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不想讓你:逗我的孩子!幼教老師的N種應對法

2021-01-16 父母堂



寒假模式開啟

隨著上一輪寒潮而來的,還有我們期待已久的寒假。家長們欣喜倍至,終於能和孩子有一段長時間的親子時光了,在一起走親訪友、到處旅遊。寒假模式已經開啟,不少家長已經帶著孩子一起睡懶覺、一起宅家裡或者出門旅遊去啦!在盡情享受假期的同時,不知您有沒有考慮過可能會遇到的這些問題呢?



寒假開始也就意味著走親訪友的春節到來。帶著孩子回家,總免不了家裡的三姑六婆、七大爺八大嬸兒「逗孩子」。明知道他們「逗孩子」的內容和方式都不對,可是礙於情面不好直接反駁,這時候應該怎麼應對呢?我們來看看下面這些情況:


每個人都有懵懂無知的「小時候」,過年回家同輩的親戚經常會「逗孩子」叫長輩的綽號,什麼(文)蚊子、(浩)耗子之類的。孩子年齡小不懂事,當學著其他長輩這樣叫,引來周圍人的大笑以及自家長輩的更加關注時,他們會認為這是一件好的事情,可以讓大家都很開心,因此而樂此不疲地叫長輩的綽號。




▲這時候當事家長不應該和孩子一般見識,因為孩子這樣叫而跟著其他人起鬨或者責罵孩子,而應該立即抱著孩子走開,再和孩子將這件事情說清楚;

▲如果不能立即離開,就想辦法用其他事情或其他話題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如和孩子一起玩其他遊戲或者帶孩子去找同伴玩。


很多長輩都喜歡用「今晚跟我回家,你媽媽走了不要你」這樣的話來「逗孩子」,從孩子信以為真露出的難過表情中來取樂。殊不知這樣的玩笑話孩子很容易當真,並影響親子之間的關係。




▲在這樣的情況下,家長首先要告訴孩子「媽媽愛你,媽媽永遠不會不要你」。

▲再將他人的玩笑話跟孩子這樣解釋「誰誰是喜歡你,想邀請你去他家玩」。

▲要讓孩子知道你對他的愛是無條件而且不會變的,再通過孩子可接受的方式將長輩的這些玩笑話轉換成正面的話語或行為解釋給孩子聽。



隨著國家全面二胎政策的落地,很多家庭都再考慮生二胎的事情。春節回家不可避免地會被長輩問及這些問題,甚至會用這個話題來「逗孩子」:你媽媽會再給你生一個弟弟(妹妹),你的所有的東西都是弟弟(妹妹)的,你的衣服、玩具、家裡的房子都會給他們,到時候你什麼都沒有了怎麼辦?這可讓一直享受獨生子女優待的孩子很受不了,一旦弟弟(妹妹)會搶自己東西的念頭在孩子心裡扎了根,那麼你接下來的二寶計劃將會進行得非常艱難。



▲家裡若還要添個弟弟(妹妹),最好在別人「逗」孩子之前,你就已經通過很多方式來慢慢讓孩子適應家裡即將新增家庭成員這一事實,如給孩子讀相關的繪本故事、讓孩子提前體驗當哥哥(姐姐)的自豪感等。

▲當孩子在新家庭成員到來之前就已經開始接受甚至期待Ta時,別人的這些玩笑話也不會再對孩子造成傷害啦!



過年過節,長輩都會給孩子準備壓歲包。這本是我們的傳統習俗,但是這種對孩子的美好願景如果被加以成人的逗弄,那味道就完全變了!我們經常聽到長輩拿著紅包這樣對孩子說「來,叫叔叔我就把紅包給你」、「給我表演一個節目,我就把紅包給你」……引導孩子禮貌或者想要看孩子的表現本事好事,可也別忽略孩子的尊嚴。




▲這時候,做家長的應該及時救場。順著長輩的話告訴孩子:這是誰誰,你應該怎麼叫,有禮貌的孩子見到長輩本來就應該問好,即使沒有紅包我們也應該向認識的長輩問好。

▲再通過一些關於過年的傳統故事來讓孩子明白壓歲紅包的真正意義。


家長們除了要積極應對親戚長輩對自家孩子的「逗玩」,還應該注意自己對孩子的言行,如:

◆不要強迫孩子在很多人面前進行才藝表演,因為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己的選擇,也會有害羞或者不想表現的時候;

◆不要認為孩子不打招呼就是膽小、沒禮貌,每個孩子都會有「陌生人焦慮」,對陌生人的抗拒是他們與生俱來的保護能力;

◆不要當著孩子隨意和別人家的做對比,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不要在孩子不小心做錯事的時候,指責他們笨,誰小時候不犯個錯誤,理解萬歲;

◆不要笑話孩子膽子小,孩子會在愛和鼓勵中慢慢磨練,天不怕地不怕的傻大膽也不是什麼好事。



對孩子們來說,每年的長假不僅是放肆嗨玩的時候,還應該是對幼兒園生活查漏補缺的時候。很多上學時完成得不好或者不能完成的事情,就可以趁著假期的集中時間來練習、鞏固,而且,每個年齡段的主要任務也是有差別的。


對小班孩子來說,可以在長假中進行如廁練習和自己吃飯的練習。

如廁練習。包括有便意了主動告知家長或老師,到了廁所能夠自己脫下褲子,男女孩掌握各自的如廁要領(男孩兒挺肚子、女孩兒褲子脫到膝蓋以下等),解便後能夠按照從裡到外的順序將褲子一條一條提起來。


吃飯練習。包括自己動手吃飯的技能以及良好的用餐禮儀,家長可以在家利用長假來將這些孩子完成得不是很好的任務拆分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實操練習,幫助孩子返回幼兒園以後能夠更好勝任幼兒園的生活。


堅持練習。當然,如果你家孩子這些事情已經能夠做得很好,也不妨在家繼續堅持或者將孩子上中班需要的一些技能在家提前學習並練習。


中班的孩子則可以在家進行如廁後自己擦屁股以及用筷子吃飯等更多自理能力方面技能的練習。




學會用筷子。大部分的幼兒園都會根據孩子手部精細動作發展的規律,讓小班的孩子用勺子,進入中班以後就用筷子。雖然平時班級也會有類似的練習,但不是每一個升入中班的孩子都能夠很快勝任的。不會使用筷子將大大延長孩子的進餐時間,影響孩子的進餐質量。這個長假正好可以有時間和精力和孩子一起來進行用筷子練習。


學習擦屁股。中班孩子還需要掌握如廁完畢以後自己擦屁股的技能,具體如何取紙巾,一次用幾張紙巾,從前往後擦幾次等等,這些就根據各家的習慣來練習掌握啦!


大班的孩子即將面臨幼升小的巨大轉折,需要做的準備可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夠完成的。

幼小銜接。關於幼小銜接,最好的銜接是學習習慣和自理能力上的銜接。孩子們在幼兒園一直在進行這兩方面能力的練習與養成。

入學準備工作。家長們可以選擇在長假對大班的孩子進行一些入小學需要的具體事項準備工作,如收拾好自己的物品,知道根據自己的冷暖來增減衣物,自己帶紙巾和水杯等。


以上這些注意事項雖然重要,但也不能讓美好的假期讓這些全部佔據,在利用空餘時間做好這些事情的同時,好好享受和孩子在一起親子時光吧!


幫你做更好的父母

護航0~10歲 寶寶成長



相關焦點

  • 「我不會選擇孩子3歲就送幼兒園」,一位幼教老師說出了原委
    大家的眾說紛紜,讓很多家長心裡都很迷茫,到底該不該把孩子3歲就送去幼兒園,接受教育呢?這次我特意找了一個幼兒園的老師,幫助家長們解決這樣的難題。我們談了很多問題,當談到送孩子去幼兒園的時候,他說:我不會選擇孩子三歲就送幼兒園的。這讓我很詫異,他可是一名幼教老師,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選擇呢?他跟我說了以下幾點,我也覺得蠻有道理的。
  • 在平潭,臺灣幼教老師陳亞妏讓孩子放心「飛」
    就是在城關幼兒園任教的「90後」臺灣女孩陳亞妏這個留著一頭俏皮又幹練的短髮的臺灣女孩已經成為這裡的「孩子王」目前福建的幼兒園都還沒有開學,小朋友們放假在家都不著急在平潭,這位生於1990年的臺灣老師遭遇了兩岸教育理念的「大碰撞」。她所在班級有34個學生,都是大陸孩子。一些家長發現,怎麼孩子回家自己穿襪子,堅持不要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幫忙。大人們犯嘀咕:孩子不需要我了?臺灣老師太嚴厲了?是不是老師自己還沒有孩子,所以不理解父母照顧孩子的心情?
  • 逗娃≠捉弄孩子:「中國式逗娃」,娛樂了大人卻傷害了孩子
    然而事實正好相反,逗孩子玩成了很多成人日常生活中的一種消遣,特別是他們在見到孩子成功被自己逗哭、逗生氣時就會大笑不止。除了逗酒外,還有一個就是比較常見的逗娃模式:「你媽媽不要你了」、「你媽媽不愛你了」、「你是撿過來的」等,而且很多時候自己的父母不僅不阻止,還會共同參與進來。
  • 金翅膀幼教集團2021「我愛你中國」大型少兒春晚
    為了打造精彩的線上春晚,青州市金翅膀幼教集團以慶祝中國共產黨誕辰100周年為目標,以從小為孩子融入愛國主義教育和熱愛祖國的美好情感而創作的大型少兒電視春晚「我愛你中國」。金翅膀在節目內容、節目主題和舞臺布置都做了精心設計,既顯示出春晚的節慶喜氣洋洋,又突出愛國主義教育氛圍,既凸顯生活幸福、團圓美好,又展示金翅膀寶寶自信、快樂、積極、陽光的美麗形象。
  • 我寧願你不喜歡孩子,也不希望你這樣逗孩子
    而起因就是鄰居逗孩子「你爸媽有了小弟弟,就不要你了」。說者也許無心,可是小孩子分辨能力低,容易當真,特別是二胎家庭的孩子都格外敏感。所以,請不要對孩子開這樣的玩笑話。03來叫一聲爸爸,這個紅包就給你「他不是你爸爸,我才是你爸爸,快叫爸爸,叫了我就給你紅包!」孩子茫然地看著周圍,發現全是戲謔的眼神,他明明知道這個人不是爸爸,但是所有人都讓叫他爸爸,這是為什麼呢?
  • 2016"幼教之春」大型園長論壇之新加坡幼教專場
    新加坡幼教作為大英國協國家,新加坡的幼教體制基本上沿襲了英國的幼教體系,幼教組織多由民間開辦,如宗教團體、私人機構、
  • 深度調查 | 早幼教生存戰
    據專業人士分析,純粹的0-3在線的確很難做,首先孩子不能長時間看屏幕,就算是動畫形式,也只能影響到思維方式的一部分,因此這階段寶寶重點還是需要親子互動+實物產品+動畫和音樂等的結合。
  • 數列極限的求法,你會幾種呢?
    數列極限的求法,也許大家都已經略有了解,但是一些細節可能未注意,小編在這裡會詳細地講述數列極限的求法,同時會對那部分容易被忽視的細節點出來。1.數列轉化為函數求極限在求下面這道數列極限題目時,最讓人忽視的地方就是錯誤運用洛必達法則,洛必達法則是需要對分子分母求導,因此運用洛必達法則前必須保證變量是連續變量而不是離散變量。請看下面這道例題:首先看看下面的解答過程,你發現幾處錯誤了呢?相信你已經看出來了,有兩處錯誤,即上面標紅的部分。兩處錯誤的共同點是沒有說明t與n的關係。
  • 中國式逗小孩,正在毀掉你的孩子!
    畢竟在孩子的世界裡,媽媽就就是孩子的一切。「媽媽沒了」或者「媽媽不愛我了」,其嚴重程度相當於天崩地裂。安吉一上場,郭德綱就說:「這怎麼看,安吉都像我和胡可的親生孩子。」沙溢大笑掩飾尷尬,又用玩笑圓場,然而郭老師的「逗」卻還在繼續。當何炅問安吉有沒有聽過德雲社時,郭德綱再次替安吉回答:「這是我爸爸的單位。」
  • 蒙臺梭利幼教是怎麼回事?你的孩子適合嗎?
    華德福就是這樣的!這一定是瑞吉歐!……呃,有點暈,你們怎麼看出來的?其實……這仨都不是哈!首先,華德福和瑞吉歐這倆,說實話我沒聽說過,我在美國一共住過五個州,後來又搬到了加拿大溫哥華,並沒有看過宣稱是這兩種幼教體系的幼兒園或者學校,更沒聽過身邊或者論壇上的華人媽媽們談論過。所以即便有,這倆至少在北美也肯定屬於非常小眾的。
  • 孩子不想練琴怎麼辦?上了1500節陪練課,VIP陪練老師的應對方法
    「家有琴童老得快」,最近家長群裡的一句抱怨,實在讓我深有感觸。這不,最近孩子又跟六月的小雨似的,脾氣鬧個不停。整的我沒辦法,隔三差五四處問:孩子不想練琴怎麼辦?1、孩子哭鬧,真是不想學琴嗎?我在陪練的時候,遇到過一些小朋友彈琴非常急躁,到後面甚至一邊彈一邊哭,之前,我也會被他們的情緒帶偏,很急躁,非常焦慮。後來我就跟我老師吐槽,現在這幫小朋友太難伺候了。老師抿了口茶,推了推老花鏡,慢慢地說:「我倒覺得,娃娃們又哭又鬧,反而是因為他們太想練好了才這樣。」細細一品,這說的有道理啊!
  • 蘭溪幼教人浙師大幼教集團國際部的學習之旅
    在胡特的講座中,一個個項目課程案例向老師們傳遞著具有前瞻性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培養用世界的語言講述中國故事的孩子;開放融合混齡式項目課程,讓老師們開始思考如何借鑑其精華運用到平時的教學當中;細緻入微的環境創設使得老師們感受到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名言「讓學校的每一面牆壁都開口說話」的真諦。
  • 聊聊臺灣與大陸的幼教差別
    3、臺灣有立法,大陸有條例海峽兩岸幼教立法政策比較 大陸學前教育專門法規較少,僅有相關法規11種,《幼兒園管理條例》目前是法律地位最高的行政法規。1996年頒布實施的《幼兒園工作規程》僅為部門規章。 比較之下,臺灣幼教立法相對完整,立法層次高,相比較,大陸幼教法規零散少配套,臺灣有幼兒教育立法,即《幼稚教育法》,配套有《幼稚教育法施行細則》等相關法規14種。4、大陸公辦園沒有臺灣多大陸學前教育,以政府辦園為示範,以社會力量辦園為主體,形成了當今政府公辦園佔26%,社會力量辦園佔74%的格局。
  • 熊孩子奇葩請假條,老師表示我服了,家長看了想打人
    一、牽強附會型熊孩子:我一上課肚子就餓,餓著肚子怎麼能好好聽課呢?老師,你就批我3天假,讓我回家吃(wan)個飽(tong)飯(kuai)吧!老師:吃個飯需要3天,你不是在逗我吧。不知情的還以為父母虐待兒童呢?我只有一個大寫的服了!
  • 春節期間,我拒絕親朋好友這樣逗孩子!請不要做「熊大人」
    2/物質誘惑「親我一下,親我一下才給你紅包!」「表演個節目,表演完了大紅包就是你的了!」「叫聲爸爸,叫爸爸就給你買糖吃。」。。。。。。不勝枚舉,有度有時候就忍了,有的人非得將孩子逗哭為止,有的人純粹為了逗樂而逗,完全是「戲弄」孩子,當成小貓小狗玩。
  • 賈軍平:黃愛玲,奉獻幼教三部曲 一部曲:為夢起航,唱響華陽
    這時,她眼含淚水,對著天空,微笑著舉起孩子,心裡的感覺五味雜陳,但幸福的感覺溢於言表。忘不了每當夜深人靜,孩子睡著的時候,她全身開始疼痛,真想把孩子摟在臂膀裡好好和孩子睡一覺,可這時候卻是她最清靜的時候,她要自己動手設計幼兒園的文化創意,起草辦園的一些方案。天亮了,爬起來還要打掃衛生,鋪地板革,外牆畫畫,粉刷塗料,這樣地勞累,為的就是省下每一分錢。
  • 起薪54000臺幣 新加坡赴臺徵才挖走大批幼教老師
    起薪54000臺幣 新加坡赴臺徵才挖走大批幼教老師   近幾年新加坡每年到臺灣大舉挖才,對象包括幼教老師、放射師、藥師、治療師等,大型徵才活動從北辦到南。五年下來,至少挖走近百名放射師,近三年更吸引上百名幼教老師赴星工作。   這天,是新加坡幼教業者在臺灣中部某大學辦徵才說明會。屏幕上寫著鬥大字「新臺幣54000元起薪、周休二日、供餐、分紅、14天年假、機票補助。」
  • 【教師風採】鹹陽市秦都區潘麗:情系幼教事業的「孩子王」
    她,就是鹹陽市秦都區育英幼兒園書記、園長潘麗。每天早晚,潘麗都會準時站在幼兒園門口,迎接和目送著每個孩子的到來和離開。儘管工作比較繁雜,但她總會抽時間到班上給孩子們講故事、在操場上與孩子們做遊戲、同孩子們一起進餐,此時的她就像一個孩子王,快樂忘我!她時刻陶醉在這樣的幸福之中,她也始終守護著這一份美好。從事幼教工作25年,潘麗笑稱自己就是一個「孩子王」。
  • 老師你真好—幼兒園經典畢業歌曲推薦
    宋祖英的《愛我中華》推薦理由:幼兒園畢業班的所有小朋友一起高歌《愛我中華》,熱愛祖國的血液注入孩子們的身體,這是所有幼兒園教職工的美好期望,願孩子為祖國自豪,為自己驕傲。幼教資訊每日新鮮送,敬請添加博愛人微信號4918701015 王蓉的《爸爸媽媽》推薦理由:教師組織孩子們合唱《爸爸媽媽》,家長朋友們一起見證孩子在幼兒園這三年裡的成長。
  • 小學生請假條理由千奇百怪,老師看完笑出腹肌:你仿佛在逗我!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對於那些不愛學習的孩子來說,請假這件事簡直就是他們在學校的一大漏洞,畢竟成功請假就等同於放假。不過就這樣的水平,怎麼瞞得過機智的老師,真是讓人哭笑不得?2.未卜先知型假條有些孩子似乎有掐指一算就能未卜先知的能力,甚至還把「先知」的事情放到請假條上。比如這個孩子非常認真地寫到「由於明天胃疼」,特地請求老師批一天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