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衝上千億市值,定位專家顧均輝解析泡泡瑪特如何將盲盒玩到極致

2020-12-23 金融界

來源:時刻頭條

不知何時,盲盒開始風靡大街小巷,路邊的店鋪、自動售賣機,都可以看見泡泡瑪特盲盒的身影。這家靠盲盒起家的公司,在2020年12月11日正式在港交所上市,在發行價38.5港元的情況下,開盤即上漲100%,市值一度突破1000億港元。定位專家顧均輝指出,泡泡瑪特作為盲盒第一股成功上市讓潮玩徹底「出圈」,真正掀起了中國市場的潮玩狂潮。

圖:定位專家顧均輝

事實上,泡泡瑪特最初只是一家潮品雜貨店,2010年其在北京開設的首家門店,化妝品、服裝、生活用品、文具、玩具什麼都賣。直到2015年,泡泡瑪特嗅到潮玩市場商機,在充分進行競爭環境分析的基礎上,於2016年轉型專做潮流玩具市場,併入駐線上平臺,推出首個「MollyZodiac」盲盒系列,迅速引爆市場。

顧均輝認為,泡泡瑪特最成功之處在於其對潮玩趨勢的敏銳洞察,以及能聚焦於細分賽道進行持之以恆的深耕。在發現消費者對Molly的喜愛後,泡泡瑪特迅速拿下了Molly在大陸地區的獨家授權經銷商及獨家授權生產商資格,通過對尺寸、包裝、價格等產品標準的統一和成熟供應鏈的量產,讓Molly從小部分愛好者的收藏櫃中以盲盒形式走上貨架,直接帶火了一個盲盒市場;而泡泡瑪特自身也完成了從賺中間差價、受制於人的渠道商向潮玩零售品牌的轉型。

經過幾年積累,泡泡瑪特目前已有85個IP,包括12個自有IP、22個獨家IP及51個非獨家IP,在全國一二線城市核心商圈和購物中心開設180家直營店。2017年至2019年,泡泡瑪特營收分別為1.58億元、5.14億元、16.83億元,連續兩年營收增幅超200%,淨利潤從156萬元增至4.51億元,實現業績爆發式增長。

泡泡瑪特用不到十年時間成為了一家市值千億的上市公司,但隨著潮玩市場的熱度攀升,越來越多的新玩家也在湧入賽道,泡泡瑪特正在面臨越來越嚴峻的挑戰,上市之後其未來的路該如何走是外界最關心的話題之一。

圖:顧均輝解析企業戰略定位落地實操

對此,顧均輝分析指出:「成為第一是進入心智的捷徑。上市後盲盒第一股的地位是泡泡瑪特面對未來競爭的絕佳優勢,其佔據了消費者心智中國內潮玩領導者的位置,在後續發展中,泡泡瑪特需要持續鞏固自身領導者地位。」資料顯示,全球潮玩市場過去四年的複合增長率為22.8%,而中國的潮玩市場過去四年的複合增長率達到了34.6%,招商證券研報中預計,2022年中國潮玩市場規模達550億元,中國潮玩市場潛力巨大。「在這一賽道中,泡泡瑪特作為行業領導者,需不斷引領品類發展,為品類代言,強化品牌在消費者心智中的地位。」

當然,潮玩市場是變化莫測的,泡泡瑪特的上市也遠非這一市場的巔峰,而是正式拉開了潮玩創業快速擴張的序幕,誰能成為潮玩市場的最後贏家,依然有待市場檢驗。「隨著泡泡瑪特在資本市場獲得認可,潮玩行業也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在未來的市場格局中,各大品牌需要藉助當前良好的潮流生態圈,聚焦差異化發力,才可能在長期競爭中越走越穩。」顧均輝提醒道。

相關焦點

  • 盲盒擁抱資本,「發明」了泡泡瑪特
    從去年12月11日,在認購超356倍的火爆打新後,以盲盒為核心的「潮玩第一股」泡泡瑪特正式登陸港股。開盤股價持續走高,市值一度突破千億港元。而同樣是在去年,以抽卡為核心消費點的《原神》上線10天全球收入近9000萬美元。從原神到泡泡瑪特,在幾輪卓有成效的收割後,資本逐步摸清了新世代年輕人的消費主張。
  • 這個千億市值的泡泡瑪特有多野?
    01 崛起:從日本零售模仿者到國潮盲盒第一股國潮盲盒泡泡瑪特的開端,源自日本知名雜貨零售商場「LOFT」的仿照。十年前,23歲的王寧到北京創業,最初就是按照LOFT模式,為泡泡瑪特設計了雛形。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包括潮流玩具等在內的「二次元」核心用戶已從2014年的4984萬上升至2018年的一億,預計到2022年,這一數字將達到一億三千萬。隨著主流消費人群的年輕化,國潮盲盒的受眾群體正在增大。
  • 誰將泡泡瑪特推上千億市值神壇?
    在2014年到2016年長達兩年的時間內,泡泡瑪特一直沒有擺脫虧損的漩渦。直到盲盒出圈,這個情況才有所改變。盲盒不等於潮玩,它這是一種營銷玩法。通常潮玩的一個系列以12個不同設計組成,但其中會特別設置一個隱藏款。
  • 泡泡瑪特的生意,在「盲盒」之外
    泡泡瑪特最近特別火爆。主要是因其港股上市,攀上了資本的高枝兒,市值一度突破千億港元。想想,一個潮流玩具的特定圈層,雖然是第一名但其市場份額僅佔8.5%,以「盲盒」的噱頭抬高身價……如此看來,這泡泡瑪特憑什麼值這麼多錢?
  • 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來了 A股概念股曝光
    頭頂「盲盒第一股」光環的泡泡瑪特(09992.HK)今日將亮相港交所。12月10日,「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定價38.5港元,超購近356倍,凍資2237億港元,一手中籤率15%,12月11日正式開始交易。  從暗盤市場交易來看,泡泡瑪特被投資者看好。
  • 如何從「中國的迪士尼」,成為「世界的泡泡瑪特」?
    回顧過去,這個已存在10年的公司,雖定位和商業模式不斷變化,但始終在洞察和捕捉當下年輕人的消費情緒,並通過不斷強化的供應鏈和渠道能力觸達這些消費者。實現從0到1的泡泡瑪特,正在尋找關於品牌的新增量。比起「中國的迪士尼」,他們更想成為「世界的泡泡瑪特」。
  • 時事熱評 | 誰將泡泡瑪特推上千億市值神壇?
    曾在新三板上市的泡泡瑪特,退市完成前的市值為20億元人民幣。三年後的今天,轉戰港股,泡泡瑪特的市值翻上45倍。 是誰在推動泡泡瑪特站上神壇? 泡泡瑪特站在臺前,但其背後,是從紅杉、華興等頭部創投機構、以及黑蟻資本等備受關注的新消費基金,強有力的資本將泡泡瑪特推向上市,如今將一起享受這場財富盛宴。
  • 泡泡瑪特的千億市值,是閒魚撐起的?
    憑藉著一個個成本價不到10元的玩具,泡泡瑪特為什麼能在過去三年,取得毛利率均超過55%、營收增幅超過220%、市值過千億的成績?年輕人群體、IP影響力、復購、盈利能力,每一個要素都能在當下的市場中找到可以對標的、比泡泡瑪特做得更好的公司,但神奇的是,泡泡瑪特站在這幾個圈的交集裡。
  • 泡泡瑪特上市,盲盒是收割韭菜還是承載夢想?
    1、盲盒第一股在國內,第一家把盲盒生意做到數十億的公司12月11日在香港上市,它叫泡泡瑪特(POP MART)。泡泡瑪特成立於2010年,創始人王寧是一個85後,起初主要售賣玩具、化妝品等創意小百貨,什麼流行就賣什麼。泡泡瑪特一開始的定位讓王寧開始反省。 「啥都賣,賣的都是雜貨。」
  • 盲盒亂象叢生,上癮、棄坑一念間,千億市值的泡泡瑪特能走多遠?
    不過,可能他們也沒想到,自己的小愛好,已經造就了泡泡瑪特的千億市值。12月11日,泡泡瑪特港股上市,開盤一度暴漲超100%。但12月14日,即第二個交易日,其股價一度下跌超10%,之後尾盤暴力反彈,截至發稿,漲幅為7.97%,市值再度突破1000億港元。然而,在一眾消費者的狂熱追捧下,泡泡瑪特銷售市場可謂「亂象」叢生。
  • 泡泡瑪特的「盲盒故事」還能講多久?
    講起「盲盒故事」,成也IP困也IP如果要問泡泡瑪特是如何在一年之內扭虧為盈的,那就要從公司的熱門產品「盲盒」說起了。所謂盲盒,裡面通常裝的是動漫、影視作品的周邊,或者設計師單獨設計出來的玩偶。與一般玩具相比,盲盒最關鍵的商業模式在於「盲」。
  • 泡泡瑪特,一臺價值千億的盲盒「印鈔」機
    盲盒、IP、年輕人,坐擁這三個備受資本關注的關鍵詞,泡泡瑪特成了「潮流文化第一股」。01 潮玩暴利,盲盒「印鈔」為什麼是泡泡瑪特?它是如何成功的?成年人的收集需求、陪伴需求、對「小確幸」的需求,是王寧總結出的答案。抓不住Z世代就抓不住機遇。
  • 1000億的泡泡瑪特和盲盒裡的95後
    2019年,單單是Molly一個玩具就賣出了4.56億元。為這些玩具買單的人,並不是小朋友的父母,而主要是18-24歲的年輕女生。她們把泡泡瑪特買成了一家年收入十幾億的公司,也讓盲盒潮玩成了跟漢服、JK、Lo裙相媲美的「少女破產四坑」。
  • 「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為何值千億港元?
    來源:東方財富網12月11日,專注盲盒領域的「國內潮玩文化第一股」泡泡瑪特登陸港交所主板市場。上市首日高開100.26%,報77.10港元,總市值達到1065億港元,在衝高至81.75港元後回落震蕩。從格子鋪到「中國的泡泡瑪特」近年來以Molly、Pucky、Dimoo等各類IP受到Z世代(出生於1995年至1999年的人群)消費者歡迎的泡泡瑪特,其實已有10年歷史。成立於2010年的泡泡瑪特,起初對標香港公司「LOG-ON」的銷售模式,定位 「潮流生活小百貨」,主要銷售大眾潮玩、家居、數碼、零食檔雜貨。
  • 泡泡瑪特是什麼?
    上市首日,開盤一度暴漲超100%,市值一度超千億。 在前幾年,「盲盒」還只是一個小眾新奇詞彙,而現在卻成就了泡泡瑪特的千億市值,使其成為了中國潮玩新零售市場第一名。在過去的三年裡,正是由於其近十倍的銷售增長,才使得盲盒以及背後的潮玩經濟得以正式映入資本的視野。
  • 泡泡瑪特上市!市值超千億,靠賣盲盒3年淨利暴漲300倍,它憑什麼
    一位85後的創業者,10年前創辦了潮玩零售品牌泡泡瑪特,主要是開線下玩具店,於2016年推出盲盒產品後,僅用3年時間,成功逆襲成為港股上市公司。招股書顯示,這家公司以IP盲盒營銷著稱的公司,從2017年到2019年,泡泡瑪特的收入分別為1.58億、5.15億、16.83億,3年賺了20億,淨利潤暴漲近300倍,堪稱一部印鈔機!
  • 泡泡瑪特molly為什麼火,可能是想抽「盲盒」
    泡泡瑪特獲得了molly的獨家IP版權,轉型之路也逐漸跑通,泡泡瑪特的定位,從傳統文化打造IP潮牌。前有實體連鎖店,依託傳統玩具廠商的模具製造力量。小巧、美觀、精緻、高品質的molly擺放在泡泡瑪特實體店的展示櫃中,讓不得不前往香港購買molly的粉絲們可以在「家門口」購買到。
  • 泡泡瑪特的盲盒心理學
    編輯導讀:泡泡瑪特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成長為火出圈的上市公司,背後反映的盲盒經濟的繁榮。有人讚揚這種新穎的形式戳中了當代年輕人對於潮和精緻的追求,有著遠大廣闊的市場,也有人覺得舊瓶裝新酒,潮玩+盲盒依然會是曇花一現的爆款。本文將從心理學的角度,探究為什麼盲盒經濟能如此火爆。01 潮玩+盲盒背後:短時刺激與易得快樂1.
  • 我被泡泡瑪特「支配」的盲盒人生
    Lily 90後 熱度維持一年半我知道泡泡瑪特的盲盒是在2017年,工作的原因,偶然接觸到的,當時,領導讓我去研究一下盲盒,看看我們要不要也跟一個這樣的項目。2019年一整年,我一個盲盒也沒有買。幾個朋友也都退坑了,這公司現在就指望割新韭菜了。
  • 千億市值驚豔市場,泡泡瑪特的「泡泡」還能吹多久?
    雖然泡泡瑪特在短時間內獲得消費者和投資人的雙重認可,但也有業內專家不看好該公司的未來表現,認為其紅利期「也就是幾年時間」、「未來大概有3-5年黃金髮展期」。甚至有人認為,泡泡瑪特在「割年輕人的韭菜」、「收智商稅」、「沒有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