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事證據規定》熱點解讀之四 | 至正論法-上海二中院

2020-12-23 澎湃新聞

本期主筆:王曉梅

上海二中院入額法官

北京大學全日製法律碩士

新規第49至59條對舉證時限與證據交換進行了規定。本次修改,最大的亮點在於刪除了舊規中逾期舉證絕對失權的規定,將與之密切聯繫的「新的證據」規定刪除並修改了舉證時限,統一了尺度。

主要呈現以下五個特點:

一、刪除證據絕對失權的規定

證據失權制度是指在法定或者指定期限內,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沒有向法院提供證據,在期限經過後不得再次提出,當事人因此失去舉證權和證明權的制度。

依照舊規第34條的規定,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不提交證據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除對方當事人同意外,法院對當事人逾期提交的證據,不組織質證。這是確立證據失權制度的關鍵條款。

證據絕對失權,導致案件的實體公正受到衝擊。因此,2012年民訴法和2015年民訴法解釋對證據失權制度進行了修改,證據的絕對失權變為相對失權。新規吸收了上述規定,採納逾期證據,追求案件客觀真實和實體公正。

總結起來,本次修改後,對於當事人逾期舉證的,應適用民訴法第65條、民訴法解釋第101條、第102條、新規第52條的規定,可分為5種情況:

1.客觀原因引起的,視為未逾期;

2.雖無客觀原因,但對方當事人未提異議的,視為未逾期;

3.非因故意或重大過失導致的,法院應當採納,訓誡;

4.故意或重大過失導致的,證據與案件基本事實有關的,採納,訓誡或罰款;

5.故意或重大過失導致的,但與案件基本事實無關,不採納,仍屬於證據失權。

應注意的是,無論當事人逾期舉證是出於什麼程度的主觀過錯,均不能免除對方當事人要求其賠償相應損失的責任。

當事人如因新冠疫情影響舉證的,首先應申請延期,儘量避免被認定為逾期舉證。如未申請延期應及時向法院說明情況,並保留好無法及時舉證的證據。

二、取消了證據交換的二次限制

新規第58條規定,當事人收到對方的證據後有反駁證據需要提交的,法院應當再次組織證據交換。

本條是對舊規第40條規定的證據交換一般不超過兩次,特殊情況除外的修改。新規刪除證據交換的次數限制,並非是讓當事人可以用拖延舉證的方式拖延訴訟,而是因案而異,給予法官自由裁量權。

三、刪除了「新的證據」的相關規定

「新的證據」是在嚴格的證據失權制度下,對於逾期舉證的例外規定。隨著證據失權制度的刪除,「新的證據」的審查標準亦隨之寬泛,因此,新規將舊規中第41至46條關於「新的證據」的規定刪除。

新規僅在第51條第2款中關於「人民法院指定舉證期限的,當事人提供新的證據的第二審案件的舉證期限不少於十日」的規定中涉及到「新的證據」,此款規定也和民訴法解釋第99條第2款規定的內容相同。

民訴法解釋其他涉及 「新的證據」的規定主要體現在審判監督程序部分,即第387至397條及第411條的規定,主要是規範適用民訴法第200條 「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作為再審事由的適用問題,已與舊規中「新的證據」的概念差別甚大。

四、統一法定舉證期限,消除了過往法律衝突

新規第51條規定:舉證期限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並經人民法院準許。

法院指定舉證期限的:

1.一審普通程序:不少於15日;

2.二審有新證據:不少於10日;

3.簡易程序:不超過15日;

4.小額訴訟:不超過7日。

此外還規定舉證期限屆滿後,當事人提供反駁證據或者補正證據的,法院可以酌情再次確定舉證期限,該期限不受前款規定的限制。

本條將舊規第33條進行了修改,新規所確定的舉證期限,是在民訴法第65條、民訴法解釋第99條、第266條、第277條的基礎上整理、歸納,修改後,保持舉證期限在立法上的統一。

此外,新規第50條對舉證期限起算點進行了修改,從舊規的 「當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次日起計算」調整為審理前的準備階段中的任一時點,既便利實踐靈活操作,又解決了舊規與民訴法解釋存在的衝突,統一了尺度。

審理前的準備階段,指自法院受理原告的起訴到開庭審理之前的階段。

五、新增逾期舉證罰款數額的確定因素

新規第59條規定,法院對於逾期提供證據的當事人處以罰款的,可以結合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的主觀過錯程度、導致訴訟延遲的情況、訴訟標的金額等因素,確定罰款數額。

本條是新增條文,罰款的尺度應依照民訴法第115條第1款的規定,對個人的罰款金額,為人民幣10萬元以下。對單位罰款的金額,為人民幣5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

實踐中,對於主觀過錯程度,僅限定於故意或者重大過失。對於故意和重大過失的區分,可以結合當事人的舉證能力,獲取證據的難易程度進行分辨。訴訟標的的金額應按照比例原則,做到「罰當其罪」。

應注意的是,法院罰款和對方當事人要求承擔賠償責任不衝突。罰款是法院為維護民事訴訟秩序,處罰妨礙民事訴訟行為,與賠償對方損失的責任性質不同。如當事人因逾期舉證被法院處以罰款,不能以此抗辯對方主張賠償實際損失的責任。

近期,甘肅某公司因故意逾期舉證被罰款五十萬元,該公司已經繳納了罰款,且其複議申請已被最高院駁回。

綜上,雖然新規更注重保護當事人的實體權益,放寬了舉證時限,但如果當事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逾期舉證的,即使證據會被採納,仍會面臨訓誡、罰款及賠償對方損失的責任。

實踐中,當事人應儘可能的一次性完成舉證,以便法院儘快確定實質性爭議焦點,更有利於維護自身權益。

下期導語:隨著科技的發展,電子數據在民事訴訟中出現的越來越多,大數據、區塊鏈的出現亦對審判實踐提出新挑戰,新規對電子數據作了較大修改,詳情請見下期《至正論法》。

END

原標題:《新《民事證據規定》熱點解讀之四 | 至正論法-上海二中院》

相關焦點

  • 新民事證據規定理解與適用(逐條解讀·上篇)
    作者:熊承星律師導言:最高院於2019年12月26日發布了新修訂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新民事證據規定》」),該司法解釋將於2020年5月1日起施行。而在《新民事證據規定》正式實施前,從2002年至今,當前仍在適用的《民事證據規定》已施行了將近18年之久。目前我國並沒有統一的證據法典,當前的《民事證據規定》、散落在《民事訴訟法》、《民訴法司法解釋》和其他實體法中涉及證據規則的一些條文規定,基本上構成了我國民事證據法的規則體系。
  • 新民事證據規定理解與適用(逐條解讀·下篇)
    因這種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有時也會提交證據,也有舉證權利。第三項、第四項容易理解,第五項,因為公告期屆滿後視為對方收到了相關文書(如起訴狀等),故而是屆滿之次日開始算舉證期限。第56條 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三條第四項的規定,通過組織證據交換進行審理前準備的,證據交換之日舉證期限屆滿。
  • 最全解讀!詳解新《民事證據規定》
    包括六個部分:「當事人舉證」「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舉證時限和證據交換」「質證」「證據的審核認定」「其他」。其中保留未修改條文僅11條,修改條文41條,新增條文47條,修改幅度大,亮點多。其中部分規定是現有法律體系中的首次規定,對民事案件審判提出了新挑戰。現結合審判實務,對新規的熱點問題進行全面梳理。
  • 解讀丨新《民事證據規定》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新規第67至78條及第96、98條對證人具結作出規定,主要有四個新變化: 一、新增證人宣讀保證書制度新規第71條規定,法院應當要求證人在作證之前籤署保證書,並在法庭上宣讀保證書的內容。但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作為證人的除外。
  • 在線直播:新民事證據、商事合同糾紛
    ——合同效力、合同履行與救濟、借款合同(二)商事合同常見糾紛解決(三)商事合同糾紛案件審理中的自由裁量問題(四)買賣合同案件審理疑難問題主講專家:北京某中院主審法官,審判業務專家>二:新《民事訴訟證據規定》的理解與適用暨民事證據規則的實操要點和運用技能直播時間:2020年3月14—15日 (早上9:00-12:00 下午14:00-17
  • 理解和適用新民事證據司法解釋的幾個重點問題(附《民事證據規定...
    具體如下:第一,2001 年《民事證據規定》中的條文未體現在《民訴法解釋》之中,也未保留在 2019 年《民事證據規定》中的,由於原有司法解釋已經被修改後的新的司法解釋取代,故這些條文不再適用。由於 2001 年《民事證據規定》對於逾期提供證據後果的規定以證據失權為原則,只有符合新的證據條件的,才不發生證據失權的後果,因此,對於新的證據的內涵、外延作出明確規定,十分必要。這也是2001年《民事證據規定》在第41條至第44條對新的證據的範圍、判斷標準及後果等作出詳細規定的原因。
  • 最高法院:最新《民事訴訟證據規定》十二大變化
    該《修改決定》共115條,根據《修改決定》重新公布的《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民事訴訟證據規定》)共100條。修改後的《民事訴訟證據規定》中,保留原《民事訴訟證據規定》條文未作修改的11條,對原《民事訴訟證據規定》條文修改41條,新增加條文47條。
  • 關於新《民事證據規定》理解和適用的若干問題
    二、關於免證事實《民事訴訟法解釋》第九十三條對2001年《民事證據規定》第九條免證事實的規定作了修改,《修改決定》對《民事訴訟法解釋》第九十三條的內容作了進一步修改和完善。為了實現有效分析,技術上通常將電子數據的內容分為以下四類:一是內容數據,指與案件有關的文檔、圖片、圖像等電子數據;二是衍生數據,指對內容數據進行操作時,計算機自動生成的有關操作行為的數據;三是環境數據,指數據的生成、增加、刪除、修改、傳輸所依賴的軟硬體環境;四是通信數據,
  • 六大專題 | 新《民事訴訟證據規定》研讀會要點來襲
    原創 上海青浦法院 上海青浦法院2020年6月28日、7月3日下午,上海青浦法院分兩場舉辦「青法微課堂」之新《民事訴訟證據規定》研讀會。黨組成員、副院長張富泉,相關部門負責人及各部門幹警代表參加研讀會。兩場活動分別由青藍法研社理事長陳強,副理事長陳畑畑主持。
  • 新證據規則的文本解讀及延展性闡述(二)
    提綱一、引言二、以裁判為中心的訴訟法理念三、對新證據規則的內容概述四、對辯論主義的堅持與修正五、舉證責任的解構和調整六、非負證明責任當事人的訴訟行為及事案解明義務六、法官訴訟指導權下的集中審理對此,筆者更接受電子數據是勘驗對象,不是「準書證」本身,不是自身內容所載思想的體現,而由法院就物之性質、人或物之狀態等直接進行感官上察覺,所得結果為裁判者對證據的認識。6從該屬性出發,實務中較多就電子數據進行鑑定就有了依據,也由此可產生對94條規定某幾類電子證據具有「表見證明」的正當性認識。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智慧財產權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一條智慧財產權民事訴訟當事人應當遵循誠信原則,依照法律及司法解釋的規定,積極、全面、正確、誠實地提供證據。  第二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根據案件審理情況,人民法院可以適用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第二款的規定,根據當事人的主張及待證事實、當事人的證據持有情況、舉證能力等,要求當事人提供有關證據。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智慧財產權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附全文)
    出臺《知產證據規定》,是最高人民法院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高質量發展,加強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的重要舉措。《知產證據規定》堅持問題導向,遵循民事訴訟證據一般規則,立足智慧財產權訴訟特點和實際,對智慧財產權民事訴訟中問題較為突出的證據提交、證據保全、司法鑑定以及訴訟中的商業秘密保護等作出規定,適當減輕權利人舉證負擔,加強智慧財產權訴訟誠信體系建設。
  • 新民事訴訟證據規定,律師自認視為當事人自認
    2019年10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777次會議作出了《關於修改〈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決定》,修改後的新民事訴訟證據規定於2020年5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新民事訴訟證據規定第五條規定:「當事人委託訴訟代理人參加訴訟的,除授權委託書明確排除的事項外,訴訟代理人的自認視為當事人的自認。當事人在場對訴訟代理人的自認明確否認的,不視為自認。」
  • 【普法宣傳】新《民事證據規定》:關於「自認」6個法律要點
    2019年12月26日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關於修改的決定》(以下簡稱《修改決定》,即新《民事證據規定》理解與適用),對施行了十八年的《民事證據規定》進行了全面修改。今天筆者為大家從六個方面來對這部新《民事證據規定》理解與適用中關於「自認」的重點問題進行梳理和概要性闡釋,以供參考。一、「自認」是什麼?它的本質是什麼?
  • 新證據規則的文本解讀及延展性闡述(四)
    提綱一、引言二、以裁判為中心的訴訟法理念三、對新證據規則的內容概述四、對辯論主義的堅持與修正五、舉證責任的解構和調整六、非負證明責任當事人的訴訟行為及事案解明義務六、法官訴訟指導權下的集中審理3再回到證明責任問題,民訴法解釋考慮到提交證據和證明到位兩層次內涵採用了舉證證明責任的表述有其深意,4本文為論述方便還是用傳統證明責任的表述。5前已提及民訴法解釋第四章證據與新證據規則結合形成了我國證據制度的主幹,鑑於對證明責任分配,筆者他文已作十分詳細論述,本文集中於證明責任於裁判過程中之定位,依據證明責任分配之調整、證明標準之降低與提高等問題。
  • 關於區塊鏈證據在民事審判中的認定,上海法院已有較明確思路
    >一區塊鏈在民商事法律管理中的運用,目前正處於一種初期階段。該案件的特殊之處在於,原告提交的主要證據都是存證於司法區塊鏈平臺上的,而受理該案件的是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法院,不是網際網路法院,法院會如何適用證據規則來認定這些證據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網際網路法院審理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這個司法解釋,其適用範圍是網際網路法院,並沒有明確可以適用於非網際網路法院。
  • 修改後的《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關於證人出庭作證的變化...
    最高法發布《關於修改〈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決定》,修改後的《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下稱「新《證據規定》」)將於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該規定始於2002年4月1日,由於《民事訴訟法》修訂,在2008年作出相應調整,但內容沒有實質性變化。
  • 市中院民二庭集中學習研討新修改的《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市中院民二庭集中學習研討新修改的《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2020-07-09 16: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微市中·法課堂:新《民事證據規定》關於「自認」6個法律要點
    微市中·法課堂:新《民事證據規定》關於「自認」6個法律要點 2020-11-24 16: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事訴訟中你必須知道的新證據要點
    結合新《證據規定》、2019年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決定》新聞發布會及答記者問,筆者認為,在司法實務中,在新《證據規定》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我們應首先適用新《證據規定》,其次需結合《民事訴訟法》及《民事訴訟法解釋》綜合予以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