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我拒絕親朋好友這樣逗孩子!請不要做「熊大人」

2021-02-08 貝樂薈

⤴︎⤴︎⤴︎關注 「貝樂薈」,了解更多專業早教方案

春節到,因疫情的緣故,去年全民宅在家中,而今年很多人也仍然如此,可沒有明令禁止,在低風險地區,大家還是少不了走動。

所以,親戚朋友串門,有孩子的家長們免不得又會面臨一大問題——「熊大人」逗孩子!當然,不是不讓逗,而是有很多情況並不恰當,我們一定要學會拒絕!

1/親吻孩子

親戚家有個孩子,粉白粉白的,每年一回老家,家裡伯伯叔叔嬸嬸都喜愛的不行,這個抱了那個抱,鬍子扎一下,臉兒蹭一蹭;

而稍大一些的哥哥姐姐們也不閒著,這個用手摸摸,那個在臉上吧唧親親,這下好,沒兩天,孩子臉上開始發炎,發紅起水泡,像是被毀了容,嚇得家長趕緊帶去醫院,後來用藥,折騰了好些天才緩過來。

醫生說:這是皰疹感染,孩子肌膚敏感,不要隨便去親。況且,過年大家嘴巴不停吃東西,比平日細菌怕是更多。

不要小看這樣的感染。

澳大利亞的一位母親患有口唇皰疹,帶6個月的寶寶出去玩時親吻了寶寶。回來後發現寶寶右耳潰爛,診斷發現寶寶得了腦膜炎,造成右腦偏癱!

過年期間,我們無法確定親吻寶寶的人,是否感染了皰疹病毒或是攜帶其他病毒,最好的預防方式就是拒絕任何人親吻寶寶。

另外,一歲以上寶寶,在家也要叮囑「我們不能讓別人親親哦」,明確告訴孩子,一邊拒絕,一邊揮揮手,很多孩子會將媽媽的話和動作牢記並運用好哦!

孩子不是玩具,不要捏不要親!

在孩子不願意與人打招呼,對與他人過分親暱表示排斥時,也一定要認可他,跟對方說:「不好意思,孩子可能還是與你見面少。」

2/物質誘惑

「親我一下,親我一下才給你紅包!」

「表演個節目,表演完了大紅包就是你的了!」

「叫聲爸爸,叫爸爸就給你買糖吃。」

。。。。。。

不勝枚舉,有度有時候就忍了,有的人非得將孩子逗哭為止,有的人純粹為了逗樂而逗,完全是「戲弄」孩子,當成小貓小狗玩。

家長應對措施:

招呼孩子到自己身邊,跟對方說:「孩子有些累,就不表演了,以後有機會再說。」

大一些的孩子,家長可以明確告訴孩子,大人的行為是錯的,你可以拒絕或者走開。

如果很想要某樣東西,可以找爸爸媽媽溝通。

3/隨便投餵

很多人喜歡給孩子投喂,看孩子吃東西的樣子很是開心,可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很多東西是存在危險的。

例如酒類,老人喜歡沾酒餵孩子,或是逗孩子主動去品嘗,這絕對不可取,孩子肝臟發育未成熟,很容易發生酒精中毒。

例如堅果類,新聞上孩子因吃堅果窒息身亡的消息常有發生。

家長應對措施:

①看好自己的孩子,串門時,各家擺放的吃食較多,孩子眼饞,一不留神,可能就有人投餵;

②與眾人提前打好招呼,哪些東西孩子不能吃,如果想給孩子吃東西,請一定要問過「我」,經我同意;

③對投餵者表示感謝,直接說明「孩子太小,怕卡到喉嚨。」如盛情難卻,可以說:「孩子今天吃的實在太多了,我們帶回家吃!」

4/你媽媽不要你了,跟我回家吧

孩子對於真實與玩笑的辨別能力是非常弱的,甚至會將大人說的每一個字都當真,所以,一定要認真對待,聽得多了,會導致孩子沒有安全感。

平時這樣逗孩子的也不少,每次我都會走到寶寶身邊,看著她的眼睛說:「媽媽在哦,媽媽不會不要寶寶!」

「你想去阿姨/叔叔家去玩嗎?」

「想去的話,媽媽可以和寶貝一起去哦!」

「想去是嗎?但是今天媽媽沒時間,我們下次去玩好嗎?」

5/其他

在網上看到這套漫畫,還挺全面,你是不是就是那個「熊大人」,媽媽們不愛聽的逗孩子行為,請控制!

最後,溫馨提示,疫情期間,還是儘量減少外出或集體聚會才是正理,實在免不了,一定要對做好相關防護措施!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END—

相關焦點

  • 【漫畫攻略】不是我矯情:請你不要這樣逗我的孩子
    在1000萬個公眾號中發現我,算你有眼光~今天的漫畫靈感來源文章《春節回家,請不要這樣逗我的孩子》來自北大碩士學霸暖暖媽公眾平臺
  • 春節逗娃12大禁區!千萬不要這樣逗寶寶了…
    現在,兩個行李箱都裝不下……那畫面,想想都心累,誰讓咱多了一個最甜蜜的負擔呢,走哪必須帶著~話說回來,有多少家長的內心是拒絕將娃帶回老家過年的?☞文末等你留(tu)言(cao)不願意帶寶寶回老家的原因可能很多,天氣冷、路程遠、環境差、一群喜歡逗寶寶逗到娃嚎啕大哭的親戚……說到熊親戚,大家還真得「長點心眼」,有些人逗娃隨心所欲、沒有分寸,很容易給寶寶帶來不必要的傷害。
  • 又一個孩子沒了……過年請不要再這樣傷害我的孩子!
    2、嘴對嘴親吻容易將幽門螺旋桿菌傳染給孩子根據世界胃腸組織(WGO)保守估計,全球至少有50%的人被感染幽門螺桿菌。中國是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人數最多的國家,據統計感染率可達 59%,將近有 7 億人感染。
  • 電白人速擴散 請不要這樣逗孩子!過年了請各位親手下留情~
    還有一個兩歲的孩子,被爸爸的朋友勸酒,共喝下二兩白酒,最後不治身亡……一位旅居德國的漫畫家媽媽李點點,根據親身經歷畫了十幅漫畫。希望告訴大家,下面的十條請一定不要做!請記住,小孩的自尊心一點也不比大人少哦~下面這些事也不要對孩子隨便做!不是危言聳聽,這些行為雖然不起眼,但對寶寶卻可能是大災難!
  • 春節期間這樣做可能會讓孩子吃出病
    春節期間不要打亂孩子的飲食習慣,保持和平常一樣,建議三餐的時間安排為:早餐:08:30-09:00中餐:12:30-13:00晚餐:18:00-18:30具體時間也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調配但要提醒大家的是整粒的乾果,最好不要讓寶寶吃,因為,這些堅硬的顆粒卻是寶寶窒息死亡的一個重要原因,尤其帶孩子去串門的時候尤其要跟親戚朋友說明不要給孩子餵食乾果。
  • 請不要在孩子吃東西時逗他,會出人命的!
    1月22日晚6點,家長帶著寧寧在家吃完飯,期間來了一位鄰居,鄰居見寧寧長得軟萌可愛,就上前逗寧寧,逗得寧寧是咯咯直笑。可沒想到,寧寧抱著飯碗,笑著笑著突然就咳了起來。家長起初以為只是簡單的嗆到了,可寧寧咳嗽越來越嚴重,哭鬧時咳吼得更厲害,甚至出現呼吸困難。
  • 學會這道菜你就是春節期間,親朋好友都誇讚的「食神」
    學會這道菜你就是春節期間,親朋好友都誇讚的「食神」 2020-01-26 08: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我寧願你不喜歡孩子,也不希望你這樣逗孩子
    明明知道這樣逗,對孩子有百害而無一利,但是卻因為拉不下臉兒,磨不開面兒,張不開嘴,邁不動腿,就算心裡早就有1000隻草泥馬呼嘯而過,依然是心裡滴血,賠著笑臉。大人之間開玩笑,講究一個度,當我們面對孩子的時候,很多人因缺少教育常識和安全意識,逗孩子的玩笑卻常常不知分寸,傷害了孩子卻不自知。
  • 過年請別這樣逗孩子!別怪當媽的我翻臉
    過年期間少不了各種走親訪友「逗孩子」仿佛是中國約定俗成的飯後「娛樂」就連我們小時候都有過這樣的經歷
  • 玩「飛高高」將朋友孩子摔死,女子獲刑10個月:請不要這樣跟我的孩子玩
    很多人上傳了他們逗娃坑娃的視頻,遊樂場、雪地裡,敷面膜、做遊戲時……任何場合任何情況,都可能成為他們坑娃逗娃的試驗場。有人說,生孩子若不是為了玩,將毫無意義。恕我不能認同。孩子是一個生命,生他養他若只是為了玩,那未免太不負責任了。
  • 「姐姐,別殺我…」3歲女童剪掉弟弟生殖器:別再這樣逗孩子了!
    我越想越害怕,畢竟在生活中,有太多毫無辨識力的孩子,把大人一時興起的玩笑話當真,從而釀成了悲劇:17歲少年開煤氣自殺,只因父母常年外出工作不在家,結果鄰居騙他:「你是撿來的,所以他們才不願回來陪你。」廣州有個3歲女童拿剪刀,剪掉了1歲弟弟的生殖器,只因旁人慫恿:「你弟弟有小雞雞,所以你爸媽只愛弟弟,不要你了。」
  • 11個月寶寶窒息身亡,兇手是一顆軟糖:別以愛之名亂給孩子吃東西
    本來看管一下問題也不大,不料孩子在被看管的過程中,孩子被人餵了軟糖,當場窒息,等到送醫的時,已經因為異物卡喉,窒息死亡了。我相信誰都不想這樣,包括給孩子吃東西的人,也是「出於一番好心」,但是事情的結局卻讓人深表遺憾。
  • 春節期間我們該如何保護好孩子的身體和感官
    親朋好友聚餐的時候,大家在一起抽菸、喝酒,談論些不適合孩子聽的內容。最理想的是:單獨開一個飯桌,小朋友和有個照顧孩子的人一起吃,這樣就避免吸二手菸或聽到孩子不該聽到的話,或因為酒席時間過長,孩子坐不住。如果吃飯時間比較晚,提前準備好孩子的吃的,避免孩子因為太餓而吃的過多。
  • 春節寶寶飲食注意這幾點
    春節臨近,親朋好友難得相聚,總會嗨吃嗨喝熱鬧幾天,大人免不了給小孩塞好吃的,逗孩子玩。但作為家長,飲食安全一定要重視,寶寶不能吃的堅決不要給,每年都有孩子因為亂吃東西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今天,袋鼠麻麻要再強調一下春節期間的飲食安全問題,希望給各位家長提個醒~一、別逗孩子喝酒相信生活中有不少人都遇到過這樣的場景:在歡聚團圓的場合,一些人拿著筷子蘸酒讓小寶寶品嘗,或者直接讓孩子抱著酒瓶喝酒,看到孩子被酒辣到出「怪相」就哄堂大笑。
  • 「姐姐,別殺我…」3歲女童剪掉1歲弟弟生殖器,真相刺痛無數人:求求你,別再這樣逗孩子了…
    他們可曾想過,隨口的一句玩笑,看似無關痛癢,卻分分鐘壓垮孩子心裡的最後一根稻草!這樣的「逗孩子」,樂的只有大人,傷的最深是孩子。那種巨大的無助感、羞恥感籠罩著我,以至於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走不出那份悲傷,一直沉浸在深深的自卑與隨時會被父母拋棄的恐懼中。或許,你會覺得這不就是一句無關痛癢的逗笑嗎?拿著孩子的一些小缺點取笑一下,並沒有什麼呀。但在孩子心裡,這可是天大的事情!
  • 就是不想讓你:逗我的孩子!幼教老師的N種應對法
    很多長輩都喜歡用「今晚跟我回家,你媽媽走了不要你」這樣的話來「逗孩子」,從孩子信以為真露出的難過表情中來取樂。殊不知這樣的玩笑話孩子很容易當真,並影響親子之間的關係。▲在這樣的情況下,家長首先要告訴孩子「媽媽愛你,媽媽永遠不會不要你」。▲再將他人的玩笑話跟孩子這樣解釋「誰誰是喜歡你,想邀請你去他家玩」。
  • 逗孩子開心時,這個動作真的很危險,不要在做了!
    潘建南醫生提醒,由於孩子的腦部發育不健全,而且頸部肌肉較軟,這樣的動作很容易導致孩子腦部組織移位,對腦神經造成傷害。如果不小心沒有接住,那後果更是不堪設想! 除了「舉高高」,還有哪些逗孩子玩的動作是危險的呢? 1、開飛機
  • 過年期間請不要讓你親人這樣做!
    狗狗的健康和安全卻成了一個大問題當你親朋好友給你家狗狗扔一塊雞骨頭時這時候你到底應該怎麼做說不讓吃,怕被人說你養只狗太矯情不說的話,一旦被狗狗咬碎的骨頭細而尖的骨頭足以輕易的刺破食道胃和腸壁,引起疼痛和炎症更有嚴重者可造成消化道穿孔,後果則不堪設想▼我的阿拉 三個月多四天
  • 3歲女童剪掉1歲弟弟生殖器,真相刺痛無數人:求求你,別再這樣逗孩子了…
    CCTV曾做過一個調查,最常見的逗小孩方式,除了言語上的「媽媽不要你了」,行動上的「逗」也是隨處可見。可就是如此普遍的一種現象,一次又一次傷害了我們的孩子。如果遇到有人隨便逗孩子,要及時出面保護他們,如果是不熟的人,可以直接懟回去:「請你不要這樣對我的孩子!」
  • 逗孩子開心時,這個動作真的很危險,不要再做了!
    這首歌除了表達對父母的感恩之情,也讓人看到了曾經美好的親子互動畫面:父母舉高高,孩子樂呵呵的場景。「舉高高」是很多孩子都喜歡,家長也樂意做的一個動作,看著孩子開心的樣子,心裡湧滿了幸福的感覺。在親子的互動中,孩子不僅得到快樂,而且也有利於其成長發育,但逗孩子一定要建立在安全的基礎之上,否則很容易對孩子造成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