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亨」之首杜月笙
「三大亨」之首杜月笙在解放前的上海灘,可謂「跺跺腳,四方亂顫」的人物。早在抗戰前,他在上海的勢力已深入各行各業,黨國顯要、外國領事、名流聞人,都是他家裡的座上客;上海灘各公會、各大公司,乃至文化教育、慈善機構,要想平平安安,都必須請他掛名或董事長或董事或會長;無論朝野,凡稱得上重要新聞,也必有杜月笙到場。
▲上海淪陷
1937年11月上海淪陷後,杜月笙南下去了香港。但他仍然遙控指揮留在上海灘的徒子徒孫們,協助潛伏的軍統特工從事情報搜集、策反鋤奸等活動,並組織數萬忠義救國軍在江浙地區堅持敵後遊擊戰爭,作出了一定貢獻。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寇攻佔香港,杜月笙又遷居陪都重慶,利用在淪陷區的關係組建了恆社、中華貿易信託公司、通濟公司等交換各類軍需民用物資,既大發國難財,又贏得了支援抗戰的美譽。
▲抗戰勝利後上海首任市長錢大鈞
抗戰後,杜月笙自以為勞苦功高,蔣介石一定會論功行賞,不給自己個上海市市長,起碼也得給個副市長,好讓自己這個上不得臺面的流氓頭子,也好好過一把官癮。為此,他還將這一想法透漏給了自己的好兄弟、軍統局長戴笠,託他轉達給蔣介石。但1945年8月底,當杜月笙前呼後擁返回上海時,剛剛走到半路,就得到了卻是消息:蔣介石已任命錢大鈞為上海市市長、吳紹澍為副市長,負責接收上海全權。
▲杜月笙等人在上海
市長當不上,杜月笙又盯上了上海市參議會議長的位置。1946年夏上海市參議會議員選舉開始後,杜月笙立即組織門徒大張旗鼓活動,擺出種種理由宣揚議長一職非杜月笙莫屬,並不惜大把花錢拉票,終於在選舉大會上如願以償的當選了議長。哪知就在此時,蔣介石卻傳來口信:議長一席,希望由潘公展擔任。
▲CC系骨幹潘公展
潘公展雖然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無論人脈、實力都遠不及杜月笙,但他背後有蔣介石撐腰,杜月笙自知胳膊擰不過大腿,只好在當選議長後立即宣讀了一份「辭職呈文」:「上海系通都大邑,議長責任重大,本人為多病之人,不能擔此重任,辜負諸公厚意,多請原諒,再予改選。」結果,將辛苦得來的議長一職拱手讓給了他人。
▲上海灘租界
原來,蔣介石已經改變了對杜月笙等幫會人物的基本政策,從昔日的拉攏改為逐步取締。此前,上海灘有公共租界、法租界等,是外國勢力掠奪中國利益的大本營;杜月笙所在的青紅幫以租界為巢穴,令國民政府鞭長莫及,又時時處處得到外國人的倚重,蔣介石對其只能利用。但抗戰勝利後,租界被取消了,原本盤根錯節的多國勢力也僅剩美國人一家獨大,蔣介石再也無需顧忌,對杜月笙等人也沒有了往日的借重。
▲年輕時的杜月笙
更重要的是,杜月笙雖然整天長袍馬褂,一副大亨紳士派頭,但舉國皆知其流氓身份,蔣介石自然不會讓他染指上海市長、參議長等要職,以免讓國內外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