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電影《廁所英雄》也是在國內正式上映了,這一部電影也是受到了眾多網友們的關注,之前有人稱這部電影的海報上寫著改變了6億女性的命運。許多人都很納悶印度上廁所真的有這麼難嗎?今天小編就帶你來了解一下。
去年票房最高的印度電影,同樣也是一部敢拍敢說的現實題材作品,那就是今天剛剛上映的《廁所英雄》。
《廁所英雄》改編自真人真事,探討印度農村家庭普遍沒有廁所,婦女必須在野外如廁的現象。女主角擔任教師,嫁給男主角後,發現家中沒有廁所,和男主角「鬧離婚」,還來了一場革命。
說起印度人的衛生習慣,很多人都會皺起眉頭:他們習慣如廁後用手擦洗,用餐的時候也喜歡用手抓取食物……這些可不是外國人對印度的刻板印象,事實上,印度的衛生習慣著實令人擔憂:根據《印度時報》近日報導,超過56%的印度人無法使用基本的衛生設施,很多人都習慣隨地便溺。
為了改變「隨地大小便」的現狀,印度有些地方甚至把廁所和工資掛鈎:在印度北部的城市西達布爾日前規定,政府官員在5月底之前必須上交「證明家中有廁所」的文件,還有一張自己和家裡廁所的合影!否則,官員們就領不到當月的薪水…….
在電影《廁所英雄》中天色昏沉的凌晨四點,幾位婦女人手抱著一個小罐子,在月亮和路燈的微弱光芒下,閒扯著夫妻間的葷俗段子,結伴向村外的走去。
她們走過田地間的小路,路過幾個早期的農民,達到了最終的目的地——一片荒野。接著她們不再說話,而是各自找到一片隱蔽的空地,掀開裙子蹲下幹起了正事——上廁所。一輛拖拉機在黑暗中駛過,刺眼的車燈在空地處一掃而過,女人們驚呼著,在臉和身體之間,本能地選擇先遮住自己的臉。
這就是《廁所英雄》的開場,簡單的一場戲展現的是印度人的如廁日常。
在印度歷史上,從來沒有過關於廁所題材的電影。
而《廁所英雄》的導演什裡·那拉揚·辛,最開始告訴朋友他在拍攝一部與廁所有關的電影的時候,對方聽完不是陷入了沉默,就是忍不住竊笑,總之場面非常尷尬。影片在印度以外的人看來,講述的是一個帶有魔幻色彩的奇觀式故事。但實際上,這其中的主要情節,取材自一起真實事件:
2011年,一個叫做Anita Narre的印度婦女嫁到丈夫家後發現沒廁所,她不願意在戶外解手,於是結婚沒多久就搬回了娘家,並給丈夫下了最後通牒:沒有廁所,就不回家。最終,在政府的幫助下,Narre的丈夫修建了一間廁所,這段風波才得已停息。
在印度,農村人口有多達5億人,佔據了總人口的一半。這些人依然堅持露天如廁的傳統。而另一半城市人口中,有7.5%的居民也保持著同樣的習慣。
這些客觀數據,經常出現在各類報導或研究中,說明戶外如廁的問題,在印度已經是老生常談了。但憑藉《廁所英雄》,這一現實才第一次以電影的形式生動直觀地呈現在人們面前。
電影裡提到了,很多農村家庭不安裝廁所,不是因為沒有經濟能力,而更多是考慮到信仰的禁忌。印度人尊崇的《摩奴法典》中,鼓勵信徒「在遠離自家房屋的大自然排洩」,而在家裡修建廁所,則意味著將不潔與汙穢留在家裡,是對神的不敬。
印度政府在2014年發起了「印度清潔運動」,3年時間裡在印度各地一共修建了4500萬間公廁。但是這些設施,並沒有被有效地利用起來,人們將廁所改造成店鋪佔為己有。這個問題也在影片裡有所提及。
《廁所英雄》的海報上寫著,這部電影改變了6億女性的命運。影片是不是真的能促成印度社會的改革和人們觀念的進步,現在還不太好說。不過確實有許多印度人通過這部電影,開始去關注廁所這個禁忌話題了。
該片的導演什裡·那拉揚·辛1992年入行,最開始做助理導演的工作,之後認識了導演兼製片人尼拉結·潘迪,幫他剪輯過很多電影,後來自己也嘗試做導演,2012年的時候執導過一部愛情片《所謂的愛情》。同年,有一個編劇帶著三個劇本來找辛,其中有一個就是關於「廁所」的故事,是發生在印度的真實事件,「她的這個故事當時在報紙上引起了很大的轟動,我就比較感興趣,決定拍攝這部電影。」
據導演說,真實事件和電影中的故事差不多,只是改動了一小部分,增加了一些趣味性和娛樂性的片段。比如,為了解決妻子上廁所的不便,丈夫凱沙夫絞盡腦汁,幫助妻子蹭別人家廁所、蹭火車上的廁所,甚至鋌而走險偷公共廁所。整部影片從項目開發到最終拍攝完成,總共用了五年時間,實際拍攝花了兩個月。
導演說:「在野外如廁對男性來說還好點,對於女性來說特別不方便,因為不僅帶來的是衛生問題,還有可能衍生出大量犯罪問題。」所以,現在印度農村也慢慢轉變了觀念,隨著房子越來越多,經常到外面上廁所,就變成了不是那麼方便的事。
「以前大概有60%的人在外面上廁所,現在越來越少,農村的家庭越來越多在房子裡面建衛生間,所以現在在野外上廁所的人是30%。」
原標題:廁所英雄是真實事件嗎 原來印度人方便一下都這麼困難
責任編輯:李曉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