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振東:國民黨到底輸在什麼地方 圓桌談

2021-02-10 探索與爭鳴雜誌

文丨鄒振東,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

編者按:昨日,

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陳建仁當選臺灣地區正、副領導人。為了對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情況有一些了解,我們約請了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童立群和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鄒振東教授撰文,文中專家觀點不代表編輯部立場。

國民黨第一輸在「馬上」

「馬上」這個馬,當然是馬英九的「馬」。仍記得2008年大選,響遍臺灣的「馬上就好!」給了臺灣人民多少想像。2012年大選,馬英九餘韻猶存,好多國民黨「立委」候選人還為馬英九能不能為自己站臺爭風吃醋。沒想到,這世界變化快,到了2014年「九合一」選舉,馬英九已經成為國民黨的負資產,國民黨的一些地方候選人生怕與馬英九扯上關係,而民進黨等反對者則趁火打劫,在國民黨地方候選人的戶外廣告牌邊上豎起(懸掛)另一個廣告牌,圖片是該候選人和馬英九的合影,廣告語只有一句話:「誰選某某某,票投馬英九」。這對國民黨地方候選人殺傷力巨大。拔了毛的鳳凰不如雞,大帥哥馬英九情何以堪?

民主政治對於選民就是購買政治期貨,你用選票換來的政治產品最後發現和描述不符,親,對不起,本產品不參加4年無理由退換!即便有理由,對不起,也等4年吧!

馬英九第一個任期,「八八風災」是一個轉折點,人們對馬英九團隊的執行力開始懷疑,但馬英九運氣好,雖然連任的選戰打得很苦,但幸運的是蔡英文的弱和蔡英文的錯,馬英九笑任新四年。

但接下來的運氣就不好了,第二個任期對馬英九殺傷力最大的是三個事件。
第一個事件是士兵洪仲丘之死,讓馬英九失去了底層。第二個事件是「王金平關說案」,讓馬英九失去了同僚。第三個事件是太陽花學運,讓馬英九失去了青年。


馬英九2008年,甫一當選,就宣誓要當「全民總統」。當時,他是唯一可以跨過濁水溪的國民黨精英,其理想也值得鼓勵。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要讓理想落到實處,需要智慧和執行能力。最後的結果是,馬英九既沒有得到綠營的支持,而他一系列措施卻讓藍營的基本盤一點點流失,從寒心變成心死。本來,國民黨基本盤再怎麼也有四成,馬英九的民調跌破一成,丟掉的是自己的腦殘粉。

馬英九是有偉大夢想的,他的父親對他寄望很大,影響也很大。也許他在美國,可能可以成為一個傑出的「總統」,但在臺灣卻不行。這樣一個人物的悲劇命運,警醒我們:在華人社會裡,政治人物僅僅靠清廉立身和法律思維,連解決問題都困難,更遑論成就大業!


國民黨第二輸在「網上」

國民黨不是一個網際網路政黨,它在網上的輿論戰,滿盤皆輸!

國民黨對現代文明的接納,一直被對方詬病。從光復時「水龍頭」符號(來臺的國民黨官兵不知道怎麼用水龍頭),到2000年大選的「櫃檯」符號(陳水扁任臺北市時將過去隔開公務員與民眾的櫃檯高度大幅降低, 且提供座位讓來辦事的民眾坐著接受服務),民進黨一直製造國民黨與落後文明的符號聯接。

到了網際網路時代,國民黨丟失的不僅是符號,而是新的世界。網際網路不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它是一個真實的世界。

國民黨對新技術革命的反應遲鈍,對網際網路通行證的陌生,令人嘆為觀止。他們不懂得運用懶人包,他們不知道一個類似Z>B的表情符號就是殺他們於無形的超強武器。

更令人可悲的是,藍營不僅在新媒體上潰不成軍,在傳統媒體上也差強人意。

以臺灣報紙為例,世新大學的民調顯示,《自由時報》在平面媒體中影響最大,拿下平面媒體總評指針中「最好、最優質」冠軍。如果說,《自由時報》在訂報率、閱報率勝了《聯合報》、《中國時報》還不稀奇,但這張在大陸網民看來極具情緒性和傾向性的報紙居然被臺灣民眾評為最公正的報紙,的確讓大陸民眾大跌眼鏡。這張報紙,在習馬會當天,居然敢用頭版發廣告的方式拒不提供重要版面,從而挑戰新聞底線,可是在民調的最公正客觀指標中,《自由時報》以16.5%居冠,接續的是《蘋果日報》13.8%、《聯合報》13.3%及《中國時報》5.8%。不能不徹底反思國民黨的傳播效果和臺灣基層民眾的民意走向。

更要命的是藍營在新媒體的論壇陣地上幾乎寸草不生。

以習馬會為例,對臺灣網絡的大數據分析結果顯示,藍營的正面關鍵詞其出現頻率第一次超過負面關鍵詞,這是自2012年以來臺灣網絡對馬英九和國民黨的正面關鍵詞口碑數第一次超過負面詞。遺憾的是,在這樣一個重大利好的新聞加持下,在臺灣網絡論壇的bbs上,活躍度排名最前的20個議題中,居然無一正面評價,片甲不留。有正面新聞,卻沒有正面評論,證明國民黨和藍營在網絡評論的導向上幾乎處在沙漠地帶。針插不入,水潑不進。批踢踢是臺灣年輕人和大學生最愛使用的論壇bbs,國民黨對年輕人的民心爭取失落到何等地步。

2008年的大選,民進黨輸在錢上,那是因為陳水扁把錢裝進了自己的口袋。

2016年大選。國民黨也輸在錢上,是因為國民黨沒有把更多的錢裝進民眾的口袋。

臺灣有著名的22K說法,指的是最低臺灣的最低工資,22K就是22000新臺幣,相當於人民幣4000多。但很多人16年沒有漲工資。16年啊!

人最大的悲哀是沒有盼頭!

問題是臺灣政府一直在宣傳臺灣經濟增長。如果經濟增長了,那錢到哪裡去了呢?

當看到朱立倫再一次把選舉主軸定在拼經濟,我覺得國民黨真的和時代恍如隔世。「拼經濟」在2008年就是國民黨的宣傳主軸,已經讓你們拼了八年,還要拼嗎?最可笑的是,連勝文就是以「拼經濟」作為選舉主軸,結果大敗,一個已經爛了的口號,都不知道換嗎?

笨蛋,不是拼經濟,是拼口袋呀!

誰讓老百姓有賺頭,就讓誰有幹頭!


曾幾何時,兩岸議題是民進黨的超級提票機。只要罵大陸,就有選票。

到了2008年大選,特別是2012年大選,兩岸議題逆轉為國民黨的有利武器。直到今天,國民黨在兩岸議題上都佔上風,蔡英文避之唯恐不及,一直躲躲閃閃。

但國民黨輸就輸在沒有把兩岸交流帶來的紅利換成扎紮實實的選票。雖然國民黨比民進黨厲害,能夠勇敢地遊到岸上。但到了岸上,還要回到水裡。民眾是水,要把岸上的紅利,兩岸和平交流的紅利,轉化為民眾實實在在的好處,而不能僅僅讓相關的工商大佬獲利。這樣,才能如魚得水!

2012年大選前,我觀察臺灣媒體有一個關鍵詞出現頻率特別多,那就是「無感」。一個「無感」,道盡了底層人的無奈。無感不是惡感,也不是反感,而是感受不到,大陸的善意、兩岸的和平紅利在企業主那裡非常有感,但是傳遞到底層民眾的過程中還是出現了中梗阻的狀況。大陸讓利這麼多,為什麼老百姓感受不到,國民黨必須反思,這些讓利讓到哪裡去了?以致於蔡英文一次又一次喊話:「臺灣人民,這四年你們過得好嗎?過得不好的人請投蔡英文一票」,如果底層民眾個個腰包鼓鼓、嘗到甜頭,蔡英文的這種喊話不是找死?

民進黨與國民黨打輿論戰,打的是」小」與「大」的戰爭。

2012年大選,最值得關注的輿論現象就是「三隻小豬」輿論戰法,它是馬英九和蔡英文民調追平的歷史轉折點。不是統獨議題,沒有政策失誤,更沒有領導人形象汙點,就憑一個小豬存錢罐的創意,就可以逆轉選舉勢頭,令人嘆為觀止,堪為輿論戰的經典戰例。

但國民黨沒有發現「三隻小豬」的關鍵詞就是一個「小」字。

2014太陽花學運,最值得關注的輿論口號是「你好大,我害怕」。這是臺灣大學生反對服貿協議時打出來的口號。

可惜的是,國民黨再一次沒有注意到「你好大,我害怕」的關鍵詞是「大」。

以「小」搏「大」,是民進黨最得意的輿論戰法。目標就是把國民黨打扮成大怪獸,連帶把大陸也打扮成大怪獸,而他們則是反抗權貴、爭取自由的小豬。打怪獸,打怪獸,年輕人最愛,底層人最愛!

遺憾的是,國民黨的輿論策略,卻一直往「大」裡走,配合著民進黨的輿論遊戲。

輿論是弱勢群體的天然盟友。這一次周子瑜事件,為什麼在臺灣輿論負面發酵,打的就是「小小的我」的悲情牌呀!

可是,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扮「大」呢?

國民黨到底輸在什麼地方?歸根結底,輸在水上。「水」是民意。國民黨既大面積丟失民意,又有人操縱民意,水激起的浪花,就成為巨浪!

一場選舉終究是選舉,民主政治的好處就是,你可以再來,四年不行,八年可不可以?

所以,最重要的還是要明白自己輸在什麼地方,從哪裡跌倒,從哪裡爬起。

(本文原刊於鳳凰評論,轉載時獲得作者授權)

相關焦點

  • 這五點全解國民黨為何慘敗!且談如何看待臺灣「大選」投票結果
    臺灣大選結果揭曉,國民黨的大敗早就毫無懸念。唯一的懸念是,國民黨到底輸在什麼地方?鄒振東的回答是:五「上」!文丨特約評論員 鄒振東「馬上」這個馬,當然是馬英九的「馬」。2012年大選,馬英九餘韻猶存,好多國民黨「立委」候選人還為馬英九能不能為自己站臺爭風吃醋。沒想到,這世界變化快,到了2014年「九合一」選舉,馬英九已經成為國民黨的負資產,國民黨的一些地方候選人生怕與馬英九扯上關係,而民進黨等反對者則趁火打劫,在國民黨地方候選人的戶外廣告牌邊上豎起(懸掛)另一個廣告牌,圖片是該候選人和馬英九的合影,廣告語只有一句話:「誰選某某某,票投馬英九」。
  • 看清這五點,就明白國民黨為何慘敗了
    臺灣大選結果揭曉,國民黨的大敗早就毫無懸念。唯一的懸念是,國民黨到底輸在什麼地方?鄒振東的回答是:五「上」!文丨特約評論員 鄒振東「馬上」這個馬,當然是馬英九的「馬」。2012年大選,馬英九餘韻猶存,好多國民黨「立委」候選人還為馬英九能不能為自己站臺爭風吃醋。沒想到,這世界變化快,到了2014年「九合一」選舉,馬英九已經成為國民黨的負資產,國民黨的一些地方候選人生怕與馬英九扯上關係,而民進黨等反對者則趁火打劫,在國民黨地方候選人的戶外廣告牌邊上豎起(懸掛)另一個廣告牌,圖片是該候選人和馬英九的合影,廣告語只有一句話:「誰選某某某,票投馬英九」。
  • 「吳韓會」30日登場 韓國瑜:話題不設限 什麼都能談
    高雄市長韓國瑜在參加馬英九主持的圓桌論壇前,會先與國民黨主席吳敦義會面。韓國瑜今天(28日)表示,「吳韓會」話題不會設限,什麼都可以談,會談結果會向外界報告。對於圓桌論壇,鴻海董事長郭臺銘也將排開行程參與並與韓國瑜同臺,前新北市長朱立倫也會出席,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則表示29日做決定。這場黨內臺灣地區領導人初選熱門人選的首度交鋒,備受矚目。
  • 廈大教授鄒振東贈別畢業生演講內容全文、現場視頻觀看
    教師代表胡榮、鄒振東、尤延鋮、李慶順分別發言,結合自己的求學、工作經歷,送給畢業生們幾句臨別寄語。  廈大教授鄒振東贈別畢業生演講片段視頻來源 微信公眾號@廈大人以下為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鄒振東演講全文:  每一年的這個時節,同樣在這個禮堂,都會有一個老男人或者資深美女,作為導師代表發言。他們或念念叨叨、或語重心長的一大段話,歸結起來就兩個字:理想!理想很空,老師很窮,要讓老師送給大家一個不花錢的臨別禮物,理想大約是最好的選擇。
  • 輸高雄後南臺灣基層士氣大受打擊 國民黨地方執政優勢面臨挑戰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國民黨高雄市長補選候選人李眉蓁慘敗,連帶衝擊2022年藍營在南臺灣的政治生態與選戰布局;黨內輔選人士表示,國民黨此次不僅輸了高雄,南臺灣基層士氣也大受打擊,若不能振衰起敝,恐連帶衝擊2022選舉。
  • 前「藍委」談國民黨2022縣市長選戰:拿下臺北桃園就大勝
    日前,國民黨在高雄市長補選中吞下大敗。為避免國民黨再敗2022縣市長選戰,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王鴻薇8月20日邀請前「藍委」蔡正元一同討論國民黨要如何布局2022。據島內媒體「中時新聞網」8月21日消息,蔡正元直言,他對2022選情非常樂觀,國民黨只要拿下臺北市和桃園市就是大勝!
  • 換柱背後,國民黨在想什麼?
    如果按照正常程序,國民黨在2008年選舉有四分之三多數,2012年選舉也有穩定過半,理論上想要什麼法案,就有什麼法案。可是實際上卻不是這樣,因為臺灣有所謂黨團協商。如今你做了初一,大不了我做十五,你什麼法案,我也可以都反對。但且慢,黨團協商制度,當然也是留了後門的,那就是一個在協商的法案,如果總是不能達成一致,原則上一個月,還是要送到院會表決。按道理,只要進到全體大會表決,國民黨肯定贏啊。但是這幾年為什麼不行?答案是民進黨和臺聯黨總是霸佔主席臺,不讓你表決。
  • 韓國瑜贏得國民黨初選,郭臺銘為什麼輸?
    約談結束後,川普還高興地發推特稱「我和郭臺銘談完,富士康在威斯康星的計劃就傳出這樣的好消息!」面對2020大選,郭臺銘早就已經擺出了破釜沉舟、志在必得、參選到底的陣勢。有人猜測,郭臺銘雖在初選折戟,但有可能會脫離國民黨,以獨立參選人的身份參加大選,屆時,此次大選將由三足鼎立(國民黨、民進黨和柯文哲)變成四方大戰。
  • 淮海戰役國民黨軍到底有沒有翻盤的機會?
    老周 摘要:解放戰爭的淮海戰役,被稱為決戰中的決戰,是大決戰三大戰役中戰果最大影響最大的一個戰役,也是國民黨軍相對更佔據優勢,那麼在這場戰役中,國民黨軍到底有沒有翻盤取勝的機會?
  • 金溥聰暗指國民黨2020「大選」落敗怪韓國瑜,引網友激辯
    金溥聰國民黨2020敗選後,黨也掀起一波改革聲浪,包括「去九二共識」等,金溥聰雖未點明,但也主動說,「喊改革,不是推翻過去的一切,要選擇性的改革,什麼事該改?什麼事不該改?」  金溥聰在記者會上表示,自己很認同美國戴維森學院東亞政治系教授任雪麗分析的一段話,國民黨2020「大選」的敗選是個病徵,不是病因,要去了解到底國民黨敗選的原因,完全是外部原因?還是有內部原因?除了要檢討外部原因外在衝擊外,也得了解內部原因。
  • 洪秀柱強調「本黨」是中國國民黨,但未表態挺誰參選國民黨主席
    2月26日消息 正參選國民黨主席的郝龍斌、江啟臣,日前分別拜會洪秀柱,談「攸關臺灣未來前途與安危的兩岸路線」等問題。郝對洪重申反「臺獨」;江則稱「創黨精神及核心價值,永遠不會改變」。不過她強調,「本黨」是中國國民黨。
  • 國民黨副秘書長:這時候不要談韓選黨主席,否則...
    韓國瑜1957年6月出生在新北,2012年被指派擔任臺北農產運銷公司總經理,2017年參選國民黨主席落敗,2018年代表國民黨參選高雄市長獲勝,結束民進黨在高雄的長期執政。聯合新聞網7日稱,曾被國民黨精英視為政壇邊緣人的韓國瑜是藍營少見的戰將,他穿藍襯衫、捲袖幹活和勞工一起吃路邊攤,跟國民黨過去穿西裝、皮鞋的形象截然不同,相當接地氣。
  • 深度解讀:國民黨為什麼慘敗?
    那麼國民黨到底輸在什麼地方?「馬上」這個馬,當然是馬英九的「馬」。仍記得2008年大選,響遍臺灣的「馬上就好!」給了臺灣人民多少想像。2012年大選,馬英九餘韻猶存,好多國民黨「立委」候選人還為馬英九能不能為自己站臺爭風吃醋。
  • 桃園市2022年市長選舉恐是國民黨內部競爭最激烈的地方
    所以國民黨各方面人物蠢蠢欲動,浮出水面的人物主要有現任桃園市「議長」、國民黨桃園市黨部主委邱奕勝、前桃園縣縣長吳志揚、前高雄市市長韓國瑜、前臺東縣縣長黃健庭、以及2018年國民黨黨內初選失利而新當選「立委」的魯明哲,前「立委」挺韓大將孫大千、還有就是外界傳言國民黨內部有部分人士力拱現任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參選桃園市市長。當然還有更多的人在觀望、評估。
  • 國民黨初選形勢漸漸明朗
    國民黨初選民調已經第二天了,根據監聽數據,韓國瑜應該可以贏9%左右。不過這次國民黨的民調很奇葩,要做到周末,一天就做450個樣本。最後一天300個。時間長就可能有變數。但一般來說,韓國瑜短期內除非再爆出巨大的醜聞,不然,9%基本是很難追上了。雖然如此,韓粉也表示周末帶人在國民黨中央黨部門口呆著,準備開夜市。這個我們這幾天可一直在說呢。
  • 宋楚瑜到底什麼顏色?
    老熟人了,每逢臺灣「選舉」一定是這個節奏,先上電視罵國民黨,再表示自己還有使命感、本人多能幹、你們都「廢物」,然後又故意講一堆曖昧不明的話等著國民黨來談條件。7月中旬,宋楚瑜居然赤裸裸要挾國民黨,說如果國民黨在7月19號的全代會還是提名洪秀柱,而不是搓掉洪秀柱改為提名王金平,他就要參選2016。
  • 看完電影《八佰》,我知道國民黨為什麼輸了
    感動之餘,無相君最大的感觸就是,我知道國民黨為什麼輸了——因為他們總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但要寄希望於對手犯失誤,或者運氣好,被你嚇到了什麼的,來個脫離於你雙手之外的事,把勝利送到你手上,這仗你還是別打了。
  • 直說快評丨史上最安靜的國民黨主席選舉出爐 接下來要問:國民黨還有戲嗎?
    卻被國民黨以張亞中不具備參選資格(參選人需有任國民黨中常委的經歷)而拒之門外。 張亞中雖然不具勝選可能,但顯示出來的,卻是國民黨即便輸成這樣也不願意調整僵化的黨內選舉體制,以致張亞中公開抱怨,國民黨此舉是表態他們沒有從外部汲取領導人才的可能性。
  • 嘉義「反明文」勢力集結 國民黨未必撿到槍
    民進黨「立委」陳明文300萬元(新臺幣,下同)事件讓有意挑戰嘉義縣第二選區(山區)「立委」選舉,以「反明文規定」為號召的在野人士「撿到槍」,9日林國慶、王金山和簡明廉不約而同聚集在嘉義地檢署,反陳勢力儼然結盟,不過站在國民黨立場,至今未提名山區「立委」人選,跟300萬元沒有直接關連,黨部透露,在未達共識前,提名時程沒有時間表,加上全臺還有幾個區域「立委」提名人選未定案,嘉義山區
  • 《圓桌派4》:王晶談電影談周星馳,這次讓人喜歡上了這位大導演
    《圓桌派4》目前已經播出了3期了,總體看反響雖然不如以前,但卻也算是國內綜藝的上乘之作了。不過這檔節目的宣傳力度不太大,不少觀眾可能還不知道這個消息,也希望藉此機會讓更多喜歡這檔節目的朋友知道第四季已經開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