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注意了!逗孩子開心時,這個動作真的很危險,不要再做了!

2020-12-24 誠誠媽育兒記

文/誠誠媽育兒記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一首很火的抖音歌曲,其中有一句歌詞是:是不是我們都不長大,你們就不會變老;是不是我們再撒撒嬌,你們還能把我舉高高。這首歌除了表達對父母的感恩之情,也讓人看到了曾經美好的親子互動畫面:父母舉高高,孩子樂呵呵的場景。

「舉高高」是很多孩子都喜歡,家長也樂意做的一個動作,看著孩子開心的樣子,心裡湧滿了幸福的感覺。在親子的互動中,孩子不僅得到快樂,而且也有利於其成長發育,但逗孩子一定要建立在安全的基礎之上,否則很容易對孩子造成危險。

很多人都看過《大宅門》,白家姑奶奶白亞萍逗孩子開心,舉高高的時候,沒有接住孩子,導致孩子喪命,由此開啟她悲劇的一生。

在現實生活中,因為舉高高而發生的事故也時有發生,一樁樁一幕幕都是血的教訓!

父親和兒子玩舉高高遭遇意外

陳先生有一個可愛的兒子,晚飯之後,和兒子玩樂,特別是當父親把兒子舉過頭頂再落下的時候,孩子格外高興,就這樣正當父子倆互動的時候,忽然一不小心,父親失手,導致兒子一頭栽在地上,孩子立刻陷入了昏迷狀態。

一家人嚇壞了,立刻把兒子送往醫院,經過CT檢查,孩子硬膜下血腫並腦疝形成,情況十分危急,需要緊急手術,否則危在旦夕。後來醫護人員開通「綠色通道」,對孩子進行了手術,終於轉危為安。

舉高高這種逗孩子樂的玩法,由低到高,再從高到低這種落差感帶來的刺激,讓孩子很開心,但同時也很危險。潘建南醫生提醒,由於孩子的腦部發育不健全,而且頸部肌肉較軟,這樣的動作很容易導致孩子腦部組織移位,對腦神經造成傷害。如果不小心沒有接住,那後果更是不堪設想!

除了「舉高高」,還有哪些逗孩子玩的動作是危險的呢?

1、開飛機

有的地方叫「拔蘿蔔」,就是雙手託住孩子的下巴往上提拉。每當看到有家長這樣做的時候,心裡是十分擔心的,甚至有種想要指責的意思,這個動作真是太危險了,孩子的頸部組織多脆弱啊,怎麼經得起這樣的拉伸!

2、轉暈暈

有的家長為了哄孩子玩了,就雙手掐著腋下飛快的轉圈圈,直到自己暈了轉不下去了才給孩子停下,看著孩子像喝醉了酒似的東倒西歪的時候,就哈哈大笑。孰不知這樣玩對孩子一點好處都沒有,孩子的腦部神經發育還不完善,這樣做對孩子會造成很大傷害。

3、喝酒

特別是一些爸爸,感覺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男子漢」氣概,喝酒也是一種鍛鍊。所以在飯桌上會拿著筷子蘸一點酒讓孩子品嘗,或者乾脆拿著杯子讓孩子舔上一口,看著孩子滑稽的表情,自己反而樂不可支。其實,這樣做真的很無知啊,孩子處於發育階段,酒精的刺激只能給孩子的消化系統和肝腎造成負擔和傷害,甚至發生酒精中毒。

4、撓痒痒

當孩子躺在大人懷裡的時候,家長會通過撓孩子腋下或者腳心的動作,來逗孩子開心,當孩子哈哈大笑,家長就愈發開心,接下來會不斷重複這個動作,孩子就一直不停的笑,但時間長了,孩子會有不適感,輕則會打嗝,重則會導致缺氧窒息。

孩子是我們手心裡的寶,因為我們愛孩子所以才逗孩子,但逗孩子一定要把握好度,一定要建立在安全的基礎之上,不能因為逗的方式給孩子造成傷害,這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

今日互動話題:平日裡,你是怎麼健康又安全的逗孩子呢?希望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育兒方法。

一路有你,一路相伴。我是誠誠媽,有著豐富的育兒經驗,希望我的分享能為你帶來幫助和啟示。(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父母注意了!逗孩子開心時,這個動作真的很危險,不要在做了!
    在親子的互動中,孩子不僅得到快樂,而且也有利於其成長發育,但逗孩子一定要建立在安全的基礎之上,否則很容易對孩子造成危險。 很多人都看過《大宅門》,白家姑奶奶白亞萍逗孩子開心,舉高高的時候,沒有接住孩子,導致孩子喪命,由此開啟她悲劇的一生。
  • 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這個動作比「別鬧了」更管用
    結果這個動作更加惹毛了她。小姑娘直接把碗筷一扔,嚎啕大哭起來。朋友無奈吐槽:不幫也不行,幫了也不行。這難道是存心折磨人嗎?!這個問題其實很有代表性。孩子2歲以後,很多父母會發現,孩子似乎性子似乎愈發急躁了,脾氣特大,遇到一點小問題就會崩潰。
  • 四歲孩子被家長玩成習慣性脫臼,痛苦一生!這個動作真的做不得
    其實有很多家長,都會將類似的遊戲當成是逗孩子的方式,通常情況下孩子也會玩的很開心。但家長不知道的是,寶寶的韌帶是真的hold不住呀!一個不小心就會發生橈骨小頭半脫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胳膊肘脫臼」。孩子就是這樣被拽脫臼的啊!菌菌提示,幫助孩子穿衣服時,動作一定要輕柔再輕柔,拽不進去就別硬使勁兒了。◆ 危險性親子遊戲家長與孩子之間,流傳著一種永不過時的遊戲:人體鞦韆。
  • 請不要在孩子吃東西時逗他,會出人命的!
    臨近年關,免不了要帶孩子走親訪友、外出遊玩。但要提醒家長們的是:在親友聚餐時,千萬別亂逗孩子,更不要在孩子吃東西的時候逗笑,別把孩子陷入危險中。前兩天的一則新聞,湖北一名3歲的男寶寶寧寧,因為鄰居的走訪,差點就丟了性命。
  • 如何讓孩子遠離危險?有遠見的父母都這樣做……
    原來,這位8歲的男孩從來沒有翻過單槓,因為在他父母看來危險的事,他是絕對不能去做的。小男孩哭喪著臉抱怨——「每次出去玩,爬高、蹦跳之類的遊戲,媽媽從來都不讓我做。但是看著小朋友爬上爬下的很開心,我也想試試啊!」
  • 春節期間,我拒絕親朋好友這樣逗孩子!請不要做「熊大人」
    所以,親戚朋友串門,有孩子的家長們免不得又會面臨一大問題——「熊大人」逗孩子!當然,不是不讓逗,而是有很多情況並不恰當,我們一定要學會拒絕!1/親吻孩子親戚家有個孩子,粉白粉白的,每年一回老家,家裡伯伯叔叔嬸嬸都喜愛的不行,這個抱了那個抱,鬍子扎一下,臉兒蹭一蹭;而稍大一些的哥哥姐姐們也不閒著,這個用手摸摸
  • 讓寶寶持續大笑非常危險!逗孩子一定要知道分寸
    每當寶寶開懷大笑就是我們全家最開心的時刻愛笑的寶寶,也往往聰明、健康!但家長一定不要為了讓寶寶開心不分時宜、不顧輕重地逗寶寶笑有的時候,笑也是一種危險!洗澡的時候不是完全不能逗寶寶,但要注意分寸。家長為了讓寶寶乖乖洗澡時,或是想跟TA在水裡嬉戲時,會想方設法的逗寶寶,寶寶一開心就手舞足蹈的,把水花濺得到處都是,而洗澡水就很可能從寶寶嘴裡嗆進氣管,引發嗆咳,甚至窒息!
  • 逗娃≠捉弄孩子:「中國式逗娃」,娛樂了大人卻傷害了孩子
    《廣州日報》曾做過「中國式逗小孩」的調查:有25%的受訪者表示,印象中自己小時候被灌過酒,對小孩說「媽媽不要你了」是選出的最常見「逗小孩」做法。姐姐曾經跟我說過,小時候外公經常用筷子蘸酒逗我們,家裡很多小姐妹都因此喝了點白酒,或許那會我還太小,完全沒有印象。
  • 「姐姐,別殺我…」3歲女童剪掉弟弟生殖器:別再這樣逗孩子了!
    我越想越害怕,畢竟在生活中,有太多毫無辨識力的孩子,把大人一時興起的玩笑話當真,從而釀成了悲劇:17歲少年開煤氣自殺,只因父母常年外出工作不在家,結果鄰居騙他:「你是撿來的,所以他們才不願回來陪你。」廣州有個3歲女童拿剪刀,剪掉了1歲弟弟的生殖器,只因旁人慫恿:「你弟弟有小雞雞,所以你爸媽只愛弟弟,不要你了。」
  • 飯後摔一跤,孩子就沒了!孩子吃飯時,家長千萬不要做這幾件事
    孩子在吃飯的時候追逐打鬧,很容易造成食物殘渣被誤吸入氣管,導致呼吸系統感染,甚至窒息。 作為家長,我們一定不要讓孩子養成吃飯時追逐打鬧的壞習慣,更不能追著孩子餵飯。 吃飯時劇烈運動,不僅對孩子的腸胃不好,還有可能引起食物反嗆、發生窒息的危險。
  • 電白人速擴散 請不要這樣逗孩子!過年了請各位親手下留情~
    還有一個兩歲的孩子,被爸爸的朋友勸酒,共喝下二兩白酒,最後不治身亡……一位旅居德國的漫畫家媽媽李點點,根據親身經歷畫了十幅漫畫。希望告訴大家,下面的十條請一定不要做!「拋高高,接住,再拋高高,再接住……」 為逗寶寶開心,在空中拋接寶寶或將寶寶拋到床上,這個周而復始的遊戲,對寶寶來說可是童年中最刺激的運動。醫生提醒,此動作雖然可以逗樂寶寶,但是存在一定的風險。寶寶頸椎發育尚未完全,容易出現扭傷、拉傷、錯位等風險。曾經就出現過,爸爸在家和小女兒玩「拋高高」,結果失手將孩子跌死的慘劇!
  • 3歲女童剪掉1歲弟弟生殖器,真相刺痛無數人:求求你,別再這樣逗孩子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不時就會聽到有人這樣逗孩子:「你爸媽有了弟弟(妹妹)就不要你了!」「你是從垃圾堆裡撿來的。」「跳個舞、唱首歌,這個紅包就給你。」「這(酒)是個好東西,來嘗一口?」CCTV曾做過一個調查,最常見的逗小孩方式,除了言語上的「媽媽不要你了」,行動上的「逗」也是隨處可見。可就是如此普遍的一種現象,一次又一次傷害了我們的孩子。
  • 2歲女童翻跟頭脊柱重傷,只因爸爸一個動作!這些坑娃的事兒別再做了……
    除了聞臭襪子,還有很多看起來搞笑的逗娃行為,其實都暗藏危險!兩個人面對面站立,一方在另一個人的幫助下原地空翻一周。這個從名字到表現都像「雜技」的動作,卻火爆網絡,被很多普通人模仿。就這樣一個盲目跟風做的動作,讓孩子終身殘疾了,再多的後悔也換不回女兒健康的身體。網上有很多這樣的視頻:把透明膠帶粘在門上,看看孩子有什麼反應。有的孩子會停在膠帶前,一臉茫然,像被嚇到了;有的孩子因為沒注意,直接撞到膠帶上,甚至直接被撞倒……不管孩子被撞倒還是手足無措,家長都會被逗得哈哈大笑。
  • 又一個孩子沒了……過年請不要再這樣傷害我的孩子!
    作為一名教育從業者,特別是一位6歲孩子的媽媽,我理解這位寶媽的心情,並且可以肯定地說:「不是你太緊張,是這樣逗孩子的人太『壞』。」同時,有的孩子在成人無意的逗樂中,容易染上吸菸的習慣。國外有一位2歲的小男孩因為抽菸上過新聞,年僅2歲,話都說不清的他竟成了「菸鬼」,每天都要抽菸,不給就發脾氣。原因就是父親之前開玩笑給了他一支煙。還有的長輩,會在飯桌上用筷子蘸酒讓孩子舔或者慫恿孩子喝酒。
  • 孩子挨打時,出現以下兩種反應很危險,父母再生氣也要住手
    我是做不到,猶記得當初我覺得像我這麼一個溫柔的女孩,再加上孕期又看了那麼多育兒書籍,我知道對孩子要多些耐心,所以那時候我堅持認為到時候我一定是個好脾氣的媽媽。但是有孩子後,還是被打臉了。當孩子屢次不改,明知有危險還非要去做,說多少次也不聽的時候,我在心裡想的是老祖宗的手藝不能丟,該打還要打。
  • 「姐姐,別殺我…」3歲女童剪掉1歲弟弟生殖器,真相刺痛無數人:求求你,別再這樣逗孩子了…
    那天,我的女兒去樓下幫我買東西回來後,就悶悶不樂,小臉皺成了一團。詢問之下,她告訴我便利店的阿姨說:「爸爸媽媽有了弟弟後就不會愛我了……」說完女兒意味深長地看著我,遲疑片刻後問:「媽媽,是不是弟弟消失的話,我就能得到你們全部的愛了?」一瞬間,我被嚇得冷汗直冒,趕緊安慰孩子。
  • 「姐姐,別殺我…」3歲女童剪掉1歲弟弟生殖器,真相刺痛無數人:求求你,別再這樣逗孩子了
    03CCTV曾做過一個調查,最常見的逗小孩方式,除了言語上的「媽媽不要你了」,行動上的「逗」也是隨處可見。可就是如此普遍的一種現象,一次又一次傷害了我們的孩子。除此之外,「飛高高」也是常見的逗娃方式。看似好玩有趣的動作,但凡出一丁點錯,賠上的可就是孩子的一生。菲菲的爸爸,在跟女兒玩翻跟鬥遊戲時,就發生了意外。
  • 春節逗娃12大禁區!千萬不要這樣逗寶寶了…
    寶寶的肝臟代謝功能還不完善,即使是一點酒,都很容易引起酒精中毒,可能出現昏迷等重症,嚴重還會影響腦部發育。無論是給寶寶喝含酒精的飲料,還是用筷子蘸一點讓寶寶舔一下,這些最好都不要做。很多親戚在逗寶寶的時候,尤其喜歡將寶寶逗哭。
  • 這小牛要成精了,會逗寶寶開心,網友:人和動物之間好和諧
    竟然會逗寶寶開心,寶寶坐在嬰兒車上,到了一頭小牛的旁邊,小牛看到有人來了還是很高興的,就直接到了寶寶的旁邊,以為是來討吃的,或者是配合拍照。但是讓人想不到,小牛你這是在逗小寶貝開心嗎?小牛低著自己的頭,晃動著自己的頭,一點一點的晃動著,說不出來的可愛。而小寶貝好像也看見了,也很開心,還開心地把自己的帽子摘下來玩了。
  • 「舉高高」導致孩子被送急救!這7種遊戲,別再讓孩子玩了
    前幾天看到一條新聞:武漢一個兩歲的女童,和爸爸玩遊戲的過程中,因為失誤摔到地上,結果頭部著地、脊髓嚴重受損,就醫時上半身已經無法動彈……也許喜歡玩短視頻APP的家長們也曾經見過下面這個遊戲。原來是這位寶爸在視頻App上發現了這個有趣的玩法,孩子看上去非常開心。出於好意,寶爸也想讓自己的娃開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