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劇增、學徒招不著……理髮店風光不再

2021-01-18 閃電新聞

今年起,美髮師有了國家職業技能標準:「一級/高級技師」應具備撰寫專業技術論文等能力,還要能修剪引領時代潮流、代表一個地區風格的髮型。美發行業將不再只有「剃頭匠」。

行業在升級,理髮店卻風光不再:濟南的朝山街、緯十路等老牌「理髮店一條街」,不僅數量和規模在萎縮,挑大梁的美髮師也趨向「老齡化」。據不完全統計,40歲以上的美髮師已佔半壁江山,他們多放棄「一店一師多徒」的傳統模式,轉而成立「小、精、專」的個人工作室。轉型中途,他們也在問:在消費升級的時代,美髮業轉型升級路在何方?

緯十路上的一家理髮店,一小半的門面改成了飲品店。

理髮店「退居」小區公寓變身工作室

「三成以上的理髮店都成了工作室!」在接受新時報記者採訪時,濟南美容美髮行業協會會長劉春生感慨近兩年來美髮業的最大變化,由於租金上漲,很多理髮店放棄沿街商業房,「退居」到小區單元房、寫字樓、公寓裡。

新時報記者調查發現,濟南已極難見到收費15元以內的路邊理髮店,多數是30元起步,有的高達上千元。美發工作室聽起來高大上,收費卻不一定比路邊店高,「路邊店要賺出租金來,而工作室主要就是為節省租金。那些營業時間長、回頭客多的理髮店才有能力從路邊搬進小區。」劉春生說,路邊店的經營面積近年來也在縮減。

朝山街曾是濟南有名的「理髮店一條街」,鼎盛時期有20餘家理髮店,甚至同一品牌開有2家門店,直到2014年前後,街上還有10餘家。但拐點說來就來:如今朝山街僅剩5家理髮店,其中2家為同一品牌,還有一家將部分店面對外出租改成了服裝店。「5年前,一二百平方米的理髮店開始少了,現在連100平方米左右的理髮店都不常見。很多店鋪轉租部分面積,以減少房租壓力。」劉春生說,據悉,朝山街上流失的大部分理髮店都搬到了千佛山、佛山街附近。

無獨有偶,從經二緯十路到經四緯十路,這300多米長的地段也曾是濟南有名的「理髮店一條街」。2014年14家理髮店、2017年5月還有12家。近日新時報記者再探訪,整條街上只剩下5家,其中1家還把一半門面租給了飲品店。在緯十路兩側的小區裡,新時報記者找到另3家原在緯十路上的理髮店,它們租了居民樓的一層,改成美發工作室,門面有的還不如過去的一半大。

朝山街上現有的理髮店越來越少 記者杜林 攝

年輕人寧送外賣快遞不願再當學徒理髮

除了縮小經營面積,還有很多理髮店在縮減人員,不再僱傭洗頭、卷槓學徒,改開「夫妻店」。「我們當年學理髮是因學習成績不好。除進廠當工人,只能學這門手藝養活自己。」30多歲的孫強(化名)是東北人,他和妻子在南辛莊西路上經營一家理髮店,店門口長年貼著招學徒的廣告。他說:「太難招了,不像前些年,不愁學徒工。」

孫強認為,理髮看起來是伺候人的活兒,不受年輕人青睞。「學理髮的初級技能至少3年,這3年收入很低,也很枯燥,90後大多不願吃這份苦。」孫強17歲就來濟南幹理髮,堅持10多年後才有自己的店面。「在濟南幹美發行業的有90%以上來自農村。但現在農村孩子除了美發,還有更多行業可選,送外賣、送快遞都比學美發來錢快。」

孫強的說法得到經一路上3家理髮店老闆的認同:按照慣例,在理髮店當學徒,店鋪只支付1000多元的生活費,洗一次頭可提成2元,上手理髮了可提成30%,但從「什麼都不會到簡單理髮,再到獨立接活」的過程通常是10年左右,收入低、學習周期長,影響了年輕人的積極性。

劉春生分析:「這幾年招生困難,有的培訓學校也關門了。這兩年協會新發展的會員(理髮店)還不如關門的多。會員單位的花名冊,曾出現過一整頁理髮店都關門的情況。」有些年輕人沒學幾年就認為手藝到家了,試著獨立開店,結果賺不出租金來,三四個月就關門了。採訪中,一名年近50歲的美髮師調侃:「真擔心我們這一代美髮師退休了,人們想安靜地理個髮都不行了。」

孫強在店內為顧客理髮(受訪者供圖)

「溫州幫」理髮師佔六成

還有三成是東北人

據濟南美容美髮行業協會統計,目前濟南有1600多家美容美髮店,除去30%的美容店,還有1000多家美髮店。劉春生回憶,上世紀80年代前,濟南有100多家理髮店,從業者以山東各農村人口為主。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溫州籍理髮師大批進入濟南美發市場,2000年前後濟南的美髮店爆漲到600多家。

「非典」是個分水嶺。

劉春生說:「『非典』期間要求嚴格,一批不合規、效益不好的店鋪就關門了,但『非典』之後美發美容店翻倍增長。」2003年之後,濟南的理髮店增到1000家,「東北籍的理髮師就是從那時進入了濟南美發行業。」

劉春生估計,目前濟南約30%美髮店是東北人在經營,60%是溫州人在經營。早來創業的溫州人把親朋故舊也帶到濟南,形成了理髮業的「溫州幫」,「還有不足10%的從業者,來自山東省內的各城市。」

「女性從業者連10%都不到,儘管女性往往比男性理得更好。」劉春生說,工作時間長,女性的體力難以堅持,加上一般認為「懷孕後不適合接觸洗染藥水和久站理髮」也導致女性理髮師少之又少。

轉向「整體形象設計師」

濟南理髮師需進京學習

很多美髮店的老闆,對目前的經營狀況感到迷茫。「他們來找我,說過去門頭沒那麼高檔,收費低,但掙錢了。現在服務流程好,也上了新機器,各種項目齊全,為什麼生意反而越來越差?」

劉春生分析,如今美發行業面臨同質化問題,正處於轉折期,未來有些店鋪可能會撐不下去,理髮店關門潮勢必會出現。經營者不光要學習技術,還要學習營銷模式、積累管理經驗。此外,理髮師更要向「整體形象設計師」轉變。

「這是最難的。我們2003年去韓國考察,在那裡理髮師為客人挑選髮型,不像國內,都是理髮師問顧客『你想理個什麼頭?』」劉春生認為,美發行業應該引領美,而不是完全聽顧客指揮。

近幾年,濟南的一些美髮店也開始提供形象造型設計服務,劉春生曾去看過,「都不具備整體形象設計的能力。在北京,客人進店後先設計,拿出文字和圖紙方案並錄入電腦。然後根據客戶的臉型、體型、形象氣質和工作性質,再結合客戶平時經常參加的場合,設計若干套不同的方案。但這樣的服務,在濟南美發行業幾乎是個空白。」他說。

「如果有從業者真願意做這樣一個店,我可以領他們去北京學習,在濟南一定不愁客戶。」劉春生說。

相關焦點

  • 網易雲熱評:一個普通的夜晚,進了一家昏黃的理髮店,青澀的學徒問……
    網易雲熱評:一個普通的夜晚,進了一家昏黃的理髮店,青澀的學徒問……從此之後我遇見青山 遇見白霧獨自嘗這世間的苦與獨卻再不能與你重逢了——網易雲熱評《失物招領》世界孤立我任它奚落我只保持我的沉默——網易雲熱評《傷痕》我也忘了,為什麼剪了短髮,好像一個普通的夜晚,進了一家昏黃的理髮店,告訴裡邊一個青澀的學徒,剪掉吧,他抓起到腰的長髮,試探性的問,怎麼想短髮了,我說:他說他喜歡長發。
  • 年近花甲,他在理髮店當「洗頭妹」
    洪光復天天坐在理髮店門口,每天早上堂嫂一來,就看到洪光復提著掃把在她門口掃來掃去,看堂嫂提桶要去接水,主動幫堂嫂提水,搬蜂窩煤,軟磨硬泡就是不離開。洪光復還經常往理髮店和堂哥家兩頭跑時,除了店裡該忙的活外,凡是表哥家裡掃地、擦玻璃、洗車、甚至做飯這些事,洪光復也攬了七八九,做事很上心。最後堂嫂也心軟了,招他來理髮店,年近六十的他成了洗頭妹。
  • 為什麼設計公司招不到學徒,二個原因,很現實
    為什麼設計公司招不到學徒,二個原因,很現實我是一個建築設計師,從事建築行業十幾年,從建築工人到建築設計學徒工,到現在,能一個人完成建築設計任務。十幾年,讓我感覺又回到了建築工人的生涯,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成就,前面還是一片迷茫。
  • 西安皮膚管理哪裡招學徒,就業方向又如何呢?
    同學問到,皮膚管理哪裡會招學徒和皮膚管理有哪些就業方向,今天,小金就為這位同學進行解答。首先,先解答皮膚管理哪裡會招學徒的問題學徒一般是對皮膚管理感興趣或者是想學習皮膚管理的同學選擇的,而現在一些美容院裡、皮膚管理中心會招收一些學徒來對他們進行皮膚管理的教學。
  • 理髮師收入很高,為何學徒都是男的,很少看到小姑娘學理髮了?
    而那些在學習的學徒也都是一些小夥,小姑娘很難見到,這是為什麼呢?理髮師收入很高,為何學徒都是男的,很少看到小姑娘學理髮了?說實話現在理髮店裡面的女員工是越來越少了,以前還有很多的洗頭妹,現在基本上很少見了,多數都是理髮師自己幫客戶洗頭的。
  • 用2000元成本撬動收入30000的地攤?一個快剪店理髮師的故事
    師傅(欲言又止):開個店成本太高。我(咦?這是話裡有話啊):還好吧,我經常去的那家理髮25元,也不搞那些花裡胡哨的美容之類的,夫妻兩個人開店,一個月除去水電還能省個三五萬,也挺好啊師傅(驚異):有這麼多嗎?那他們夫妻倆在你們小區口碑不錯啊。
  • 樂做公益事 "95後"理髮店老闆每周去敬老院給老人理髮
    浙江在線9月6日訊 「95後」小夥劉路路,長興雉城一家理髮店老闆。  在劉路路的微信個性籤名中,他是這麼寫的:本小店每個周日公休,還望各位親多多包涵。  周末是理髮店生意最好的時候,但他卻選擇在這一天休息,是因為每周日他都要做一件公益的事情——去敬老院給老人們理髮。
  • 伴隨一生的兒時記憶,細數老上海的那些理髮店
    伴著吆喝聲,不時從門裡飛出一塊燙手的白毛巾,無論距離遠近,總能準確地投到理髮師傅的手中——這是學徒必修的基本功,免除了在室內穿插走動的幹擾。小理髮店的老闆也會理髮,顧客一多,他就親自上手;對顧客、對師傅,他從不發脾氣,一派敦厚的長者風度。這裡收費低廉,多是回頭客,清一色的男性。
  • 小區理髮店利用「簡單2招」,打敗其他同行,鎖定周邊住戶,厲害
    那麼如果我們自己的理髮店,能做到讓顧客第一時間想起的話,是不是代表我們的生意絕對非常好,賺的錢絕對多呢?那麼怎麼才能做到的?接下來就給大家分享一個:小區理髮店,利用簡單的2招,就做到了月月13萬的收益的策略。
  • 招故事創作學徒||開啟你的故事高手之路(坐標:石家莊)
    招故事創作學徒
  • 一把理髮椅有「70歲」、一把剪子用了30年……這家理髮店,有廈門...
    「人生甘酸甜 美麗好厝邊」還記得中山路上的"中梅"理髮店嗎?它存在許多老廈門人的記憶中,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梅"理髮店是廈門最富盛名的國營理髮店。當年,19歲的郭緒毅就在"中梅"理髮店當學徒。後來,因為國有企業改革,"中梅"理髮店不復存在,郭師傅開了自己的理髮店,不忘"師門"的他,給自己的店取名"老中梅"理髮店。到如今,已經14年了。走進理髮店,迎面而來的是一派簡樸、傳統的氣息。大大方方的玻璃鏡上帶著些許斑駁的水跡,老舊的木質理髮臺零散地擺放著理髮工具:理髮剪、電剪、梳子、海綿刷、爽身粉,還有現在已經不多見的推子和剃刀。
  • 為什麼招幾個挖掘機修理學徒就那麼難,維修技術不再吃香?
    有網友發帖吐槽,挖機維修工學徒難招,他是這樣說的。我老公10年前想學挖掘機維修,還需要交5000塊錢拜師費,乖乖的給師父擰螺絲,搞衛生,做飯……只求師父一高興,帶自己出去修挖機。大學畢業的,一來就問多少錢一個月,有沒有五險一金,加班怎麼算工資,每個月幾天假期……十五六歲的,穿著剛買的衣服鞋子做事,一天不到就接受不了的……改行過來的,往往堅持不了一個月,因為在別的行業習慣了,進入一個新的行業又沒錢又得不到成就感,很難堅持……三四十歲的,家裡老婆孩子負擔重,自己也是賺過錢的,沒有收入或者低收入的情況下學徒,終究是靜不下心來
  • 燙卷後不好看,是自己買直發膏洗直,還是去理髮店做離子燙好?
    很多女生燙了捲髮後感覺老氣又不好看,第一想到的就是把捲髮洗直。可是去理髮店又麻煩又費錢,於是就想到自己買直發膏把頭髮洗直。其實,想法可以理解,但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
  • 為什麼不到工地拿著工資做學徒,反而要到學校花錢學測量?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有些人不到工地拿著工資做學徒,反而要到學校花錢學測量!因此今天東英時代就工地做學徒和學校學測量的優劣勢給大家分別做一個介紹。看完你應該就知道緣由了!劣勢:1、測量員學徒的工資(工資低、維持不了基本生活水平)因為你什麼都不會,或者會的東西比較少,所以想要這樣做學徒邊工作邊掙錢,工資是不會太高的。並且如果工地不包吃住,你要租房什麼的,拖得時間久了,你的生活壓力可能會比較大。2、測量員學徒要學多久?
  • 為何工廠師傅都「不敢」帶學徒了?工廠老師傅終於說了實話!
    為何工廠師傅都「不敢」帶學徒了?工廠老師傅終於說了實話!拜師學藝,從幾千年的文化流轉至今。現在很多人卻「怕」了帶徒弟,都說現在的學徒沒以前那樣好教,太有個性。最近一位在東莞開模具工廠的老闆,他想招幾個學徒回來,讓廠裡的師傅來帶他們。
  • 【民企故事】走向並珍愛每一處風光——記東方佳麗美業有限公司創始人王平麗
    這一年,她放棄學業,獨自從山裡來到城裡,敲響一家又一家理髮店的門。彼時的她,全身上下搜不出多餘的錢,但她不想回頭,心裡只有一個想法:留下來。「再也不想回去過窮日子了。」王平麗忍不住想起了經歷過的一些難堪。因為家裡沒錢,買不起校服,她要承受異樣的眼光。對她來說,吃上一個8毛錢的夾饃,是不敢想的事。從那時起,要強的她萌生了強烈的念頭:要賺錢、要自立。
  • 我為什麼不建議你去蛋糕烘焙店當學徒
    (今天大雄不討論天才級別的)先說說大雄為什麼不建議你去蛋糕烘焙店當學徒很多初學者都會想要魚和熊掌兼得的美事!想著自己可以當學徒一邊學習烘焙技術一邊拿著老闆法的工資!想想都是美美噠!等真正開始烘焙學徒的工作後會發現自己其實一直處在一個低薪的打雜工地位!
  • 新年換髮型,為了避免被理髮店忽悠,可以看看這篇燙髮指南
    燙髮價格差很多,實際藥水差價很小答案是,燙髮劑實際的成本相差也就幾塊錢。最一般的理髮店的燙髮價格一般是168到5/600不等,那種網紅理髮店天價做頭髮的咱們不討論。一般的人肯定只會選擇168/198/299這個價格區間的藥水,因為對頭髮的要求其實不高。但是當你說了做最低價之後,理髮師就開始忽悠了。
  • 南縣殘疾夫妻自力經營理髮店,憑手藝供養女兒上大學
    1993年,倆人在縣城某美髮店一起當理髮學徒,卜勝利看重蔣尚武學習能力強、老實能幹、愛乾淨,暗自喜歡上了蔣尚武,經理髮店師傅做媒撮合,倆人一拍即合。2002年女兒的出生,讓兩人更加努力奮發,舉家搬到縣城,在理髮店做理髮師。
  • 我在鄭州這家理髮店裡,發現了時光倒流的秘密…
    鑄鐵轉椅的漆皮已剝落,磨剃頭刀的牛皮也已斑駁,收錢用的小木盒風光不再,靜靜地躺在桌上,一切都讓人回想起舊日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