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十一點,我終於熬睡了家裡的睡渣,開始了自己的美好時光,打開了騰訊視頻,開始追我的《安家》。
劇中孫儷飾演的中介店長房似錦秉承「沒有賣不出去的房」這一理念,面對各種「疑難客戶」,有理有據的和客戶溝通,始終氣場兩米八。
劇中有一幕特別讓我感觸,海清飾演的二胎媽媽一直在看房,因為想要大房子給兩個娃,但手頭的錢不夠,一直沒有找到心儀的房。
於是,名場面來了。孫儷帶著這位媽媽看了下改裝後的房子。
老大學習和睡覺的地方有了;
爺爺睡覺的地方也有了;
媽媽和奶奶為了照顧新生兒都安排好了地方。
然而,當海清發出靈魂拷問:爸爸,睡在哪時?
孫儷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來,你跟我來。她帶著海清出了房門,經過一條長長的走道,那裡還有一間房,正適合這家男主人,而聽起來很有說服力的賣房理由是:
爸爸可以在這裡休息,和孩子相互不打擾,還能安心工作吃飯休息。
雖然是電視劇,但也反映出了大部分家庭對此的態度。
我周圍有很多媽媽會說,我老公都是睡客廳/書房/客房等等,唯獨沒有和媽媽睡在一起照顧新生兒。而媽媽們也覺得老公需要上班,需要休息睡好覺才可以。
然而事實真是這樣嗎?
之前看到一條新聞說,妻子生完二胎大半年後,老公要離婚。原因是孩子搶了他的床。
妻子以為丈夫是開玩笑,沒想到丈夫是認真的。
妻子覺得很委屈,覺得自己日夜操勞,為了讓老公睡覺獨自帶娃,卻換來這個結果實在是太不公平。
照顧新生兒,恰恰是最需要爸爸在場的時候。
喪偶式育兒這個說法在中國有點老生常談,但其實很多時候是爸爸被動地被剝奪了育兒的權利和機會。
仔細想想,沒有哪位媽媽天生會懂如何照顧孩子,更多的是因為孩子和自己有了十個月血脈相連的基礎,所以媽媽對孩子的感情在孩子出生後比爸爸更加深厚。
而爸爸,都是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才深切地感受到孩子在身邊的感覺。
而當爸爸與孩子剛剛準備繼續培養感情的時候,這個機會就被扼殺了。
很多人說爸爸需要工作,不需要餵奶、不需要夜裡哄孩子,但照顧孩子就是這樣一個過程。
只有一起共同經歷,爸爸才會更好理解媽媽那些絮絮叨叨的委屈,在一次次哄孩子的經驗裡讀懂寶寶不通哭聲的含義。
而這些細小的經歷,會在今後很長的時間裡,影響爸爸在陪伴孩子上的參與度和熱情。
誠然,孩子從出生那一刻,就捕獲了家裡所有人的關注,這無可厚非。孩子需要媽媽全面的照顧,這也是情理之中。但如果這個關注的時間和程度沒有界限的話,那勢必會對夫妻關係有一定的影響。
來看看這幾種你在家和老公還有娃的睡覺姿勢
這其中,相對合理的方式我個人覺得是第七種。在從陪孩子睡到讓孩子獨立睡的過程裡,三個人的床上關係,處於變化的應該是孩子,而不應該是老公。
只有把父母的床還給父母,家庭關係中的秩序才不會錯位,家才是家。
爸爸媽媽面對孩子,都是第一次,從最開始就讓孩子的爸爸充分的參與,兩個人一起成長,隨著孩子的成長,爸爸的參與才能跟隨著成長,帶娃的技術才能日臻嫻熟。
帶孩子很累,最初的幾年或許父母都休息不好,但無論如何,不要分開睡。兩顆疲憊的心貼在一起,才會更加溫暖。
關注 每天了解更多孩子成長的知識和教育的小技巧,育兒路上少走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