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徐莉佳比賽的網友們,給她取了一個特別貼切的綽號——裁判職業生涯碰到的最大對手。
8月8日,在裡約奧運會帆船帆板比賽中,徐莉佳原本排名第一。但由於美國隊抗議,賽事仲裁委員會以犯規為由取消了她的第二輪成績,排名一度下跌至23位。然而,在第四輪比賽過後,她竟然在缺少一輪成績的情況下重返總成績第一名。
這種狀況,被中國網友們形象地比喻為「學霸少考了一門還是第一」。還有一個細節,令網友們感慨「膝蓋跪碎了」——她的一隻眼睛嚴重弱視,一隻耳朵幾乎聽不見聲音。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日前專門在徐莉佳母校——上海交通大學採訪了她在交大就讀期間的班主任和老師。記者發現,不僅在奧運賽場上,她「少考一門還是第一」,在這所名校裡,她同樣也是學霸一樣地存在於上海交大的「體育明星班」。
上海交大是全國最早一批實行「體教結合」模式的學校之一。很多著名運動員都有在上海交大安泰經管學院學習的經歷:年輕一些的,比如姚明、丁俊暉、潘曉婷、王勵勤、劉國梁等;年紀稍長一些的,有曹燕華、施之皓等。
這裡的每一名學員,都是根據國家六部門下達的有關文件,符合競技比賽「優秀運動員」條件免試入學,學校會根據他們的特點,量身定製適合他們的學習計劃。
但是,可以免試入學、定製課程,並不代表可以輕鬆畢業。
據上海交大體教結合項目原負責人、體育系原系主任孫麒麟教授介紹,學校嚴格要求運動員學員出勤率必須達標,且與學校其他學生一樣參加每一門學科的考試,「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運動員第一次考試不過,還能補考,但現在管理已經非常嚴格,一次不過就算掛科」。
孫麒麟說,丁俊暉在2007年進入上海交大學習,最近才剛剛完成本科階段學習,攻讀碩士;劉國梁、王勵勤兩位桌球奧運冠軍,都經過6~8年的本科學習才拿到文憑。
作為上海交大安泰經管學院人力資源管理專業「體育明星班」的一名學員,徐莉佳是為數不多的通過交大嚴格考核、按時畢業的「明星」學霸之一。
她的班主任劉瑾副教授專門負責帶明星班。交大的運動員班分為兩種——一種是針對現役冠軍運動員的「明星班」,這些學員常常要到國家隊進行封閉式集訓或者出國訓練,時間有限,因此採取一個學期兩到三次、每次2~3周的集中授課方式上課,並結合網絡教學和基地送教等教學手段;另一種是有部分退役運動員的校內體育班,他們和普通學生一樣,進行全日制在校學習。
徐莉佳是「明星班」學員。按照要求,她只需參加集中授課,但她在傷病期間卻堅持到校參加日常授課。「住在最普通的學生宿舍,每天和普通學生一樣吃食堂。」劉瑾說。
這位在「明星班」裡不起眼的學生,竟給安泰經管學院全體授課老師留下深刻印象。「上課從來都坐在第一排,從頭聽到尾,課上積極發言討論。」最令劉瑾驚訝的是,徐莉佳在日常班聽過的課,到了集中授課時,她還願意再去聽一遍。
刻苦的結果是:徐莉佳英語和管理數學成績達到90分以上,幾年下來,其餘各科平均分都在85分上下。
幾乎所有教過徐莉佳的老師,都不知道她眼睛和耳朵不好這件事,因為她在這兩個方面從沒表現出「短處」,相反,在學業方面,她的長處更容易讓老師印象深刻。
比如,英語。徐莉佳的英文非常流利,經常用英語寫博客,並和偶像——雷射雷迪爾級世界頭號選手佩姬·萊利互通郵件。有媒體報導,她接受外媒採訪時的英文流利程度,曾讓外國記者都驚訝不已。
徐莉佳後來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自己的英語學習動力,來自1998年的一次帆船世錦賽。當時因為不會說英語,在一場抗議審理中她沒法與仲裁直接溝通,而輸掉了那場「官司」,那場比賽成績只排在158位。當時她就下定決心一定要把英文學好——如果不會英文,就不可能成為世界最頂尖的帆船運動員。
徐莉佳的英文水平,令身為英語教師的劉瑾驚訝:「她的英語比我說得要好很多。」
劉瑾說,徐莉佳有著一口標準的英式發音,知道很多英語中的俚語,對口語的掌握比專業英語老師還要專業。
不僅口語好,徐莉佳學習英語的刻苦程度,也是運動員中極為罕見的。她住的學生宿舍裡,從課桌上到牆面上,再到床邊欄、蚊帳上,到處都是寫著英文單詞、詞組和句式的N字帖。
曾經負責招生的孫麒麟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因為學習成績好,其實徐莉佳已經是上海交大的一名免試直升碩士研究生了。
但是,由於近兩年長期在英國訓練和比賽,留在國內和上海的時間屈指可數。考慮到奧運會後將在英國繼續自己的帆板生涯,無法系統完成母校的研究生課程,徐莉佳只能遺憾地向學校提出退學要求。在倫敦奧運會奪冠後,她以優異成績被英國南開普敦大學錄取,攻讀碩士學位。
徐莉佳的學士學位論文題目為「優秀運動員後奧運時期的自我管理」。論文摘要顯示,這是一項針對在1996年~2012年奧運會中獲得冠軍的運動員們後奧運時期經歷的調查和研究。
「非常具有範本意義。一般學生根本做不了這個題,很多運動員學生也想不到做這個題。」劉瑾評價,「她試圖要給所有奧運會冠軍找一條退役後的出路,而且是用務實研究的方式。」
「所有的注意力都被集中在如何取得比賽的勝利,卻忽略了去指導優秀運動員合理應對奪冠後周圍一切所會發生的變化和需求。這些變化不僅影響到運動員後續的競技狀態和學習發展,更對奧運冠軍們的人際交往和家庭關係產生一系列的影響。」徐莉佳在論文中說,「如何指導這些奧運冠軍更妥善地處理和應付大眾高漲的期望、輿論和粉絲的壓力、親朋好友間的關係以及未來職業選擇的方向,並幫助今後的冠軍運動員能從前輩們的經歷中間接學習和吸取教訓,就是本文研究的初衷。」
劉瑾對徐莉佳論文中的一些討論記憶深刻。「她有一段重點討論了如何接受社交活動,哪些活動可以接受,哪些活動不能接受,都是以她自己的感受舉例,很真實,運動員會非常受用。」
記者注意到,在論文第四章「如何處理這些需求」中,徐莉佳作出了社交建議及策略的說明,並指出「媒體和公共活動要點」。
「她在學校讀書時,很多商業機構邀請她參加活動,她會認真分析其中的利弊,不宜參加的活動,她會禮貌地婉拒對方。」劉瑾說,徐莉佳這一點「非常贊」。
來源:中國青年報
人民網教育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