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好的電影,我希望能刷屏朋友圈

2020-09-19 羅罔極

這是今年疫情以來,我和我媽兩個人,最深刻的一次觀影體驗。

開場時,廳內僅有的幾名觀眾,要麼是在玩手機,要麼是在吃薯片。

旁邊,我媽對我輕聲嘀咕道:看這個幹啥?浪費錢,還不如吃頓飯。

然而,開場不久,所有人都變得全神貫注,放下了手中的一切。

正片播放完畢,沒有任何人馬上離場,全都看完了報幕環節。

看報幕,不是為了等彩蛋。

而是出於對作品的尊重,以及,等待自己的眼淚流幹。

是的。

包括我媽在內——

每一個曾經輕視它的人,都深深感受到了打臉、動容和震撼。

在我看來,它所承載的價值和情感,已經完全超越了《八佰》。

某種意義上,它甚至不亞於《辛德勒的名單》。

我真心希望,它可以刷爆朋友圈,被更多人看見。

《藍色防線》


海報上,《藍色防線》的片名上方,寫著十四個字——

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

什麼意思?

它,並不是由藝術家的想像,所虛構出來的故事。

它,是攝影機紀錄下來的,一段完全真實的歷史。

這部電影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實

沒有藝術 也沒有誇張

說白了,它是紀錄片。

卻有著強烈的電影感。

體現在哪?

2013年,非洲,南蘇丹。

由於總統和副總統關係決裂,整個國家陷入了內戰。

電影開場,剪輯了一連串西方新聞片段,令人感覺仿佛在看好萊塢大片。

因為內戰,當地百姓苦不堪言。

數十萬人,慘遭屠殺。

數百萬人,流離失所。

按我媽的話講——

他們的生活境況,看起來還不如牲口舒坦。

近七百萬人口需要人道主義援助

生活在和平的當代中國,我們總會誤以為,戰爭已經遠去了。

但事實上,《辛德勒的名單》所講述的事,每一天都在發生。

當西亞、中東、非洲等地數以萬計的生命,如同草芥般被收割蹂躪時——

多數人會輕嘆一句「太可怕了」,然後從新聞頻道換臺,繼續享用啤酒和炸雞。

只有極少數勇者,願意離開舒適區,去拯救生命。

2015年,為了援助難民,最大化地實現自我價值——

楊根思部隊的七百名中國軍人,響應國家號召,自願赴往南蘇丹。

這些中國軍人,有的是男兒,有的是女性;

有的剛剛完成新婚,就要跟懷孕了的妻子吻別;

有的是獨生子,因為不想讓家人擔心,只好偷偷地把申請書遞交出去。

來到南蘇丹後,我軍的戰士們,體驗了前所未有的經歷。

第一天,他們開著戰車,途中遇見了一個小男孩。

小男孩骨瘦如柴,身上一絲不掛,表情中充滿了絕望。

雖截不到圖,但那副畫面,瞬間讓我聯想到了一張照片。

這張照片,就是由凱文·卡特拍攝,曾獲得過普立茲獎的《飢餓的蘇丹》。

照片中,一名蘇丹兒童餓倒在地,一隻禿鷹在後方,正等著獵食兒童的屍體。

拍完照片,卡特趕走了禿鷹,旋即離開了兒童的身邊。

很多人認為,卡特不去救人而只顧拍照,這種行為過於冷血。

甚至有人說,卡特的普立茲獎,是建立在兒童的屍體之上。

但其實,真相併不是這樣。

卡特之所以離開,是因為他知道,有人會對兒童實施救助。

凱文·卡特

多年以後,經過調查,人們終於得知,兒童的名字叫孔·尼翁。

孔·尼翁,當初並沒有死於饑荒和戰亂,而是一直活到了成年。

當初向孔·尼翁施以援手的,是世界維和部隊旗下的某個組織。

而楊根思部隊,正是隸屬於世界維和部隊的中國組織。

正如同多年前,拯救了孔·尼翁的那群無名英雄一樣——

我軍剛一來到南蘇丹,就收留了許多非洲孤兒。

教他們穿衣,給他們吃飯;

跟他們踢球,陪他們聊天。

每走到一處,我軍都會給當地帶去希望和溫暖。

當然。

我軍的任務,並不僅僅只是像公益明星那樣,分發物資傳遞溫暖。

他們面對的,是生與死的較量,是真正的戰爭和苦難。

在南蘇丹,有兩支軍隊,幾乎每天都在打仗。

一支,是政府軍;另一支,是反政府軍。

反政府軍的士兵,經常節節敗退,留下家屬獨自逃命。

因此,南蘇丹的難民,很多都是反政府軍的家屬或親戚。

為了避免無辜者被屠殺,我軍就儘可能地把那些難民,收容進了中國營地。

這,引起了當地政府軍的不滿。

在政府軍看來,我軍收容難民的行為,阻礙了他們的種族清洗大計。

因此,在南蘇丹,我軍幫助無辜弱者的同時,還要時刻防備政府軍。

如何防備?

零上50度的天氣,穿著60斤的防彈衣,在八方四面輪流站崗。

站崗時,總是頭暈眼花,永遠大汗淋漓。

站崗完畢,身上起熱痱子,甚至曬傷都是常事。

不僅是守。

還要攻。

夜晚,有男性把女孩拉到郊外準備強姦,我軍便要鳴槍示警,予以阻攔。

白天,兩個種族的平民聚眾械鬥,我軍便要站在中間,避免釀成更大災害。

私藏槍枝、私藏毒品、打砸搶燒、趁亂偷東西……

由於當地沒有警察,所以幾乎一切的一切,都要由我軍管制。

然而很多時候,並不是你幫了別人,別人就會向你報恩。

由於冤冤相報,整日互相殘殺,南蘇丹一些人們的心中,早已布滿了仇恨。

對於我軍無償的維和行動,那些人並不感激涕零,反倒認為是「多管閒事」。

因此,他們動不動就要搞事,轟炸中國營的防禦工事。

《八佰》中,為了避免百姓受到牽連——

很多中國軍人,就算明知自己會被打死,也不願意逃往租界。

可南蘇丹的情況不太一樣。

吃了敗仗後,反政府軍的士兵,經常想方設法地跑進中國營。

翻牆,藏槍,把軍裝換成便衣,假裝自己是無辜的難民……

至於會不會給我軍帶來危機,破壞掉百姓那僅有的一絲和平?

他們似乎,從來都不在意。

不值?

帶不動?

好心沒好報?

電影看到這裡時,我也是這麼認為的——

2016年7月7日,南蘇丹的政府軍和反政府軍,發生了持久的交火。

當天早上,楊根思部隊決定派出一支分隊,趕往難民營4號哨位執行警戒。

聽到消息,22歲的李磊,和33歲的楊樹朋,兩人自告奮勇,請求執行任務。

只要我們沒有接到任何的撤退命令

沒有一個人說離開這個地方

李磊說,他擅長修理,假如戰車出現意外,他可以迅速把故障排除。

楊樹朋說,他戰鬥經驗多,假如有敵人來襲,他能準確用炮彈還擊。

原本,當天並不是他倆執勤。

可由於他倆百般堅持,長官還是同意了請纓。

誰知這一去,待到再回來時,便是馬革裹屍。

路上,一枚炮彈飛了過來,將我軍的戰車瞬間炸毀。

22歲的李磊,身體被彈片擊中多處。

當天晚上,便不治身亡。

臨終前,李磊向戰友說道:我這輩子都交給黨了。

整理遺物時,李磊的家人,發現了這樣一段文字——

假如有一天我走了

你們不要想我

這些都是我自己的選擇

我自己無悔

而楊樹朋,則在最後一刻,還擔憂著李磊的安危。

他留下的最後兩句話是——

救救我的兄弟

別把我受傷的事告訴我媳婦

因為是獨生子。

所以,為了避免讓父母擔心,楊樹朋去南蘇丹的申請書,是偷偷遞交出去的。

2016年7月20日,當楊樹朋和李磊的遺體被運回國內,他們的親人悲痛欲絕。

到底為什麼,楊樹朋們放著國內的好日子不過,非要冒著會死的危險去非洲?

我想起,綜藝節目《我是男子漢》中,作為班長,楊樹朋曾教劉昊然用鐵鍬煎蛋。

當時,尚是新兵蛋子的劉昊然,對這一行為還並不十分理解:

覺得說好像是和平年代

然後為什麼他們要那麼拼命?

那麼刻苦的訓練?

直到兩年後,楊樹朋壯烈犧牲的消息,傳到了劉昊然耳中。

一瞬間,劉昊然理解了楊樹朋,理解了鐵鍬煎蛋的重要性。

劉昊然說:

我們還看不到黑暗

是因為有人竭盡全力

把黑暗擋在了我們看不到的地方

這,當然是楊樹朋們艱苦奮鬥的原因之一。

而在我看來——

楊樹朋們之所以如此拼命,還有另一個更深層的原因。

奔赴南蘇丹的中國軍隊,究竟為何要叫「楊根思部隊」?

我們知道,楊根思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級戰鬥英雄。

由於戰功卓越,楊根思屢受褒獎,甚至曾被毛主席和朱總司令接見過。

但,無論所獲得的榮譽有多少,無論自己的生活改善了多少——

面對戰爭,楊根思都從苟且求生。

因為,楊根思深知自己的來路。

六歲那年,楊根思的父親因被地主逼債,死在了空穀場上。

不久,他的母親又被窮日子逼瘋,含恨離世。

迫於生活,他八歲放牛,十二歲去工廠做童工……

說白了,南蘇丹兒童所面對的那些殘酷,楊根思幾乎全都經歷過。

有過痛苦,才能懂得眾生的痛苦。

正因為曾經飽受磨難,楊根思才會立志參軍,為打破世間的不公而奮鬥。

所以,由楊根思名字命名的部隊,也被賦予了特殊的信仰,特殊的追求。

尚在人世的時候,楊樹朋曾說:

我在楊根思連當了十多年的炮手

把我的青春年華都獻給了這裡

將來有一天我退伍了

我也要把我的兒子送到部隊當炮手

犧牲後,楊樹朋的妻子帶著年幼的兒子,來到了部隊。

楊樹朋的兒子,對每位穿軍裝的人,都喊了一聲「爸爸」。

是的。

楊樹朋雖死。

一枚種子,卻正在發芽。

同時,在遙遠的非洲,南蘇丹也正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

與某些被仇恨洗腦的成年人不同——

純真尚未泯滅的兒童,從楊根思部隊的英雄身上,收穫到了深深的感動。

每次我們的車剛進入難民營

小孩就笑著跑過來

伸著大拇指對我們說

「China good」

注意,下面這幅畫面,不是《戰狼2》,也不是任何虛構的影視片段。

它確確實實,發生在非洲,發生在南蘇丹,發生在我們的現實世界中。

我想,這幅畫面,就是促使楊樹朋們捨己為人的最大因素。

多年以後,就算無法改變世界,那些孩子也會作為種子,繼續傳播愛與溫情。

電影結尾,當包括楊樹朋在內的那批英雄撤出非洲,新的戰士又踏上了新的徵途。

面對國旗,作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份子,他們鄭重宣誓,誓要維護世界和平。

是的。

當我們吃著零食,享受著漫威電影,做著超級英雄的美夢時——

有一群人,真的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拯救著世界。

而這群人,也必將感染更多的種子,使人世間的愛與正義綿延不絕。

落筆至此,我笑著笑著,不禁又拿起了一包紙巾。

相關焦點

  • 我和微信的2015引發的朋友圈高潮 刷屏營銷為什麼火
    大前天晚上,大家的微信朋友圈又高潮了一次。微信是哪一天註冊的、發送的第一條朋友圈是什麼,第一個微信朋友是誰,另外還可以查看2015年你發表的微信朋友圈總數量、紅包發送情況、到過的位置、好友數量、獲贊數量、走路步數……一時間,朋友圈又開始了刷屏熱潮。
  • 昨天我朋友圈被這個男人刷屏了!
    昨天一整天朋友圈就被一個關於王健林的截圖刷屏了"先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比方說我先掙它一個億」
  • 本月唯一能刷屏朋友圈的國產電影,只能是《銀河補習班》
    製作上請來了電影高配樂大師漢斯·季默。漢斯·季默曾為《勇闖奪命島》《加勒比海盜》《蝙蝠俠》《超人:鋼鐵之軀》等電影編曲。鄧超白宇首次合作,演繹跨越時空的父子檔。這是一部情感真摯感人的電影,以父愛這個主題做了多種類型的糅合,這不僅僅豐富了主題,也讓整個故事的格局更宏大。
  • 網易《榮格心理原型》刷屏,又是朋友圈的「月經式」熱點
    4)幫助用戶樹立形象;你的信息或者活動能幫助用戶塑造形象嗎?每個用戶都希望在朋友圈塑造自己的形象,當你的信息或活動能夠幫助用戶塑造形象時,他們就會轉發這種信息或者活動。比如《愛健身的人都有的4個特點》,這類信息就是幫助用戶塑造形象。
  • 2017年朋友圈十大刷屏級熱點排行榜
    「freestyle」,卻躲不過「佛系青年」,見證了鹿晗脫單,也看到了奚夢瑤維密摔倒……你的朋友圈都被哪些大事刷屏了呢?這個夏天最有殺傷力的一句話非「你有freestyle嗎」莫屬,這句話簡直像魔咒一樣,在線上線下各個地方刷屏。這句話最初流行起來,是因為在一檔音樂選秀節目《中國有嘻哈》中,作為導師的吳亦凡在考核選手的時候,你總能聽到這句「來自靈魂的拷問」。
  • 《我能說》是我今年看過最好的韓國電影
    唔,這再次讓我見證了韓國電影的魅力。韓國電影就是有這樣一種魅力,她總是娓娓道來,於平淡之處滲入人心,被導演代入到電影當中卻不自知。就像我昨天看的這部電影《我能說》。這部電影是被歸為喜劇片的,想到現在我也為能夠理解導演的用意,縱然有搞笑的成分,但我還是以為催淚的成分偏多。
  • 今天我的朋友圈被這條留言發歌刷屏啦!
    今天,我的朋友圈被一條歌曲留言的連結刷屏啦!每一首歌曲都是發自你們內心的祝福,也是被精選出來的哦!
  • 刷屏朋友圈的ZAO,百度都替你害臊
    科技快評-No.4刷屏朋友圈的ZAO,百度都替你害臊作者:董指導朋友圈突然被智能換臉的ZAO,刷屏了。這款APP利用AI技術,把用戶上傳的面部照片,切換到視頻裡主角的臉上。看著各種明星偶像、穿越大戲,我豬肉榮何嘗不想成為一位偉大的舞蹈家?
  • 金拱門為什麼能刷屏?
    大叔估計麥當勞中國的品牌或公關團隊正在偷偷地樂,砸了那麼多吳亦凡和謝霆鋒的廣告,估計也沒有今天刷屏帶來的曝光量高。從公關傳播的角度,大叔今天聊聊。一、麥當勞是故意要改名嗎?其實是和麥當勞中國的業務相關。今年7月底,麥當勞宣布與中信股份、中信資本以及凱雷投資集團的戰略合作已經完成交割。
  • 「打工人」刷屏朋友圈,影院打工人的焦慮和遠方
    前段時間,熱詞「打工人」刷屏朋友圈,微博數據顯示,僅僅用24個小時,#打工人梗為什麼會爆火#這一話題的微博閱讀量就超過了5億、討論量也超13萬。幾個高贊評論都集中在「賺錢難、壓力大,但還要有幽默自嘲的精神」、「打工人和打工人之間的互相勉勵」、「上班前的自我催眠」……有段子、有分析、有吐槽,一夜之間,好像各行各業的工作者都開始自我調侃,讓人哭笑不得的打工人語錄也層出不窮。
  • 青山人的朋友圈被Ta刷屏了
    青山人的朋友圈被Ta刷屏了 2020-12-17 19: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周末觀影|《路邊野餐》據說是今年最好的國產文藝片.
    以為《大魚海棠》是近期文藝青年必追的電影然而並沒有反倒是這部電影異軍突起成為朋友圈刷屏的一股清流
  • 朋友圈被一道番茄炒蛋刷屏了!虐心評論花樣百出!
    從昨天深夜到凌晨,朋友圈被《世界再大,大不過一盤番茄炒蛋》刷屏,可以說視頻炒雞走心,戳中了很多人的淚點,才導致引發朋友圈新一輪的刷屏海嘯。今年過年帶爸媽出國玩一玩~@雪Y中松YB:同學羨慕我可以見識外面的世界,我羨慕他們可以每月回一次家。@小野五郎:一個在外生活了3年,其實早就學會了做很多菜,但仍然習慣在做菜前打個電話問一下媽媽這道菜怎麼做,其實不是自己不會做,只是想要告訴爸媽:兒子在外過得挺好,會自己做飯,吃的飽穿的暖,你們放心。
  • 天后回歸,朋友圈又刷屏了
    15 分鐘已然太長,最好在 15 秒鐘的時間裡,一擊致勝。但也有人永遠停在了某個不疾不徐的時代——不用一生只愛一個人,也不至於在下一條抖音爆款出現時就被遺忘——在瞬息萬變的時代中,總有些歌者,願意沉下心來,創作、演唱一首認真的歌。不去追逐某種浪潮,堅守本心、以情動人,是 Ta 們身上最迷人的地方。
  • 朋友圈都刷屏了!
    不知道為什麼從什麼時候開始,朋友圈裡刷屏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你能送我一杯秋天的奶茶嗎?不知道為什麼莫名其妙的火了起來,可能很多小夥伴都會收到這個信息吧就是這樣一桶奶茶嗎?價值52元的超大型珍珠奶茶,只要配上文字發到朋友圈裡,肯定會收到心怡之人的紅包或者轉帳,這是什麼梗呢,就是借著秋天要來了,想找喜歡的人要一杯奶茶。
  • 最近這部關於天才少女的成長劇在我的朋友圈刷屏了
    知道Anya Taylor-Joy,是通過電影《分裂》,她在其中以精湛靈活的演技讓我們得知這麼一位優秀的演員。而這幾天由她所主演的影集《后翼棄兵》(The Queen's Gambit)上架短短幾天,隨即在社交網站上掀起熱議,從劇本題材到演員陣容,我的朋友圈被「太好看了」刷屏。
  • 網紅「留娘糕」,你的朋友圈刷屏了嗎?
    最近朋友圈「留娘糕」興起一番熱潮,真的是刷爆朋友圈。就在前幾天,要不是我朋友提醒,我還沒注意呢,朋友圈已經刷屏了。
  • 【刷屏】下雪了讓男朋友給我拍張美照發朋友圈,看完想分手...
    這兩天全國大雪朋友圈都被雪景和雪人刷屏了
  • 我們認真研究了朋友圈廣告,發現了爆款刷屏的小秘密
    原因似乎也很簡單,在玩法持續升級的朋友圈廣告生態中,刷屏更像是常態而非意外,用戶核心的評判標準,依然是廣告的創意本身。 不知不覺間,朋友圈廣告上線已有4年,微信的流量優勢,促成了廣告業務的繁榮穩定,也讓朋友圈廣告成為用戶社交場景裡的常見元素。不過,4年來朋友圈廣告也經歷了很大的變化,玩出了更多花樣,你都注意到了嗎?
  • 今年刷屏的那張醫患照片被改編成了電影!(附電影視頻)
    大家還記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