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數位化轉型背後的隱形引擎:從九九歸一到新十年

2020-11-18 網易財經

(原標題:銀行數位化轉型背後的隱形引擎:從九九歸一到新十年)

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在風暴中開篇,我們的生活如剝落的冰山,被捲入未知的洪流中。

洪流包含難測的新冠疫情,包含變幻的國際關係,而洪流之下還有大數據和AI衍生的科技狂潮。人類重新啟程,故事再不相同。

恰如《人類簡史》作者赫拉利所說:風暴將過去,人類將繼續存在,但將生活在另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中。

一些新時代的進化已展露端倪。以人們眼中傳統的銀行業為例,疫情中的銀行業,不得不關閉線下網點,通過「非接觸式服務」與客戶接觸。此時,銀行的數位化進化,開始展現力量。

寧波象山的一家食品批發零售企業,受新冠肺炎影響,遭遇資金周轉難題。企業通過平安銀行寧波分行的客戶經理,申請小企業數字金融信用貸款,通過線上辦理,不到一小時便獲得了43.8萬元貸款。

直至此時,人們才發現,銀行的數位化進化已達到如此水平。而在進化背後,離不開近年來金融科技的發展,與眾多銀行深度合作的金融科技公司,其實是銀行進化的深層推力。

金融科技公司依靠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金融科技技術,接入到銀行數位化轉型的前中後臺全過程中,並成為銀行數位化轉型的核心力量之一。

事實上,從30年前銀行第一波信息化潮流開始,金融科技便起到關鍵作用。而在即將開始的十年,以及更遠未來,金融科技將一直為銀行數位化保駕護航。

1、大勢將至:數位化轉型正當時

銀行業以外的人很難相信,今天經常被網際網路企業稱為「恐龍」和「消失的銀行」的銀行業,30餘年前,其實是信息化的先行者。

1988年,在世界銀行支持下,央行開始了支付系統現代化的可行性研究。研究直接催生了中國現代化支付系統(CNAPS)。

彼時,中國銀行的支付系統四分五裂,異地支付結算能拖上30天。銀行櫃檯上,擺滿算盤鋼筆和帳本。數字的洪流已在國門外咆哮。

從1992年起,央行用十年時間,建成中國現代化支付系統。

支付系統開工同時,銀行也掀起了建設數據系統的浪潮。

90年代,中國銀行業實現了第一次大聯機,省市聯網,跨行通兌,各大銀行建立了第一代核心系統。實現銀行全國性數據大集中,既是銀行業生存所迫,也是大勢所趨。

1999年9月,工商銀行率先啟動數據大集中項目,代號「9991」。

因時間得名的9991,被業界稱為九九歸一。工行幾十個省級數據中心統一合併,匯總到工行總行單一數據中心,此後用戶不管何時何地發生的交易行為,都將交由總行中心處理。

九九歸一,是那個時代的主題,也恰符數字進化的浪潮。

4年後,工行將數據中心從48個集中到兩個,同時,農行、中行、建行的數據大集中,也拉開帷幕。

金融科技引發的浪潮,席捲中國銀行業,造就了新世紀初各大銀行的跨越式發展,而故事才剛剛開始。

浪潮之中,銀行既是浪潮推動者,也是直接受益者。2017年前後,以四大行為代表的銀行業,紛紛將數位化定位為核心戰略。

招商銀行表示,每年投入金融科技的整體預算額度,原則上不低於上一年度營業收入的3.5%。

交通銀行則宣布,信息化建設總投入將逐步增加至當年營業支出的10%,並啟動金融科技人才萬人計劃,將人才佔比從5%提至10%以上……

2018年,工行、農行、中行、建行及交行,在年報中提及「金融科技」的次數分別達15次、21次、7次、64次、21次。

數位化大潮下,銀行一改過去的保守,不斷擴展外部合作夥伴。科大訊飛、同盾科技、曠視科技等一批金融科技公司,也因此成為銀行數位化轉型的助推器。

那場從九十年代奔湧而來的潮水,驚濤難遏,激流正等在未來。

2、科技賦能:金融科技助力銀行數位化

2017年,工商銀行上海東昌支行,顧客回到因裝修闊別三個月的營業廳時,發現熟悉的大廳已經不復存在,三排櫃員接待臺只剩兩排。

智能櫃員機、產品領取機、智能印表機成為新大廳的新主角。

相似的變化,發生在工行全國多個網點內。

不止工行,2017年,建行在上海完成了360餘家網點的智能化改造,並在一年後,在上海九江路建設了國內首家無人銀行。

無人銀行內,機器人前臺接待,AI大堂經理答疑,全息投影介紹銀行產品,人臉識別刷臉取款,165平米的空間內金融科技感十足。

而未來,或將如《銀行4.0》中的描述:我們的生活中,將遍布無感知嵌入式的智能銀行。彼時金融服務將無處不在,唯獨不在銀行網點。

銀行網點智能化,只是新一輪銀行數位化浪潮的縮影。這一輪浪潮,不局限於某一系統,而是席捲銀行前臺服務與中後臺運營體系全領域。

這也意味著,新一輪轉型,僅靠銀行本身恐難完成。事實上,眾多專業的金融科技公司,已深度介入金融機構數位化轉型中。

零壹智庫數據顯示,華為、BATJ、科大訊飛、同盾科技、曠視科技等公司,最受銀行歡迎,已與多家銀行建立合作。

其中,騰訊與建行、中行、光大銀行及華夏銀行等設立聯合實驗室,搭建金融科技創新平臺,孵化創新產品。

螞蟻金服則先後與南京銀行、華夏銀行等合作,共同打造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系統。京東則同工行籤署全面合作協議,在金融科技、零售銀行、消費金融等方面展開合作。

巨頭之外,還有幾家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通過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全程參與到銀行數位化轉型浪潮之中。

據相關媒體報導稱,智能分析決策細分領域服務商同盾科技,其合作夥伴涵蓋了國有六大行、12家大型股份制銀行、城商行、中小銀行和民營銀行等。

在技術層面,同盾科技憑藉AI技術,推出「數據分析+多元產品+縱深服務+解決方案」的全場景風控解決方案,有效幫助銀行完善了大數據風控體系。

以同盾科技為代表的金融科技公司,正成為新一輪進化的新引擎。對此,IMF前副總裁、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在認為:

金融機構以前產品的設計、生產、分管、配置、銷售完全是在一個機構內部產生和進行的,不管這個機構大和小,生產的流程是內生的。金融技術的出現打破了這個內生的環節,把這個內生的環節外生化、社會化、商品化、產業鏈化。

今年2月,中國科學院《網際網路周刊》和eNet研究院共同發布「2020未來銀行科技服務商100」排行榜,評選出100家對銀行數位化轉型起到關鍵作用的金融科技公司,同盾科技、新華三、商湯科技等公司紛紛入圍。

這些金融科技公司,長期助力銀行數位化建設。他們是銀行數位化轉型背後的隱形引擎,少為人知,卻推力強大。

3、搶佔未來:讓銀行變得更簡單

2020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銀保監會罕見發文:「鼓勵積極運用技術手段,在全國範圍特別是疫情較為嚴重的地區,加強線上業務服務,提升服務便捷性和可得性。」

對銀行業來說,新冠疫情使線下服務舉步維艱。金融科技支持的線上服務,成為銀行與顧客接觸的唯一渠道。

在金融科技護航下,多家銀行都及時開通金融服務綠色通道,安排專項信貸項目等。

中國銀行等多家銀行,試點推出在線投放貸款等服務。同時,部分銀行還建立客戶白名單,將對重要客戶、重要項目的盡責、評審、放款等環節,全部或部分搬至線上。

而實現這一切,皆需金融科技的助力。

例如,疫情期間,京東數科推出復工產品包、及時更新疫情信息的AI助手、以及可代替70%-80%人工接線及外呼工作的智能客服機器人,幫助銀行機構復工。

而針對中小企業資金貸款難題,疫情期間,同盾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平臺解決方案發揮數位化、線上化、智能化和非接觸等優勢,讓多家企業在業務停滯期間,仍能順利獲得金融服務。

特別是其中小微金融服務平臺,為杭州餘杭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平臺和唐山市綜合金融服務平臺提供了有力的科技賦能。

過往,線下貸款需一到兩周時間,而線上平臺實現24小時內審批,48小時內放款。平臺板塊上線不到48小時,已有3家企業,獲得了1000萬貸款。

在疫情震蕩之下,商業銀行更加意識到數位化轉型迫在眉睫。

不只是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眾多區域性銀行也已將數位化轉型定為未來的戰略。正如一位全國性大行行長在內部會議上所說,「這次疫情讓人們意識到,數位化不是要不要的問題,而是必須得做的事」。

鑑於數位化轉型對技術的高需求,藉助「外力」已成為越來越多金融機構的現實選擇。規模較小的銀行,聯手金融科技公司,已成變革下的風潮。

以同盾科技為例,其目前已經擁有智能用戶分析、智能運營、智能信貸、智能反欺詐四大產品體系,100多款子產品,每一個子產品都可以獨立為銀行服務,已經達到非常標準化和模塊化的產品形態。

而在浪潮奔湧之下,這類金融科技公司,將成為銀行業數字進化的重要推力。

隱形引擎悄然轟鳴。媒體人付曉巖在書中寫道:

如果以1694年英格蘭銀行成立作為現代商業銀行誕生的起點,320餘年的歷史中,金融科技誕生不過短短40餘年,卻以摧枯拉朽之勢推動銀行業完成從電算化到網絡化,再到移動化的升級,使金融行業從手工處理進入大數據的業務管理階段,並向智慧金融進化。

可以預知的是,這場變革仍在加速,進化遠未至終點,而有關金融科技和數字進化的故事,仍未完待續。

本文來源:大眾新聞 責任編輯:陳體強_NB6485

相關焦點

  • 工商銀行推進信用卡業務數位化轉型升級
    作為全球客戶數最多的信用卡發卡銀行,工商銀行始終堅持「一切為了持卡人」的服務宗旨和「我們先做到」的核心精神,以效率導向、安全導向、用戶導向為價值引領,持續深化金融科技和數字應用,加快信用卡業務由線上化向數位化轉型躍升,努力為人們更美好的數位化新生活添磚加瓦。
  • 從數位化轉型到數位化經營 金融科技深植銀行基因
    「十三五」的五年,也是銀行業金融科技高速發展的五年,從無人銀行到5G銀行,再到5G手機銀行,銀行業把金融科技對服務的提升,從旗艦網點普及到日常生活場景中,讓消費者在線上就能體驗到銀行服務的便利。
  • 積極謀變把握數位化轉型新機遇
    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自立自強,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對於銀行業而言,積極謀變,數位化轉型時不我待。推動建立以線上渠道為載體、以經營的線上化和線上渠道經營為兩翼、以保銀協同和數據驅動為引擎的「一體、兩翼、雙引擎」線上化數位化經營轉型新格局,就是我們立足本職本崗實現價值創造和高質量發展,體現以人民為中心服務宗旨的工作使命。
  • 卡奧斯助力青島「隱形冠軍」企業數位化轉型
    作為國內鏈傳動行業的領軍企業,徵和工業不僅擁有行業首批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還承擔了「強基工程項目——大功率艦船用發動機鏈條」國家級科研項目,成功打破了發動機強化齒形鏈國外壟斷,被青島市列為「隱形冠軍」企業。上市後,徵和工業將通過聚合社會資本力量,進一步加快技術研發和數位化智能製造轉型,布局全球市場。
  • 從數位化轉型到數位化經營金融科技深植銀行基因_金融機具_中國...
    「十三五」的五年,也是銀行業金融科技高速發展的五年,從無人銀行到5G銀行,再到5G手機銀行,銀行業把金融科技對服務的提升,從旗艦網點普及到日常生活場景中,讓消費者在線上就能體驗到銀行服務的便利。  而支撐智能服務加速迭代的,是銀行業對金融科技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在數位化浪潮中,各家銀行從戰略高度搭建金融科技架構,加緊對最新技術的探索,加快科技對各項業務的賦能,從最初的數位化轉型,到當下和今後的數位化經營,科技將在銀行業的發展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 重慶農商銀行張榮華:金融科技創新和數位化轉型是走好「新萬億之路...
    9月25日,由中國金融認證中心(CFCA)、中國電子銀行聯合宣傳年、中國電子銀行網主辦,中國銀聯重慶分公司協辦的「2020中國數字金融生態論壇」在重慶舉行。論壇涵蓋夜話、主題演講、知名科技企業走訪等豐富內容,近百家銀行及金融科技企業高管、學術專家齊聚山城,論道銀行數字金融生態發展新「基」遇。
  • 廣東南粵銀行林偉:中小銀行數位化轉型建設存在思想不一致和人才...
    目前銀行的數位化生態、數位化轉型都是圍繞數據開展工作的,一旦數據的質量不行,將成為制約銀行數位化轉型的瓶頸。第三,全方位的數據採集。目前銀行可採集的用戶數據相對單一,不像網際網路公司可以收集社交、電商的購買清單等數據。未來可以結合第三方的數據來進行分析,以便更精準地了解客戶。如何實現精準化將是銀行需要考慮的事情。
  • 「數位化轉型標杆銀行考察團」參訪「創二代」新網銀行
    8月30日,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與金融城的組織下,國務院發展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長張承惠、金融城CEO吳雨珊,以及由平安銀行、廊坊銀行、南粵銀行、青島農商行、崑山農商行、眾邦銀行、富民銀行等15家中小銀行高層組成的「銀行家私享會——數位化轉型標杆銀行考察團」,第四站來到全國第三家網際網路銀行——新網銀行。
  • 麥肯錫深度解析數位化時代的公司銀行:破繭成蝶,制勝轉型下半場
    借力四大創新轉型槓桿,積極 應對挑戰未來十年,公司銀行面對的是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風險增大、技術 能力不斷提高、競爭日益激烈、客戶需求不斷變化。公司銀行面對持 續的績效壓力和挑戰,為獲得健康的 ROE, 亟需開展業務模式革新, 打造新活力和收入來源。
  • 「原創」黃劍輝:打造數位化銀行服務實體經濟數位化轉型...
    當前,「十四五」規劃指明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方向,「雙循環」發展格局依賴供給體系、需求體系和金融體系相互支持的三角框架。站在變革的新起點,我國銀行業探索未來發展,也務必把握大勢、前瞻預判、直面挑戰,做到順勢而為、立足根本、轉型變革,通過打造數位化銀行服務實體經濟數位化、智能化轉型,完成從規模銀行到價值銀行的高質量發展。
  • 芙蓉 | 金天鵝:專注於酒店產業數位化轉型的行業隱形冠軍
    芙蓉 | 金天鵝:專注於酒店產業數位化轉型的行業隱形冠軍 2020-06-10 04: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星展銀行(中國)王偉強:數位化助推金融可持續發展
    其中,在科技賦能「不用面對面的金融服務」方面,星展中國憑藉數位化運作的優勢,通過旗下的多種數位化金融工具,保證了客戶與銀行人員即使「不見面」,也能在線上快速、安全地進行交易。 值得一提的是,銀行加速布局線上化,線上的數位化工具大大提高了客戶的效率,促進了銀行降本增效的實現,也為普惠金融提供了新路徑。
  • 中國國際金融論壇聚焦金融數位化轉型難題
    今年以來,全球數字經濟發展迅猛,大型科技公司不斷探索數字經濟轉型和創新。國際銀行業聯合會(IBFed)總裁海德薇格挪倫斯通過視頻致辭時指出,要通過技術和政策手段加強合理監管,在新冠肺炎疫情後期進行經濟和金融復興所必需的是支持和塑造金融行業的有序現代化。
  • 「未央對話」甘肅銀行段劍星:數位化轉型為商業銀行帶來換道超車的...
    「對於商業銀行而言,數位化轉型無疑是換道超車」,甘肅銀行信息技術部總經理段劍星在接受未央網專訪時指出,尤其在經歷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情況下,商業銀行更加充分意識到數位化轉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未來商業銀行要以新興技術為手段,推動業務數位化、數字業務化,提高防控風險和應對危機的能力,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效率。」
  • 美孚®優釋達®服務數位化升級:物聯網技術助力工業數位化轉型
    今年全國兩會也首次將「新基建」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為我國新基建按下了快進鍵。作為數字經濟的新引擎,新基建將極大地賦能工業網際網路,提升製造業的創新能力,優化現有生產並激發出生產力的乘數效應,推進企業的高質量發展。與此同時,經過疫情的考驗,企業普遍提高了對數位化轉型的認知與需求。
  • 交通銀行數據中心網絡運維數位化轉型探索
    交通銀行數據中心自2006年成立至今,始終為交通銀行提供高質量的IT服務,支撐著交通銀行的業務範圍從國內拓展到全球,經營模式從傳統線下轉向線下線上一體化。在這14年裡,數據中心的網絡規模不斷擴大,從最初的單中心逐漸延伸到了三地四中心運營;使用的網絡技術也從傳統的交換路由、負載均衡、防火牆逐步發展到軟體定義網絡、網絡服務虛擬化等各類新興技術。
  • 深信服李新:企業數位化轉型一定是「一把手」工程|2020全球數字...
    第一天日程中,深信服科技雲計算事業群副總裁李新發表了《賦能組織數位化轉型——新引擎、新技術、新基石》主題演講。李新表示,利用新引擎、新技術、新基石三大步驟,打造支撐數位化轉型的敏捷智能平臺,從而幫助傳統製造型企業組織完成數位化轉型。
  • 聚焦金融數位化轉型,首屆金融影響力論壇暨財經內容創作者大會圓滿...
    本次峰會邀請了包括領導嘉賓、金融機構高管、主管部門領導、網際網路流量平臺、頭部財經內容創作者在內的300多位業內精英齊聚一堂,就如何構建金融數位化生態體系,如何用數位化手段更好地踐行金融行業前臺業務轉型等焦點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從行業趨勢、前沿解決方案的視角快速了解金融世界的新變化,共同迎接數位化浪潮的挑戰。
  • 遠瞻資本投資組合|秉坤科技:一站式服務 為新零售企業數位化轉型...
    來源:時刻頭條文 | 動點科技作者 | 陳曉經過今年的疫情衝擊,很多線下門店開始意識到數位化轉型的必要性。但企業在面對數位化轉型普遍面臨緊迫壓力和巨大挑戰,包括流程和管理挑戰、技術挑戰、文化挑戰等。「比如剛啟動數位化轉型的中小型企業面臨的更多是來自技術層面的痛點;已在轉型進程中的或大中型企業面臨的痛點則更多來自運營層面。」 秉坤科技的創始人楊剛跟我們介紹說,而秉坤科技正是一家為零售企業、連鎖門店提供一站式數位化解決方案的公司。
  • ...混合雲架構是企業數位化轉型邁向「烏託邦式理想未來」的必由之路
    IBM 認為,開放式混合雲架構是一個集混合雲的敏捷性和企業級AI的智能為一體的技術架構;是一個以紅帽 OpenShift 為底座,可以整合 IBM 和生態系統全方位技術和行業能力的技術架構;是一個讓企業「上雲用數智」的轉型變得更快、更簡單、更安全的架構——開放式混合雲架構是企業數位化轉型邁向「烏託邦式理想未來」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