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只有150平方公裡的小島,金門所擁有的實在有點「太多」:金門面線行銷臺灣,金門鋼刀享譽世界,傳自閩南的金門貢糖甚至比老祖宗還要出名些,更不要說金門高粱,它是金門風物中最重要的一塊拼圖。
金門人聰明,所以他們將釀高粱酒剩下的酒糟拿去餵牛,所以有了酒糟牛肉;金門人也勤勞,你到北山蚵田,八十多歲的蚵農阿伯還在蚵田裡來去如風……金門好風物,不僅從小島的土地裡長出來,更是從金門人粗糙的手中、以及溫暖的內心裡。
說到金門與金門高粱酒,似乎多說一句都是多。幾乎每個來金門的人都知道,金門最著名的伴手禮就是金門高粱酒。有時候你甚至會恍惚,是金門造就了金門高粱酒,還是金門高粱酒成就了金門?實際上,金門高粱酒與金門島,似乎誰也離不得誰:金門高粱酒近年創收約140億新臺幣,是整個金門縣經濟的支柱產業;金酒公司,也就是原先的金門酒廠,是金門島內僱傭員工最多的企業,達到一千三百餘人;金門的孩子們從幼兒園到初中,學費、餐費全免;金門縣的縣民搭乘公車免費,每逢三節(端午、中秋、春節),每個縣民還能以優惠價購買一打「三節配酒」。
即便是放眼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因為一家企業、一種產品,影響如此之深遠,怕是難出其右;恐怕也沒有哪一個地方的人民,提起他們當地的企業來,臉上會有如此驕傲的神色。金門人豪爽,酒桌上一定不缺高粱酒,而他們的性格與熱情就如同高粱酒一般:醇厚、清冽、暖心。
金門酒廠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892 金門縣金寧鄉桃園路1 號
電話:+886-82-325-628;+886-82-372-861
金門酒廠(廈門)貿易有限公司
地址:廈門市湖裡區東港北路29 號901-907 室
電話:0592-5594848 5502553;0592-5502554
鼎鼎有名的金門高粱有一項副產品——酒糟,延伸出了金門黃牛畜牧業的興隆。因為製作金門高粱,產生了大量的酒糟,金酒公司把酒糟倒入海中汙染海洋,引發廈門政府的抗議。為了解決酒糟汙染問題,金門當局連同畜牧業專家,大力在金門開展畜牧業,用酒糟飼養當地黃牛。良金牧場於1988年設立。
金門高粱的酒糟含有豐富的、對肉類成長非常重要的熟蛋白,酒糟牛以約80%的金酒酒糟配合牧草進行肥育飼養,肉質可媲美日本松阪和牛的優質肉牛,深受臺灣消費者的喜愛。1999年,無奈因政策限制,金門的牛禁止銷往臺灣,彼時良金牧場飼養的牛已經多達1300多頭。為了解決酒糟牛過剩無市場銷售的問題,他們開始研發製成牛肉乾。
因為是畜牧業出身,在做食品加工的環節上,業者對牛肉的每個部位了如指掌,也更清楚每個部位的牛肉用什麼樣的方法制烹調、製作最佳。前腿或後腿,是做牛肉乾最好的部位。在攪拌階段,出鍋前會加入58°的金門高梁酒,酒香混著肉香。
良金牧場
地址:金湖鎮漁村160 號
電話:+886-82-335886
閩南人、金門人、臺灣人喜歡吃麵線,似乎有些約定俗成。不論走到哪兒,總少不了一碗「蚵仔面線」。但如果有人說,要讓面線像義大利麵一樣行銷世界各地,相信有許多人只會一笑而過。然而作為金門甚至是臺灣最著名的面線品牌,馬家面線就正打算將金門面線變成「世界的面線」。
金門當地製作面線的家庭作坊、工廠,大大小小不計其數。因為金門純淨的水質,以及低緯度地區帶來的充足日曬,讓金門成為了製作面線的好所在。若說金門的面線與其他地方的面線有無不同,最大的不同勝在口感「Q彈」,而這樣的優質則建立在複雜的遵循古法製作上。例如馬家面線便是如此,前期需要經過揉面、擀麵等步驟,再將面線拉成細線,在晾架上晾至半乾,一般再由經驗豐富的老師傅通過手觸來判斷。
因為完全通過曝曬的方式進行曬乾,所以食物本身不含任何防腐劑,也因此,製作面線被稱作「看天吃飯」的行業,而「看天吃飯」也正說明了這個行業本身的艱辛。在最後一道手工成型的工序中,同樣需要有經驗的師傅將面線等分,一抓便是一份,全憑手感與經驗。面線折成「8字型」,則是取自古以來的吉祥長壽之意。
馬家面線
地址:金寧鄉伯玉路二段159 號
電話:+886-82-372237
長光麵店
地址:金城鎮中興路16 號
電話:+886-82-325597
大方鬍鬚伯面線
地址:金城鎮環島北路59-1 號
電話:+886-82-311651
金門的芋頭是出了名的香甜。但如果在金門當地,芋頭還要首推小金門。從自然條件上來說,小金門的土壤是帶著一點黏性的酸性沙質土,非常適合芋頭栽種,於是小金門就有了「檳榔芋」。當地人喜歡用「黑頭」來稱呼檳榔芋。檳榔芋香氣濃鬱,入口綿細,幾乎怎麼做都好吃。芋頭一般在每年三四月的時候種植,秋季收穫。好的芋頭,摸起來軟硬軟硬的,拿起來不重,但是外表看上去圓潤的口感最好。每年的十月,小金門都會舉行烈嶼鄉(小金門)芋頭季,讓人現場體驗挖芋頭的樂趣,挖出來的芋頭都可以免費帶回家。
黃厝三層樓民宿
地址:烈嶼鄉黃厝23-1號
電話:+ 886-82-362415
洪文尊芋頭
地址:烈嶼鄉青岐村103號
電話:+ 886-912-542551
說到金門,除了菜刀、高梁之外,你還會想到什麼?金門一條根的知名度,怕是不會遜於前者。而問題在於,一條根到底是什麼,長什麼樣子?事實上,一條根是金門本地的原生植物,現多以人工培育的為主。一條根的特性,能幫助舒緩筋骨不適的情況,讓血路保持通暢。二十年前,野生的一條根在金門遍地都是,被發現有舒經活血的功能之後,現在已變得供不應求。
「王大夫一條根」的創始人王異生是金門一條根的最早的推手, 他曾經是金門軍方的特約醫師。一條根的發現源於一次偶然的機會,當時一位廣東友人介紹一條根的好處,王異生深入研究之後,用來替長期駐守碉堡的阿兵哥舒緩筋骨酸痛,隨之開始在軍營中流傳。
現在的金門一條根被當作獨特的藥方,不僅能治療筋骨酸痛,連面膜也拿它入藥。王大夫一條根傳到第五代王建順,他從中學開始便跟著爸爸王異生學做一條根藥貼布。他想通過各種方法推廣一條根的功用及知名度,嘗試結合臺灣觀光工廠的營銷形式,在店外闢出一塊地,專門讓遊客能夠體驗親手挖一條根的感受,同時,他也時常與當地學校開展互動,讓小朋友可以認識一條根。王建順說,他會繼續遵循父親之前行醫的理念,一步一個腳印,讓一條根的品牌變得更紮實。
王大夫一條根文化館
地址:金寧鄉伯玉路二段219 號
電話:+886-82-323311
浯記一條根
地址:金寧鄉後沙村3-1 號
電話:+886-082-322352
一條根實業社
地址:金寧鄉伯玉路二段306 號
電話:+886-82-328668
說到貢糖,閩南人都不陌生。無論是做茶配還是做零食,貢糖都是茶席上的常客。不僅閩南有貢糖,金門也有貢糖,甚至比閩南的貢糖更有名。這些產自金門的貢糖統稱「金門貢糖。」
金門貢糖的來源,說法各不相同。多數來源於閩南,相傳是明代傳入閩南地區,進貢給皇帝的點心,又因為「貢」字在閩南語中與「扔」的發音相同,所以才有了「貢糖」一說。金門貢糖多傳自閩南地區,以漳州白水貢糖居多。
「陳金福號」貢糖老闆陳金福告訴我們,他們原祖籍是廈門同安,兩代之前來到金門,也是全憑手藝謀生存。當時駐紮在金門的阿兵哥喜歡用這個來當零嘴,所以對軍隊的供應量極大,全家都需要輪番上陣做貢糖,還是學生的他,只要一放學就要回家幫忙。陳金福說,貢糖的好壞就看製作師傅的拿捏,以前全憑熟練,而現在製作的貢糖都有標準化流程,店內全透明的觀光工廠也可以隨意讓人參觀製作流程。曾經是戰爭時期軍人最愛的甜點,現在是茶席上的常客,金門貢糖在兩種模式中切換,全然不受時代的影響。
陳金福號貢糖
地址:伯玉路一段90 號
電話:+886-82-321414
聖祖貢糖
地址:金寧鄉伯玉路二段301 號
電話:+886-82-323456
天下貢糖廠
地址:金湖鎮市港路25 號
電話:+886-82-332097
位於伯玉路的金合利專賣店,推開店內的後門別有洞天,金合利鋼刀的觀光工廠就在店後。這裡是整個金合利鋼刀在金門兩處觀光工廠之一,平時也對遊客開放。金合利的老闆吳增棟通常也會在這裡親自向客人演示鋼刀的製作過程。堆成山的廢棄炮彈,空氣中彌散著刺鼻的粉塵味,機器打磨刀具發出刺耳的鳴叫聲,幾乎不需要太費力,就能將自己置身於「炮彈鋼刀」的製作場景中。吳增棟現在打磨一把普通的菜刀,大約只需要花上四十分鐘。而這四十分鐘一把刀的功夫,吳增棟練了四十年。
金合利鋼刀迄今已有近百年歷史,傳承到吳增棟已經是第三代,始祖吳宗山是吳增棟的爺爺,在清朝光緒年間就到廈門學藝,專營打鐵和農具鍛造,是全金門數一數二的鐵匠。1937年,他創立金合利制刀廠,為金門當地農民鍛造農具,「打鐵師」的名號在金門無人不曉。而現在我們所說的「炮彈鋼刀」則是吳增棟的父親吳朝熙的創意。在兩岸對峙期間,物資緊缺,他四處搜購廢彈殼,用炮彈的材料製作菜刀、農具;「八二三炮戰」等多次戰役,金門承受100多萬發炮彈,吳朝熙搜購廢彈殼,運用巧思鍛造出「金門金合利鋼刀」。
吳增棟對自家的刀很有信心,「歐洲人、日本人都會來買我的刀。」吳增棟說,「不能說是最好,但肯定不輸給別人。」吳增棟對於鋼刀的信心,主要是來自於人。做一把好刀,好的材料肯定是會加分的,但是做刀的人更為重要。對於人的技藝對於鋼刀品質的提升,吳增棟沒有絲毫疑問,「好的鋼是成功的一半,另一半就要靠匠人的技術。」吳增棟笑道,別人常常問他,打過的最好的刀是哪一把?吳增棟的回答永遠是「最好的刀還沒打出來。」雖然已經兩鬢微白,吳增棟仍然每天都在工廠鍛造、磨刀,經年暴露在飛濺的火星下,讓他的雙臂變得黝黑而堅硬,如同他所鍛造的金門鋼刀:只有鐵一般的手臂,才能打出最好的刀。
金合利鋼刀
地址:金城鎮伯玉路一段236 號
電話:+886-82-311168
金永利鋼刀
地址:金城鎮伯玉路一段50 號
電話:+886-82-323999
驅車到古寧頭,這裡不僅是1949年國共兩軍發生古寧頭戰役的歷史現場,更是金門面積最大的石蚵田。古寧頭的北山蚵田,面積達數百畝,每當潮水褪去,黑壓壓的蚵石露出海面,綿延千米開外顯得蔚為壯觀。祖籍金門的年輕攝影師李原弘介紹說,這些蚵石都是北山村民家家戶戶世代相傳的,一眼看過去雖然眼花繚亂,但蚵農們一眼就能看出自家的領地。金門的石蚵,肥厚鮮美,蚵農們不種蚵苗,幾乎所有的石蚵都是天然生長的。由於蚵石眾多,基本上一年四季都有蚵採。
在金門,每年四五月份期間,都會在古寧頭舉辦「石蚵小麥文化季」,讓人們能夠親身體驗剖蚵活動,如同遊園會一般熱鬧,還能在其中嘗到蚵爹、蚵仔面線等美食。
石蚵之家
地址:古寧頭和平紀念園區內
電話:+886-82-324757
編輯/ 陳森森
(節選自《海峽旅遊》2015年五月刊)
相關閱讀(戳以下連結):
✤
到金門免不了的是血拼購物。
1.風獅爺免稅商品街
風獅爺商店街為臺灣土地開發公司名下產業,是兩岸最長的免稅商品街,分為北棟、西棟和南棟。
優惠:憑廈門銀行鳳凰花卡在風獅爺自營櫃打9.5折。
有效期至2015-12-28
2.昇恆昌金湖廣場
優惠:憑廈門銀行鳳凰花卡單筆刷卡滿20000元新臺幣即可現抵1240元新臺幣
有效期至2015-12-31
&
鳴謝
元翔(廈門)海岸有限公司(五通碼頭)
✤
了解金門村跑
敬請關注村跑微信!
☟
戳「閱讀原文」,即可報名,奔向金門~
☟☟☟ 順便就戳個大拇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