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國產甜寵劇還在刷新我們的審美底線。
以往20分鐘雷劇甄別,現在可能只需要5分鐘不到。
今天要品鑑的,就是這部糊穿地心,播到現在豆瓣還沒開畫的都市甜寵——
《我好喜歡你》
乍一看陣容噱頭挺足,新老《流星花園》道明寺和杉菜跨了個時空談戀愛,神奇。
看了眼最新進度,甜嗎,說這是老大哥遛妹妹我也信。
我承認言承旭這些年臉駐顏有術,身材管理也可,但一想到這對相差了20歲的忘年戀,堪比前段時間隔壁陳建斌和李一桐,就總覺得哪哪不對。
畢竟言承旭演流星的時候,沈月才三歲,這可是差了輩分的。
片方選角時對CP感的誤判,導致我在追劇(當然是倍速)過程中頻繁感嘆:就這???
頂著一張冰山臉的冷酷霸道總裁遇到努力上進小白花,在一系列似是而非的矛盾衝突中情感升級,事業通順了,戀愛也搞到了。
就是這麼個萬年不翻新的瑪麗蘇故事內核。
這次言承旭飾演了一個時尚雜誌主編,傲嬌不好惹,垮起個P臉。國產劇裡的時尚界大佬形象總是生硬刻板的:所有人都欠我錢。
年度最佳時尚人物的出場和此前羅晉在《幕後之王》打著吊瓶登場有異曲同工之妙:
而且出場的文案要到位——呼風喚雨,叱吒風雲陸星成;眼神要疏離感,若有所思。
再來看沈月飾演的童小悠,腦子不靈醒,走了24年黴運。
為了證明她倒黴,劇情擅用誇張的修辭手法。
她要拼了老命趕在冰山主編上班之前說服他籤字,讓自己調往設計部。緊趕慢趕上了一輛滴滴,結果師傅很尬地來一句,車壞了,怎麼會這樣子!?等童小悠倏然下車後,車又好了。講真,比亞迪感到被冒犯。
雷劇的戀愛戲通常來的沒有一點點防備,詳情參考我們之前吐槽過的《韞色過濃》、《樓下女友請籤收》,相似程度像是在搞批發。
這部劇的設定是「運氣交換」,和早年有部叫《倒黴愛神》的電影一樣,男女主角因為一個偶然的吻調換了運氣。
但在這裡,所有的情節都像是流程化的推進,演員就像是被瘋狂cue流程的活動執行。
偶遇、強吻、大口吃大腿、出車禍,緊鑼密鼓又生澀無趣地進行,並且毫無邏輯關聯。
碰巧偶遇,電梯碰巧故障,好製造顛簸抱在一起,男主還適時觸電式地來一句:我怕高。(我好怕他說他有幽閉恐懼症)
女主醉酒後轉身遇到同樣喝酒失意的男主,結果男主毫無分寸感地一口咬上了她的大腿......
又或者女主一不小心撞飛男主:
而這部劇裡的男二女二也是雷劇標準化套路角色——
綠茶女二矯揉造作又浮誇,冰山男主保持冷漠不看她。
家財萬貫走暖男路線的男二總是適時地出現,一秒之內被小白花的美好品質吸引,並且甘願為她赴湯蹈火,動用自己的社交關係幫她擺平生活和職場中的難題, 讓女主心花怒放,還以為自己時來運轉。
哦對了,暖男還進修過韓劇經典梗,深諳哄女孩子開心的技法。
於是,後面的劇情都是重複又冗長的:傲嬌男主一方面對女主情感PUA,給了巴掌又給顆甜棗,同時看著男二和女主你儂我儂又狂吃飛醋,最可怕的是女主強大的自洽能力,欣然接受這種糖度為0的撩撥挑逗。
後面霸總男主發出同居請求,不用往下看,啥也不是!
就這種糖果劇發展節奏,分分鐘讓我們遊走在吃速效救心丸的邊緣。
偶像劇中的人物無需上班,上班也是為談戀愛服務,這個常識我知道。
讓我們調動一下職場雷劇素材庫,面試者cue女領導,你看我穿搭如何,因為是官配CP,活生生把面試現場弄成調情現場。
(《溫暖的弦》片段)
2020了,糖果劇的職場戲還在侮辱觀眾的智商。
童小悠的人設是有設計理想的行政社畜,一開始對她的刻畫就是低配版的鐘曉芹,辦公室裡的打雜老好人。
但編劇似乎和幹行政的有仇,借女領導之口一頓diss猛如虎,踩一捧一:
好,打雜我們不做了,童小悠成功進入設計部之後,一開始就犯了低級又致命錯誤:審稿出錯,稿子涉嫌抄襲,廣告爸爸們不幹了,雜誌的銷量也直線下滑。
現實職場,且不說「審不出抄襲稿」這種事件出現的概率幾乎為0,真出現了也不會有女主這麼好的運氣,有霸總在背後為自己託底。(是的,這個橋段也只是空降服務於男女主的戀愛線升級)
而女主作為新人,竟然直接在公開場合和副主編叫板,讓她下不來臺,我只想說,這種員工放到現實中,是要被開除100次的。
說到這裡,偶像劇裡的boss們,放到現實中是沒辦法辦成什麼大事的,因為最大的bug在於過度情緒化。
霸總一句話可以讓你頭頂光環,赴往青雲之上:
也可以三秒變臉,把生活怨氣轉移到職場,把喜怒無常發揮到極致。
不開心了立馬開除:
看到女主被男二挖過去當設計師了又鬧小情緒,明明辭退了人家又神經錯亂地說辭職沒批下來,我的人誰都不許動!
建議《勞動法》廣泛普及。
雷劇裡,連職場橋段該出現的角色們的成分配比都是設定好的,比如雜誌社裡一定有一個野心破出天際,用雕蟲小技就能輕易上位,好讓男主一夜之間跌落谷底的女魔頭。
她以為自己很時尚實際上像在做下田插秧前熱身準備:
也一定有一個幹啥啥不會的助理,唯一的作用就是撮合男女主,催感情線進度。
還有一個業務能力強到嚇死人的男二,對國內業務絲毫不熟悉還敢來試水:(設計師們一天被冒犯100次)
主角線的職場狀態刻畫稀爛,但凡改編劇本時多觀察兩眼現實中領導和社畜們的工作狀態,也不至於提筆即瘋魔。
老梗堆砌,吃了催化劑一樣的加速度劇情,讓糖果劇變得食之無味。
但在正式討論(批評)雷劇之前,先來看看雷劇的演員盤。
初代偶像,霸總專業戶在熒幕裡和新一代的鮮肉們搶拍同一類題材,看著還是讓人唏噓不已。
言承旭流量轉型失敗,在20年後的新流量周期還魂,仍然放了一排啞炮,沒辦法升級成精。
沒記錯的話,幾年前他還和佟麗婭演過一部沒水花的網文改編的小言劇《戀戀不忘》,劇中的霸道總裁厲仲謀表情神態和肢體動作,和今天的陸星成沒什麼出入,甚至連氣若遊絲的綿軟感都是復刻的。
有過事業高光期的演員不太容易放下身段,業務能力看著夠用(實際上這種裝X式演法已經過時多年了),也就不願意主動去升級演技,更別說增加表演厚度,也大概率不會願意屈尊去靠譜的製作班底裡做男二,所以錯過了很多轉型期,時間越長,也就放棄掙扎了。
倒不是說轉型失敗的偶像演員們有多痴迷在舒適圈裡描畫職業軌跡,而是一旦某種套路定型後,找上來的本子範圍就被限定了。
對這種老牌流量來說,就有一種上上不去下下不來的尷尬,正因為在演員這個行當裡紅過,轉行去別的領域也不太可能,畢竟像任泉這種早早棄演從商,腦子靈活、對自我認知清晰的人並不多。
再不濟,他們還有糖果劇男一號演,奔五了還可以和剛剛站穩腳跟的小花在熒幕裡談戀愛。
投資方也傾向於找這種有點路人基礎的老牌偶像,這是實惠不出錯的選項。
但拍出來的糖果劇成品,拍了個寂寞——
到差強人意都比登天還難,本子基礎差、間歇性神經發作的劇情、演員演技不過關、不協調擰巴的配搭......
這部劇是網文改編,有原作基礎打底。但網文影視化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女頻/男頻爽文是造夢元素的大合集,滿足了固定群體的精神剛需,它們原本在自個兒的一畝三分地裡存活得還不錯,但一旦搬到熒幕,變成大眾文化產品,就得接受普通觀眾的審視,和現實之間的壁壘,會被放大。
體量大元素多的IP改編難度大,於是大家都在找最簡單的變現模式,糖果劇總會有市場。
然而,觀眾早已知道「能看的劇」的標準是什麼,再老牌再有路人盤的演員也沒辦法把局攪活,而像是鹿晗在《穿越火線》裡的表現,反倒得到了認可。
以往一部劇出來之前,大家都在思考「拍給誰看」,但我就發現現在風向不是這樣的,各方都開始走「粗線條」思維,一個稀爛的本子,只要有流量接,粉絲自然會買單。做劇的人很粗暴地告訴你:是的,我們就是拍給粉絲看的。
但有沒有想過,粉絲只是觀眾群裡狹小的一隅。
今年我們的國產劇回暖,甚至說回了魂也不為過。
此前有《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隱秘的角落》網劇高光,還有最近《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口碑都到了及格線之上,社交熱度出圈,包括同檔期的《以家人之名》,質感也是不錯的,國產好劇其實越來越多了。
雷劇井噴時,或許還沒有這麼強烈的對比,全靠同行襯託。
然而觀眾剛看了一輪質量過關的劇,也經歷過劇播周期的高光階段,突然上一個雷劇,等於正面暴擊。
在優質作品慢慢回歸的當下,雷劇的存活率會越來越低。
同理,演員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