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王掌控實權,為啥鬥不過「徒有虛名」的洪秀全?網友:自己作的

2020-12-24 歷史象

公元1856年,在中國大地上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對當時統治清朝的滿族,對當時太平天國實際意義上的首領楊秀清、洪秀全,以及對當時東王府慘遭殺害的幾千人,都是哀痛欲絕。

可惜的是,東王楊秀清死後,北王韋昌輝掌管太平天國大局,誰知道北王比楊秀清更囂張跋扈,在天京城大開殺戒,直接導致石達開與北王韋昌輝決裂,石達開負氣出走。而洪秀全則藉機誅殺了韋昌輝和秦日綱,從此太平天國的權力才真正掌握在洪秀全手中。

但也因為這次浩劫,洪秀全雖然做到了大權在握,但事實上太平天國從此刻起就已經是窮途末路,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實際上,我們要從太平天國時期的結構說起:

楊秀清和洪秀全?究竟誰才是老大?

如今一提到太平天國的首領,很多人都以為是洪秀全,但是大家都錯了,這是一個錯誤的認識,因為太平天國早期實際的首領是楊秀清,而不是洪秀全。

事實上,太平天國運動是靠宗教活動才取得勝利的,他利用了兩點:一是當時清廷與列強勾結,欺壓百姓,老百姓對列強與清朝憤恨,所以起義規模才會如此之大;二是利用了當時民眾對宗教活動的迷信,因此南王馮雲山設立洪秀全當天王,在金田起義中掀起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起義。

但實際上,洪秀全只不過是大家心目中的精神象徵,因為它與太平天國制度有關,當時按照馮雲山的設計,太平天國採用了天王與軍師兩重製,這是什麼意思?

正如天王是每個人精神上的象徵一樣,但天王不能參與任何政事,只是一個接受所有人的敬拜,讓所有人都有膜拜的對象,也顯示出自己不會吃人間煙火的一面。於是以軍師代替天王執行政事,因此在當時洪秀全實際上是臨朝但不過問政事。東王楊秀清早在金田起義初期就被任命為太平天國軍軍師,因此在當時真正掌握太平天國大權的是楊秀清而不是洪秀全。

誠然,楊秀清的才幹可不是洪秀全能比擬的,有三點:

首先是太平天國起義初期,太平天國軍師馮雲山被捕後,軍心渙散,是楊秀清多次以「天父下凡」為名,使太平天國士氣振奮如初,為以後太平天國打下半壁江山奠定了基礎。

二是太平天國時期的許多人才,如太平天國的兩個北伐名將,林鳳祥、李開芳等,是在太平天國建立後,由楊秀清一手培養起來,並加以提拔。

三是太平天國起義的戰略也是由楊秀清一手策劃的,先打哪一個,然後派什麼人去打,都是由楊秀清來指揮。

我們可以說楊秀清才是當時太平天國的主心骨,也正因為楊秀清在前期能很好地協調好全局,石達開才能幾次擊敗曾國藩。我們也可以看到石達開離開了楊秀清之後,就開始走下坡路,最後落得一個凌遲處死的下場。

因此,天京事變造成的最大損失是東王楊秀清對於整個太平天國運動的損失,如果楊秀清還在,那麼太平天國也不會變成一盤散沙。

那麼問題來了,楊秀清牢牢握住的權力是怎麼被洪秀全打下來的?

既然楊秀清是太平天國的主心骨,而洪秀全只是個徒有虛名的頭號人物,那楊秀清為什麼會被洪秀全扳倒呢?

實際上,我認為楊秀清犯了三大忌,而這三大忌足以使楊秀清萬劫不復。

功高震主。在金田起義成功後,楊秀清成為太平天國的領袖,但太平天國的精神領袖實際上是洪秀全,而軍師一職則由楊秀清、馮雲山和蕭朝貴擔任,雖然楊秀清清清楚楚地列在首位,但太平天國的精神領袖卻是洪秀清,因為馮雲山被捕入獄後,又是楊秀清假借「天父下凡」之名,迅速安定了義軍的心,因此在當時,楊秀清是一個特殊的存在。

但到了1852年,原本三者相互牽制的太平天國體系突然崩潰,馮雲山和蕭朝貴先後因傷過世,原來分權的軍師一職現已轉到楊秀清一人手中,這讓楊秀清開始飄忽不定,同時也有了「天父下凡」這一層,楊秀清也開始有點囂張跋扈了。

例如洪秀全當年因宮女服侍不好就責罵了她,楊秀清因此事又責罵了洪秀全,從這個角度來看,楊秀清犯了君王的忌諱,那麼他的悲劇下場也就不遠了,而洪秀全雖然手無實權,但卻絕不能低估他在太平天國的影響。

歸根結底,對於所有人來說,他都是精神上的象徵,只要洪秀全發一句話,一定有很多人為他趨之若鶩,因此,洪秀全雖然沒有實權,但卻有著巨大的號召力,這就是為什麼沒有實權卻能扳倒楊秀清的原因之一。

東王楊秀清不懂做人,他把太平天國的頭頭們都得罪了。除了功高震主外,楊秀清還犯了一個忌諱,那就是情商太低,或者說不懂做人,他和當時太平天國的許多權貴人物關係都很不好,而這些人正是後來洪秀全扳倒他的最大幫手:

例如韋昌輝和楊秀清,不同之處在於起義前他是個富豪,但不幸碰上了一個比他更有錢的人,而韋昌輝一直被他欺凌,在加入太平天國後,韋昌輝就滅了這個富豪家族,由此可以看出,韋昌輝這個人是對的。

而且當時韋昌輝的哥哥和楊秀清的小舅子因為家產一事鬧得不可開交,楊秀清表面上沒有說什麼,其實暗地裡韋昌輝殺了自己的兄弟;而且韋昌輝手上還有一個士兵,因為犯了錯誤,楊秀清把這個小兵給殺了,在殺他的同時,也給了韋昌輝一個「下馬威」,直接導致了兩人關係的惡化。

而且秦日綱也是這樣,當時楊秀清的馬夫從秦日綱府門口經過,而秦日綱的門衛居然沒有向這位馬夫行禮,因此雙方發生了爭執,這位馬夫後來向秦日綱告狀。

而且楊秀清再一次用「天父下凡」的方式打秦日綱的板子,並削他的爵位,秦日綱感到了莫大的恥辱,堂堂的太平天國燕王,竟然不能與馬夫相比,這也成了後來秦日綱的導火索。

而且不只這樣,當時太平天國內部除了石達開外,楊秀清幾乎將該得罪的人都得罪了,所以天王洪秀全密詔韋昌輝入京的時候居然是一片呼喊,可以說,楊秀清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在自焚。

因此楊秀清的失敗也就在於他沒有把握住自己的位置,名義上是對天王洪秀全的臣子,但在洪秀全面前他也照樣囂張跋扈,從楊秀清的手段來看,其實他並不打算反對洪秀全,他只是想要更多的權力,然後洪秀全繼續做他的天王,但是這可能嗎?哪一位君主會有一個大臣坐在他的頭上?

還有韋昌輝等人呢?按道理這幾個應該是平級的,但楊秀清卻不停地責罰他們,甚至在太平天國只知有東王,不知有天王的情況下,最後回到開頭所說的,公元1856年,「天京事變」爆發,韋昌輝、秦日綱、楊秀清等諸王因內鬥而自相殘殺,洪秀全佔了上風,石達開負氣離去。

但從那以後,太平天國不再各自為戰,而是各自為戰,所以石達開和洪秀全的失敗也就註定了。

相關焦點

  • 太平天國的體制為虛位元首制,故而洪秀全最初不掌實權
    太平天國的政體是由南王馮雲山所設計的,自朱元璋廢除宰相以來,明清兩朝政治黑暗,貪腐橫行,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黃宗羲就提出「有明之無善治,自高皇帝罷丞相始也」。馮雲山在創建太平天國的體制的時候就想到了回復唐宋宰相制度的方式,限制皇權。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君主專制帶來的負面影響。
  • 洪秀全沒有軍政大權,為何他卻能成功除掉楊秀清?原來他留了一手
    1851年,洪秀全在「永安建制」時,命名其他四王歸東王楊秀清節制。而南王馮雲山和西王蕭朝貴先後戰死沙場,楊秀清掌握了太平天國大部分的軍政實權以及神權。 天王的地位雖然在其他諸王之上,但在制度上,他就是一個虛君。加上楊秀清多次以自己是「天父下凡」的名義,令「兒子」洪秀全等人也要聽從自己的命令。
  • 東王九千歲還不行嗎?楊秀清為何還要封「萬歲」
    1851年12月,天王洪秀全冊封「首義五王」,楊秀清是東王九千歲,可以節制西王、南王、北王、翼王,「俱受東王節制」。如此,楊秀清掌握軍權,地位十分顯赫。此外,楊秀清還掌握政權、教權,是太平天國實際掌舵者、領航員。東王九千歲楊秀清,權勢顯赫,僅次於天王洪秀全,位極人臣。
  • 楊秀清:太平天國實際掌權者,不懼怕洪秀全,一手好牌卻打得稀爛
    ,而是東王楊秀清。 聽起來是不是很荒謬,這其實是幾個首領和天王洪秀全之間的一個隱晦的合作,洪秀全只能做名義上的首領,而實權全部下放給東王、北王、翼王他們。那麼楊秀清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神奇人物,竟然能夠在派系複雜的太平軍中獨佔鰲頭,並且最後還牢牢掌控住大軍?
  • 滅亡最後4年,一口氣封了2700多個王,洪秀全:詞窮?查字典封!
    1851年9月太平軍攻克廣西永安,天平天國開始建立官爵制度,實行「永安建制」,又叫「永安封王」洪秀全敕封五王: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雲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1854年,洪秀全封秦日綱為燕王,封胡以晃為豫王,燕王、豫王為四等王,不過後期二人都被革爵,降為頂天燕和頂天豫。前期的王爵除了被處死的北王韋昌輝被革爵,子孫不得繼承王爵,其餘則是多世襲父輩王爵。
  • 為何洪秀全沒有軍政大權,卻能成功除掉楊秀清?原來他早有準備
    一八五一年,洪秀全在「永安建立者」中,又將四王歸東王楊秀清命名為節制。與南王馮雲山和西王蕭朝貴相繼戰死沙場,楊秀清在太平天國掌握了軍政大權和神權。儘管天王的地位高於諸王,但在制度上,他是一位虛君。再加上楊秀清多次以自己是「下好父親」的名義,讓「兒子」洪秀全等人也要服從自己的命令。現在楊秀清既然掌握了大權,為什麼還要在「天京事變」中被洪秀全扳倒?
  • 永安冊封「首義五王」,洪秀全對楊秀清權力制衡的一次嘗試
    十二月,洪秀全在永安分封,冊封「首義五王」,東王九千歲,西王八千歲,蕭朝貴八歲,南王七千歲,馮雲山七歲,北王六千歲,韋昌輝五歲。被封的國王,悉受東王的節制,即楊秀清的節制。從表面看,永安封王,東王是人生的贏家,「東王節制諸王」,楊秀清獲得了太平天國的軍權。永安封王,洪秀全給楊秀清很大的權力。但洪秀全也借永安封王之機,精心布局,力圖制衡楊秀清,維護自己的地位。
  • 訪談︱劉晨:太平天國永安封王,為何東王楊秀清能一家獨大
    當時這兩個人物的史料彙編我都做過,以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捻軍》和《太平天國》14本書為基礎,捻軍的論作也基本上讀了一遍。《太平天國》劇照澎湃新聞:為何對蕭朝貴這個不為人們關注的人物感興趣?劉晨:在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之下,翼王石達開之上,有東南西北四王。
  • 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國後,進行大肆封賞,為何唯獨不追封自己的父親
    1851年1月11日 ,洪秀全集結2萬餘人在廣西金田村宣布起義,拉開了太平天國運動的序幕。兩個月後,洪秀全在廣西武宣登基稱太平王(後改稱天王);同年秋天,洪秀全又冊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雲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初步構建起了太平天國的領導體系。
  • 洪秀全當真喜歡封王嗎?其實永安五王都是妥協的結果
    然而事實上,濫封王絕非洪秀全的本意,甚至就連最初在永安的初義五王都是洪秀全妥協的結果。首先看"萬歲"、"九千歲"等稱呼的意思,洪秀全以夢見上帝為理由創教,楊秀清、蕭朝貴則通過"天父""天兄"上身為自己和洪秀全、馮雲山等人編造出了上帝之子的身份,從天王萬歲、東王九千歲再到翼王五千歲,這個排行實質上是"家庭地位",洪秀全稱為上帝次子,馮雲山為三子,楊秀清為四子等等,洪秀全承認五人"X千歲"的身份,實際上是承認他們確實是自己的兄弟,都是上帝之子。
  • 洪秀全遍地封王,2700多個王,爵位稱號都起不過來
    四次科舉失敗的洪秀全,認為自己升天見到了所謂的「天父、聖母」,便自封自己為教主,到處召集信徒,並與1851年在廣西金田村揭竿起義。洪秀全也真是個人才,這才打下了一個村,就已經建號太平天國了。起義軍一路徵戰,佔領了第一座城池永安城,在這洪秀全整肅軍隊,重賞手下並封了五個「王」,分別是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就這樣太平天國的首義五「王」正式出道。人家封個王,都是什麼秦呀燕呀,他是直接來個「東西南北」四方位,一看還有一個人,那就封個「翼」王吧,就像一個小天使一樣守護著其他四王。
  • 洪秀全死後,他的4個兒子最終命運如何?
    洪秀全建都南京後,過了十幾年驕奢淫逸的生活後,於1864年在南京城中死亡,死後不久,清軍攻破南京城,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就此滅亡,那麼洪秀全的5個兒子下場怎麼樣?這篇文章就和大家聊聊洪秀全的4個兒子(除去夭折的)的結局。
  • 力王千歲張朝爵:洪秀全表弟,私藏糧食,劃小船從安慶突圍
    湘軍攻破安慶,16000餘太平軍戰死,卻有一人可以突圍而出,此人就是天王洪秀全表弟,被冊封為力王千歲的張朝爵。那麼,為何他能突圍而出呢?《天國志》記載:「惟朝爵猶有餘力,單舟冒重圍而遁。」意思是,城內只有張朝爵還有力氣,他駕馭孤舟,冒死突出重圍。張朝爵有力氣,原因很簡單,因為他私藏糧食,溫飽沒問題。在此,筆者就來聊聊張朝爵。
  • 洪秀全奪天下的最後機會,卻被一湖南漁夫攪局,從此不再可能成功
    之後,洪秀全將江寧改為天京,使之成為天平天國的中心。很快,洪秀全拜伏於溫溫軟軟的江南風氣,過上了腐朽而墮落的生活。但鮮為人知的是,洪秀全最理想的都城並不是天京,而位於天下之中的開封。影視劇中的洪秀全據《李秀成供詞》描述,洪秀全發動起義後,第一步的目標就是攻佔河南,之後太平軍一路北上,攻克了武昌。
  • 洪秀全傳教時,加入與自己教義水火不容的教會,由此開創太平天國
    1856年,太平天國發生內訌,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先後死於內亂,翼王石達開被迫出走,另有約兩萬人喪生,史稱「天京事變」,太平天國也因此由盛而衰。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從太平天國的創立到這次天京事變的爆發,會黨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天京事變造成東王楊秀清慘死,導致了太平天國的衰敗與滅亡?
    東王楊秀清,可以說是太平天國中最具軍事才華的人,在一整個起義過程中,變現出了非凡的軍事能力。 曾經發動西徵,將湘軍統帥曾國藩打得只敢縮在南昌城中。後又派秦日綱閃擊揚州,擊潰清軍江北大營。隨著再讓石達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鼓作氣攻破了清軍的江南大營。向整個天下證明了他的能力,也讓太平天國如朝陽般緩緩升起。
  • 洪秀全的親筆信,被英國人公開,內容顛覆認知,洪秀全被冤枉了?
    洪秀全和楊秀清的矛盾,其來有自 對洪秀全的一生進行評估,洪秀全之所以走上農民運動的反抗道路,他既有憂國憂民的思想,也摻雜了博取功名利祿的動機。 不可否認,他確實是一位出色的農民運動領袖,但是他的頭腦中卻留存著濃重的皇權思想和享樂主義。
  • 楊秀清耍了一次天父附體,洪秀全知道後非殺他不可,結果滿門抄斬
    不過,隨著太平軍規模的不斷壯大,楊秀清為了彰顯自己作為「天父」的權威和尊嚴,他開始利用「天父」的名義進行審訊、殺人,甚至,實行斬首、五馬分屍等殘忍的處罰辦法,讓太平天國的人對這位「天父」又敬重,又害怕。
  • 天國末代王洪天貴福:戀童父親洪秀全調教出來的殘次品?
    不過根據他叔叔洪仁玕的描述,洪天貴福出生時可是非同凡響:當時屋頂上出現了一道紅光,持續了兩天,鄰裡遠近都以為洪家著了火。「幼主誕時,屋上發紅圓光一道,遠見者疑為焚燒,近者見漸高而散,一連兩日如是。」這種鬼話,無非就是想要突出這位幼主有多非同尋常罷了,放到現在,沒幾個人會信——封建統治者的宣傳手段還挺單調乏味的,然而屢試不爽。
  • 揭開:洪秀全的真實面目!
    洪仁坤決心造反之後,就說什麼上帝封他為「太平天王大道君全」,命他「時或稱洪秀,時或稱洪全,時或稱洪秀全」。從此,洪仁坤、洪火秀改名為洪秀全。這改名是很費一番心思的,秀全拆開,是「禾(吾)乃人王」。簡括地說,進不了學 ——考不上秀才,是造反的決定性原因,造反是為了做人王。做了人王,不但可以實現「等我自己來開科取天下士」,還能夠「手握乾坤殺伐權」,殺盡所痛恨、憎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