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寄生蟲》這部電影時,這部電影還沒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但是在我心裡已經認為它是最佳。從我看過《殺人回憶》以後,我內心裡不自覺地總認為,奉俊昊出品,必屬精品,是那種能夠直擊你內心,直擊你靈魂的作品。
《寄生蟲》讓我很驚喜,這部具有黑色荒誕喜劇意味的電影,我反覆看了三遍,每一遍都有讓我發現驚喜的地方。
蝸居在半地下室的男主一家四口,是大多數的底層人民現狀。片頭兄妹倆偷連鄰居wifi的情節為電影奠下 「寄生蟲」這個主題的基調,呼應了電影名《寄生蟲》----一種只能依靠其它活物而生存的生物。
全家四口人幾乎都沒有固定的薪資來源,全依靠著為披薩店手工包裝的兼職性工作維持生計,儘管這樣,也隨時面臨著被人取代的風險。到這裡的時候,還會有觀眾會問,一家四口都是健全的人,難道就不能出去找工作嗎?不能勞動嗎?
後來劇情給出了解釋,當男主基宇一家人都在富人家工作後,有一次他們在地下室的家中吃烤肉喝啤酒時,金司機說:「一個警衛職缺,都有500個大學畢業生應證的時代,我們全家都找到工作,這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啊。」這幾句話也就解釋了為什麼這個家庭看上去像是一個無業游民,遊手好閒式的家庭。還真不是他們不想找工作,是大環境下找份工作真的太不容易了。
關於劇情我不做過多贅述,電影更佳精彩,建議自行觀看,層層遞進,感受效果更佳。我在這裡只想闡述一下我對電影的一些想法和看法。
男主基宇大概就是一個十八九歲的樣子吧,一個高三復讀生,沒有考上大學。他有想要再考,但是家庭經濟情況實在是很糟糕,你很難想像,在沒飯吃的前提下,還怎麼去思考未來?其實,這無形中似乎形成了一個莫比烏斯環。
窮人想要改變生活,最根本上是上學,考好的大學,找好的工作,用知識改變命運才是最有效最根本的解決方案。可是這樣一個家庭,父親早年創業失敗,現在頹廢不堪,母親照顧子女家庭,也沒有工作,兄妹倆縱使天分再高,卻根本沒有條件繼續上學考學,溫飽都解決不了,又哪來的精力時間或者金錢來念書考學呢?於是形成閉環。
要如何打破這種循環呢?需要一個機會,一個合適的契機,一個關鍵的人,或者一個象徵,來打破這個無限循環。
隨著男主同學送來的一塊寓意著能讓生活事業蓬蓽生輝的石頭後,一家人的命運逐漸開始發生變化。同學給男主介紹了頂替他給富豪家孩子家教的工作,為男主帶來了為一個富裕高階家庭女兒補習的機會,依靠著妹妹精湛的偽造假冒印章技術,成功取得了富豪女主人的信任,於是男主基宇第一個成功「寄宿」到這個富豪家中。從而引發了後面一整個家庭通過手段先後到富豪家中工作的故事。
作為觀影者的我們會不自覺地站在『上帝視角』審視,於是覺得,這樣的情況真的太好了,一家四口都有了工作,就努力好好工作,一家人慢慢也就脫貧了,兄妹倆也能有機會再去上學。這似乎是最好的結果。
可是,不!飯飽思淫慾,男主基宇居然真的開始幻想跟富豪千金戀愛結婚,甚至都想到了以後見父母還要找人假扮。。。就連父親母親也跟著附和幻想。這個時候,全家最清醒的就是男主妹妹,她說,現在要是富豪一家回來,他們都得像蟑螂一樣四處逃竄躲避。而事實也確實如此,他們慌忙逃竄的樣子像極了蟑螂。他們就像剛搬進一個新人家的蟑螂一代。
而電影裡的另一家窮人,寄居在富豪家地下室的丈夫,被陷害而辭退的老管家,其實是蟑螂二代。如男主他們那樣的想像他們早已做過數遍,早已習慣了做蟑螂的樣子,也「恪盡職守」做好蟑螂該做的事,尊嚴與否,已然麻木。
所以,蟑螂一代和二代的地盤搶奪戰是必不可少的,必有一戰,也卻有一戰。
但真正令人悲涼的卻不是這場因地盤搶奪而血肉模糊的生死戰,是一場大雨洗劫後的絕望。
對於富豪一家來說,這場暴雨過後,是陽光正好,而對於男主一家來說,這場暴雨讓他們家園盡毀,無家可歸。
強烈的對比之下,讓人有種窒息感,兩家人之間的盡頭切換,讓人對「階級」,有了新的定義,讓「寄生」這個主題有了生命。
階級之間的追逐跨越,如果經過奮鬥,至少也是需要幾代人的努力來實現的,愚公移山非一日之功。這場戰役需要奮鬥,需要犧牲,所以艱難。所以才會有人放棄奮鬥,選擇寄生。
沒有褒貶之意,只是隨心而感。這世上確實有一部分人一出生就生在了大多數人可望不可及的終點上了,這本身就讓人難以相信公平。
但其實他又是公平的。如果說奮鬥三代人到五代人的時間,能換來現在這代人的好條件,那麼你往上倒倒,就可以看到公平的尺碼了。
再往大了說說,老生重談,生命給每個人的時間都是一天24小時。富人條件好,他可以浪費10小時,出去睡覺六到八小時,他還有六到八小時是在努力奮鬥或說是學習奮進的話,那麼你呢?
不說我們也一分鐘不浪費,這世上哪有那麼多奮進的事讓我們那麼想要努力,但是這額外的十小時,你可以撿起幾個小時,就都是你我賺到的了。這樣說,應該沒錯吧。
但是事實上是,大部分富人比我們更珍惜時間,更明白時間的價值。
為了不要再次形成莫比烏斯環閉環,我們能做的就只有抓住一切機會學習。注意,是知識改變命運,知識。
或許最終不是我們這代人改變現狀,但是我們為下一代奠定了基礎。
生命本就沒有意義,而是被人們賦予了意義。我們能站在『上帝視角』看到別人的人生時間多麼幸運的事,這給予我們警示,讓我們成長的更好。