題材。在五部委聯合下發《關於支持電視劇繁榮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中國視協發布重點現實題材電視劇劇本徵集等的推動下,2018年被看作是「現實主義回歸年」。而隨著現實題材劇的持續發熱,類型也不再局限於家長裡短的婆媳劇和都市飲食男女的愛情劇。

  近日,兩部現實主義題材大劇先後宣布開機和開播,兩部劇從題材到視角都給人耳目一新之感:陳偉霆主演的《風暴舞》聚焦信息安全這一少見的題材;曾打造過《媳婦的美好時代》的劉江導演新作《歸去來》,則是國內少有聚焦海外留學生生活的電視劇。南方日報記者分別專訪了兩部劇的幕後主創,談現實主義題材劇如何抓住現實生活的質感。

  視角取材放寬至海外

  去年,《雞毛飛上天》《情滿四合院》等一批影視作品贏得眾多觀眾的青睞,今年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的比重明顯增加。以被稱作電視行業風向標的「春交會」為例,從《最美的青春》《你遲到的許多年》《大江大河》到《我們的四十年》等一批相關題材作品集中展示,從不同側面、用不同風格真實客觀地再現社會現實。

  陳偉霆、古力娜扎領銜主演的《風暴舞》日前在北京開機,該劇選擇了立足現實的原創劇本,通過金融安全、地區安全的切入點,將以往很少涉及的信息戰帶入觀眾眼帘,這在國內影視劇市場是非常稀有的類型。導演劉新介紹,《風暴舞》在劇本創作之初,就堅定地走類型化創作道路,將「快節奏」「緊劇情」「大體量」「強戲劇性」等特點貫穿整個故事脈絡。

  於5月14日登陸東方衛視、北京衛視的《歸去來》則著眼於當代青年群體的海外留學生活,講述他們從象牙塔走向社會,一步步完成蝶變的故事。

  「留學生群體像是一面折射現實的鏡子,能夠非常直觀地反映中國當下的情況。」《歸去來》編劇高璇表示,她和另一位編劇任寶茹數次赴美採訪,收集素材,只為展現最真實、最原始的留學生狀態,「所有真正鮮活的東西,都來源於生活,所有好的創作,都建立在對於真實生活了解的基礎之上。」

  警惕脫離現實「懸浮劇」

  現實主義題材劇數量井噴的同時,需要警惕的是其中部分脫離了中國現實的「懸浮劇」,也有不少打著「現實主義」的旗號卻講述諸如「霸道總裁愛上我」故事的「偽現實主義」在濫竽充數。

  曾執導過《媳婦的美好時代》《黎明之前》等經典作品的劉江導演,多年來專注於現實主義題材劇的創作。他認為,「現實主義」要表現典型環境下的典型人物,貼近生活,反映生活的本質。他創作時一以貫之的原則是「表現最真實的人性」。「很多劇有著現實主義題材的包裝,反映的卻不是中國人的情感,更像是從日劇、韓劇裡空降而來。所謂的『懸浮劇』沒有觸及到真實的人性和真實的人生,觀眾會覺得很假,假的話就不是現實主義。」劉江對南方日報記者說。

  編劇高璇和任寶茹所理解的「現實主義」,需要觸摸到生活肌理,呈現當下人和社會關係,有當下的生活質感,「當有一天能寫出生活質感時,你已經無法架空和抽離或是懸浮了。」

  《風暴舞》的定位是現實主義題材,創作團隊一直在琢磨,如何做到讓觀眾相信劇中的故事就發生在我們周邊。「創作的故事必須在一個科學的、有現實可能發生的依據情況下,有邏輯地闡述故事。」

  不過,接受採訪時,高璇和任寶茹均對同類型題材作品扎堆的現象表達了隱憂,「多了就同質化了。一個健康的市場應呈現的風貌是多元化,有多樣化的類型和題材供觀眾選擇。」特派記者 劉長欣 實習生 許詩穎 發自上海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推薦閱讀

全國黨報網站總編輯2018賀新春  辭舊丹雞鳴盛世,迎新瑞犬頌神州。新春佳節即將來臨,人民網總編輯餘清楚以及全國多家黨報網站總編輯共同為網友們送上新春祝福!祝大家新的一年萬事順意,節節進步!【詳細】

為網絡空間「歲月靜好」 網信工作不騖虛聲  2017年,在習近平總書記網絡強國戰略思想指引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各項工作紮實推進,網上主旋律高昂,正能量強勁,各項法律法規進一步完善,網絡空間更加清朗,網絡空間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明顯提升。【詳細】

相關焦點

  • 2018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匯總介紹 緊扣時代貼近生活
    延續2017年現實題材劇的崛起熱度,2018被視為「現實主義回歸年」,在強化現實主義創作目標確立的大環境下,貼近生活、倡導正能量的現實題材劇逐漸成為主流。­  現實主義向來是影視劇創作領域的重要題材,今年以來,一批優秀的國產現實題材電視劇作品登錄螢屏,如《美好生活》《歸去來》《最美的青春》《正陽門下小女人》等,立足社會生活、直面熱點話題,展現時代變遷,獲得了較好的社會影響和收視成績,贏得了市場認可和業界尊重。
  • 讓主流的回歸主流 螢屏召喚「溫暖的現實主義」
    《人民的名義》《我的前半生》《情滿四合院》《急診科醫生》……歷數2017年的年度熱播劇,的確會發現這樣微妙的轉向:國產電視劇的熱度,正在從「幻」字當頭向現實表現轉移。在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看來,現實題材有著多元發展的前景:「不只有批判的現實主義,也可以有溫暖、詩意的現實主義。」現實題材電視劇是透視時代的鏡子,能夠海納百川地狀寫生活、反映現實。
  • 愛奇藝都市劇《生活萬歲》殺青,現實主義題材締造的深層生活認同
    近年來,現實主義題材成為風口,諸多反映時代變遷和社會發展的影視作品脫穎而出。快速發展的社會生活激發靈感來源、豐富創作素材,也正因為如此,觀眾對現實主義題材的熱情有增無減。近日,愛奇藝都市劇《生活萬歲》殺青特輯曝光,很多網友期待值飆升。
  • 愛奇藝都市劇《生活萬歲》殺青,看現實主義題材締造深層生活認同
    近年來,現實主義題材成為風口,諸多反映時代變遷和社會發展的影視作品脫穎而出。快速發展的社會生活激發靈感來源、豐富創作素材,也正因為如此,觀眾對現實主義題材的熱情有增無減。憑藉強大的製作班底、硬核的演員陣容、有溫度的敘事手法,以及獨具深層生活認同感,《生活萬歲》未播先熱,很多業內人士在看過殺青特輯後也紛紛點讚,認為這部作品頗具現實主義題材精品爆款品相。在回歸現實主義題材成為趨勢的國劇市場,《生活萬歲》如何講述好故事?作品的真實性又將如何落地?
  • 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如何打造出高品質內容?|中國網絡視聽大會
    影視行業經歷幾年跨越式發展後,市場也開始過濾掉浮躁,回歸最初的「匠心」,全面迎來「內容為王」的時代。在尋求轉變和突圍的過程中,本是老生常談的「現實主義題材」,如今成為了影視行業追逐的熱門題材。特別是近來年在現實主義題材中的深度耕耘,讓觀眾和市場都看到了現實主義題材也能受到口碑和熱度雙豐收。在侯鴻亮看來,主流的倡導對現實主義題材劇是有一些推波助瀾作用的,而無論什麼題材的作品,都要面對市場目光的審視。在作品播出前,誰也不敢保證,能不能成為頭部的產品。「比如《都挺好》,創作的初期只是因為一個父親形象顛覆了我們的認知,有想要表達的內容,我們才決定去做。
  • 從生活中來,看「硬核」現實主義佳作閃耀螢屏
    只有從生活中來,才能打動觀眾」——現實主義精神依舊是本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頒獎典禮上的關鍵詞。現實主義精品帶來最多溫暖與感動與時代共振、與生活共鳴、與人性對話的現實主義色彩,一直是中國電視劇創作的一大特點。
  • 《安家》火了,現實題材影視劇何以制霸螢屏?
    2019年,《都挺好》《小歡喜》等現實主義題材劇憑藉原生家庭、養老、高考等社會熱點爆火,根據相關劇情展開的話題更是持續不斷引發全民熱議。2020年初,現實題材又一次成為用戶關注焦點,由孫儷、羅晉主演的電視劇《安家》展露螢屏,獲得了不俗的口碑。
  • 2020網絡電影現實主義題材備受關注 第二屆中國網絡電影周選定...
    通過刻畫基層外賣員北漂奮鬥,為了籌集20萬手術費,拼命工作卻鬧出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表現了都市普通勞動者用誠實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努力和堅韌,用小人物呈現大題材,向為夢想拼搏的億萬普通人致敬。該片是繼愛奇藝和奇樹有魚聯合打造現實題材《毛驢上樹》系列後的又一重要作品,承擔著網絡電影題材創新與精品探索的重任。
  • 人民日報:現實題材影視作品——來自生活,傳遞溫暖和希望
    時代波瀾壯闊,生活廣袤無邊。「在現場」的影視創作,如何表現時代氣象,如何把握時代精神,如何找到切入生活的角度,在深切的現實關懷中呈現冷暖情懷與人性光輝?本期邀請三位有一定影響力的影視創作者分享經驗與思考。
  • 「她」題材何以在螢屏「乘風破浪」?
    圖集 新華社北京8月22日電 題:「她」題材何以在螢屏「乘風破浪」?新華社記者史競男「她」題材近來成為螢屏焦點。拒絕偽現實主義「懸浮劇」,應如何提升現實題材劇作質量水平?近日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發展研究中心舉辦的研評會上,專家認為,創作者應把握時代脈搏,關注社會現實,用文藝作品傳遞正確價值觀和積極正能量。
  • 直擊第二屆中國網絡電影周:現實主義題材開幕影片《中國飛俠》獲好評
    通過刻畫基層外賣員北漂奮鬥,為了籌集20萬手術費,拼命工作卻鬧出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表現了都市普通勞動者用誠實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努力和堅韌,用小人物呈現大題材,向為夢想拼搏的億萬普通人致敬。該片是繼愛奇藝和奇樹有魚聯合打造現實題材《毛驢上樹》系列後的又一重要作品,承擔著網絡電影題材創新與精品探索的重任。
  • 現實主義題材的又一力作:評電視劇《最美逆行者》
    而他導演的電視劇《最美的青春》將塞罕壩的故事搬上了螢屏。目前正在播出的《最美逆行者》無疑又是巨興茂的又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力作!編劇郭靖宇說:「這是一次現實主義的創作,沒有刻意渲染什麼。一切是人的真情實感和本能在作用於劇情。」
  • 行業聚焦 | 中國電影市場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將成主流
    近年來,現實主義題材作品憑藉其貼近生活的表達、人物刻畫豐滿和真實細膩的情感描寫獲得了觀眾及市場的雙重認可。何為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現實主義電影,是以展現現實社會生活為標誌,批判社會不良現象,還原生活的精神、物質層面,立足於當代社會中一切真實的故事類型題材。具體拍攝手法為採用自然光,運用簡單電影語言,還原最本真的世界,一部好的現實主義題材劇不僅能走進觀眾的內心,還能引發全民大討論。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異常火爆去年以來,多部在國內上映的印度電影都深獲好評,幾乎是來一部大賣一部。
  • 刑偵題材的一次回歸——評電視劇《謎砂》
    觀察當前的電視劇生態,雖然說網絡劇異軍突起,在創作觀念、製作方式等方面與傳統電視劇大相逕庭,但從業內外的反饋來看,無論傳統劇還是網絡劇,真正好的電視劇作品殊途同歸,即回歸藝術本真、回歸藝術規律。   《謎砂》是一部現實主義的刑偵題材電視劇。刑偵和刑警題材固然是重要題材,但也很容易被製作成純娛樂性、刺激性和消費性的網劇。在這樣的誘惑面前,《謎砂》堅持了藝術,摒棄單純的「燒腦」橋段,以情懷、故事、人物將作品牢牢立了起來。一部好的刑偵劇所必需的衝突與元素,《謎砂》都不缺少。
  • 電影《村戲》:展現人性冷暖,觸摸歷史創傷
    1987年,「第四代」導演黃蜀芹拍出《人·鬼·情》,影片以京劇《鍾馗嫁妹》為線索,描繪了人性的複雜善惡與現代女性的歷史命運。
  • 現實主義作品應該為小人物立傳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孫科記者鄭超/文時碩/圖生活中存在的東西都有其藝術價值導演謝飛作品:《湘女蕭蕭》《本命年》等在談到如何認識現實主義時,他說:「我們在上世紀80年代都有過這樣一個學習,生活中存在的東西都有其藝術價值,特別是現實中的人、人性的狀態,但這需要很深入地去挖掘,否則就很難呈現出價值。」
  • 觸摸人性冰冷,韓片比好萊塢走得更遠
    從竊取一種生活,到對「底層氣味」的描述,再到使用蟑螂與老鼠的意象,《寄生蟲》把階層特徵與階層衝突拍成了驚悚片,很少能有這樣的電影:在批判層面上,任一群體都不放過,誰都不同情,財富帶來的空虛與傲慢,困苦造就的猥瑣與算計,在片中鋸齒一樣交錯,錢雖然是個「熨鬥」,但卻只能熨平生活的表面,而在社會內部,暗潮一直洶湧。
  • 現實主義電視劇成亮點 真實素材成就螢屏上感人故事
    兩份新鮮出爐的榜單為今年上半年申城螢屏收視總結戰果。廣電總局「中國視聽大數據」顯示,1至6月,單周平均收視率2%以上劇目達6部。其中,東方衛視播出的《安家》《新世界》《如果歲月可回頭》《獵狐》均在此列。另據尼爾森網聯海量融源收視率(全國網),《安家》以4.82%的收視率問鼎上半年「劇王」,成為近年來收視最高的電視劇之一。
  • 電視劇"春交會"顯示創作風向 現實主義作品唱主角
    以小人物的故事切口,來映射大時代的風雲變幻,成了推薦作品在故事創作上的「標配」。在山東師範大學講師卞雲璐看來:「要打破假大空的懸浮現狀,最佳手段就是回歸真實。」   現實題材作品數量仍在穩步上升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尹鴻在「春交會」上發布的《中國電視劇產業發展報告2019》中顯示,2018年生產的國產劇類型中,現實題材佔比最大,佔全年產量的63.16%,而2018年在央視衛視播出的劇集中,都市情感、家庭倫理、生活職場等現實題材佔比最重。
  • 關注丨《熱血軍旗》2017電視螢屏排名第一,編劇竟是武威人!
    香港回歸二十周年、黨的十九大召開……重大事件、節點令2017的電視螢屏湧現了一批詮釋時代精神的主旋律劇,相比過去,既有立意上的深意,也有敘事藝術上的精巧,整體表達更為鮮活。《深海利劍》講述了一批學業優異、個性鮮明的90後大學生,通過嚴苛訓練和重重考驗,逐步成長為肩負重任的優秀潛艇兵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