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宏的寫實,血腥的戰場,赴死的決心,奔騰的駿馬,歌舞昇平的十裡洋場,向死而生的八佰壯士……電影《八佰》,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史稱「八佰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在副團長謝晉元指揮下,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孤軍奮戰四天四夜,阻擊日軍多次進攻,完成使命後奉命撤退到公共租界的歷史事件。影片通過獨特的視角、多緯度人物角色、逼真的戰鬥場面、震憾人心的場景、音效,再現了八十三年前那段可歌可泣、氣壯山河的歷史事件,譜寫了一曲高亢激昂的愛國主義讚歌。
這部148分鐘的電影,以蘇州河為界,分三個方位三組人物的場景和心態,相互比照、映襯、交織。蘇州河南岸,英法意租界內,看似歌舞昇平,戲臺、賭場、餐館,小攤小販、白俄妓女、洋人巡警,十裡洋場眾生相,他們作為歷史的看客,旁觀著這場史詩般的戰鬥。四天的槍聲炮火,改變著這群圍觀者的眾生相。麻木的依舊麻木,有良知的已被喚醒。四行倉庫中。這是整個歷史事件的焦點。時逢「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的全面抗戰時刻,來自東西南北、操著各種口音、懷著不同動機的年輕人進入這支抗戰隊伍,他們家事國事交織,在特定的歷史時刻匯聚到這棟尚算堅固的銀行倉庫內。從一開始的矛盾重重,互不信任,互相謾罵,到後來的生死相依,並肩作戰,人性的複雜和嬗變一開始就體現得淋漓盡致。隨著劇情的深入,看似混亂無序的人群慢慢理順,強烈的生存意識和家國情懷讓每個人從苟活到堅強,從私心雜念到民族大義,短時間內完成了思想和行為上的升華。四行倉庫以北,日寇的每次出場,如同從廢墟中突然鑽出來的邪惡動物,嫻熟的攻防戰術,武裝到牙齒的武器裝備,恬不知恥的強盜行徑,從視覺和心理上給人以強大的衝擊。影片中很多感人的場景讓人淚目。那些腰裡綁著彈藥、喊著家鄉和姓名縱身一躍的官兵;那個冒著槍林彈雨將電話線送到對岸的賭場小夥;何香凝先生「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的感嘆;大學教授將妻子的項鍊扔下樓的激情募捐和在看到撤離中被射殺的士兵時憤而開槍反擊的舉動……
還有電影中出現的那匹精靈般的白馬,在槍林彈雨中優雅馳騁卻安然無恙,喻意著忠誠、自信、希望和一往無前、永不屈服的民族精神。
對於西方列強的形象表達則極具魔幻主義色彩。西方列強以軍事觀察家的身份,乘坐著巨型熱氣球漂浮在蘇州河的上空,以更高的姿態、更寬的視角觀摩著這場戰鬥。這種怪異的超現實感的塑造突出了西方列強的自私形象。在這群觀察家的眼中,日軍的暴行,國軍的抵抗,不過是一場別開生面的視聽大戲罷了。西方列強允許中國難民進入租界是顧及在華利益,幫助國軍撤離是擔心戰火波及租界,而要求進入租界的國軍繳械則是害怕日方施壓。軍事觀察和人道主義只是西方列強的虛偽說辭,他們無心幫助中國,更不想惹怒日軍。
電影的高潮部分是在樓頂升旗和護旗,彈痕累累的國旗升起來,倒下,又升起來,一個個血肉之軀前赴後繼守護著這杆象徵著國家的旗幟,體現出一種愈挫愈勇、捨身衛國的民族情懷。
影片中的很多場景對於生活在太平盛世中的人們而言是不可想像的,兩個多小時的影視作品反映出來的不過是一場戰鬥的縮影,真實與否已無需爭論,但真正的戰爭遠比影片來的更激烈更殘忍。時至今日,戰爭的煙雲仍未遠去,戰爭隨時都可能發生。熟悉歷史的人都會知道,世界歷史其實就是一部戰爭史,和平只不過是兩個戰爭的間歇期。西方勢力視中國為戰略競爭對手,遏制、圍剿、打擊、掠奪等各種形態的戰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提高警惕、丟掉幻想、居安思危、強我國防不僅是軍人的使命,也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尤其是在多災多難的2020年,在臺海危機加深、亂港分子禍國、中印邊境糾紛、中美關係多變、新冠疫情莫測、國際形勢錯綜複雜的大背景下,這部電影的上映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我們要像習近平總書記講的那樣:萬眾一心加油幹,越是艱險越向前。
有人說,電影當中幾處鏡頭有過分渲染之嫌,有些誇大虛假。我認為,電影是藝術生產,存在加工的成份是很正常的;電影也是一種遺憾的藝術,永遠滿足不了所有人的口味。也有人覺得這部電影沒有主要人物、沒有故事主線,整體架構有些鬆散,且顯得斷斷續續。其實這種群像式的表現手法,在獻禮片「建系三部曲」(建黨建軍建國)都有過使用,這是一種藝術表達手法。
導演管虎說:「很多品格,只不過都淹沒在平常生活裡了;很多東西,我們看起來在忘、在扔,但真正到了關鍵時刻,我相信中國人骨子裡的氣節是不會變的。」
無疑,《八佰》並不完美,但仍不失為一部優秀的愛國主義電影,不僅歌頌了抗日先烈的英雄事跡,而且把人性的複雜和戰爭的殘酷比較真實地表現了出來,從而引導觀眾去了解歷史,反思戰爭,認識世界、審視自我。
近年來,正面宣傳國民黨軍隊參加抗戰的影視作品越來越多,體現出共產黨人尊重歷史、正視現實、面向未來的鮮明態度和海納百川的寬闊胸懷。習近平同志在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講話中,曾專門提到國民黨軍」八百壯士」這個英雄群體。
毛澤東同志在全國抗戰開始後提出:「我們主張全國人民總動員的完全的民族革命戰爭,或者叫做全面抗戰。只有這種抗戰,才是群眾戰爭,才能達到保衛祖國的目的。」習近平同志指出:「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將永遠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四行倉庫保衛戰體現出來的抗戰精神和愛國情懷,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我們需要在歷史追問中行穩致遠,更需要像先輩們那樣有民族氣節,有犧牲精神,有壓倒一切困難而不為困難所壓倒的勇氣,有英雄一去不回頭的血性,以深厚的家國情懷作為立身之本,這是我們應有的價值取向。
主 審:白曉清
執行主審:申中明
責任編輯:王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