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陝西紅哥。新冠肺炎惡魔持續肆虐,勇敢的中華兒女繼續抗爭。沒有專長,不能奔赴一線與病疫直面鬥爭的小編繼續宅家,為武漢人民加油,為國家做力所能及的貢獻。繼續不出門,今天發一期2019年正月鄉村古廟會的文字照片,希望大家喜歡。
在秦東黃河西岸的土塬之上,南伏蒙村是一個兩面環溝、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傳統文化氣息濃鬱,有著十分好客習俗的村子。在南伏蒙村,也記不清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每年的正月二十三,相傳是為了紀念本村裡一個叫吳姑姑的人,村民們都要自發組織起來,舉行一次盛大的廟會。2019年春節期間,我們有幸趕赴這裡,實實在在的感受到了關中農村「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的農村廟會現場氛圍。各位先看圖
南伏蒙村的古廟會起源於何時,已經無從考證。傳統意義上來講,正月,是農村一年中相對較閒的時節。鄉村古廟會便承載著當地豐厚歷史文化的積澱和民俗文化撲面而來。每到正月二十三日這天,周圍十裡八鄉的小攤小販、手藝人等三教九流都會聚集於此,甚至更多農村的老頭老太小媳婦大漢子也會到這裡來,買一對豬娃,買一壺油,或許是吃碗甑糕或熱炒粉,或許純粹就是為了看熱鬧。羊肉泡饃、坊鎮踅面、蕎面餄餎、油糕、肉夾饃……古會上的美食不但味道正宗,而且份量足,價格實在。古廟會現場的街道上人山人海,道路兩邊攤點林立,鄉村各種美食、衣物鞋帽、農產品,農具等物品豐富,令人目不暇接。一般情況下,南伏蒙村的廟會少不了秦腔、線腔等戲曲助興,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一般還會有現代歌舞演出、馬戲等精彩節目演出,或者一些村民自編自導自演的娛樂節目,目的只有一個,盡興!
南伏蒙村的古廟會持續發展到今天,極大地豐富了村裡的群眾文化活動,同時也成為鄉村人民群眾聯絡感情和傳遞親情的紐帶。隨著基層政府相關部門的介入,古會又被賦予新的內涵,尤其是進入新時代徵程以來,古會被列入基層幹部的議事日程。廟會當天,村裡就組織文藝演出,從最初的電影、錄像,到今天的秦腔歌舞,以示助興。廟會期間的相關演出費用,村民們踴躍自籌自捐,相關部門再資助一些,真真正正的把古會打造成為傳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以及先進文化的重要載體。
合陽民俗諺語有道是,「正月裡來都是年」。意思即是,只要不出陰曆正月,拜年可以從正月初一春節開始,一直持續到正月底。這在一定程度上給走親訪友的人民群眾提供了廣闊的交流空間。到正月二十三這天,各路諸侯盡相赴會相約南伏蒙村。從某種角度上說,古會給人們交流信息搭建了平臺,發財致富或供求信息得以互相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