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媒體的興起,被視作傳統媒體的電視臺也應時而動,利用微博、微信、APP等渠道,提供各種類型的新媒體服務,彌補電視直播互動性弱的缺陷。縱觀現在的APP市場,其中由電視臺及其所屬機構、欄目、主持人等所推出的APP多達上千種,那麼,在眾多的APP中,大概包括幾種類型、又是如何跟用戶互動的呢?
廣電APP的主要類型
從功能上來看,目前廣電系的APP中,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播出類
播出類APP是目前電視臺的APP中最常見的類型,它平移了電視臺現有的節目,以節目的直播或點播為主要功能,互動則是輔助功能,一般比較簡單,以評論、分享為主,主要是實現了電視臺節目的多屏播出。央視新聞客戶端、CNTV等都是這種類型。
播出類的APP內容也多以本臺節目為主,也有一部分APP會通過與其他臺合作,播出其他臺的內容。
社交電視類
為了彌補電視臺互動功能的不足,一些電視臺推出了主打社交互動功能的APP,如:湖南衛視「呼啦」、東方衛視「哇啦」、江蘇廣電「樂享電視」等。在這些APP中,用戶可以參加與電視節目相關的活動、抽獎、跟好友交流,電視臺也可以從與用戶的互動中改善節目製作,提升節目質量。
以「樂享電視」為例,用戶晃一晃手機就可以直接截屏,把電視畫面分享到微博、微信等主流社交平臺,還可以跟自己的朋友或收看同一節目的人聊天。
而在「呼啦」中,用戶可以加入所喜歡節目的節目工會,在公會中參與話題討論,給節目提意見建議,參加節目的線上線下活動,還有機會領取節目現場錄製門票等獎勵。
這些社交電視類APP融合了社交媒體和電視媒體的特點,在互動與娛樂中讓看電視變得更加有趣,有利於把更多年輕人拉回到電視機前。
遊戲類
廣電所推出的遊戲類又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獨立的定製遊戲,如「爸爸去哪兒」、「一站到底」的遊戲;一類是在綜合APP中提供遊戲功能,如「呼啦」、「哇啦」中都有節目相關遊戲功能。
在遊戲類APP中,往往是把熱門節目中的元素融入到遊戲中,在遊戲中還原節目場景,用戶在玩兒遊戲的過程中體驗節目場景,實現遊戲與節目的有機結合。
在「爸爸去哪兒」遊戲中,用戶可以選擇成為節目中的某個角色,進入節目中相應的遊玩景點,這個遊戲也會內置在「呼啦」中。在「一站到底」的遊戲中,重現了節目中的答題環節,遊戲中的佼佼者還有可能進入到節目錄製現場。東方衛視「哇啦」內置的遊戲《脈動夢立方》,也是對電視節目的還原,電視節目中出現的考題類型,如定位、平衡、彈跳、感應、旋轉、消除等,都會出現在遊戲中。「呼啦」從頭到尾都是遊戲精神,提供了大量任務讓用戶玩兒,大部分任務必須在電視機前觀看節目時完成。
遊戲的加入讓電視節目變得好玩兒起來,也進一步拉近了節目與用戶的距離,增加了用戶的黏著度。
新聞原創類
新聞原創類的功能主要有兩種,一是用戶的新聞第一現場爆料,二是APP中的原創新聞欄目。
江蘇廣電的「i拍拍新聞」是一個典型的新聞直播爆料平臺,用戶通過該平臺可以向江蘇廣電各新聞欄目、網絡電視臺提供圖文、音頻、視頻的爆料,被採用後還可以獲得稿酬。
江蘇廣電另一款新聞APP「荔枝新聞」則提供新聞原創欄目,如:「真相帝」、「荔枝派」、「獨家一番」、「大林評論」、「胖z娛評」等,同時提供「在現場」、「維權」、「投票」等功能。
如此一來既充實了電視臺的新聞內容,提升了快速反應能力,又能拉近與用戶的距離。
生活服務類
生活服務類APP中,除了廣電的節目內容之外,提供了與當地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眾多服務,如:公交、路況、打車、看電影、優惠券等,力圖打造成一個城市服務的綜合信息平臺。
提供這種類型APP的多是城市臺,廈門廣電的「看廈門」、蘇州廣電的「無線蘇州」、武漢廣電的「掌上武漢」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這也跟城市臺貼近本地市場的特點有密切關係。
廣電APP是如何互動的
廣電做APP,雖然基本上都會加入互動功能,但是不同的APP中互動的深度廣度並不相同。具體來看,大致有以下幾種互動方式。
以觀看節目為主,互動只是輔助
很多電視臺官方色彩的APP,重點在節目的播出,觀看節目是主要功能,互動只是輔助,表現形式也比較簡單,如:評論、投票、分享等。
與節目深度關聯互動
在一些強調社交與互動功能的廣電APP中,會在與節目深度關聯的基礎上,強化社交與互動功能。本次專題所選取的十個案例,基本上都是這種類型。在這些APP中,用戶可以與節目深度互動,可以邊看節目邊吐槽,可以基於LBS尋找好友,可以報名參賽、參加活動、積分換購、抽獎、答題、搶票、玩遊戲、做任務……所有這些在網際網路上熟知的互動方式,都被廣電拿到自己的APP中。而且這些互動都是基於節目內容而展開,通過互動進一步增強了用戶與節目之間的粘著程度,把不看節目的年輕人重新拉回到電視機前。
在節目基礎上開發遊戲、購物等增值功能
基於節目,廣電還在APP中開發了更多的互動增值功能,如:節目關聯的遊戲、購物等,為APP開發新的盈利模式。在江蘇廣電「樂享電視」中,針對電視廣告或節目中的展示廣告或植入式廣告,可以通過電商平臺購買產品或下載優惠券,或者在線上產生定單、優惠券,由線下的實體店來提供服務,實現了O2O閉環交易功能。
操作手法上的多屏聯動
除了以上所說的功能上的互動之外,還有一些APP通過技術手段提供了操作手法上的互動,比如用「樂享電視」晃動手機就可以直接截取電視屏幕,用「央視悅動」聽到聲音就可以判斷在看的是哪個節目,東方有線的「我愛電視」可以把手機變成電視遙控器,通過這些方式,實在了電視屏與手機屏、PAD屏之間的多屏聯動。
電視臺APP路漫漫
雖然廣電推出了大量APP,但是僅僅是推出了APP是不夠的。不管是APP,還是微博、微信,都只是渠道,廣電涉足其中只不過是新媒體化的第一步,要想真正在新媒體的大環境下立足,關鍵是要用網際網路思維來改造電視節目生產、播出、接收的各個環節。
在當前已經推出的廣電APP中,大多數還是以官方形態、節目播出為主,互動性偏弱,而以社交、互動、增值服務為主的各種APP,因為需要大量的針對性的開發,目前數量上還比較少,需要廣大電視臺進一步努力。
與此同時,我們還看到,廣電APP的管理和運營也存在諸多問題。一家電視臺就有幾十款APP,電視臺、下屬機構、頻道、欄目,都有APP推出,缺乏統一管理與規劃,比較亂。以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為例,就有央視體育(cctv.com開發)、CCTV5(CCTV-5開發)、央視體育VIP(cctv.com開發)、第五頻道(中視體育娛樂有限公司開發)等若干APP在提供體育頻道相關內容。
所以說,僅有APP是絕對不夠的,微博、微信亦然,廣電在新媒體徵途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