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貝樂薈」,了解更多專業早教方案
春節到,因疫情的緣故,去年全民宅在家中,而今年很多人也仍然如此,可沒有明令禁止,在低風險地區,大家還是少不了走動。
所以,親戚朋友串門,有孩子的家長們免不得又會面臨一大問題——「熊大人」逗孩子!當然,不是不讓逗,而是有很多情況並不恰當,我們一定要學會拒絕!
1/親吻孩子
親戚家有個孩子,粉白粉白的,每年一回老家,家裡伯伯叔叔嬸嬸都喜愛的不行,這個抱了那個抱,鬍子扎一下,臉兒蹭一蹭;
而稍大一些的哥哥姐姐們也不閒著,這個用手摸摸,那個在臉上吧唧親親,這下好,沒兩天,孩子臉上開始發炎,發紅起水泡,像是被毀了容,嚇得家長趕緊帶去醫院,後來用藥,折騰了好些天才緩過來。
醫生說:這是皰疹感染,孩子肌膚敏感,不要隨便去親。況且,過年大家嘴巴不停吃東西,比平日細菌怕是更多。
不要小看這樣的感染。
澳大利亞的一位母親患有口唇皰疹,帶6個月的寶寶出去玩時親吻了寶寶。回來後發現寶寶右耳潰爛,診斷發現寶寶得了腦膜炎,造成右腦偏癱!
過年期間,我們無法確定親吻寶寶的人,是否感染了皰疹病毒或是攜帶其他病毒,最好的預防方式就是拒絕任何人親吻寶寶。
另外,一歲以上寶寶,在家也要叮囑「我們不能讓別人親親哦」,明確告訴孩子,一邊拒絕,一邊揮揮手,很多孩子會將媽媽的話和動作牢記並運用好哦!
孩子不是玩具,不要捏不要親!
在孩子不願意與人打招呼,對與他人過分親暱表示排斥時,也一定要認可他,跟對方說:「不好意思,孩子可能還是與你見面少。」
2/物質誘惑
「親我一下,親我一下才給你紅包!」
「表演個節目,表演完了大紅包就是你的了!」
「叫聲爸爸,叫爸爸就給你買糖吃。」
。。。。。。
不勝枚舉,有度有時候就忍了,有的人非得將孩子逗哭為止,有的人純粹為了逗樂而逗,完全是「戲弄」孩子,當成小貓小狗玩。
家長應對措施:
招呼孩子到自己身邊,跟對方說:「孩子有些累,就不表演了,以後有機會再說。」
大一些的孩子,家長可以明確告訴孩子,大人的行為是錯的,你可以拒絕或者走開。
如果很想要某樣東西,可以找爸爸媽媽溝通。
3/隨便投餵
很多人喜歡給孩子投喂,看孩子吃東西的樣子很是開心,可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很多東西是存在危險的。
例如酒類,老人喜歡沾酒餵孩子,或是逗孩子主動去品嘗,這絕對不可取,孩子肝臟發育未成熟,很容易發生酒精中毒。
例如堅果類,新聞上孩子因吃堅果窒息身亡的消息常有發生。
家長應對措施:
①看好自己的孩子,串門時,各家擺放的吃食較多,孩子眼饞,一不留神,可能就有人投餵;
②與眾人提前打好招呼,哪些東西孩子不能吃,如果想給孩子吃東西,請一定要問過「我」,經我同意;
③對投餵者表示感謝,直接說明「孩子太小,怕卡到喉嚨。」如盛情難卻,可以說:「孩子今天吃的實在太多了,我們帶回家吃!」
4/你媽媽不要你了,跟我回家吧
孩子對於真實與玩笑的辨別能力是非常弱的,甚至會將大人說的每一個字都當真,所以,一定要認真對待,聽得多了,會導致孩子沒有安全感。
平時這樣逗孩子的也不少,每次我都會走到寶寶身邊,看著她的眼睛說:「媽媽在哦,媽媽不會不要寶寶!」
「你想去阿姨/叔叔家去玩嗎?」
「想去的話,媽媽可以和寶貝一起去哦!」
「想去是嗎?但是今天媽媽沒時間,我們下次去玩好嗎?」
5/其他
在網上看到這套漫畫,還挺全面,你是不是就是那個「熊大人」,媽媽們不愛聽的逗孩子行為,請控制!
最後,溫馨提示,疫情期間,還是儘量減少外出或集體聚會才是正理,實在免不了,一定要對做好相關防護措施!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