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最近火出天際的電視劇
那非《人民的名義》莫屬
一舉拿下豆瓣9.1的高分
火爆程度很有可能已經超過了《琅琊榜》
很多人近期的搜索記錄大概都變成了這樣……
有不少網友說這是10年甚至20年內第一次認真追的國產電視劇
看劇的時候激情澎湃,正能量滿滿
小鬼搜集了一番資料
發現幕後也大有文章,這些秘密你都知道嗎?
尺度究竟有多大?
最高官員涉及到副國級
2004年之後,反腐題材電視劇逐漸淡出螢屏,幾乎形成了10多年的空窗期。而在此期間,曾寫出 《人間正道》、《絕對權力》、《國家公訴》等小說的作家周梅森也陷入了創作困境,幾度擱筆。轉機出現在2015年初,伴隨著國家反腐工作的大力推進,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劇中心三顧茅廬,力邀周梅森參與創作。來者有一句話最終打動了周梅森,「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在這場硬仗中下了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決心。在這樣的時代命題下,文藝創作不應該缺席」。
該劇以某部門的一位項目處長被人舉報受賄開始,抽絲剝繭一步步牽出錯綜複雜的內幕。最高官員涉及到副國級,劇中還有政法幫、秘書幫等的爭鬥。前些年在小說創作中頗有顧慮的周梅森坦言,自己劇本寫到半途還在考慮,「情節應該觸及到怎樣的程度才最合適」?結果,他得到的鼓勵是——「反腐形勢那麼嚴峻,你能這麼輕描淡寫嗎?」周梅森相信,反腐劇的春天又回來了。
在真實與藝術之間追求平衡點是相當不容易的,周梅森這次把他積蓄10年的「洪荒之力」都用在了這部作品中。他說這是自己創作生涯以來最好的作品,寫得酣暢淋漓。李路介紹,貪腐案件中的「蒼蠅」、「老虎」都可以在劇中找到代表,「還有當官不作為的、懶政的,都寫到了,筆墨還不少。」
創作素材源於真實案例?
「我去監獄和落馬官員座談」
據高亞麟介紹,創作《人民的名義》期間編劇周梅森「採訪了大量的案例,去檢察院體驗生活,花了大半年的時間,翻閱大量案宗、卷宗,然後提煉採訪,再開始做。」
他說:「我見到的幹部都是廳局級,在監獄裡待了7到10年。他們都是在掌握實權的高危崗位上,比如縣市的一二把手。極少幹部是一上來就貪汙,大多數都是因為一念之差,或者是因為身邊人出事牽涉進去。」
當被問到這些落馬官員是什麼心態時,周梅森說:「他們都很後悔。不是假裝出來的,很真實,都悔不當初。我比較認同的說法,是『不值得』這三個字。官員們落馬之後,如果能意識到自己為了金錢、利益而放棄操守,違背法律是不值得的事情,這樣的懺悔才能打動我。」
劇中不少內容取決於真實題材,一些腐敗分子的案情離奇到連作家都難以想像。
是電視劇尺度大還是現實如此?其實在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上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官員的真實記述。網站上的一檔欄目《懺悔與剖析》,推出3年以來已經披露了多名違紀違法者的懺悔錄。
「我把別人當朋友,別人把我當『魚』釣。在『利』字當頭的商人眼中,我成了拉攏腐蝕的重點對象,成了『獵物』。」湖北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原副主任、省無線電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原主任夏平在欄目公布的悔過書中說。
記者逐篇梳理發現,其中有12人在懺悔錄中將交友不慎作為自己腐敗的原因之一,佔比達到54.5%。
僅用了十天就過審
審委組熬夜一禮拜看完55集
對貪腐事件的有力揭露讓人看得過癮,但在創作這樣一部大尺度的反腐劇時,導演李路也坦言自己有著巨大的壓力,能否順利過審就是最大的考驗。
據了解,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拍完送審時,編劇周梅森曾跟導演李路打了招呼:「要做好刪掉5集、改1000次的準備。」然而沒想到的是,審查僅僅十天就通過了,這大大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周梅森表示,他的前作《絕對權力》和《國家公訴》送審時,分別修改了許多回,而《絕對權力》更是差點就被「斃」了。
而《人民的名義》的順利過審,也讓周梅森看到了反腐劇的春天。
投資方之一的大盛國際傳媒總裁安曉芬也表示,在電視劇送審時,因為主創團隊和投資方都知道整個劇本觸及到了多深的程度,所以大家都是很忐忑的,但是沒想到過審很順利。據安曉芬透露,此次審核部門都對這部劇表示了堅定的支持。「他們都帶回家去看,熬夜去看,他們各個審委都真的是這樣,一個禮拜就把55集全部看完了。看完了大家給提意見,基本上都是非常肯定的。當時給出了『氣勢磅礴,石破驚天』這樣八個字的評價。」
高亞麟則說,這個度有最高檢把握,也有編劇周梅森老師。其實拍這樣的劇,最難的不是反腐尺度的拿捏,而是法律。「我們都是門外漢,法律程序是什麼?戲劇創作中,一個戲怎樣跌宕起伏不一樣?不能太真實,寫實就變成紀錄片了;還要演繹,但演繹一定要在最高檢嚴謹的辦案程序之下進行,這是最難的。」高亞麟說,如果我們拍的劇在法律上漏洞百出,那不成笑話了?做得專業,觀眾又能看懂,是最大的難點。
尺度為何能這麼大?
拍到「副國級」,並無「尚方寶劍」
一部電視劇,上億的投資,一旦遇上播出障礙,便是顆粒無收。破冰膽量何來?李路說:「嘗試!敢賭!沒有尚方寶劍,沒有任何人打過任何包票。我們開了各種討論會,發現反腐新聞的力度都這麼高,作為影視作品也應該往上走一步。」
李路和周梅森是20多年的老朋友,當李路得知最高檢找周梅森寫一部反腐劇時,他拿上好酒到老朋友家,僅看了三集劇本,就出了個不菲的高價自掏腰包買下了,「你知道周梅森是根本不寫人物小傳的,人物走向在哪裡?這些都不知道。不過,他過去的反腐劇成功率很高。我是基於『周梅森』這三個字,基於13年沒有出現反腐劇這種類型,基於中國的反腐力度如此之猛,影視劇卻沒有反映這三個方面,做了這部戲。」
有「官場小說第一人」之稱的作家周梅森潛心八年創作了同名小說和劇本,耗資一億的全明星陣容大製作,電視臺黃金檔排播……誰都理所當然地相信,這部劇先拿到了足以破冰的「尚方寶劍」,至少也是有相關領導授意的定心丸,才敢如此大張旗鼓。
然而導演李路直言,沒有尚方寶劍。事實上,李路拿到的只是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劇中心的授權,卻不是什麼「尚方寶劍」。接受採訪時,李路苦笑,兩年裡沒睡過一個踏實覺,遇到的困難是出乎意料的。僅找投資的周折經歷,他打算今後寫一部長篇報告文學。
為爭取年輕觀眾下了功夫
「偷偷加入了感情線」
在進行後期製作時,很多負責製作的「90後、95後」都喜歡上了這部作品,這也讓李路感到很欣慰。「過去10年,年輕人根本沒有接觸過這種類型的戲,常見的要麼是婆媳,要不然就是玄幻仙俠二次元,很少切切實實表現當下生活的,我們希望讓他們看到我們所生活的真實的世界。」
事實上,在拍攝時,李路也特意加入了時代感比較強的形象,也是希望從另一方面拉近年輕觀眾。「因為周梅森以前作品裡很少出現情感和家庭,比如領導一般都很少涉及家庭生活,這次我們都設立了感情線。」
在李路看來,與年輕一代觀眾的交流非常重要,「無論是反腐意識的加強還是整體引導,都要從年輕人做起。我們希望能傳達給他們一些觀念:你有天大的本事,對社會有再大的貢獻,都不能觸犯法律,一旦觸及,就要繩之以法。」
而高亞麟對「吸引到年輕人」表示很意外:「說實話,我們很擔心90後會不會愛看,因為沒有任何小鮮肉。其實《人民的名義》還有個同名話劇,在保利劇院演出的時候,也沒想到年輕人喜歡這種現實主義題材。事實證明反饋不錯,看來無論90後、80後,好的東西依然是大家追尋的主流。」
現在,一部電視劇中演員平均年齡接近50歲,還能吸引20多歲的年輕人,這不是常理、邏輯可以預判的。李路感慨:「年輕人喜歡這部劇,非常之重要。證明年輕人的三觀是正的。」
大開眼界
「花式點鈔」爆紅
《人民的名義》前幾集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侯勇飾演的貪官趙德漢受賄兩億案。滿牆滿冰箱滿床的錢,讓人目瞪口呆。現場清點贓款,多臺點鈔機同時工作。緊接著,一段出神入化的花式點鈔,讓網友們大開眼界!大家感受下:
有「手揮琵琶"式點鈔,數錢都能讓人得到藝術般的享受。
手法嫻熟,如同行雲流水。
一指禪式的小雞啄米點法,手法相當可愛。
網友熱評
來源:人民日報,綜合網絡
編輯 | 小鬼
商務合作聯繫微信/QQ:1173611739
新聞爆料聯繫小編微信:maimang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