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那些動畫中的師父們

2021-01-09 騰訊網

要說老師,相比高中課本中的《師說》,講的淋漓盡致。

師徒關係還與現在的師生關係有些許的不同。師生是現代的師徒,但對大多數人來說,師生關係一對多,儘管老師付出的精力相同,卻因為過多的學生,還是無法很精準的精神交流與傳授知識。

師徒源自於更早的時候,起碼師徒關係真的會終其一生伴隨著,師如父這種說法也變得理所當然。

這種醞釀於傳統的關係,無論是師生還是師徒,古代還是近代,有意義的師生關係總是很難得的。

當然,這種關係在動畫中也有體現。

《西遊記》

可以說從我們出生開始,第一所學堂是家庭,當成長到學齡,學校是接觸社會的紐帶,老師最為更至關重要的存在,可能永遠都不會被取代。

無父無母出生的石猴,最開始帶著靈氣,也帶著還沒開化蠻勁。

菩提老祖是他第一位師父,給了他名姓,教了他一身本領,欣賞他的聰明,卻也因為看到了他的本性,預見了他未來的坎坷曲折,而將他放走。

菩提是無論原著還是後世改編作品中,有著的的確確不可撼動的作用和身份,師父兩個字都擔得起。

至於後期長期出現的唐三藏,在書中四人是個合作關係,唐三藏取經的堅定之心和佛性,甚至有些不如孫悟空。

但在影視劇中顯得溫情了許多,唐三藏對孫悟空頑劣的氣憤,也時而心疼與包容,再慢慢信任。唐三藏是孫悟空變得不再莽撞,成人成佛的關鍵。

《天書奇譚》

蛋生的師父袁公,機選巧合收了個徒弟,把天書的位置和學習方法告訴了他,做了一次啟蒙。

並在事態嚴重,甘願暴露自己來解決這場亂象,最終被天庭找到收押。

他通過自己的徒弟,完成了向人家傳播術法造福人民的願旨。

《京劇貓》

京劇貓的師父唐明,是主角團四人的師父。

尤其與小青武崧大飛的陪伴時間更久。但在劇情當中,唐明領盒飯退場的時間卻很早。

唐明隨著幾小隻一起離開新手村,而這一路上還沒正經遇上兩個boss,唐明就「急匆匆」在編劇筆下退場了。

不光是幾小隻失去了保護傘,也給團隊中的武崧帶來了很深的陰影。

但與此同時,唐明交給四人的道理,對武崧的規勸,都給了星羅班很大的助推作用。他的離開,才是星羅班正式的成長。

《羅小黑戰記》

羅小黑是只可愛的小黑貓,在他有師父無限之前,一直是漂泊流浪的狀態。

通過大電影的內容,我們知道羅小黑後來的向善、溫暖,都有無限的教導和影響。在人類世界與妖怪世界中,無限讓羅小黑有了容身之所,有了家。

無限這個「師父」的名號,擔得也很深沉。

尾聲

當然,動畫作品中的師父們肯定不止這些,歡迎小夥伴在評論區中補充啊~

師徒感情其實也是眾多情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不光有愛情、親情、友情,這些師父們,也是不一樣的人生導師。

相關焦點

  • 《師父》觀後感: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十年前,在那部橫空出世風靡大江南北的武俠題材情景喜劇《武林外傳》中,滿懷壯志誓言闖蕩江湖的「女俠」郭芙蓉反覆追尋。什麼是武俠無非刀光劍影、恩怨情仇,倘若格局大些,直須再加上一句「家國天下」方可概況——看慣了港式武俠的我如是解讀。周末的午後、城市中心繁華商城的電影院。徐皓峰武俠,上座未滿。意料之中。其實如果事先向我詳述這種風格的精髓,或許我也是拒絕的(笑)。
  •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出處】:弟子事師,敬同於父,習其道也,學其言語。……忠臣無境外之交,弟子有柬修之好。
  •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上徒尊其師,重其道,以師言為圭臬,以師行為明鑑,嚴以律己,歷練身心;中徒或信或疑,或勤於修習或怠惰好逸,終究難得真傳;下徒以師為靠山、為蓋傘,勤於攀附,在索取與供奉中各取所需。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師父只能指路。能不能走下去,能走多遠,全在弟子自己。在走的過程中,師父會做個拐杖、做盞明燈,與弟子相伴。   成為師徒,需要緣份。
  •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卡卡西算不算鳴佐的父親?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引子清代詩人羅振玉《鳴沙石室佚書-太公家教》大概的意思是說,學生侍奉老師應該像對待父親一樣那樣恭敬,要學習老師的文化知識和道德為人,還要學習老師的說話方式和技巧.....忠臣不應該有境外(通敵叛國之嫌)的私交,學生應該有主動給老師諫修的好意。哪怕只當了你一天的老師,也要終身作為父親那樣尊重。
  •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是一種真實的感覺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是一種真實的感覺         我的老師是一位儒、釋、道俱通的大家。由於老師不搞磕頭拜師,我也僅得其所傳之九牛一毛,是他眾多學生中的普通一員。所以,雖敬之若父,卻不敢稱之為「師父」,也不敢自稱為他的「徒弟」。
  • 一日為師 終身為父
    師父!一日為師,終生為父,一聲「師父」,重似千斤。師父是你修行路上的明燈,照亮你前方的路;師父是你生活中的陽光,照耀著你溫暖著你,為你驅走了冬日的嚴寒,為你帶來了春日的希望;師父是你心中的依靠,找到了師父你就找到了回家的路,你不再漂泊,不再孤單了,你已不再是你自己,你有師父、你有師兄弟,在這個溫暖的大家庭裡你會成長、會感到溫暖、會找到方向。
  • 受人點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一日為師,終生不忘.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一日為師,終生不忘。拜師後相應人際關係。對於同修,修煉界一般都是以進門早晚來排,先入門者為兄為姐,後入門者為弟為妹。進入高層次則是按本事來劃分,誰本事大誰為大為兄,那個本事大,看的不光是肉身,更重要的是法身,法身不能用表面這張皮來看,有的幾千歲、幾萬歲。師徒之間,稱呼師父,就是視師如父。在這個領域,就是教功先教人,練功先做人。
  •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教師節來襲,胡明軒徐傑記得請杜指導吃飯
    俗話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句話放在籃球場上也同樣適用,大家都知道9月10日我國傳統節日—教師節,老師孕育著我們成長,給予我們知識和技能。在籃球領域也是如此,教練指導球員技術細節,身體體能力量訓練方式以及戰術指導。
  • 爆笑神反轉故事: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我始終牢記老師說的這句話!
    王老師說「既然你家裡買不起筆,那我就送你足夠用的筆,收下吧,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我是你的老師,也是你的父親,給你買文具也是我的職責,懂嗎?」此後,我的學業突飛猛進,王老師也替我感到驕傲。畢業典禮上我哭得很傷心,因為踏出學校的那一刻,我和王老師的師生關係也會隨之結束,王老師拍了拍我的肩,慈祥的說道「別傷心,你永遠都是我的學生,歡迎你隨時來找我。」
  • 人們常說的「師父」和「師傅」,究竟有什麼區別?千萬別用錯了
    其實梁宏達就曾在節目中解釋說,「師傅」和「師父」不能亂用,也不能亂叫,不要小看一個字,這裡面的學問其實很大。 後來到了元明時期,佛教逐漸興盛,道教文化也開始逐漸鼎盛,很多虔誠的信徒,就尊稱自己的老師為「師父」。 很明顯,在「師」的後面加上了一個「父」,可謂是意義深遠。眾所周知,人生最親近的莫過於父母,而從禮節上來說,「父」這個詞更加的有地位。《西遊記》第三十一回曾說:「你這個潑怪,豈知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父子無隔宿之仇!你傷害我師父,我怎麼不來救他?」
  • 我們常說的「師傅」和「師父」,區別到底在哪?可千萬別用錯地方
    其實梁宏達就曾在節目中解釋說,「師傅」和「師父」不能亂用,也不能亂叫,不要小看一個字,這裡面的學問其實很大。師傅說起師傅一詞,最早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指的是那些從事教學工作的人。既然從事教學工作,那就和今天的老師一樣,是傳道授業解惑的。
  •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每一個老師都是人生中的貴人
    人們都說:「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我們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人是你的老師,雖不教你任句一科,但曾傳授給你什麼,那便是你一生的老師。老師,她有著卷卷的短頭髮,那大大的眼睛是那麼的炯炯有神,這雙眼睛裡仿佛有著我從未找到的答案。雖然老師的長相不突出,但老師的笑容,卻是最突出的。
  • 尚筱菊劉筱亭拜師4年,感恩師父嶽雲鵬,倆人名字一語雙關成了梗
    就是在節目中回憶當年和師父學藝的那些事,除了燒餅自己演自己之外,節目裡的人物還有師父郭德綱和于謙,以及師兄嶽雲鵬。傳統美德裡有一項就是尊師重教,就算是不能做到「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於是不管郭德綱的人品如何,他那些離開的徒弟不但不感恩師父還要踩師父的時候,人品就遭到質疑。加上那些離開的徒弟都是在郭德綱和德雲社最落魄的時候,最終事業也是一時的看似有點往高處走了下,最終卻是斷崖式的下滑。
  • 一日為師 終生為父
    小說中的如來佛祖到底會怎樣懲罰孫悟空呢?又會壓在他五行山下多少年呢?請聽郝老師今天講給你的《西遊記》第13集——悟空再拜師。後來,李世民就和玄奘法師結為了兄弟,派他前去西天取經,由於大乘佛法有經三藏,所以李世民就為玄奘取號三藏,所以唐僧又叫唐三藏。從此,玄奘法師就一個人踏上了西天取經之路。
  • 盤點 |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淺談仙劍中不一樣的師徒關係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餘杭縣十裡坡的山神廟裡,小李子跪拜在酒劍仙面前,死皮賴臉地要拜對方為師。
  • 那就拜他為師吧!
    比如說《火影忍者》中的漩渦鳴人,就有「三忍」之一的自來也當師父,並且鳴人的師父算起來還不止自來也一人。除他之外,《驅魔少年》中的庫洛斯·瑪利安便是主角亞連的師父,《銀魂》中的吉田松陽更是主角坂田銀時、重要角色桂小太郎、高杉晉助的師父。
  • 師父還是師傅,我們該如何稱呼恩師?
    本文從「傅」、「父」的造字結構出發,通過中國傳統文化體系中「師父」、「師傅」的原意,來看兩者的區別。 一、傅,相也 《說文解字》解釋為:「從甫從寸,甫亦聲。」 甫,甲骨文很形象,表示田上有苗,後引申有「始也。大也。我也。眾也。」等意思。寸,表十分,是一種度量衡。《前漢·律曆志》中有:「度量衡皆起於黃鐘之律,一黍為分,十分為寸,十寸為一尺。」 所以「傅」這個字,通常指那些手上有分寸、知火候的人。
  • 劉德華師父彭登懷收徒,劉德華送祝福,彰顯尊師重道好人品!
    劉德華表示不希望師父為自己一個人關門,要讓川劇文化很好的傳承下去!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劉德華很好的踐行了這句話!拜師儀式後,彭登懷按照慣例送給徒弟一副書法作品,作為徒弟入門的信物,這幅作品是一個很竹字,上附朱元璋的詩句,寓意高風亮節,形容一個人的奮鬥和做人氣節,也表達了自己對江俠的期許。
  • 「師傅」=「師父」?可以用「師傅」稱呼出家人嗎?
    」這兩種稱呼在語音上是相同的,普通話中都說成shīfu。」將「師」作「父」一般地敬重,感情顯然是更加深摯。 由於受尊師重教的觀念影響,在傳統的觀念中,父親和老師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舊時更為普遍使用的「父師」一詞,就典型地體現了這一點。「父生之,師教之」「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在一個人的成長道路上,父親有生養之恩,老師有教育之誼。
  • 師父不可輕拜,徒弟不得輕收!
    出家時(或者剛入道門皈依時)拜的師父稱為「拜度師」,也稱恩師、師父,就是「事師如父」,這也就是「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由來。道教認為,出家是第二次投胎,這時拜的師父,如同再生父親,所以我們稱為「師父」。一般情況下拜師的時候,師父會選擇一個好日子,做一個道場,舉行正式的收徒儀式,然後師父賜徒弟道名,成為某派第多少代弟子。但是,修道是一個很長遠的事情,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很多知識需要了解,這就需要學習。一般出家三年後,經得住師父的考察,相當於考試合格,師父會給弟子舉行「冠巾」儀式,表明是真的出家人了。之後就鼓勵弟子參訪名師,尋訪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