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慘烈的航天悲劇,NASA隱瞞關鍵信息,7名太空人瞬間汽化!

2020-12-24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2003年2月1日,哥倫比亞太空梭執行完行STS-107任務後,在德克薩斯與路易斯安納上空再入大氣層,準備在佛羅裡達州東海岸的梅裡特島的甘迺迪航天中心機場降落!

但地面人員永遠都無法等到這架太空梭落地的那一刻,因為哥倫比亞號太空梭連同7名太空人一起,直接在大氣層中汽化了,落到地面的殘骸甚至難以區分!這個事故甚至最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註定了,甚至在發射後還給了NASA一次後悔藥,可惜NASA置之不理!

太空梭的前世今生

儘管太空梭在2011年已經全部退役,但曾經NASA對太空梭寄予了厚望,事情的發展要從阿波羅登月後開始說起!

阿波羅登月計劃在6次成功登月後戛然而止,但美國的航天計劃並沒有停止,在登月任務結束後,美國將重點放在了空間站建設和天地運輸系統,當時前蘇聯的登月計劃失敗,美國再無威脅,但蘇聯的空間站計劃讓帶著登月光環的美國感覺那個光環有些暗淡。

禮炮7號空間站

因此在蘇聯的禮炮號空間站成功後第三年,美國就發射了天空實驗室,此時如何將大質量、大尺寸的設備低成本的送人軌道就變成了一件很重要的事,而早在1969年太空梭作為可回收太空飛行器方案中唯一獲資助的項目,此後開始如火如荼的發展起來!

從上圖這張NASA的開支費用上就可以看出,太空梭開始時間很早,而且佔據了龐大的費用,基本上從研製和服役期間費用佔比到了NASA的2/3以上!幾乎就是一頭吞金巨獸,下文來看看這到底是個什麼存在!

太空梭的成本真的很低嗎?

最早提出的太空梭並不是最終的版本,但這沒有關係,主要是太空梭這種天地運輸系統想法非常好,火箭將太空梭送入太空,兩枚助推器回收利用,太空梭重複使用,唯一丟棄的只有一個燃料箱,發射成本甚至降低到500美元一千克(使用常規狀態發射成本超過一萬美元/千克)。

太空梭三大結構組成

中間那個最龐大的結構就是外燃料箱,在整個太空梭計劃中成本很低,旁邊兩枚是固體火箭助推器,而主發動機則位於太空梭尾部,總共有三臺,起飛時的點火順序是太空梭主發動機在發射前先點燃,然後在預定發射時間時固體火箭助推器點火,太空梭離開發射臺!

發射123秒後,此時高度約46千米,助推器脫離太空梭繼續爬升,到達拋物線軌道頂點時助推器打開降落傘降落墜入大西洋,由搜索船隊打撈後回收利用!主發動機繼續工作,太空梭繼續爬升,發射8分30秒後,太空梭已經進入近地軌道,此時外燃料箱分離,沿著拋物軌道墜入大氣層!

STS-29任務期間與太空梭脫離的外儲箱

太空梭軌道運行

太空梭的貨艙長度18米,寬4.6米,能容納最大直徑為4.6米、重達36噸的圓柱形負載,龐大的貨艙為衛星發射提供了非常寬鬆的環境,另外貨艙還有部分氣密功能,在跨越大氣層時能避免設備高溫損壞!

太空梭還有一個巨大的機械臂,它的功能是輔助發射衛星,或者太空梭變軌至衛星軌道,然後機械臂將衛星抓取放置於軌道即可,當然各位肯定發現了太空梭的一個絕佳用途,它可以直接變軌至敵對國家衛星軌道,然後抓起來放入貨艙帶回地面。

太空梭返回地面

為保證太空梭安全穿過大氣層,太空梭表面貼有一層絕熱瓦,根據激波產生的位置,太空梭各點要求絕熱等級是不一樣的,比如軌道器前錐和兩翼前緣的溫度超過1300°C,底部溫度也比較高,上半部分要求耐熱650°C,貨艙門和機翼則要求耐熱370°C,總共四個等級。

開始返回時候太空梭首先是底面朝上,尾部先脫離軌道,接下來會調整至頭部朝前並以40度迎角再入,並且以此角度一直保持到46千米高度!

從120千米高度再入開始(速度25馬赫,約為此處的地球環繞速度7.7千米/秒),到46千米高度為止,太空梭會在計算機控制下通過S形機動減速,消耗多餘動能,避免太空梭絕熱瓦過熱(必須使內部鋁蒙皮溫度低於160°C)

到46千米以下時,軌道器副翼、升降舵和方向舵都將逐漸恢復控制,此時把迎角降低至36度,速度從1.3馬赫上升至4.9馬赫,對準機場,一路往機場高速前進,到下降至音速後太空人開始手動控制,最後對準跑道,成功著陸!

完美的太空梭,成本高到NASA叫爹喊娘

從上文來看,太空梭幾乎就是完美的,因為真正損失的只有一個燃料箱和每次發射的燃料,但事實上卻有一個NASA想像不到的難題,首先是固體燃料助推器海水泡過後重複利用率很差,還有就是太空梭每次飛行後維護費用極高,到最後甚至太空梭發射成本比火箭還高,但當時已經花了200億美元造了5架(1986年因固體助推器密封圈故障,凌空爆炸一架),後剩下四架,好在它龐大的貨艙,讓NASA還是找到了用武之地,比如哈勃望遠鏡,以及國際空間站的發射等,還有大量的維修服務,都非太空梭莫屬!

從左至右分別是:「哥倫比亞號」、「挑戰者號」、「發現號」、「亞特蘭提斯號」和「奮進號」

但一個巨大的隱憂正在醞釀,這是除挑戰者發射後爆炸以來最為慘重的航天事故!而且它本可避免!

哥倫比亞太空梭的悲劇,發射的那刻就被註定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首飛是在1981年4月12日,是當時現役太空梭中服役最久的,STS-107航次是它的28次飛行,這次飛行任務中還搭載了中國學生設計的「蠶在太空吐絲結繭」實驗。

STS-107任務

2003年1月16日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從甘迺迪航天中心LC-39-A發射架發射,大約在82秒後,一個誰都沒注意的情況發生了,大約一個公文包大小的泡沫塑料從外燃料箱上脫落,撞擊在哥倫比亞號左翼碳-碳複合材料板,泡沫材料是為防止氫氧儲箱外部結冰而覆蓋的保溫材料,發射後會在振動和氣流下自然脫落!

但這塊泡沫材料卻堅持了很久,脫落時太空梭已經在距離地面20千米,並且以2.46千米/秒的速度急速向太空狂奔之時,這個840米/秒的泡沫狠狠的撞在碳-碳符合材料板上,留下了約25釐米的破損,正是這個破損位置成為了哥倫比亞太空梭以及整個太空人團隊的「掘墓人」!

脫落撞擊機翼的就是這塊泡沫

2003年2月1日8:10太空梭開始返回,一直到8:54時哥倫比亞號穿過加州,進入內華達空域。此時速度約22.5馬赫,高度為69.3千米時,地面目擊者觀測到了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正常情況下太空梭返回時燃燒的尾跡並不會大幅變化,但在接下來4分鐘內卻觀測到了18次異常明亮的閃光現象。

8點57時的哥倫比亞號左翼及後方的尾流。圖片由美國空軍的光電望遠鏡拍攝。

8:59:32,任務控制中心收到最後一條遙測信號,此後在任何頻道上再也找不到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上的任何信息,而德克薩斯達拉斯附近的地面目擊者看到空中的燃燒尾跡突然變大,不斷碎裂成更小的碎片,漸漸消失在空中!

搜救團隊在東德克薩斯、西路易斯安那和阿肯色西南部分縣找到了包括人類遺體在內的超過兩千件殘骸。大部分殘骸散落在了納科多奇斯到達拉斯西南的人煙稀少等這些地區,總距離超過800千米的狹長地帶!

殘骸分布區域

根據太空梭實際位置找回來的殘骸

事故過程

事故原因上文已經寫了,就是泡沫超音速撞擊導致左前機翼碳碳複合材料破損,導致高溫氣流進入機翼,導致太空梭汽化,很多科普文中都是這樣的寫的,但事實上這個推論是想當然了,不可否認高溫氣流竄入機翼是主因,比如在08:59:15時,MMACS向飛行主管匯報左起落架兩個輪胎壓力讀數丟失,此時高溫氣流已經讓很多傳感器失效了!

但汽化卻不是,最關鍵的因素是太空梭解體,因為左側機翼碳碳複合材料破損,導致高溫氣流進入機翼,左右機翼氣動不平衡,並且此時太空梭無法通過襟翼和尾翼平衡(此時翼面操作被禁止),因此這架太空梭在左右翼失去平衡、速度接近20馬赫的情況下橫滾,飛機數秒內即解體,甚至太空人都沒來得及痛苦就在大氣層上千度的高溫氣流中飛散了!

太空梭乘員與駕駛艙

NASA是否知道這個嚴重後果?

哥倫比亞太空梭失事後NASA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因為NASA早期的太空梭設計規範中是禁止外燃料箱散落泡沫材料的,但後來工程師發現泡沫散落和撞擊無法避免,所以後來每次都被準許!在STS-102航次任務中,泡沫就撞擊在左固體助推器底部與外儲箱的連接環上,撞擊產生了75毫米寬、75毫米深的凹痕!

並且哥倫比亞號在軌道上執行任務時,STS-107任務管理團隊主席琳達·哈姆就下令重新評估!包括發射時的錄像以及太空梭在軌時國際空間站上的攝像頭和人工觀測可以仔細觀測太空梭破損情況,但所有的檢測都沒有評估出如此嚴重的後果!

最終哥倫比亞太空梭卻永遠留在了重返地球的道路上,7名太空人血灑長空,但他們的死去並沒有換來太空梭更安全的措施,NASA只是停飛兩年,此後繼續消耗太空梭的剩餘壽命,最終於2011年太空梭徹底退出現役!

相關焦點

  • 航天史上最慘烈的悲劇!七名航天員瞬間氣化了,NASA隱瞞了?
    眾所周知,能登上太空的的太空人,一定都是受過極其嚴酷的訓練的,並且他們自身肯定也是十分優秀的,是從眾多太空人中選出的佼佼者。而他們也並沒有讓全人類失望過,每一次都出色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可以說是非常值得人敬佩的。但是在人類歷史上,卻發生了一件令人感到惋惜的航天事故。那就是NASA太空梭的悲劇。在這次事故中,不僅爆炸了兩家飛機,還損失了14名太空人。
  • 7名太空人在空中瞬間汽化,原因是泡沫板絕緣板,是怎麼做到的?
    在探索人類一無所知的宇宙空間時難免會有意外發生,有很多的事情已經超出了人類可以控制的範圍之內,尤其是在航天工程方面,一組數字甚至要精確到小數點後面幾位,如果數據有任何的偏差,都有可能導致一場空難事故的發生,在美國的航天歷史上就出現了這樣一起嚴重的太空梭事故,7名太空人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 悲劇!三名太空人全身血管破裂而死,用生命警醒了世界各國
    因為太空人是一個危險係數極大的職業,太空充滿了未知的危險,為了祖國和全人類的航天事業他們挺身而出。在整個人類航天史上,有過耀眼的成績,比如美國阿姆斯特朗第一次踏上月球,也有過慘烈的悲劇,比如今天我們要講述的這個3名太空人慘死的航天悲劇。當初美國冷戰時期,兩國為了一較高低,在各個領域展開了瘋狂的競賽,不僅是軍事領域,還包括航天領域。
  • NASA登月任務太空人Anne McClain談航天技術發展
    NASA 最近宣布了參與 Artemis 登月任務的太空人人選,其中就包括在國際空間站生活了 203 天、並開展過兩次太空行走的安妮·麥克萊恩(Anne McClain)。在最近的一次採訪期間,太空人們探討了他們對於航天技術在這些年裡發生的變化、以及對於未來的展望。
  • 太空梭在大氣層中解體,官方隱瞞了此次事故最關鍵的信息
    太空梭是往返地球與太空可重複使用的運載工具,技術複雜,結構精密,2001年,美國的第一架正式服役的太空梭「哥倫比亞」號又一次承擔發射任務,但是由於一系列技術原因,該發射計劃推遲了18次,時間達2年之久,可存在的隱患依然沒有解決,即將進行的這次發射任務,哥倫比亞號在返航途中解體爆炸,官方在此次任務中隱瞞了最關鍵的信息
  • 5大慘烈的太空災難,第1大災難7名太空人遇難,太悲壯
    乘著火箭飛天是一件很危險的任務人類為了探索太空付出了很多努力也遭遇過很多挫折許多傑出的太空人為了人類的太空夢而獻出了生命今天我們要盤點五大太空災難第五大,1971年三名蘇聯太空人在脫離減壓事故中喪生空間站排氣閥意外打開
  • 還記得兒時的航天夢嗎?NASA太空人遴選指南
    任何人都可以擁有成為一名太空人的夢想,但是要成為「太空人候選人」必須堅定不移地朝著成為一名太空人這一目標而努力。前途未卜,道阻且長,但恰恰在我們盡力實現這一遠大志向的過程中,我們學會了如何成為最棒的自己。太空人們被訓練成這個星球上最專注、最聰慧、最健康和最可靠的一類人。依此打磨自己可以使任何人在其自身人生追求的道路上變得更高效。
  • 科技日曆丨「挑戰者號」悲劇17年後,NASA的官僚主義再釀航天慘劇
    當天,NASA召開新聞發布會,確認了「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失事、機上7名太空人全部遇難的事實。 NASA在2004年8月13日報告稱,「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外部燃料箱表面泡沫材料安裝過程中存在的缺陷,是造成整起事故的禍首。
  • SpaceX 首次載人航天任務延遲,NASA太空人將先搭乘俄羅斯聯盟號...
    SpaceX 首次載人航天任務延遲,NASA太空人將先搭乘俄羅斯聯盟號火箭過渡 站長之家(ChinaZ.com) 10月14日 消息:今天,三名新太空人將乘坐俄羅斯聯盟號
  • 人類歷史上,六大太空人犧牲的航天事故
    ,愛德華·懷特正在「土星IB號」運載火箭頂部的「阿波羅1號」進行模擬發射任務,結果飛船內的電線短路導致火花,在高氧環境中繼而引起了大火,使三名太空人窒息而亡。三名太空人遺照 5.高空解體 1986年1月28日,搭載7名太空人的「挑戰者」號太空梭準備發射升空,但因氣溫過低推遲了一會兒發射時間
  • 航天史最大慘劇,明知零件有問題仍堅持發射,7名太空人化成焦炭
    航天史冊上最慘烈的航天災難,莫過於1986年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7名太空人喪生,這是太空人犧牲人數最多的一次事故。而這起事故本可以完全避免,然而為了完成任務,美國堅持發射,最終導致了災難的降臨。挑戰者號太空梭的誕生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正是美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如火如荼的時代。
  • 外媒稱SpaceX聘請NASA前航天主管意義深遠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外媒報導稱,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正在為其具有歷史意義的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做準備,據悉SpaceX將其首次載人飛行日期設定在今年的5月7日。據悉,William Gerstenmaier 是航天領域備受尊敬的專家,尤其是在載人航天領域有著極為豐富的經歷。在此之前,William Gerstenmaier 在 NASA 已經工作了 40 個年頭,參與了從太空梭到國際空間站等在人類航天史頗具地位的重大項目。
  • NASA確認28日發射太空梭 Model X成為太空人接駁專車
    美國宇航局(NASA)日前揭露,特斯拉Model X將成為NASA太空人的正式太空梭接駁專車。究竟證實,年頭在甘迺迪航天中間左近駕駛特斯拉Model X試飛的營銷計劃大獲勝利,美國宇航局(NASA)日前揭露,特斯拉Model X將成為NASA太空人的正式太空梭接駁專車。
  • 為航天探索犧牲的太空人有多少,誰說他們不能回到地球?
    太空人們發現後用密封膠封住了,然後在地面配合下修復了,有驚無險。自從人類開展航天活動以來,一共有22為太空人為航天事業想出了生命。其中美國人有16名,前蘇聯人有5名,以色列人1名。由此他沒有成為第一個上天的太空人,卻成了第一個為航天事業獻身的太空人。後來蘇聯太空人加加林成為人類首個進入太空的太空人。加加林全名叫尤裡·阿列克謝耶維奇·加加林,其英雄壯舉受到全球讚譽和崇拜,而本來可以成為上天太空人的邦達連科現在連他的全名都查不到,早就被人遺忘。
  • 太空梭返航時解體墜毀,千度熱氣湧入機艙,7名太空人全部遇難
    美國作為航天技術發展尤其靠前的國家,同樣也很難保證意外能夠被絕對排除。曾經美國在一次航天任務執行的同時,太空梭便出現了意外。這架太空梭在返航的過程當中直接解體導致墜毀。一時之間上千度的熱氣湧入機艙,其中7名任務執行中的飛行員全部遇難。直到現在,這件事情對於全球各國的震撼性還是很大的。
  • 俄飛船載3名太空人返回地球 系大流行病期間首個航天任務
    3名太空人在「聯盟MS-16」號飛船中。(NASA)  海外網10月22日電據俄羅斯航天集團消息,俄羅斯「聯盟MS-16」號飛船於北京時間10月22日10時54分在哈薩克斯坦傑茲卡茲甘市東南方向147公裡處著陸。
  • 《阿波羅18號》太空人離奇死亡,NASA拒絕倖存者返回地球
    宣傳海報該片以偽紀實的拍攝手法「真實地還原了」美國一個特意隱瞞的事實。影片截圖太空人們在月球一個低洼的洞中發現了前蘇聯遺留的船艙,船艙中甚至還存有殘骸,慘烈的死亡景象使他們大吃一驚發現意外死去的蘇聯太空人他們想逃離月球卻為時已晚,最後只留下一名太空人存活,但地面的NASA居然給出了一個令人失望的回答
  • SpaceX載人龍飛船成功發射 兩名太空人前往國際空間站
    從此,NASA也體驗到了受制於人是什麼感覺,聯盟飛船載人返回艙非常擁擠,每次只能搭載3名太空人。 截至2019年7月,為了讓太空人往返國際空間站,NASA累計在「聯盟號」購買了70個座位,總金額39億美元。 受制於人的感覺不好受,NASA被刺激到了,怎麼辦?繼續運作商業載人飛行計劃,並且要做大做強!刺激本國的商業航天產業研發能力,研製新的載人飛船和軌道運輸工具。
  • SpaceX創造歷史,首次發射4名太空人前往空間站,離別場面溫馨
    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的商業乘員計劃,SpaceX公司將四名太空人送入國際空間站,執行第一次操作任務「Crew-1」,並創造了歷史。今天,11月15日,NASA和SpaceX合作進行了這次至關重要的太空人任務,這是自2011年以來在美國本土發射的第二次載人航天任務。
  • 美國斥資兩千億,14名航天精英送了命
    此後,美國又造出了另外4架太空梭,分別是「挑戰者」號、「發現」號、「阿特蘭蒂斯」號、「奮進」號,它們創造了許多航天新紀錄,取得了一系列豐碩的成果。 不過也曾發生過悲劇,第一次發生於1986年,當時美國的「挑戰者」號在發射升空後,由於助推火箭發生事故凌空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