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家首次繪製出人類大腦3D結構高清圖像
人類大腦皮層「功能連通性圖」核磁共振掃描大腦靜止狀態,圖中黃色區域是與藍點具有較強的連接性 【搜狐科學消息】 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美國「人類連接體項目(HCP)」最新公布人類高清大腦圖像,這是首次繪製的3D大腦思維連接圖,將有助於科學家更好地理解人類大腦組織
-
冥想不僅可以改變大腦結構,竟然還有這麼多好處……
冥想不僅對於身心健康的幫助巨大,研究發現堅持冥想還會改變大腦的結構,讓人在生理層面上達到「改變治癒」。 01 究竟什麼是冥想?
-
科學家們繪製小鼠大腦的詳細3D結構圖譜
據外媒BGR報導, 科學家們近日已經完成一個歷時三年的項目,其旨在為實驗室小鼠的大腦製作一個詳細的3D結構「圖譜」。 由此建立的模型將幫助科學家們更好地了解使用嚙齒類動物進行的治療和測試的效果。考慮到這一點,研究人員想儘可能多地了解小鼠的大腦是有道理的,一個為期三年的項目剛剛完成了有史以來最完整的小鼠大腦「圖譜」。在 《細胞》 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新論文中,研究人員對小鼠大腦的每個結構進行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研究。這項工作的成果是一個豐富詳細的3D模型,其他科學家可以在自己的研究工作中使用。
-
如果人類大腦開發到100%,可能「封神」嗎?科學家:也許可以!
文/貓行圖/網絡如果人類大腦開發到100%,可能「封神」嗎?科學家:也許可以!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地方,可能就是在於腦部結構和動物的腦部結構有一點差別。但其實從整體的生物學的角度來看,人的大腦和動物的大腦是並沒有太多的不同的。甚至可以說是很相似。
-
人類基因被插入猴子胚胎,導致其大腦快速進化,實驗讓科學家擔心
,這些結構就使得人類的大腦在有限的體積內,長出了非常大的表面積。> 這個基因片段誘導了小鼠大腦更多神經元的形成(上圖中的紅色)。 同樣的,科學家這次依然通過基因手段將人類特有的DNA片段ARHGAP11B插入到了狨猴胚胎中,總共培育了7個狨猴胎兒。 在距離胎兒發育成熟還有50天的時候,也就是胚胎發育了102天,科學家就將胚胎取出研究狨猴大腦的變化。
-
神經系統科學家繪製出影響人類智力大腦結構圖
(上圖中橘黃色的部分就是特定部位所在的區域)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來自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愛荷華州大學、南加州大學以及西班牙馬德裡自治大學(Autonomous University of Madrid)的神經系統科學家們近日宣布他們已經共同繪製出影響人類一般智力(general intelligence)的大腦結構圖。
-
人類意識究竟是如何產生的?人類大腦與宇宙的相似性
當然人類的生存也將會失去很重要的意義,但是對於我們人類的意思產生一直是科學家不斷研究的科學奧秘,因為我們人類的意識到底是如何產生的,以及這種意識在大腦之中又是如何的運行?到現在為止,雖然科學技術已經非常發達但是我們對於自己意識的研究都可以說是一無所知。
-
青春期孩子叛逆 大腦結構變化(圖)
青春期孩子叛逆 大腦結構變化(資料圖)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多數表現叛逆,不願聽父母的話,通常不會考慮自己的行為是否會影響他人。表面現象:人的大腦年輕時能接受較多信息,所以兒童時期學習能力較強,進入青春期有所下降,青春期過後相對恢復。科學解釋:人腦內海馬狀凸起處控制人的記憶和學習能力。青春期時此處有一器官凸起,分泌大量蛋白質,降低大腦興奮度,損害空間認知能力,使人記憶能力下降。未來展望:可使開發有助提高青少年記憶力的藥物成為可能,幫助那些學習能力已經下降的孩子。
-
心理篇:不是事物性質有所改變,而是人的心理發生了質變
修身養性如果用在追求其它事物上,也就永遠修煉不到內心深處,那麼,他的性質也不過就是虛有其表了。世上很多事情,都會由於人的各種外部慾念而改變其實在性質,這是古往以來不曾斷絕的事情,所以,我們才有了在現象中感悟,在實際中探討的文明精神。
-
滄海與一粟的相遇:科學家發現人腦與宇宙存在結構相似性
人類耳蝸和螺旋星系具有著類似的螺旋結構;閃電轉瞬即逝的痕跡中出現了與人類靜脈類似的走向;中子星外層和人類細胞細胞膜形態接近……而在一項最近的研究中,科學家比對了人腦神經元網絡與宇宙網絡的形狀特點,並發現了二者在結構上的驚人類似。
-
科學家發現孤獨者大腦的標誌性特徵
參考消息網12月16日報導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12月15日報導,一項新研究顯示,在孤獨者的大腦中存在一類標誌——基於大腦不同區域的容積差異,以及這些區域在大腦網絡中如何相互溝通,這些標誌讓他們從根本上與眾不同。
-
腦科學家: 激活孩子大腦最好的三個方法: 運動、閱讀和遊戲!
▼大腦結構圖即使沒有打傷,但是經常打罵孩子,引起不好的情緒也會改變孩子的大腦。汶川地震以後,曾經有一個很重要的實驗。在地震發生25天之後,用核磁共振儀掃描受災人員的大腦,發現主管情緒的大腦部分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所以,我們看到,情緒可以極大地改變大腦。
-
大腦科學領域現重大突破 三位科學家發現腦中GPS
這種感覺需要多個信息感知模塊共同作用,運動執行力和記憶能力組合在一起才能真正起作用,可以說導航能力是大腦最複雜的功能之一。 2014年度獲獎者的探索,顯著地改變了我們對大腦神經網絡運行基本認知功能的理解。約翰·奧基夫在海馬區發現了提示定位的位置細胞,並證明了大腦的空間記憶能力;梅-布裡特·莫澤和愛德華·莫澤則在內嗅皮層發現了能協同導航的網格細胞。
-
先別想VR色情電影 看看色情片如何影響你的大腦
不過,雖然許多研究已經暗示了看色情片和色情片成癮具有潛在危害,但2013年的一項腦電圖研究卻認為觀看色情片不會對大腦造成影響。該研究認為,色情成癮不過是因為個人性慾較強,或者想用色情圖像來衝淡人生中的不如意。這項腦電圖研究在媒體上引發了激烈的爭論,也加深了人們對於看色情片究竟有沒有不良影響的困惑。
-
科學家繪出大腦決策區域的分子3D地圖 進一步了解為什麼會「上癮」
科學家繪出大腦決策區域的分子3D地圖 進一步了解為什麼會「上癮」 Winnie Lee • 2019-12-31 15:31:55 來源:前瞻網 E1755G0
-
大腦是如何發明道德感的?
於是神經科學家問道:它們的大腦有什麼不同?草原田鼠和它們的幼崽。NPR這裡要談到一種叫做催產素(oxytocin)的特殊神經化學物質,它通過特殊受體被神經元吸收。你可以通過調節受體密度來調節催產素的效果。科學家發現,在大腦的獎勵系統中,草原田鼠的催產素受體密度要比山區田鼠的高很多。這一點改變了動物的行為方式組合。
-
可能是你的大腦細胞在鬼混!
今天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我們如何知道自己身在何處?我們的方向感從何而來?解密大腦如何定位導航的神經科學研究,榮獲2014年諾貝爾醫學獎如果把哺乳類和其他動物相比較,我們會發現哺乳類的定位導航系統相當精巧。以線蟲這種只有302顆神經細胞的簡單生物為例,其定位導航能力幾乎完全依賴嗅覺訊號,也就是只能依靠沿途增強或減弱的氣味濃度行進。
-
大腦神經元的結構跟可觀測宇宙有著驚人的相似
物理學家與神經外科醫生合作一位天體物理學家和一位神經外科醫生合作出星系大腦理論的一項研究,雖然這一開始聽起來像是一個玩笑話,但義大利研究人員已提出了一個真正的星系大腦論述,他們表示可觀測宇宙的結構與人類大腦的神經元網絡驚人地相似。
-
大腦的這種感知失真讓科學家撓頭
大腦的這種感知失真讓科學家撓頭 我們對時間的感覺可能是一切經驗和行為的基礎,但這種感覺卻是一種不穩定的主觀感受,甚至會像海綿一樣膨脹或收縮。情緒、音樂、周圍發生的事情以及注意力的轉移,都會改變我們對時間的感覺,讓我們覺得時間加快或變慢了。例如,比起面對沒有表情的臉,我們在看到憤怒的臉時會覺得時間變慢了;越著急鍋裡的水就越燒不開,而愉快的時光卻總是轉瞬即逝。
-
科學家或找到證據,掌握後能否改變時空?
科學家或找到時空扭曲的證據,若成功掌握後,能否所以改變時空?人類有了時間後,才讓一切變得如此有規律,大約在130億年前一場大爆炸,誕生了時間和空間,如果我問你時間是什麼?相信很多人都回答不出來,偉大的科學家曾經表示,時間只不過是人類大腦中的幻覺而已,幻覺中的事物並不準確,只是用來記錄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發生的事件,可是當時間停止後,一切還能按規律運行嗎?時空扭曲真的存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