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三日淞滬會戰爆發,74軍51師參加了戰鬥,但其中有一名團長,實際上是罪犯,去年才被判入獄十年。團長就是張靈甫,原來他也是個前途無量的青年,畢業於黃埔四期。作為排長參加了北伐戰爭,畢業後被調到了國民革命軍第一師,在這支部隊裡當了團長。
當兵那年他才三十歲,還是嫡系第一師的團長,他的前程真是一片光明。可是當了三年團長之後,他幹了一件事,導致了十年的監禁。那就是殺妻,在當時也是個轟動一時的案子,畢竟殺妻是個不折不扣的大事啊!這位妻子的名字叫吳海蘭,他們於1933年結婚,婚後一年生下了女兒張清芳。
吳海蘭是一位川妹子,有文化又漂亮,兩人婚後感情也很好。可有可無的是,張靈甫婚後第三年,就把老婆打死了。具體地說,張靈甫本人並沒有給胡宗南太多的解釋,他對胡宗南說的是自己願意服罪。隨後一度被判處死刑,他仍未表示,只說是感情糾葛。但是他身邊的人給出了兩種說法,一種是外遇說,當時張靈甫一直跟隨胡宗南在川陝作戰。
他很少回家,因此不可避免地冷落了新婚的妻子。就在不久之後,有人告訴他,他的妻子出軌了。張靈甫非常生氣,就問吳海蘭,她什麼也沒說。一槍就打死了它,這是王耀武的副官吳戾天在1984年講的話,但他也說,這是他在外面聽到的話。二是間諜說,即張靈甫懷疑妻子是間諜,直接引爆火線的是她拿走了一份軍事文件。
這句話由張家後人和劉光宇回憶,因為1935年冬休假回家時,張靈甫和吳海蘭還形影不離。突然間就在1936年把她打死了,事後還沒給任何理由,就算感情糾葛也不至於如此的對比。劉光宇提出,張靈甫殺她,的確是因為有一份文件,但他對這份文件的內容卻一無所知。張靈甫已過世多年,這兩句話到底哪一個是對的,也無法證實。
出獄後,他曾立過不少戰功,也算得上是一位抗日名將,但因其前程也受到了一些影響。唯恐吳海蘭死得不明不白,可最可憐的,還是那個襁褓中的小張清芳。事情發生的時候張清芳只有兩歲,她的父親射殺了母親,她也不知道是什麼。張靈甫要回南京服罪,孩子自然只能送回家,可這件事卻出乎意料。當時吳海蘭的弟弟正忙於上訴,不料不慎丟失了孩子,路上丟失了孩子。
為此,吳海蘭的父親念念不忘,臨死囑託兒子,即吳海蘭的哥哥吳正有一定要找外孫。無處可逃的戰亂年代,到處都是變化無常,找孩子談何容易。隨後在他去世前,便將這項工作交給了自己的女兒,囑託她一定要找張清芳。直到1995年,吳家才算是找到了張清芳,她的生活也算幸福。
長大成人之後,他成為一名護士,結婚並有兩子一女。這段時間,她住在西安,只是吳家沒有找到。談起父親,張清芳一聽說父親就有些氣憤,但後來還是原諒了父親。說到底,那一年發生的事她也不知道,有沒有苦衷。而父親已過世多年,心懷怨恨已無濟於事,所以每逢清明她都會幫忙掃墓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