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後浪」,或許它更符合現在的你

2021-02-22 獨立魚電影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

一句「奔湧吧後浪」瘋狂刷屏。

好聽好看的文案,允許範圍內的安全的「多樣性」,以及何冰國家級的語言表現力,燃起了大量年輕人的熱血。

但魚叔今天卻想聊一個,或許比熱血更貼合這個時代年輕人的詞:

孤獨。

《某處,某人》

Deux moi

這部電影有真實地觸動到魚叔。

倒不是它本身拍攝手法有多驚豔,或故事編排有多驚心動魄。

而僅僅只是因為它的主題——

「城市孤獨症」

人流密集的城市、社交頻繁的網絡,這本該是個人與人距離最近的時代;

卻又是個體最容易感到孤獨的時代。

不知如何與他人交流,不知如何與自己相處,焦慮、迷茫、慌張、害怕。

逐漸吞噬了一朵朵「後浪」。

影片的兩位主角:雷米和米蘭妮。

兩人的家只有一牆之隔。

但在日常生活中卻始終沒有相識。

無數次的相遇,都只是擦肩而過。

他們各自有著自己的煩惱。

男主角雷米所在的快遞公司正在進行大規模裁員,同事們的職位紛紛都被AI搶走。

鑑於雷米的工作態度還算不錯,上級給他爭取了一個晉升的機會。

說是晉升,實際上也只是被安排到呼叫中心做客服。

與此同時,面對被裁、被調遠的同事時,他的內心總是充滿了「負罪感」。

儘管他們的工作變動跟自己沒有半毛錢關係。

卻總擔心,留下來的自己會被當成「背叛者」。

焦慮的他,夜夜失眠,難以入睡。

女主角米蘭妮的情況不太一樣。

她在一家醫藥公司上班,能力出眾,被上級主動推薦要求在董事會面前做報告。

面對機遇她卻很退卻,猶猶豫豫不敢接受。

總害怕自己能力不夠,到時萬一砸了場子。

雖然在領導的堅持下還是答應了,但離報告大會還有幾個月時間的時候,她就已經開始緊張。

同樣焦慮的她開始嗜睡,一天能睡十幾個小時。

去買藥的時候,遇上了因失眠同樣到藥店買藥的雷米。

一個睡不著,一個睡不醒。

但兩人只是互瞟了一眼,沒有搭話。

之後兩人又都去尋求心理醫生幫助。

同一家心理診所,不同的醫生,還是只有一牆之隔。

但他們彼此仍在匆忙地錯過 。

以往絕大多數關於「孤獨」的片子,都是讓男女主角相遇,在相處中互相拯救,化解心結。

用「遇到對的人」,來改變人生軌跡。

但這部片子不同。

110分鐘的時間裡,有100分鐘兩人都始終互不相識。

明明孤獨的彼此就在不遠處。

卻只能陷在自己的深淵裡獨自掙扎。

雷米像是迴避型人格。

行為退縮,心理自卑,沒有社交欲望。

他在家人的建議下註冊了臉書帳號,試圖以此來拓展人際關係。

如願以償的,他收到了學生時代同班同學的好友申請。

兩人還相約見面。

對方滔滔不絕地講著曾經班級裡的趣事,一臉懷念。

而雷米卻聽得一臉懵逼。

因為他對那些同學間的往事竟然毫無印象。

對方稱自己的外號是硬碟,容量夠大,記性夠好。

雷米就不一樣了。

他的儲存容量很小,光系統就佔據了大部分。

更沒有多餘的力氣去維繫同身邊人的關係,也沒有足夠的熱情去認識新的朋友。

他說,「我很喜歡這種沒人認識的感覺。」

可嘴上是這麼說,內心卻仍然湧動著想與人交流的欲望。

他不是真的喜歡成為孤島。

事實上,他是害怕被批評、被拒絕和被誤解。

與其面臨失望,還不如從一開始就逃避。

新來的同事主動約雷米一起吃午飯,聊天。

雷米覺得感覺不錯,就對心理醫生提到了這位主動搭訕的女同事。

醫生建議他主動聯繫。

可他的第一反應是:

「我怕讓她失望。」

後來終於鼓起勇氣,想要有進一步交流。

可對方似乎並沒有這一層意思,表示了拒絕。

於是雷米便更加不再表露自己的感情。

他總是習慣給自己太多心理壓力。

一旦被批評就開始瘋狂反思自己的問題;

一旦被拒絕便沒有自信再往前邁一步;

一旦被誤解便會手忙腳亂地解釋,解釋完還擔心對方到底有沒有相信自己。

而這樣的人,其實現實中有很多。

不僅自己無法與自己相處,家人也對他缺乏關懷。

他對父母透露自己可能有抑鬱症。

而父母卻對他去看心理醫生這一行為表示不解。

甚至問出了「你沒瘋吧」這種話。


有些人的世界很小,不輕易讓別人進去。

但裝進去的東西一旦丟了,又會空出一大塊地方。

雷米的貓走丟了,非常難過。

「一開始我不想養它,可它現在離開了,我要瘋了。」

他幾乎篤定貓是被車軋死了,原因只是「它那麼小」。

就像很多人思考問題時會把預期降到低到不能再低,這樣不管最後是什麼結果,也都會在自己的接受範圍之內。

怕把事情想得太美好,到時只留給自己傷心的餘地。

醫生開導他說:

「要對生命有信心。」

其實,小貓沒有死。

它只是流浪在外,還讓米蘭妮給撿回了家。

米蘭妮,更像是討好型人格。

性格中有一種「無原則的善良」。

當她和在社交軟體上認識的男生出來約會時,對方一言不發只會傻笑。

儘管如坐針氈,卻還是不好意思離開。

硬生生地扛了一個小時。


「人太好了。」

連她自己都這樣認為。

在跟前男友相處時,她全身心地投入到男友的世界裡,無條件地配合對方,奉獻自己。

以至於在這段親密關係中徹底迷失。

所以當男友提出分手時,她甚至不知道該怎麼開口挽回。

因為自己一直以來就是去迎合對方的想法。

甚至得去迎合對方想要離開的想法。

在這段關係中,她卑微到塵埃裡。

她其實是陷在了複雜的人際關係裡。

太看重對方對自己的評價和看法,要麼卑微,要麼膽怯。

接到上級指派的任務,明明有足夠的實力完成;

卻總過分看低自己,擔心搞砸,陷入過度焦慮狀態。

像米蘭妮這種性格,在現實生活中也太常見了。

不懂拒絕。

把給別人幫忙當做自己的義務,拒絕了便害怕別人以為自己不夠朋友。

不敢要求別人。

別人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事情還是自己做,覺得自己的求助對別人會是一項困擾和負擔。

他人的評價對自己至關重要。

懷疑自己的能力,害怕讓人失望。

只要出現一點小差錯,當時的尷尬片段就會在腦海裡循環播放一整天。

說到底,就是不夠自信。

雷米用「泡泡」兩字來形容自己。

夠漂亮,卻也夠脆弱、夠空虛。

這個詞在米蘭妮身上也同樣適用。

因為無法從自己設置的陷阱中走出,於是只能只能日日夜夜同孤獨作伴。

看不到身邊的人。

更不懂得如何打開心扉,真正接納。

這部影片的前半部分是極其清寡孤寂的。

有同樣心路歷程的人,可以真切地感同身受。

幸好,影片後半部分是向曙光走去的。

但如前面所說。

整個過程,都絕非男女主角之間的互相拯救。

而是自己努力嘗試和自己和解,找到了在犄角旮旯裡藏著的孤獨的自我。

面對現實,走出陰影。

直到影片的最後五分鐘,已經各自向好的男女主角才終於第一次不是單純錯過。

而是有了面對面的機會。

而這正是本片最令我欣賞的地方。

沒有什麼「愛的救贖」。

很多人喜歡把自己的孤獨、消沉、不幸怪罪於整個世界。

寄希望於找到一個「對的人」或「貴人」拉自己一把,從此改變人生。

但這樣的情況,是很少見的。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痛苦,雷米和米蘭妮都深陷自己的焦慮。

又如何期冀別人拉你一把呢?

為什麼不能是你自己走出來呢?

常說「遇見對的人,就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這句話反過來便是這部影片的主題。

「找到更好的自己,才能遇見對的人。」

信息爆炸的時代,「孤獨」變成瀰漫全球的「社會瘟疫」。

不僅是人和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人同自己的距離也變得不可捉摸。

過分看低自我。

缺乏善良的界限,對自己委曲求全,縱容別人指手畫腳。

體諒別人,苛待自己。

可問題是,何必呢?

又圖什麼呢?

別人的喜愛不能成就你自己的幸福。

對自己足夠好,有餘力再分享給別人。

就像醫生說的:

「是時候停止這種負罪感了。」

相關焦點

  • 比起「浪姐」,我更愛這群大尺度壞女人
    《GOOD GIRL》有著更小的受眾、更大的尺度和更專業的水準。10位參賽的女藝人,都是韓國嘻哈、R&B、流行樂界的頂級音樂人。雖然取名為「GODD GIRL」。但她們這次要像「壞女孩」一樣作戰。所以她們也無法像浪姐那樣,宣稱自己能代表一大部分的女性。而是只有先將自己歸類為「壞女孩」,才能挑戰自己想挑戰的一切。
  • 比起「浪姐」,我更愛這群大尺度壞女人
    事實上,比起大眾娛樂向的浪姐。《GOOD GIRL》有著更小的受眾、更大的尺度和更專業的水準。所以她們也無法像浪姐那樣,宣稱自己能代表一大部分的女性。而是只有先將自己歸類為「壞女孩」,才能挑戰自己想挑戰的一切。
  • 如果現在要推測「後侃爺年代」的繼承人…
    上周我們大膽的假設了「後SLP年代」,的確那是大家都值得思考的事情;然而今天這標題,或許你又覺得我再一次瘋了,可是你細想一下,其實那並不是多麼遙遠的事
  • 「後浪」現形記:我用盡所有力氣,過著平凡的一生
    五四那天,獻給「後浪」們的視頻在朋友圈刷屏了。文案極盡對青年的讚美,何冰老師聲情並茂的演講,更讓這段文字變得生動有力。一時之間,領導、長輩等「前浪」們激情轉發,感慨年輕人的朝氣與未來。他們,也不屬於《後浪》中的「後浪」。網紅「花總」是個熱衷於揭露的人。2018年,他在網絡上發布了一段名為《杯子的秘密》的視頻,揭露國內多家知名酒店存在的衛生現象,包括用髒毛巾擦杯子、擦馬桶等。視頻曝光後,輿論譁然。
  • 「浪」了兩個月的姐姐,欺騙了多少中年女性?
    低走,是它漸漸背離了「打造30+女團」的初衷。 與「女性三十而勵」的口號背道而馳。沒錯,看完浪姐後,我們更害怕30歲了。 網友們看《浪姐》的初衷,是奔著「人」去的,而非「唱跳有多完美」。 否則,大家為何不去看專業的女團選秀節目。
  • 「後浪」沒看過喬丹打球,為何卻熱愛AJ鞋?
    文/ 劉 金濤 編輯/ 郭 陽 導語: 「親愛的麥可,每天都有孩子穿著你的球鞋走進我的辦公室,但他們從沒見過你打球。」 那麼,在前浪與後浪接力前行的時代裡,很多過往的潮流都被拍死在了沙灘上,可為何耐克、喬丹與AJ可以引領潮鞋世界,吸引一代又一代的「後浪」們呢?
  • 專訪《二十不惑》曹恩齊:這是屬於「後浪」們的「敢」
    這份與身俱來的朝氣,讓小鏡子感受到了專屬於「後浪」們的青春活力。對她的初印象就是覺得是一個很可愛的女生,接觸後發現相處起來更像是哥們的那種感覺,當然還是有可愛的一面。曹恩齊:因為角色的性格和經歷的事情完全不一樣,所以表現方式也是完全不一樣的,之前可能是需要儘可能成熟一些,才能表現出和那時中學生年齡感的不同,這裡面可能要表現的更內向一些,才會符合人物性格。想多嘗試一些性格張力比較強的角色。
  • 搞笑刺客「浪哥」:我想做的是導演
    因為找不到老年演員,浪哥沒有父母,曹廣梁覺得也挺好,「時間長了浪哥本身是有一點孤寂感的。」創作靈感多少來自於曹廣梁的真實生活經歷。他祖上六代都在徐州生活,父母是普通的工人,如他所說,「不窮也不富」。高中復讀了一年後,他沒考上心儀的大學,又想進入影視行業,就過了幾年北漂跑組的生活。回到徐州後,他換了幾份工作,最後創辦了自己的廣告公司。
  • B站 11 歲了,你願意繼續和它「乾杯」嗎?
    就像 DT 財經ff x發現的那樣,在 2014 年 5 月後,B 站的遊戲超過了番劇,緊接著的就是生活、娛樂、影視,品類變得更豐富了。B 站沒變但 B 站在一些地方仍然和以前保持了一致。用戶屬性沒變。B 站變低齡了,這是很多用戶的「錯覺」。
  • 它比假嗨的​「浪姐」真實
    反誘騙拐賣等社會議題的高度上幾個小時看下來,院長不禁想:除了組個年紀大點、業務差點、隨時解散的女團,「浪姐」到底特別在哪兒呢?但相比假嗨的「浪姐」們,我更加珍惜它。生活的洪流,不經你同意,每天滾滾向前。它不問你有沒有準備好,能不能承受得住,只管把難題拋給你。
  • 一集「三反轉」,它終於來拯救我們的追劇「枯水期」了
    懂的都懂,「i盲俠」們等了三年的原班人馬終於來了。「踩界鐵三角」文申俠、社會我們癲姐和gogo再度聯手搞事業,黃金三人組還是原來內個味兒。然而「悲劇的B面」也隨著劇情推進露出,我們得知女兒從來沒和媽媽透露過自己的遭遇,而文申俠這時候也直截了當:渣男是幫兇,你才是主謀。因為女兒的行為讓這位母親感到丟臉,親緣關係的淡漠成了自殺行為的刺激點。
  • 樂堡啤酒x天貓潮Live「海上音樂節」正式開浪!放開玩,就現在
    樂堡啤酒聯合天貓潮Live打造「海上音樂節」,攜三組代言人Henry劉憲華、GAI周延、新褲子樂隊形成最躁陣容激爽開浪!7月28日-7月29日,粉絲在淘寶首頁搜索「海上音樂節」即可入場,開啟多彩音浪現場。
  • 當然是「浪」過啊!
    當然小趣也知道男生的直男思想很難揣測出女生的心思,所以小趣來教各位男生啦:吃好喝好,不如趴體「浪」好!深圳首個萬人溼身運動趴體,絕對「浪」計劃,讓你「浪」過這個七夕!「標籤機」1.線下掃描「標籤機」二維碼,關注官微,即登陸成功。2.輸入個性化字樣,選擇喜歡的密語瓶,點擊「完成」,即可領取定製密語瓶。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 沒想到,我們竟被它「洗腦」了 20 年
    今年,就連已經功成名就的 30+ 女明星們,也在《浪姐》中湊了一番「成團」的熱鬧。這對於一直以來更偏愛藝人「單打獨鬥」的國內娛樂圈來說,算是頭一遭。要樂叔說,幾年前韓流的「大舉入侵」絕對「功不可沒」。前有「天朝四子」(吳亦凡,鹿晗,張藝興,黃子韜)所在的韓團 EXO 在國內風靡一時,神曲頻出的 Bigbang 將韓流引向高潮。後有《我是歌手》、《蒙面唱將猜猜猜》。
  • 比起「拍一拍」,成年人明明更想要「啵啵」啊!
    最近的每天,我都是「拍」醒的,微信更新了新功能,一夜之間大家都開始「拍一拍」,打招呼也不用hello、你好了,直接「拍一拍」,一早上起來一排「拍一拍」,也不說話,怪瘮人的…明明,我更想要的是「啵啵」啊!別想歪,我說的是最近的心頭好,來自雅頓新出的啵啵膠。
  • 發現比 Instagram 更適合你的「圖交利器」
    若不是與 Instagram 的突然別離,你或許還沒注意到這些「圖交利器」的存在。
  • 本周知乎熱榜 | 「浪姐」收官成團,諾蘭新片《信條》熱映
    01「浪姐」收官成團本周我們終於等來了《乘風破浪的姐姐》的成團之夜,追了這麼久的綜藝,很多人突然都有點捨不得。看完「成團夜」你有什麼感受?所以在結尾時,你可能體會不到強烈的情感衝擊。但這個結尾從故事和概念上說,比《盜夢空間》結尾要複雜十倍以上!屬於細思恐極型的。你甚至可以在看完結尾的三分鐘之後,自己腦補出一部《信條》前史!8、影片中有兩場追車戲,幾乎是連續發生的,乍看起來很像《黑暗騎士》裡的,仔細琢磨更像《黑客帝國 2》裡的,再想想跟這兩個又都不一樣!
  • 八三夭、茄子蛋來了|上海春浪第六浪「好看的皮囊 x 有趣的靈魂」
    別急別急,浪浪這就來吹響春浪開票號角!「2018上海春浪音樂節」周三將正式全線開票,是時候準備幾隻手機來搶票了。當你受到挫折時,八三夭的歌給予你前進的力量,當你內心出現迷茫時,八三夭的歌或許能幫助你選擇方向,當你為生活壓力苦不堪言時,八三夭的歌爆發的能量足以讓你將煩惱
  • 電動並非「取代」 而是多了「選擇」!
    來自電池與馬達的高八度交響曲,比起當前內燃機為主的磅礴與震撼,可謂既熟識卻又陌生的存在;然而一談到「取代」兩字,對於我們戀眷汽油引擎的心而言,那可說是如同「訣別」一般的痛心與不舍,筆者與大家一樣深知內燃機的美好也懂環保永續的重要,當然這回要跟各位談的並非那麼悲觀與絕對!
  • 虹膜 你所不知道的「文藝片」
    藝術片可以被視為一種產業和創作的模式(mode),而「文藝片」,則是一種中國電影特有的類型(genre)。所以這兩個術語實際上是不同層面的應用,但經常存在交叉。「文藝片」一詞,在翻譯成英文的時候,經常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意譯為melodrama(情節劇),一種是音譯為wenyip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