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理解,我們常說「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在賞析詞語的表達效果時,應結合整篇文章、段落、句子的內容體會詞語在語段中的情感表達。例如《那年的歡喜》一文中對小弟吃涼粉的描寫:「他立即笑了,拿起筷子,卻只夾了小小一點,放到嘴裡,沒敢嚼,似乎在等著涼粉化在嘴裡,等到咽的時候,聲音卻很大……」我們賞析「拿、夾、放、咽」、「小小、很大」這幾個詞的表達效果時,就要結合整篇文章來分析,文中寫了四兄弟在街上只買了一碗香噴噴的涼粉,互相謙讓,這裡寫了小弟弟捨不得多吃的情景。由此可見,「拿、夾、放、咽」四個動詞,把小弟吃涼粉的樣子生動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小小、很大」既寫出了涼粉的好吃,更寫出了小弟的懂事、體貼哥的美好心靈。
詞語的表達效果究竟怎麼賞析?下面不妨總結五種套路:
一是從修辭的角度分析,常用「修辭手法+詞語表現的特點+表達效果(人物情感)」這樣的方法。答題方式:這個詞採用了……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的特點,表現了……的情感(或心理)。
二是從詞性的角度分析,常用「動詞/形容詞等+詞語表現特點+表達效果(人物情感)」這樣的方法。答題方式:這個詞是……詞,生動地寫出了……特點,反映了……狀態(表達了……情感)。
三是從詞語含義角度分析,常用「詞義+描寫對象的特點+作品中人物或者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樣的方法。答題方式:……的意思是……,寫出了……的特點,表達了……感情。
四是從人物描寫的角度分析,常用「人物描寫的方法(外貌、動作、語言、神態、心理)+寫出了……的特點,表達了……感情」這樣的方法。答題方式:此處是……描寫,寫出了……的特點,表達了……感情。
五是從感情色彩角度分析,常用「感情色彩判斷(褒貶)+詞語表現特點+表達效果(人物情感)」這種方法。答題方式:……原本是褒(貶)義詞,這裡是貶詞褒用(褒詞貶用),生動開解地寫出了……特點,表現了……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