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3日上午9點(巴拿馬當地時間12日20點),巴拿馬總統胡安.卡洛斯.巴雷拉(Juan Carlos Varela Rodriguez),在國家電視臺全國新聞聯播節目上,正式向全世界宣布:巴拿馬共和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詳情請戳:「一個中國」大勢所趨!巴拿馬宣布同中國建交!
隨後,外交部長王毅表示,他剛剛同德聖馬洛副總統兼外長籤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拿馬共和國關於建立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
馬英九上午出席臺灣血液基金會記者會前受訪表示,看到外電報導,巴拿馬宣布跟中共建交,對此發展「感到很遺憾,但是不覺得意外」,等待進一步發展與政府處理方向。
臺灣《自由時報》稱——「我國邦交國巴拿馬傳出將與中國建交,引起臺灣各界關注,民進黨立委王定宇在詢問外交部之後確認傳言為真。針對臺巴關係生變,對我國對外貿易是否有影響?政大金融系教授朱浩民表示,我國出口到美國、歐盟、東南亞國協和中國等地的貿易比重較高,巴拿馬出口貿易比重沒那麼大,市場對臺巴關係生變也相對冷淡。」
民進黨立委林俊憲在臉書PO文,他提到——蔡英文去年前往中南美訪問的英翔項目是成功的,臺灣團在巴拿馬也受到當地民眾和僑胞熱烈歡迎。然而巴拿馬和大陸建交讓臺灣在「外交」上遭遇挫折,但長達107年的情誼交流不會輕易分開,巴拿馬終究會知道老朋友的好。
不過,林俊憲的柔情喊話網友不買單,有輿論表示,這是「標準自慰文」,「民進黨整天講幹話」「俊憲別再感情用事了,人家不想跟你在一起了」「就跟假掰情侶分手還要當好朋友一樣嗎?」「人們真的在乎砸錢換來的假朋友滾蛋嗎?民進黨醒醒吧!」
另有學者對臺灣地區和巴拿馬斷交後的經貿關係進行了分析:臺灣年輕人也對斷交進了調侃:
在藍營媒體《中時電子報》上,那裡的網友評論大多是這樣的:
而支持臺獨的綠營現在則是徹底炸裂了。《自由時報》有如下評論:
巴拿馬是「中華民國」目前建交歷史最長的邦交國之一,雙方關係可遠溯至清朝,在1910年1月建立領事級外交關係。1922年巴拿馬同中華民國政府將派駐代表升級為公使,1954年,升級為大使級外交。2016年蔡英文「出訪」巴拿馬時,就曾題字「見證百年基業,攜手共創榮景」。
臺灣當局對維繫這個「邦交國」十分重視。2016年6月蔡英文上任僅一個月就開展外訪「處女秀」,首站就選擇了巴拿馬,參加了巴拿馬運河拓寬工程竣工啟用典禮。諷刺的是,她不得不「見證」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的巴拿馬輪成為第一艘通過新建船閘的貨船。
蔡英文還引發了另外的爭議。在題字時,她署名「President of Taiwan(ROC)」,意為「臺灣(中華民國)總統」,發出了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有趣的是,巴拿馬總統巴雷拉在社交媒體上發文時,寫道「Panama and China (Taiwan) have arelationship of historic partnership」,似乎是「回敬」了蔡英文的「小伎倆」。
就在蔡英文出訪之際,前國民黨「立委」邱毅就發文指出,巴拿馬積極向大陸示好,可能會宣布與臺灣當局「斷交」,僅維持表面上歡迎蔡英文,想必只是留個美好回憶。
據外媒報導,巴拿馬政府早在2009年就想同臺灣當局「斷交」。蔡英文就任臺灣地區領導人以來,拒不接受九二共識,使兩岸關係趨於緊張,在國際社會上更是「四處點火」以擴展「國際活動空間」,打破了馬英九時期兩岸「外交休兵」的默契。蔡英文「訪問」後不久,在2016年9月召開的第71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巴拿馬總統巴雷拉就連續第三年沒有提及臺灣當局。
2016年12月,聖多美普林西比政府發表聲明,決定同臺灣當局斷絕所謂「外交」關係。臺灣地區的「邦交國」降至21個。在此前的3月,中國大陸已經同臺灣地區的前「邦交國」甘比亞復交。
2017年4月12日,巴雷拉總統宣布「駐臺灣地區代表」馬蒂斯將返國就任,但沒有宣布新任「駐臺地區代表」人選。這一舉動,被解讀為巴拿馬同臺灣地區「外交關係」出現變數的徵兆。
目前,臺灣地區的「邦交國」僅剩20個。有觀點指出,目前可能有5個國家正「排隊」盼與大陸建交,包括梵蒂岡、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和尼加拉瓜。臺灣方面尤其擔心,「梵蒂岡危險性相當高」。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此前早就指出,一個中國原則涉及中國的核心利益和13億多中國人民的感情,也是中國同世界各國保持和發展友好合作關係的前提和政治基礎。當前,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民心所向,大勢所趨。
編輯:李澤鑌 責任編輯:肖瀟
來源:海運倉內參 、中國青年報、新華網、中新網、環球網、澎湃新聞、環球時報、視覺中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